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晨红黑龙江省哈尔滨学院150086
摘要:新课程改革带来教学观及学生观根本的转变,相应实践层面上的教师教学技能观及价值取向、内涵及外延也必然发生相应的改变。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要秉承传授知识教学技能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技能综合取向,新课程下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技能。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技能发展
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之一,具备一定水平的教学技能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我国自2001年正式启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以《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为改革总纲、以“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根本任务的课程改革运动。此次课程改革,带来教育观、教学观及学生观根本的转变,相应的实践层面上的教师教学技能观及价值取向、内涵及外延也必然发生改变。目前在实践中越来越显示出教师教学技能理论研究严重不足,探讨与课程改革理念相吻合的教学技能,既是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线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面临的实际问题。
从历史发展来看,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专门的培养和训练始于17世纪的师范教育机构。世界最早的法国、德国的短期师资培训机构的教学法的训练,其目的是满足普及义务教育和班级授课制的需要,使教师掌握能胜任教学活动的一定的技能。可见,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起点是从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训练开始的。
18世纪下叶,教学开始作为一门专业从其他行业中分化出来,把对教师进行一定的教育训练,作为合格教师质量规格之一,把对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看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1]一些国家,在制定教师规程上,重视教师教学技能的训练.
对教师教学技能的研究,盛行于美国1960~70年代“能力本位”主导教师教育的时期。所谓“能力本位”即强调的是教学技能对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以此创立的“微型教学”为各国所借鉴。尽管其单纯的技术的训练模式而使教师逐渐失去了批判地分析、反思教学背景的愿望和能力,但毕竟突出了教师的教学技能作为教师职业最为基础的方面而逐渐被人们所认同。[2]
19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日渐升温的教师专业化研究与实践,教师教学技能被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中进行研究。[3]从教师教学技能的演变发展来看,教学技能具有时代性,教师教学技能必然随着社会发展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而不断更新和发展。
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挑战
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其教学知识与技能是否可以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单一教学方式,倡导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载体的更新,都对传统教学模式下构建的教师教学技能结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对教学技能的挑战。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目的,努力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应该是教师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设置一定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等。因此,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对教学技能发展提出了挑战。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教学技能的挑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且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形成转变受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是和教师的积极引导与帮助分不开的。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形成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如果教师不具有这种教学技能,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新必然对教师教学技能提出新的挑战。
3、教学载体的更新对教学技能的挑战。教学载体的更新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两方面。一是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弹性加大给教师留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校本课程开发给教师更大的选择权和更多的自由支配余地。在选择教材和使用的教材与以往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这就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还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仅要具有课程开发的意识,更主要的还要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教师要锻炼并逐渐形成课程开发的技能;二是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教师教学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纲要》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前景,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学会如何应用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如何把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整合起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教学技术对于教学过程的渗透以及教学活动对于现代教学技术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因此,教师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的技能是现代化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
二、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教学技能发展取向
教师教学技能发展取向是关于教学技能的基本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问题,是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总的看法和认识。明确教学技能取向对于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教学技能发展,对于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教学技能发展取向从根本上受课程观、教学观的制约和影响。课程观、教学观的转变与发展必然带来相应的实践层面上的教师教学技能观及价值取向上的变化。
一直以来,受传统课程及教学观的影响,无论是备课、上课及课外辅导等教学技能,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和知识的系统传授。在教学技能的理论研究上主要是探讨教师如何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判断教师教学技能强与弱的标准也主要是教师能否更好向学生传授知识。因此,逐步形成了完善的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教学技能的培养训练体系。新课程是随着社会发展、时代的变化作出的相应调整。课程设计采取综合取向,即兼顾学科内容、学生与社会三方面的需要。课程内容选择强调基础性和时代性及学习活动的探索性与实践性。因此,相应的教学技能发展取向也必然采取综合取向,即传授知识教学技能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技能相结合。传授知识教学技能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技能在教学实践中将共同发挥作用。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不是对传统教学技能的全面否定,而是在继承知识教学技能的基础上掌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技能。
三、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教学技能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技能发展是指在已形成的传授知识教学技能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教学技能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学习指导技能。学习指导技能是指教师能够有效地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指导学会学习的技能。新的学习方式使教和学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也有了很大的不同。新课程强调学习的探究性,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发现研究课题的指导、问题解决的指导、个别指导、小组指导、体验学习指导、探究学习指导、信息收集指导等。
2、合作技能。合作技能指教师掌握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技能。教师与他人的合作表现在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教师与教育管理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等。因此,教师要摆脱固有的职业的孤独处境,学会与人合作,以更好地适应具有综合特征的新课程的需要。
3、课程开发和整合技能。课程开发和整合技能是指教师应具备有效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设计教学的技能。课程开发和整合技能包括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技能、课程资源的整合技能。新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课程的开放性。如何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协调机制,是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4、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技能。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黑板、粉笔已不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录像、电脑等现代媒体纷纷进入课堂,为传统教学增添了活力。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以它声情并茂、图文兼顾、视听兼备对教师的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有效的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具备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是未来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荀渊教学技能研究[J].上海教育研究,2004.8。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之一。项目名称:基于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发展的理论探究。课题编号:(11534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