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学生品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品德,学生,德育,社会,思想品德,接合部,初中。
学生品德论文文献综述
华微微,李华威[1](2019)在《文化自信视域下的高职学生品德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校期间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高职学生特点,结合高职学生培养落脚点及社会对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引导学生内化与践行必备道德品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探索传统文化提升学生道德品质方法与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36期)
谢桂霞[2](2019)在《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时代的日新月异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而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就是评价判断一个人的基本标准。因此在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就要向学生渗透人文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才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19年35期)
陈家兰[3](2019)在《智障学生品德教育中的“体验—感悟”模式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品德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特殊学生的教学更是起着关键性作用。特殊学生由于心理、生理的缺陷在实施品德教育的时候更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为特殊学生之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47期)
刘慧娟[4](2019)在《学生品德形成和培养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品德属于个体意识形态范畴,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准则的影响下,在具体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而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普遍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二者处于不同层面,不可混为一谈。学生品德并非与生俱来的,其形成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主体在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通过自身作用而逐步内化为道德品质的。因此,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培养受社会生活条件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双重影响。由王德强和邢斌主编的(本文来源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32期)
逄蕾[5](2019)在《让德育贯穿于学生社会生活的始终——品德与社会学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的若干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品德与社会》学科作为德育教育的起点和载体,是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同时也是满足学生道德素质发展的核心。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开发社会教育资源,用情境教学和案例教学强化小学生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进而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主要研究让德育贯穿于学生社会生活始终,提出品德与社会学科利用社会资源的若干建议。(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19年34期)
孙晓燕[6](2019)在《基于“德育叙事”促进学生品德内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以德育叙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理论的深入分析,结合实践初步形成了德育叙事的教育模式,使德育故事真正成为师生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载体,从而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21期)
周志琦[7](2019)在《品德与社会课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对学生正确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促进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文章重点针对品德与社会课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19年32期)
刘玲[8](2019)在《以《弟子规》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品德》一文中研究指出良好的品德是做人的根本,对人们未来的就业与发展至关重要。在中职教育中,普遍重视技术教育,忽视品德培养,影响了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阻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然而,传统的思想教育课程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德育的启蒙教材,汇聚了我国先贤的大智慧,包含了我国民族特色的规则体系与德育理论。可以说,《弟子规》不仅彰显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本文来源于《甘肃教育》期刊2019年21期)
石永浩[9](2019)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模式和目标不断提高。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是培养学生生活观念和价值取向的重要课题,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的发展时代,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初中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期刊2019-11-01)
王玉珍[10](2019)在《提高城乡接合部低年级学生品德教育的实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城乡接合部低年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力很强,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城乡接合部低年级学生的业余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和改变了城乡接合部低年级学生的思想和思维模式,这给小学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主要对教育现代化提高品德教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进行了简要探讨。在近几年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我发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传统的管理班级方法不仅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而且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班级管理工作现代化、信息化,增强了品德教育的实效性。以下是我在班级管理中通过探索实践获得一点体会,在这里与大家共同交流。(本文来源于《天津教育》期刊2019年30期)
学生品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时代的日新月异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而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就是评价判断一个人的基本标准。因此在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就要向学生渗透人文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才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生品德论文参考文献
[1].华微微,李华威.文化自信视域下的高职学生品德培养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
[2].谢桂霞.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学周刊.2019
[3].陈家兰.智障学生品德教育中的“体验—感悟”模式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
[4].刘慧娟.学生品德形成和培养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
[5].逄蕾.让德育贯穿于学生社会生活的始终——品德与社会学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的若干建议[J].学周刊.2019
[6].孙晓燕.基于“德育叙事”促进学生品德内化[J].作家天地.2019
[7].周志琦.品德与社会课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初探[J].学周刊.2019
[8].刘玲.以《弟子规》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品德[J].甘肃教育.2019
[9].石永浩.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C].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2019
[10].王玉珍.提高城乡接合部低年级学生品德教育的实效性[J].天津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