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杉木(Cunninghamia l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特有的优良速生针叶树种,在我国森林资源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是伴随着杉木人工林的迅速发展,人工林立地质量下降,影响林地生产力等弊端日益凸显。为此,本研究在安徽省金寨县天马国家自然保护区采集4个不同海拔高度(750 m、850m、1000m、1150m)的杉木林凋落物、土壤,测定凋落物、土壤和土壤微生物的碳(C)、氮(N)、磷(P)含量并分析其化学计量比,以揭示杉木林养分循环过程中,凋落物、土壤、微生物量之间的协同关系,从而为杉木人工林的经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人工林生态系统化学计量学研究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海拔梯度下凋落物叶C、N、P含量均高于凋落物枝的C、N、P含量,凋落物叶和凋落物枝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随海拔升高,凋落物叶C含量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凋落物枝C含量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两者的C含量与海拔均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随海拔升高,凋落物叶的N、P含量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凋落物枝的N、P含量则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凋落物叶和枝的N、P含量在不同海拔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该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凋落物C、N含量较高,P含量转化率较低。(2)不同海拔梯度下凋落物叶C/N、C/P、N/P 比均低于凋落物枝的C/N、C/P、N/P比,在C/N、C/P比上,四个海拔梯度内的凋落物叶和凋落物枝皆差异性显著(p<0.05),在N/P 比上,而两者只有750 m海拔范围内有显著差异,其他三个海拔间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随着海拔梯度增加,凋落物叶和凋落物枝C/N、C/P、N/P 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凋落物叶C/N 比表现为“降低—上升—降低”的趋势,C/P 比呈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N/P 比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凋落物枝C/N 比表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C/P 比呈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N/P比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不同海拔梯度下,凋落物叶和枝的N/P 比均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分析表明,该地区凋落物C/N、C/P比较高,对微生物是具有氮限制作用的,不利于凋落物的分解,而有利于凋落物对养分的储存。(3)随海拔梯度的升高,不同土层C、N、P含量表现为不同的变化规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均随海拔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土壤全磷(TP)呈先升高后减低的趋势;另外,海拔升高过程中,SOC、TN、TP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海拔对SOC、TN、TP均有显著影响(p<0.01)。土层对SOC和TN具有显著影响(p<0.01),对土壤TP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土层与海拔的交互效应对SOC、TN、TP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研究区的土壤C、N、P蓄积量丰富,C、N含量具有相对稳定性,土壤P含量受土壤母质影响,独特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杉木土壤肥力的保持。(4)土壤C/N 比随海拔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土壤C/P 比和N/P 比随海拔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另外,海拔升高过程中,不同深度土壤的C/N、C/P 比和N/P比的垂直分布不同。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海拔对土壤C/N 比影响不显著(p>0.05),海拔对C/P比和N/P比有极显著影响(p<0.01);土层对土壤C/N、C/P比和N/P比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土层和海拔的交互效应对C/P比和N/P比影响不显著(p>0.05),但对C/N比有极显著影响(p<0.01)。通过土壤化学计量分析,研究区土壤TP含量丰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另一方面该林地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受到N元素的制约。(5)土壤MBC、MBN随海拔升高的变化趋势一致,均是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另外,海拔升高过程中,土壤MBC、MBN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也与土壤SOC、TN的土层变化规律相似。随着海拔升高,不同土层深度的MBC/MBN比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且在海拔升高过程中,MBC/MBN比均是随土层增加而呈现增加趋势。(6)凋落物叶C含量与土壤C/P、N/P比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凋落物枝的C、N、P含量与生态化学计量和土壤的C、N、P含量与生态化学计量之间皆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凋落物叶养分含量和MBC、MBN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但MBC/MBN比与凋落物N、P表现出显著正相关,与凋落物C/N、C/P 比显著负相关关系;凋落物枝和MBC、MBN、MBC/MBN比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MBC与土壤SOC、TN、C/P比、N/P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TP、C/N比呈极显著负相关;MBN与土壤SOC、TN、C/P 比、N/P 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TP、C/N比呈极显著负相关,MBC/MBN 比与土壤碳氮磷及生态化学计量皆不相关。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张莎莎
导师: 徐小牛
关键词: 凋落物,土壤,微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学,杉木林,海拔梯度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农业基础科学,林业
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
基金: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600304-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0626)
分类号: S714
DOI: 10.26919/d.cnki.gannu.2019.000328
总页数: 65
文件大小: 4827K
下载量: 110
相关论文文献
- [1].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多样性对分解过程和土壤微生物特性影响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20(01)
- [2].凋落物处理对不同林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影响[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20(01)
- [3].草本凋落物与尿素联合修复对油污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20(08)
- [4].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沙柳群落凋落物分布特征[J]. 干旱气象 2020(02)
- [5].长期地上凋落物处理和氮添加对油松-辽东栎混交林表层土壤碳氮组分的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 2020(07)
- [6].1999-2016年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凋落物月回收量数据集[J].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0(02)
- [7].2009-2016年亚热带典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物回收量及现存量动态数据集[J].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0(02)
- [8].海南岛不同林龄木麻黄凋落物内外细菌多样性及其化感潜力[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7)
- [9].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添加与去除对土壤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20(04)
- [10].东北地区落叶松新鲜针叶凋落物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对环境变化的响应[J]. 生态学杂志 2020(09)
- [11].凋落物多样性及组成对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二氧化碳倍增条件下[J]. 生态学报 2020(17)
- [12].神农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物养分特征[J]. 生态学报 2019(20)
- [13].间伐和凋落物处理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磷形态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9(20)
- [14].川西高海拔增温和加氮对红杉凋落物有机组分释放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6)
- [15].凋落物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环境科学 2017(08)
- [16].模拟氮沉降对温带草原凋落物质量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6(10)
- [17].草海流域3种优势树种凋落物叶分解历程中的水文特征[J]. 水土保持研究 2014(06)
- [18].浅谈白桦与山杨叶凋落物候的比较研究[J]. 科技致富向导 2014(36)
- [19].改变凋落物输入对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呼吸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20(11)
- [20].种子所处凋落物位置对杉木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的影响[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6)
- [21].黄河口盐沼湿地盐地碱蓬和互花米草凋落物的分解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02)
- [22].木麻黄凋落物现存量的数量特征及影响因素[J].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20(04)
- [23].鸡公山麻栎林和水杉林不同凋落物处理下土壤呼吸对降雨强度的响应[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7(02)
- [24].林型和地形因子对太岳山森林地表凋落物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25].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凋落物生物量及其分解特征[J]. 生态环境学报 2017(09)
- [26].科尔沁沙地沙丘生境单元凋落物运移特征[J]. 中国沙漠 2016(01)
- [27].老虎岭库区不同林型凋落物特征[J]. 中国水土保持 2015(06)
- [28].草海湿地流域优势树种凋落物叶分解与水文特征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14(03)
- [29].不同林地凋落物组合对土壤速效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