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相对孔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孔径,光学,敏感,视场,电晕,光谱仪,光学系统。
大相对孔径论文文献综述
杜康,刘春雨,谢运强,樊星皓,刘帅[1](2019)在《基于非球面的大相对孔径微型星敏感器镜头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星敏感器是卫星上精度最高的姿态测量仪器,其通过对恒星成像与识别来确定卫星的叁轴姿态,主要由光学系统、电子学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组成。传统卫星上高精度星敏感器的体积重量较大,难以满足蓬勃发展的微纳卫星的任务需求,成为限制微纳卫星定位精度的主要障碍。相对于电子学微型化、集成化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光学系统成为星敏感器小型化的瓶颈。提出一种基于非球面大相对孔径微小型光学系统设计方法,仅用5片镜片,即可实现焦距25 mm,相对孔径1/1. 3,17°全视场角,在奈奎斯特频率处MTF优于0. 5,采用选取相对部分色散系数相同或接近、色散系数相差较大的玻璃组合的方法,有效校正了500~880 nm宽光谱色差,并实现了全视场畸变≤0. 013%。引用此技术设计纳型星敏感器镜头焦距25 mm,重量仅为15 g,降低到国内纳型星敏感器镜头的1/5。结果表明,光学系统经测试畸变等指标,满足角秒级星点中心确定的要求,为高精度纳型星敏感器提供了核心保障。(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任志广,李旭阳,倪栋伟[2](2019)在《大相对孔径、大视场、紧凑型空间光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良曼金反射镜的大相对孔径、大视场的光学成像系统,分析了改良曼金反射镜的像差,提出了改良曼金反射镜的设计方法。系统采用改良曼金反射镜和折反式光学系统结合的形式,相对孔径为1/1.8,视场角为4°×4°,工作波段为450~850 nm,焦距为380 mm,成像探测器像元为2μm×2μm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探测器,在250 lp/mm Nyquist频率处的调制传递函数值接近衍射极限且大于0.5。系统次镜采用曼金反射镜和消色差透镜结合的形式,基于系统初始结构初步优化分析所得的球差、正弦差,采用PW法求解出消色差曼金反射镜的光焦度;基于消色差条件和系统剩余色差,求解出消色差曼金反射镜3个表面的光焦度,计算得到了表面的曲率半径。系统的单色像差及色差均较小,成像质量好。(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孟祥月,王洋,张磊,付跃刚,顾志远[3](2019)在《大相对孔径宽光谱星敏感器光学镜头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星敏感器相对孔径,拓宽探测光谱范围,文中通过探测器灵敏度模型的计算,确定了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设计参数,进而设计了一款基于卫星平台的星敏感器光学镜头。该镜头由7片球面透镜组成,光谱范围为500~800 nm,焦距为50 mm,相对孔径为1/1.25,视场角为8.45°×8.45°(对角线视场角为11.96°),总长83.33 mm。镜头采用像方远心光路,减小了因像面离焦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测量误差。优化后的镜头畸变小于0.5%,质心色偏差控制在±2μm内,能量集中度(3×3像元内)大于80%,最大倍率色差为-0.073μm,轴外视场的弥散斑能量集中度和轴上视场基本一致。对比不同温度下的光学系统,焦距变化量很小,验证了无热化设计要求,镜头的成像质量良好。(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刘强,王欣,黄庚华,舒嵘[4](2019)在《大视场大相对孔径斜轴离轴叁反望远镜的光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导了离轴叁反光学系统的线性像散平衡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倾斜母镜光轴的方法设计了大相对孔径时大视场像散校正的斜轴离轴叁反光学系统.系统视场为5°×5°,相对口径为1/3.1,口径为250mm,波段为400~2 500nm.将该系统与相同光学参数的共轴二次非球面离轴叁反系统和共轴高阶偶次非球面离轴叁反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斜轴离轴叁反光学系统所有视场的光学传递函数在17lp/mm处均大于0.73,由于反射面采用圆锥曲面,其在偏轴视场成像质量方面有明显优势.对斜轴离轴叁反光学系统的加工与装调进行了分析,其公差较为宽松,验证了其结构实现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曹桂丽,刘芳芳,贾永丹,张倩,徐崇斌[5](2019)在《大相对孔径、长焦距的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ZEMAX软件设计了一款大相对口径、长焦距的远心紫外告警光学系统。光学系统包含6片球面透镜,总长约为154mm。其中光学系统焦距为100mm,相对孔径为1∶2,视场角为10°。采用具有负折射率温度系数的CaF_2作为负透镜进行热补偿。结果表明:在-10~40℃内各视场平均光学调制传递函数在10lp/mm处高于0.4,最大点列图方均根半径小于50μm。该系统具有成像质量好、结构紧凑、温度适应范围广的特点,适用于紫外告警相机。(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9年12期)
