导读:本文包含了海黍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黍子,幼苗,抗氧化,生殖力,褐藻,多酚,正交。
海黍子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高超,王颖,牟海津,姜晓东[1](2019)在《复合酶法提取海黍子中海藻酸钠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黍子是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暖温带性褐藻,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海渤海沿岸,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可以作为海藻酸提取的原材料。采用复合酶法(包括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提取海黍子中海藻酸钠,在酶添加量、酶解温度、pH、提取时间的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进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筛选结果为:纤维素酶添加量3%、果胶酶添加量3%、木瓜蛋白酶添加量1%、料液比1∶20,在55℃和pH 4的条件下酶解105 min,通过消化、脱色、钙析、酸化和醇沉等工艺制备海藻酸钠,提取率达到16.82%。结果为海黍子的高值化加工提供有效的技术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02期)
陶传云,周革非,马伟伟[2](2018)在《海黍子褐藻糖胶的分离及抗氧化与保湿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酸提法从海黍子中提取得到海黍子粗多糖,经60%醇沉得褐藻糖胶粗多糖,经去褐藻酸、蛋白质及小分子等杂质后,通过epherose-6B分级纯化得到叁个组分(SKP1,SKP2和SKP3),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37,271和610k Da。对其结构组成及抗氧化与保湿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叁种多糖均是硫酸化多糖,均主要由不同比例的岩藻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组成,另含有少量的阿拉伯糖、木糖和鼠李糖等;叁种多糖还原能力与VC接近,且均表现出明显的清除自由基活性,且活性大小与相对分子质量和糖醛酸含量成反比,与硫酸基含量成正比;SKP1和SKP2的吸湿活性分别高出透明质酸钠22.32%和2.38%,叁种褐藻糖胶的保湿率分别比甘油大35.88%,27.96%和22.31%,且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保湿与吸湿活性越大。(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8年04期)
郭文,丁刚,吕芳,李大鹏,胡发文[3](2017)在《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不同分枝的形态观察与离体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海黍子不同分枝的形态特征,并研究离体培养条件下叁生分枝的生长和生殖托数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形态观察法和离体培养技术,分别研究叁生分枝在次生分枝上的分布、其数量与次生分枝长度的关系、其长度与生殖托数量的关系,并对离体培养前后叁生分枝特定生长率及生殖托数量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叁生分枝数量与次生分枝长度呈正相关;生殖托数量同叁生分枝的长度呈正相关。离体培养实验期内,生殖托数量增长一般不超过2个;叁生分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特定生长率多数集中在0%~2%。【结论】海黍子不同分枝尤其是叁生分枝的生长和发育有助于海黍子有性繁殖过程,可以保障海黍子群体的不断繁衍。(本文来源于《广西科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吕芳,丁刚,吴海一,李美真[4](2017)在《海黍子和脆江蓠对重金属锌、镉富集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室内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褐藻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和红藻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在不同质量浓度的锌和镉溶液里15 d,藻体的生长和体内金属离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藻的生长速率与暴露溶液金属质量浓度呈负相关,藻体内积累金属离子的量和溶液的金属质量浓度呈正相关,藻体内金属离子的含量均在培养3 d后显着增加,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增加。海黍子和脆江蓠对重金属Zn~(2+)的富集能力明显高于对Cd~(2+)的富集能力,在相同条件下,海黍子对重金属Zn~(2+),Cd~(2+)的积累量明显高于脆江蓠。以上研究结果对利用藻类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海洋水体能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刘玮,吴海一,王翔宇,辛美丽,刘梦侠[5](2016)在《海黍子有性生殖相关形态建成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估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有性繁殖生殖力情况,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海黍子有性生殖相关的形态建成因子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分析藻体长度与侧枝数、侧枝长度与生殖托数、生殖托长度与生殖托挂卵数之间的数量相关性,利用回归方程估算了海黍子的个体生殖力。