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建国[1]2004年在《化学清洗工程的质量控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化学清洗工程的原材料选择﹑清洗参数的选择和施工现场的控制等几个方面对传统的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传统的控制方法仅仅是基于化学工程的角度,控制因素波动性很大,一些主要的控制指标实际上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虽然从化学工程的角度分析, 它是合格工程,但从质量工程的角度分析,是不合格工程。针对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对化学清洗工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应用一些常用的统计过程控制手段和方法,如方差分析,t 检验和休哈特控制图等。方差分析法找出影响目标值的主要因子,根据主要因子的情况,采用做实验的方法进行选择,最后对选择的因子水平进行控制。并在化学清洗工程的施工现场,应用了休哈特控制图方法,对现场控制指标进行适时监控,保证控制指标的稳定性,确保化学清洗工程的质量达到顾客新要求,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为了确保化学清洗工程的持续改进,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健全质量信息反馈体系,在企业外部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对清洗工程项目实施跟踪回访。在化学清洗工程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后,根据质量信息反馈和顾客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缩短了清洗时间和提高了清洗的质量,受到了顾客的好评。
罗莎, 黄玉[2]2017年在《化学清洗工程的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各个领域的建设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工业生产在社会的发展中占据了主要的位置。在生产中各种生产材料和机械设备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和污垢的侵蚀,这种情况下就要进行清洗,在清洗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保证其质量,就会对日后的生产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就化学清洗工程的质量控制进行仔细的研究与分析。
胡永安[3]2004年在《浅析化学清洗工程的质量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浅析了化学清洗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陈泽峰[4]2005年在《火电厂化学清洗的质量管理》文中研究指明化学清洗作为改善锅炉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已成为维护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一项日益重要的措施。为保证化学清洗的质量,有必要对化学清洗的过程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介绍了影响化学清洗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化学清洗质量体系。
徐仕先, 畅巨东, 吕南南, 姜思洋, 丁卫华[5]2018年在《超超临界机组启动前化学清洗质量控制》文中提出超超临界机组启动前对化学清洗质量要求很高。文中主要从组织、物资、方案、实施过程和质量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化学清洗质量的控制手段和方法,对于应用日益广泛的超超临界机组启动前的化学清洗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蔡焰辉[6]2005年在《浅析锅炉化学清洗的质量控制和安全防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浅析锅炉化学清洗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并根据施工经验提出了一些安全防范措施。
纪象民[7]2007年在《电站锅炉监督检验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由于我国电站锅炉安全监察与监督检验工作的隶属关系几经变动,影响了电站锅炉安全监察与检验工作情况的经验交流与事故教训的全面总结,特别是安装、使用及修理改造阶段,各地因检验资源条件不同,具体开展监督检验工作的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别,甚至在某些应该开展好的监督检验环节出现了空白,对电站锅炉安全运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本文根据当前电站锅炉监督检验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结合东营境内在建和在用电站锅炉监督检验工作开展的实际经验,从电站锅炉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分析、安装阶段监督检验关键环节确定、定期检验主要问题分析及其相应预防措施、化学监督检验的安全保障技术探讨、典型检验案例的具体分析以及我国电站锅炉发展方向与安全检验问题研究等六个方面系统地探讨了电站锅炉监督检验与安全运行的技术保障措施,为今后我市电站锅炉全方位的安全监管提供了全面而又系统的安全技术支撑。电站锅炉化学监督检验是定期检验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障电站锅炉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但因现行检验规范中有关化学监督的内容和程序尚不十分明确,导致各地此项工作开展得非常不均衡,甚至出现了空白;另外,电站锅炉寿命评估方面的研究也是当前我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业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被列入我国《国家质检总局“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研究项目,本文对于以上两个方面的深入研究,将有利于消除整个电站锅炉监督检验行业中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出现的空白,并将有利于整个电站锅炉安全监管和检验行业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促进电站锅炉的安全运行。本文关于电站锅炉各阶段、全方位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不仅适用于东营地区电站锅炉的安全技术监督检验与运行管理,而且也适用于其他地区电站锅炉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为整个电站锅炉行业的安全监管提供有益的借鉴。