于洋,周潘伟,潘兆鑫,蹇毅[6](2019)在《大变倍比大相对孔径连续变焦红外光学系统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型连续变焦结构形式,在现有经典四组元机械补偿变焦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一个独立的变倍组,利用二个变倍组级联的方式获得超大变倍比,并推导了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制冷型中波探测器,研制了一套大变倍比大相对孔径连续变焦红外光学系统,解决了大相对孔径红外变焦系统变倍比难以提高的问题.该光学系统工作波长3. 7~4. 8μm,冷光阑效率100%,可实现从焦距6 mm至330 mm连续变焦,在F数恒定为2的同时,变倍比高达55倍.该系统仅包含八片镜片,其中叁片镜片独立运动实现变焦.设计结果显示,该系统在6 mm至330 mm的焦距范围内,变焦曲线平滑、像质良好.实验室测试和外场成像结果显示,该系统在整个焦距范围内成像效果清晰,达到设计要求,验证了这种新型连续变焦数学模型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魏明,王超,付强,高天元,史浩东[7](2019)在《大相对孔径轻小型星敏感器光机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星敏感器的光机设计水平直接关系到仪器姿态测量精度的极限。为满足微纳卫星平台使用需求,设计了一种大相对孔径,宽视场的超轻小型星敏感器光学系统及其机械结构。镜头选用6片球面透镜,有效焦距为16mm,工作波长为500~800nm,F#=1.2,视场为20°,全视场内,像点80%的能量集中在3×3像元内,全视场倍率色差小于2μm,相对畸变小于0.1%,优化后所有视场下MTF值均大于0.4。系统总长仅为26mm。针对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轻小化需求,选取铍铝合金作为材料进行结构设计。在抗震方面,采用具有相切界面的圆锥类隔圈和压圈以增加接触面积,减小对镜片压强。最终光机系统总质量为10.32g,能够较好的满足小卫星平台的使用需求。(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崔穆涵,田志辉,周跃,章明朝,陈雪[8](2018)在《大相对孔径紫外成像仪光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目前大多数紫外成像仪存在的定位和指向精度差、色差较大、分辨率及光能利用率不足等问题,设计了一款高分辨率的大孔径消色差紫外光学系统。首先,根据电晕放电检测的应用需求,提出了紫外光学系统的总体设计。然后利用熔石英及氟化钙两种材料的不同色散特性,根据改进的双胶合透镜结构设计了一款大孔径的消色差紫外光学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了公差分析。设计的紫外光学系统在全视场全探测范围内点列图均方根直径<0.08 mm,分辨率为20 lp/mm,满足电力行业中对电晕探测的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期刊2018年02期)
刘祥磊,刘扬阳,方煜,裴琳琳,吕群波[9](2017)在《大工作距大相对孔径高分辨率的改进型Dyson光谱成像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反/折射球面罗兰圆建模和宽波段Dyson象散校正方法,解释了大相对孔径高光谱分辨率的Dyson光谱成像系统存在的大工作距设计难题。从工作距的角度,比较了已有文献中报道的叁种Dyson光谱成像系统改进思路。在大工作距要求下,采取第一种思路,即在传统型Dyson光谱成像系统结构基础上,引入球面弯月透镜和平面-非球面透镜。建立了平面-非球面校正透镜的叁阶像差模型,给出了改进型Dyson光谱成像系统。设计结果表明:改进型Dyson光谱成像系统具有12mm工作距,F/1.8相对孔径,在0.38~0.9μm谱段范围内光谱分辨率约为0.45nm,以及接近衍射极限的优良成像性质,MTF在全波段全视场100lp·mm~(-1)线处大于0.7,最大像面均方根值半径小于1.2μm。同时,系统的Smile(谱线弯曲)和Keystone(色畸变)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保证了获取光谱数据的一致性。改进型Dyson光谱成像系统具有大相对孔径和高光谱分辨率的特点,而且系统焦平面探测器和系统入射狭缝两者的彼此间隙位置合适,易于装配。解决了传统型Dyson光谱成像系统实际应用中工作距不足的问题,可为大气遥感、农林调查、海洋生物等领域的高光谱成像信息探测提供一个新型的高光谱成像系统,对光谱成像系统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7年12期)
