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私营企业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企业家,私营企业,私营,互联网,企业,慈善,业绩。
私营企业家论文文献综述
朱沆,杨海翔,谭洁[1](2019)在《企业家慈善捐赠的信号效应与私营中小企业的规费负担》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何不少私营企业家消极对待慈善捐赠?现有文献揭示了一些私营企业家工具性地利用慈善捐赠的现象,而较少关注另一些企业家对待慈善捐赠的消极态度。本文从信号理论的视角,指出在政府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家慈善捐赠的信号作用会增加私营中小企业的规费负担,这种规费惩罚效应会加强私营企业家对慈善捐赠的消极态度。采用第十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1545家私营中小企业的数据,对上述理论假设进行检验,发现企业家的慈善捐赠额对下一年度私营中小企业的规费收入比存在显着正效应,企业家的家庭娱乐保健支出会加强慈善捐赠的信号效应,企业家及其家族的持股比例和所在省区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则会削弱上述效应。研究结果支持本文基于信号效应提出的解释,且呈现了增强和削弱规费惩罚效应的微观和宏观机制。上述结果不仅揭示了在中国制度情境下慈善捐赠信号效应的变异,也突显出私营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面对的微观制度环境的差异。(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19年09期)
刘学,刘金龙,吕鹏[2](2019)在《年轻一代企业家更拥抱互联网吗——中国私营企业“互联网+”战略强度的世代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社会学"世代分析"的经典框架出发,探讨中国私营企业"互联网+"战略强度的世代差异。基于2016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揭示了不同世代企业家与企业"互联网+"战略强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就新兴"互联网+"战略而言,年轻一代企业家的使用强度要高于年长一代;但就成熟"互联网+"而言,不同世代企业家之间并没有显着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海外经历提高了年长一代企业家在新兴"互联网+"上的战略强度;互联网媒体使用程度是企业家世代与新兴"互联网+"战略之间的中介变量。研究发现为企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微观的政策依据。(本文来源于《青年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王君晖[3](2019)在《要弘扬企业家精神 加强私营部门参与》一文中研究指出4月25日,“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在京举行。大会是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增长点和新亮点,中国贸促会副会长陈洲在会上介绍,出席本次大会的有来自88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企业、商协会和有关国际组织的近900名代表。与会企业代表性强,囊括了世界50(本文来源于《证券时报》期刊2019-04-26)
马骏,罗衡军,肖宵[4](2019)在《私营企业家地位感知与企业创新投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关注私营企业在当下创新型国家建设大潮中的创新活动投入,但有别于目前主流理论,作者认为私营企业作为改革开放的制度产物,私营企业家对"自身地位"的判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并用其指导企业战略的"进与退",因此私营企业家对自身地位的感知成为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基于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库的实证结果支持了相关假设:第一,私营企业家自身地位感知与企业创新投入正相关,这一作用在经营时间短、小规模及低市场地位的企业中更为显着。第二,当个体企业家感知地位高于群体地位的平均水平时更偏好创新。第叁,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私营企业家如果地位感知高,能够显着促进企业创新投入。本文价值在于:提示了如何激发私营企业创新这一"进"的行为,引导其为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引起对于私营企业家"心理健康"的重视。(本文来源于《南开管理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孙明[5](2019)在《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的社会态度——基于第十叁次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经济结构调整使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新挑战。为准确把握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的社会态度,课题组对2018年第十叁次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中民营企业家的风险预期、政治态度、经济观念、文化观念、改革获得感、分配公平观等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民营企业家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相较2014年和2016年两次调查已有明显的提升,但仍需要提振;对未来房地产形势是悲观多于乐观;对涉及政府治理的地方债务、社会秩序稳定比较有信心,但对中央政府的政治信任高于对基层政府的政治信任;认为本地需要更严厉的反腐,更倾向"贤能政治"而不是"民选政治",表现出实用主义取向;认为有国际势力试图阻止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对国家是否保护弱势产业存在分歧;普遍珍视传统文化。