柳青松[8]2010年在《S公司水龙头除铅清洗工序质量控制研究》文中认为传统黄铜制水龙头中含微量铅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这已经是整个行业的共识。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地区,都有相关法规要求市场上销售的水龙头和其他水暖件在使用过程中,向水中溶解出铅的性能(我们称之为“析铅性能”)必须受控。S公司是国内一家专门生产水龙头等水暖件的企业,其产品95%以上销往欧美。为解决龙头在使用过程的析铅问题,S公司专门设置了除铅清洗工序,此工序通过化学清洗的方法对水龙头内外腔的合金层中的铅做选择性的溶解,从而改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析铅性能。近年来,欧美各国的相关标准都有收紧的趋势,而且随着产品结构的变化,产品除铅的难度越来越大。S公司现有的除铅清洗工序,已经越来越不能保证除铅效果了。S公司必须马上对除铅清洗工艺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和改善。对除铅清洗工序的研究和改善,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通过稳健性设计的思路优化参数,改善除铅清洗过程的工艺设计;第二,利用稳健性设计的结果,找到对除铅效果有显着影响的参数或者因子,寻找或加强现场管控的方法,从而改善除铅清洗过程的现场。本论文的主要思路也是集中在这两个方向进行研究。本论文先对国外水龙头行业关于铅限制的一些法规作了介绍,接着阐述了一些关于全面质量管理和稳健性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流程。第二部分,论文重点分析了S公司内部在近2年来的除铅效果明显下降的情况和原因。在第叁部分,通过稳健性设计的方法,对水龙头除铅清洗过程做了详尽的分析,并且完成了各关键参数的优化;第四部分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各个关键参数在生产现场的控制方法上,论文通过量化对比的形式,比较不同操作对除铅清洗产生的影响,最终确认最优的控制方法。在论文的最后,通过一个实验,确认本论文所作的参数设计和质量控制的研究成果是有效的,与旧工艺对比能明显改善了产品除铅效果。
喻亚非[9]2011年在《电厂热力设备化学清洗质量控制》文中指出列举了主要影响热力设备化学清洗质量10方面的风险因素,对其危害进行分析。
刘令印[10]2012年在《辽东热电联产安装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热电联产技术在国外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项成熟技术广泛应用。热电联产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提高社会生产效率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和相当广阔的空间区域还将快速发展,年装机容量还将持续增长,热电厂(站)的建设安装需求仍然较大。然而,我国新建热电联产工程的质量水平和运行效益与国外先进国家仍有差距,国内与之配套的施工管理技术仍然不完备,安装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加强安装施工的质量管理仍然是努力的方向。国内对于热电联产安装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研究较为有限,希望通过本研究对建立和完善热电联产安装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工程质量品质做出有益探索。本课题以辽东热电联产安装工程项目为工程实例,对国内热电联产工程安装施工的项目质量管理进行了研究,主要采取访谈专家和施工技术人员、文献调研、比较分析的方法。比较了国内外热电联产技术的发展、项目管理和项目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常用方法工具的应用。在我国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的框架下,提出了由热电联产安装工程项目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和施工质量控制实施提组成的热电联产安装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针对项目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识别出同类工程中常见质量风险,应用层次分析法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从而获得不同质量风险对系统质量的影响权重,制定出项目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并将施工过程中常见质量缺陷的控制内容技术要求归纳整理,实现了分析评价和标准依据的结合。针对施工质量控制的实施,提出了覆盖全部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组织和职责体系,将施工作业内容划分为常规过程、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分别进行质量控制,规范了采购、设备材料保存以及不合格品处理的控制要求。直接空冷系统作为施工过程不确定性最大的分部工程,重点对其进行质量风险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对施工收尾阶段的质量控制以及工程交验后的质量保证的内容、要求做出规范。最后,针对此类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常见的质量风险,提出预防质量风险和改进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化学清洗工程的质量控制分析[D]. 叶建国. 天津大学. 2004
[2]. 化学清洗工程的质量控制研究[J]. 罗莎, 黄玉. 好家长. 2017
[3]. 浅析化学清洗工程的质量控制[J]. 胡永安. 清洗世界. 2004
[4]. 火电厂化学清洗的质量管理[J]. 陈泽峰. 清洗世界. 2005
[5]. 超超临界机组启动前化学清洗质量控制[J]. 徐仕先, 畅巨东, 吕南南, 姜思洋, 丁卫华. 清洗世界. 2018
[6]. 浅析锅炉化学清洗的质量控制和安全防范[J]. 蔡焰辉. 清洗世界. 2005
[7]. 电站锅炉监督检验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D]. 纪象民. 山东大学. 2007
[8]. S公司水龙头除铅清洗工序质量控制研究[D]. 柳青松. 华南理工大学. 2010
[9]. 电厂热力设备化学清洗质量控制[J]. 喻亚非. 清洗世界. 2011
[10]. 辽东热电联产安装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刘令印. 中国海洋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