结果表明:海黍子成熟藻体平均长度为(164.5±59.9)cm,侧枝平均长度为(10.4±5.3)cm,生殖托平均长度为(9.3±1.5)mm,单个生殖托平均挂卵数量为(378±121)粒,各因子间存在线性正相关性(P<0.05)。研究表明,单株海黍子成熟藻体能够产生(21~400)万粒受精卵,可基本满足1 m~2的采苗生产需要。(本文来源于《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曲词,任丹丹,任先见,汪秋宽,何云海[6](2016)在《海黍子多酚提取工艺的优化及抑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海黍子为原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等因素对海黍子多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黍子多酚粗提物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25(g/m L)、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8 h。在此条件下,多酚含量为5.955 mg/g。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法除去多酚粗提物中的部分杂质,能有效地提高多酚的含量。其中,乙醚-氯仿萃取效果最好。对多酚的抑菌作用进行了定性试验,多酚提取液对不同菌种抑菌效果为:枯草芽孢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6年11期)
曲词[7](2016)在《海黍子多酚的提取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黍子(Sargassum kjellmaniamum)为马尾藻科,褐藻门,自然分布于大西洋沿岸和我国东南沿海以及渤海湾等海域。海黍子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包括多酚,其有抗氧化、抑菌、抗病毒、抗肿瘤等生物活性。本文研究了海黍子多酚的提取工艺,并进行分离纯化,初步探索了海黍子多酚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为海黍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用乙醇浸提法提取海黍子多酚,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海黍子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用NKA-9大孔树脂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对海黍子多酚粗提物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研究了海黍子多酚各组分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离子阴离子的能力,并测定了其对Fe离子还原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值,以评定海黍子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滤纸片法和动力学实验测定了海黍子多酚的抑菌活性。通过以上实验得出如下结果:1.海黍子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70℃、乙醇浓度50%、提取时间8 h、料液比1:25。用最佳工艺提取后的多酚得率为5.96 mgGA/g(干重),其多酚含量为2.17 mgGA/g。经无水乙醚和氯仿萃取后萃取液中多酚含量明显提高,萃取物中多酚含量为3.62 mgGA/g。经NKA-9大孔树脂吸附后,分成两个组分F1、F2,其多酚含量分别为4.40 mg GA/g和5.52mgGA/g。再经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组分F1仅出现一个峰F1-1,其多酚含量为4.57 mgGA/g;将组分F2分成了两个组分F2-1和F2-2,其多酚含量分别为5.28mgGA/g和6.61 mgGA/g。2.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海黍子多酚有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离子阴离子的能力,有还原能力和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随着浓度的升高,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均增大。其中F1对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最好,萃取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好,F2-1对铁离子还原能力最好。海黍子多酚各组分的抗氧化效果好于Vc。3.海黍子多酚对枯草芽孢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变形杆菌抑制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和希瓦氏菌没有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效果比革兰氏阴性菌好。其中对枯草芽孢杆菌抑制效果最好的是F1、F2,其最低抑菌浓度均为6.25μg/mL;对产气杆菌抑制效果最好的是F1、F2、F2-1,其最低抑菌浓度均为3.125μg/mL;对变形杆菌抑制效果最好的是F2、F2-1、F2-2,其最低抑菌浓度均为3.125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好的是F2,最低抑菌浓度为3.125μg/mL。(本文来源于《大连海洋大学》期刊2016-06-01)
