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母乳性黄疸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善浦,沈仁,刘红艳,许敏,董虹,项拉丽,李素琴[1](2021)在《足跟血胆汁酸代谢谱在新生儿黄疸早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早期新生儿黄疸足跟血胆汁酸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产科正常分娩的新生儿250例,出生72 h用干血纸片法采集足跟血样标本备检。根据小时龄胆红素值将纳入新生儿分为溶血性组(20例)和观察组(118例),再按照病因将观察组分为生理性组(50例),母乳性组(42例)和感染组(26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对备检标本的15种胆汁酸亚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各组血标本中15种胆汁酸亚组分均有表达,其中胆酸(CA)、鹅脱氧胆酸(CDCA)、熊脱氧胆酸(UDCA)、甘氨石胆酸(GLCA)和牛磺石胆酸(TLCA)水平在各组间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不同病因的新生儿黄疸早期胆汁酸代谢谱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和特征,有助于新生儿可能发展为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预测及其相关病因的分析。
胡婧,程雁[2](2019)在《血清总胆汁酸、转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诊断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血清总胆汁酸、转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98例黄疸新生儿纳入观察组,并将同期于本院出生的32例正常新生儿纳入对照组。根据黄疸原因将观察组新生儿分为感染因素组(53例)、围生因素组(29例)及其他因素组(16例),另根据其黄疸严重程度将观察组新生儿分为轻度组(29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39例)。比较各组新生儿血清总胆汁酸、转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利用ROC曲线评估血清总胆汁酸、转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因素组、围生因素组及其他因素组新生儿血清总胆汁酸、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均P <0.05),转铁蛋白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均P <0.05)。感染因素组新生儿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着高于围生因素组和其他因素组(均P <0.05),围生因素组与其他因素组新生儿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总胆汁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均P <0.05),血清转铁蛋白水平则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均P <0.05)。血清总胆汁酸、转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重度黄疸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0.914、0.992,均P <0.001)。结论血清总胆汁酸、转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黄疸严重程度的诊断效果显着,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还能评估黄疸病因,对于预测患儿病情发展及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
韩姗姗[3](2019)在《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GRADE研究方法,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原则,参考当前最佳证据,制定中国《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以规范并推广中成药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提高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减少母婴分离,增加人文关怀。方法:1.召开启动会对指南制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前期探讨,并通过问卷进行结局指标的重要性排序。2.运用网络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英文数据库进行中成药的检索,检索时间均由建库至2019.1.1,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查,获得最终目标文献,并形成文献证据登记表和文献特征提取表。3.对于不同的研究类型应用不同的条目/量表进行偏倚评估:对于系统评价/meta分析类文献予AMSTAR-2量表评估;对于RCT予ROB风险偏倚评估,对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予MINORS量表评估。4.运用Revman5.3软件对一致性程度较高的文献进行定量合并分析,获得相应森林图。5.专家共识:1)德尔菲法:遴选不少于30个全国各地正高职称以上的儿科/新生儿科中西医专家,以邮件方式对其展开三轮问卷,统计其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指标,同时针对中成药的推荐意见进行投票表决;2)共识会议:对通过问卷仍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再进行分析、讨论,最终达成一致。6.运用GRADE系统对经循证研究和专家共识达成一致的中成药进行质量评价形成证据总结表,并综合德尔菲票数、患者利益对中成药作出最终推荐。结果:1.循证研究:最终10种中成药67项研究纳入证据,包括41项茵栀黄制剂研究(口服液23、颗粒18)、9项清肝利胆口服液、4项四磨汤口服液、6项黄疸茵陈颗粒、2项清开灵冲剂、2项茵陈五苓糖浆、1项消炎利胆片、1项黄栀花口服液、1项肝舒乐颗粒。2.专家共识:明确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适用人群对象、时机和范围、优势证型、用法用量、副作用相关等描述。3.质量评价:最终茵栀黄制剂、清肝利胆口服液、黄疸茵陈颗粒、茵陈五苓糖浆、四磨汤口服液5种中成药纳入GRADE研究,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茵栀黄制剂/清肝利胆口服液的总体质量证据等级为C级,其余均为D级。4.形成推荐意见:推荐单独服用茵栀黄口服液可降低光疗发生率(1B);推荐服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1C),降低黄疸消退失败率(2C),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考虑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益生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失败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热重于湿(专家共识)。考虑服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效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热重于湿(专家共识)。考虑服用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日均胆红素下降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湿重于热。推荐服用茵陈五苓糖浆治疗新生儿黄疸(IV类证据,D级推荐),中医属阳黄,小便不利(专家共识)。暂不建议黄疸茵陈颗粒(2D)、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2D)。结论:依据GRADE系统和共识结果,最终对茵栀黄口服液予以强推荐,对茵栀黄颗粒、清肝利胆口服液给予弱推荐,对茵陈五苓糖浆给予D级推荐,暂不推荐黄疸茵陈颗粒和四磨汤治疗新生儿黄疸。