(本文来源于《统一战线学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赵慢[6](2019)在《私营企业家新政感知影响创业导向吗?》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收缩、持续动荡,各国竞争愈加激烈。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以及劳动力、土地等成本的上升,使得企业原有优势已逐步丧失,企业固有弊病逐渐显露,企业发展动力下降,经济发展下行压力也不断加大。国内外环境的剧烈变化,使得企业经营环境特征已从稳定的、渐变的向高度不确定性的和非连续性的特征转变。在此背景下,企业如何打破现有状态、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已成为企业实现生存、发展所需思考的关键问题。以海尔为代表的企业在不断探索中,发现公司创业是构建企业持续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中央也了颁布一系列政策以改进企业创业环境,试图激励企业创业意愿。那么,在现实中企业家是如何看待这些政策的?这些政策是否对企业创业行为具有激励意义以及其相应情境条件是什么?这些问题尚未得到解答。以往研究通常使用“创业导向”这一构念来刻画在位企业从事创业行为的强度,并对其驱动因素也进行了考察。从微观的视角来看,现有研究更多关注组织因素和管理层因素(CEO、高管团队、企业家特征)对创业导向的影响,但对企业家(entrepreneur)特别是其主观认知的影响的研究仍不足。同时从宏观的视角来看,现有研究也较为关注任务环境、民族文化特征等对创业导向的影响。然而对中国企业面对的关键情境因素—制度环境的关注仍较为缺乏。基于此,本文同时整合战略选择理论和制度理论,探讨企业家对政策环境的感知是否会影响企业创业导向战略的选择以及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企业的战略选择是否会发生改变。本文以中国私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创业导向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情境进行分析探索。具体而言,本文以SPSS22.0为分析工具,以“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为样本,对企业家新政感知与创业导向之间的主效应关系,以及正式制度(地区制度发展水平、信贷分配市场化水平、私有财产保护水平)和非正式制度(政治联系)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进行回归分析。除此之外,本文对自变量企业家新政感知和因变量创业导向分别提取主成分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家对新政的积极感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业导向,正式制度(地区制度发展水平、信贷分配市场化水平、私有财产保护水平)强化了两者关系,即在地区制度发展水平、信贷市场化水平、私有财产保护较高地区,企业家对新政的积极感知对创业导向的促进作用都更显着。而政治联系弱化了两者的关系,也就是说企业拥有的政治联系抑制了企业家新政感知对创业导向的促进作用。以上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首先其丰富了创业导向的前因研究,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情境下创业导向的形成。其次,其结合制度理论深化了战略选择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战略选择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最后,文章从企业家政策环境感知的角度,为探索政府政策的影响效应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不仅如此,以上研究发现对于企业和政策制定者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一方面,企业核心决策者的认知和意图对企业的发展与战略选择有着重要的导向性影响,因而一定要注重对企业核心决策层认知的塑造和构建。另一方面,政策制定者要注意客观政策与主观认知之间的差异,加强政策的解读,着力从认知层面影响企业决策者。同时也应加强对制度落后地区的政策供给和制度建设,尤其是融资渠道和产权保护的建设,增强私营企业长期发展的信心,进而充分释放新政策的实际效用。(本文来源于《浙江财经大学》期刊2019-02-01)
刘一鸣,王艺明[7](2018)在《私营企业家的时间配置与企业研发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2002—2010年的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私营企业家的各项时间分配情况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影响。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研究了社交活动经费、企业家的政治身份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影响,还加入了企业家的个人时间精力配置作为一项重要度量。同时,本文采用研发创新活动双向指标,即研发创新投入和专利、新产品的产出分别衡量。经一系列实证研究发现,在经济转型时期,企业家与同行、金融机构、亲友及政府间进行的非生产性社交活动时间,即企业家"外出联系生意、开会及公关、招待"的时间对于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起到了显着的促进作用,同时,企业家花费的公关招待费、摊派费等也显着促进了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本文来源于《财贸经济》期刊2018年10期)