胡斌,宋理平,张延华,王秉利[8](2015)在《荣成沿海海黍子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营养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并分析了山东荣成沿海海黍子(Sargassum kjellmaniamum)中营养成分组成及含量。结果显示:海黍子粗蛋白含量为9.92g/100g,粗脂肪含量为7.61g/100g,碳水化合物含量为58.75g/100g,灰分含量为23.72g/100g;海黍子中测出17种氨基酸(未测色氨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占氨基酸总量的22.55%),必需氨基酸组成基本符合FAO/WHO标准;主要限制氨基酸为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9.37%。结果表明,海黍子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5年33期)
詹冬梅,吴海一,王翔宇,刘玮,丁刚[9](2015)在《海黍子苗种繁育技术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海黍子有性繁殖与幼苗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了光照、温度、附着基、海上培养水层等条件对幼孢子体生长及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温度12~21℃、光照20μmol·m-2·s-1基本能满足海黍子幼孢子体生长,光照过高将导致幼孢子体存活率降低,在大生产中适当提高光照可使幼孢子体生长更健壮。从脱苗率及幼苗生长速度方面,附着基材质以布帘及石块效果更好,幼苗海面培育在50~100cm水层较为适宜。本文初步构建了1套室内与海上相结合的幼苗培育技术。(本文来源于《海洋湖沼通报》期刊2015年02期)
程苗,吴海一,詹冬梅,绳秀珍,徐智广[10](2015)在《海黍子对外源无机碳利用机制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海黍子的外源无机碳利用机制,本文以光合放氧为指标研究了不同p H(6.5、8.0和9.5)及添加不同抑制剂(AZ、EZ和DIDS)对海黍子光合固碳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外源碳浓度的增加,海黍子的光合放氧速率逐渐增加,随着p H的升高,藻体的最大光合作用速率(Vmax)逐渐降低,而无机碳半饱和常数(K0.5)逐渐升高。碳酸酐酶抑制剂acetazolamide(AZ)、6-ethoxyzolamide(EZ)及阴离子交换蛋白抑制剂4,4’-diisothiocyano-stilbene-2,2’-disulfonate(DIDS)对海黍子的光合固碳速率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说明,海黍子不仅对海水中的CO2具有较高的亲和力,而且还可以利用海水中的HCO3-作为光合作用的无机碳源,且对HCO3-的吸收具备两条途径:既可以通过胞外碳酸酐酶催化转化为CO2后进入细胞,也可通过阴离子交换蛋白直接吸收海水中的HCO3-。(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海黍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酸提法从海黍子中提取得到海黍子粗多糖,经60%醇沉得褐藻糖胶粗多糖,经去褐藻酸、蛋白质及小分子等杂质后,通过epherose-6B分级纯化得到叁个组分(SKP1,SKP2和SKP3),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37,271和610k Da。对其结构组成及抗氧化与保湿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叁种多糖均是硫酸化多糖,均主要由不同比例的岩藻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组成,另含有少量的阿拉伯糖、木糖和鼠李糖等;叁种多糖还原能力与VC接近,且均表现出明显的清除自由基活性,且活性大小与相对分子质量和糖醛酸含量成反比,与硫酸基含量成正比;SKP1和SKP2的吸湿活性分别高出透明质酸钠22.32%和2.38%,叁种褐藻糖胶的保湿率分别比甘油大35.88%,27.96%和22.31%,且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保湿与吸湿活性越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黍子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高超,王颖,牟海津,姜晓东.复合酶法提取海黍子中海藻酸钠的工艺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
[2].陶传云,周革非,马伟伟.海黍子褐藻糖胶的分离及抗氧化与保湿活性[J].食品工业.2018
[3].郭文,丁刚,吕芳,李大鹏,胡发文.海黍子(Sargassummuticum)不同分枝的形态观察与离体培养[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7
[4].吕芳,丁刚,吴海一,李美真.海黍子和脆江蓠对重金属锌、镉富集的比较研究[J].海洋科学.2017
[5].刘玮,吴海一,王翔宇,辛美丽,刘梦侠.海黍子有性生殖相关形态建成因子分析[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6
[6].曲词,任丹丹,任先见,汪秋宽,何云海.海黍子多酚提取工艺的优化及抑菌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2016
[7].曲词.海黍子多酚的提取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6
[8].胡斌,宋理平,张延华,王秉利.荣成沿海海黍子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营养学评价[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
[9].詹冬梅,吴海一,王翔宇,刘玮,丁刚.海黍子苗种繁育技术初探[J].海洋湖沼通报.2015
[10].程苗,吴海一,詹冬梅,绳秀珍,徐智广.海黍子对外源无机碳利用机制的初步研究[J].植物生理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