吴素碧,杨丽华[4](2015)在《新生儿黄疸病因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最常见症状,其发病率高,所以一直都是新生儿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就新生儿黄疸的常见病因和目前临床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进行了综述,并对实验室检验项目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张慧娟[5](2015)在《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血清TBIL和TBA测定在新生儿黄疸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监测102例新生黄疸患儿(生理性黄疸患儿51例,病理性黄疸患儿51例)及51例正常对照组新生儿的TBIL、TBA、TBIL、DBIL。结果生理性黄疸组与病理性黄疸组的血清TBIL较对照组均显着提高(P<0.05);病理性黄疸组的血清TBA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和生理性黄疸组(P<0.05)。血清TBA浓度与DBIL、GGT有直线相关性。结论检测血清TBIL和TBA在新生儿黄疸的诊治中有一定临床意义。
刘金涛[6](2015)在《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指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常可致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增高,是围产儿病死率升高的主因之一,可严重影响围生儿的预后,因此应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降低ICP致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围生儿病死率。血清总胆汁酸(s TBA)是早期诊断ICP的灵敏指标之一。文章从s TBA与ICP的关系、s TBA和肝功能指标对ICP的应用价值、s TBA对胎儿的影响及ICP的发病机制方面对s TBA在ICP中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综述。
周琳[7](2014)在《晚发母乳性黄疸血清总胆汁酸测定价值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晚发母乳性黄疸患者血清中总胆汁酸(TBA)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晚发母乳性黄疸患儿为观察组,并随机抽取8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测量并比较两组的血清TBA、血清总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T)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中TBA、TB、GGT、AL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931、24.591、29.224、13.768,均P<0.01),两组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9,P>0.05)。晚发母乳性黄疸患儿治疗后TBA、T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814、26.382,均P<0.01)。结论晚发母乳性黄疸患儿因胆汁有不同程度的淤积导致血清TBA水平升高,临床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牟春笋[8](2014)在《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影响因素及Bayes概率模型初步构建》文中认为目的:1.探讨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的影响因素;2.构建阴黄证及阳黄证的Bayes概率模型并评价模型在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判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病例选择生后10天内入院的新生儿黄疸107例,记录分析可能与黄疸有关的新生儿胎内、出生及生后因素。对入选病例按照传统中医辨证方法进行辨证分型,其中阳黄组68例,阴黄组39例。于入院当日或次日进行血常规、肝功、肾功、心肌酶等指标检查,如实、完整地填写记录表格,并跟踪患儿的临床过程。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及Bayes判别分析筛选有阳性意义的指标;建立阴黄证及阳黄证的Bayes概率模型并进行评价。结果:1.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的影响因素:在产前因素单因素分析中,母亲年龄超过35岁、喜食凉食、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比率在阴黄组明显增高,而高蛋白饮食比率在阳黄组较高(均P<0.05);在产时因素中,第二产程延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阴黄组较阳黄组明显增高(均P<0.05);产后因素中,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体质量/胎龄阴黄组较阳黄组低(均P<0.05);早产儿、红细胞增多症患儿及冬季出生的患儿比率阴黄组较阳黄组高(均P<0.05);而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率则在阳黄组明显增高(P<0.05)。在理化指标中,阴黄组患儿HCT、MCV、RDW-SD、PDW、P-LCR、DBIL、GGT、ALP、CHE、ADA等项均较阳黄组患儿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阴黄证及阳黄证Bayes概率模型的构建:将阴黄、阳黄两组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及Bayes判别分析筛选有阳性意义的指标。对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有阳性意义的指标为:母亲年龄、妊娠期糖尿病、胎龄、窒息、ABO溶血病、RDW-SD、LCR、DBIL、ALP及CHE。利用SPSS进行Bayes判别分析,得到Bayes判别函数系数。