赵青[10](2017)在《宽谱段大相对孔径动态目标模拟器光学系统设计与杂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像制导等技术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可见、红外成像及跟踪探测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可见、红外成像及跟踪探测系统的研制,都要通过实验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以保证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满足使用要求。系统性能测试时需要采用目标模拟器为待测系统提供仿真场景和目标。本文通过设计宽谱段、大相对孔径的动态目标模拟器,对目标模拟器中的光学系统设计和杂散光分析技术进行研究,实现了宽谱段、大相对孔径的可见、红外动态目标的准确模拟。文中根据宽谱段动态目标模拟器的工作原理设计目标模拟器总体结构布局。通过多种图像生成器件的比较,采用具有工作谱段宽、均匀性好等优点的DMD器件作为图像生成器件。采用可见及红外照明系统分开设计,聚光镜临界照明的方式实现DMD的宽谱段均匀照明。采用宽谱段大相对孔径准直投影系统作为目标投影系统,实现了0.4~5μm的宽谱段动态目标模拟。然后对目标模拟器中的光学系统进行设计。通过分析目标模拟器中准直投影光学系统的指标,得到系统谱段范围为0.4~5μm,视场为1.8°×1.4°,F数为2.56,焦距为460mm,为宽谱段大相对孔径光学系统,采用高次非球面的离轴叁反结构对系统进行设计,设计得到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的光学系统,满足系统的工程使用要求。采用光学设计仿真软件Zemax和Tracepro对可见聚光镜和红外聚光镜进行设计,设计得到照明均匀的宽谱段光学系统,实现了0.4~5μm的宽谱段均匀照明。最后,采用Solidworks及Tracepro软件建立空间关系复杂的目标模拟器模型,对目标模拟器中准直投影系统的杂光系数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与实测结果相比较的方法验证了建模的正确性。对目标模拟器进行杂散光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了目标模拟器中存在的重影问题并实现了准确定位,采用对模拟器中的分束镜的结构进行优化和改进的方法解决了重影问题。设计优化后系统中的杂光得到了有效抑制,各类杂散光的光能量相对成像光能量均小于一个数量级以上。采用成像对比度对系统杂光水平进行间接评价,要求系统的成像对比度优于1:10,得到可见图像的对比度为2.45﹪,红外图像的对比度为9.42﹪,满足系统的成像对比度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期刊2017-05-01)
大相对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良曼金反射镜的大相对孔径、大视场的光学成像系统,分析了改良曼金反射镜的像差,提出了改良曼金反射镜的设计方法。系统采用改良曼金反射镜和折反式光学系统结合的形式,相对孔径为1/1.8,视场角为4°×4°,工作波段为450~850 nm,焦距为380 mm,成像探测器像元为2μm×2μm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探测器,在250 lp/mm Nyquist频率处的调制传递函数值接近衍射极限且大于0.5。系统次镜采用曼金反射镜和消色差透镜结合的形式,基于系统初始结构初步优化分析所得的球差、正弦差,采用PW法求解出消色差曼金反射镜的光焦度;基于消色差条件和系统剩余色差,求解出消色差曼金反射镜3个表面的光焦度,计算得到了表面的曲率半径。系统的单色像差及色差均较小,成像质量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相对孔径论文参考文献
[1].杜康,刘春雨,谢运强,樊星皓,刘帅.基于非球面的大相对孔径微型星敏感器镜头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2019
[2].任志广,李旭阳,倪栋伟.大相对孔径、大视场、紧凑型空间光学系统设计[J].光学学报.2019
[3].孟祥月,王洋,张磊,付跃刚,顾志远.大相对孔径宽光谱星敏感器光学镜头设计[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4].刘强,王欣,黄庚华,舒嵘.大视场大相对孔径斜轴离轴叁反望远镜的光学设计[J].光子学报.2019
[5].曹桂丽,刘芳芳,贾永丹,张倩,徐崇斌.大相对孔径、长焦距的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9
[6].于洋,周潘伟,潘兆鑫,蹇毅.大变倍比大相对孔径连续变焦红外光学系统研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9
[7].魏明,王超,付强,高天元,史浩东.大相对孔径轻小型星敏感器光机系统设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崔穆涵,田志辉,周跃,章明朝,陈雪.大相对孔径紫外成像仪光学系统设计[J].中国光学.2018
[9].刘祥磊,刘扬阳,方煜,裴琳琳,吕群波.大工作距大相对孔径高分辨率的改进型Dyson光谱成像系统设计[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
[10].赵青.宽谱段大相对孔径动态目标模拟器光学系统设计与杂光分析[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