陈晓珊,刘洪铎[8](2018)在《私营企业家自信与薪酬-业绩敏感性:促进还是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非理性特征对公司治理有效性的抑制作用已经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但鲜有文献关注私营企业家的个人自信特征与其薪酬-业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基于Aggarwal and Samwick(2006)的理论框架,选择2012年全国私营企业调查问卷中企业家对自己所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的自我评价得分刻画企业家自信,进而构建连续型交互项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家自信对其薪酬-业绩敏感性存在显着的促进效应,并且这种效应在适度自信与高薪酬两个子样本中更突出,而过度自信与自信不足这两种非理性自信特征对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并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江苏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陈晓珊[9](2017)在《私营企业家-员工收入差距、社会资本与企业慈善捐赠——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主流文献发现组织特征和制度特征都可以解释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企业家作为企业的实际决策者,其个人特征是否会影响企业的慈善捐赠?本文利用2012年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私营企业家-员工收入差距、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企业慈善捐赠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私营企业家-员工收入差距与企业慈善捐赠呈现"倒U型"特征,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企业慈善捐赠先提高后降低,体现了锦标赛理论与行为理论的有机统一;企业家政治身份、行业身份、受教育程度等社会资本与企业慈善捐赠水平显着正相关;私营企业家-员工收入差距与企业慈善捐赠的"倒U型"关系、企业家文化程度与企业慈善捐赠的正相关关系会受到企业异质性特征的影响。这些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仍然成立。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私营企业慈善捐赠背后的原因以及推动我国私营企业慈善捐赠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同时对私营企业的经营实践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吴翼斌[10](2017)在《报国敢为天下先——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位私营企业家姜维》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说当年被称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上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的序幕,辽宁省大连市的个体户姜维就是中国私营企业第一人。1984年11月9日,国务院批准他的私营公司和外商试办合资企业,这是自1957年中国向世界宣布"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取消了私营企业,走向公私合营道路后的第一家私营企业"。(本文来源于《侨园》期刊2017年07期)
私营企业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社会学"世代分析"的经典框架出发,探讨中国私营企业"互联网+"战略强度的世代差异。基于2016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揭示了不同世代企业家与企业"互联网+"战略强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就新兴"互联网+"战略而言,年轻一代企业家的使用强度要高于年长一代;但就成熟"互联网+"而言,不同世代企业家之间并没有显着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海外经历提高了年长一代企业家在新兴"互联网+"上的战略强度;互联网媒体使用程度是企业家世代与新兴"互联网+"战略之间的中介变量。研究发现为企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微观的政策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私营企业家论文参考文献
[1].朱沆,杨海翔,谭洁.企业家慈善捐赠的信号效应与私营中小企业的规费负担[J].管理评论.2019
[2].刘学,刘金龙,吕鹏.年轻一代企业家更拥抱互联网吗——中国私营企业“互联网+”战略强度的世代差异[J].青年研究.2019
[3].王君晖.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私营部门参与[N].证券时报.2019
[4].马骏,罗衡军,肖宵.私营企业家地位感知与企业创新投入[J].南开管理评论.2019
[5].孙明.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的社会态度——基于第十叁次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J].统一战线学研究.2019
[6].赵慢.私营企业家新政感知影响创业导向吗?[D].浙江财经大学.2019
[7].刘一鸣,王艺明.私营企业家的时间配置与企业研发创新[J].财贸经济.2018
[8].陈晓珊,刘洪铎.私营企业家自信与薪酬-业绩敏感性:促进还是抑制?[J].江苏社会科学.2018
[9].陈晓珊.私营企业家-员工收入差距、社会资本与企业慈善捐赠——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7
[10].吴翼斌.报国敢为天下先——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位私营企业家姜维[J].侨园.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