根据判别函数系数建立Bayes判别函数:阳黄y1=-21.701+2.589×母亲年龄+1.037×糖尿病-17.175×窒息+13.876×胎龄+6.303×ABO+2.116×RDW-SD+0.831×DBIL+0.012×ALP+1.697×LCR+0.001×CHE;阴黄y2=-33.511+2.991×母亲年龄+3.960×糖尿病-12.877×窒息+11.848×胎龄+1.820×ABO+2.231×RDW-SD+0.999×DBIL+0.023×ALP+1.916×LCR+0.002×CHE。对判别函数进行假设检验,判别函数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Wilks’λ=0.393,P=0.000)。对判别函数进行考核,阴黄及阳黄的符合率均在90%以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结论:1.新生儿黄疸的阴阳属性与多因素有关,其中母亲年龄超过35岁、喜食凉食、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第二产程延长及新生儿低胎龄、低出生体质量、窒息、红细胞增多症、出生在冬季是促进阴黄证发生的因素;而母亲高蛋白饮食、新生儿原发病为ABO溶血病则是阳黄证发生的影响因素。2.通过构建Bayes概率模型可以较准确地判别新生儿黄疸的阴阳属性。
王海艳,董一慧,陈斌[9](2014)在《检测两种不同类型的黄疸患儿血清胆汁酸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新生儿ABO溶血病和母乳性黄疸患儿血清胆汁酸(TBA)水平的变化,评价胆红素对肝功能造成的影响以及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65例黄疸患儿(ABO溶血病患儿32例,母乳性黄疸患儿33例)为观察组,根据胆红素水平分别分为轻度组(1和2)、中重度组(1和2)。选取同期自然分娩、健康无黄疸的足月儿30例做对照组(1和2)。观察组于入院当日黄疸高峰期、黄疸消退期及对照组留取静脉血23ml检测血清TBA,常规检测血清TSB、ALT、AST,对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中重度组1和2黄疸高峰期血清TB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1和2之间黄疸高峰期血清TB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1和2在黄疸高峰期、消退期血清TB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ALT、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高峰期对肝功能有损害,早期干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赵冬莹,何振娟,朱建幸,张拥军[10](2013)在《血清总胆汁酸联合γ谷氨酰转肽酶检测在评估延迟性黄疸病因中的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总胆汁酸联合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检测在鉴别延迟性黄疸的病因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95例延迟性黄疸患儿根据胆红素水平分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组(n=35)、胆道闭锁组(n=30)和间接胆红素升高组(n=30),选取相同年龄段无黄疸及肝功能损害的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n=30),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指标,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总胆汁酸联合γ-GT测定的诊断价值,分析治疗后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胆道闭锁组γ-GT水平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1),婴儿肝炎组和胆道闭锁组总胆汁酸水平显着高于间接胆红素升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总胆汁酸水平对婴儿肝炎综合征组和胆道闭锁组的诊断价值较低,γ-GT水平对胆道闭锁组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当总胆汁酸为88.35μmol/L、γ-GT为250.5 U/L时,诊断胆道闭锁平行试验的灵敏度为97.9%,串联试验的特异度为9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婴儿肝炎综合征组总胆红素变化与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和总胆汁酸有关。结论在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延迟性黄疸患者,总胆汁酸和γ-GT均无明显升高,预后良好。在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延迟性黄疸患者,总胆汁酸与γ-GT均明显升高,倾向于胆道闭锁的诊断;总胆汁酸显着升高而γ-GT升高不明显,则倾向于婴儿肝炎综合征的诊断。
二、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母乳性黄疸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母乳性黄疸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足跟血胆汁酸代谢谱在新生儿黄疸早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标本的采集和检测。 |
1.2.2 仪器。 |
1.2.3 试剂。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2)血清总胆汁酸、转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诊断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病因黄疸新生儿与对照组新生儿血清总胆汁酸、转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
2.2 不同严重程度黄疸新生儿与对照组新生儿血清总胆汁酸、转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
2.3 血清总胆汁酸、转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重度黄疸的诊断效能 |
3 讨论 |
(3)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序 |
摘要 |
Abstract |
术语和缩略语 |
2.0 引言 |
2.1 研究现状 |
2.1.1 流行病学 |
2.1.2 机制 |
2.1.3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
2.1.4 新生儿胆红素异常增高的原因 |
2.1.5 常见的新生儿黄疸类型 |
2.1.6 诊断 |
2.1.7 治疗 |
2.1.8 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 |
2.1.9 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优势及不足 |
2.2 指南制定过程 |
2.2.1 构建临床问题 |
2.2.2 循证研究 |
2.2.3 专家共识 |
2.2.4 形成证据概要表 |
2.2.5 形成推荐意见 |
2.2.6 形成初稿 |
2.3 讨论 |
2.3.1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分类分析 |
2.3.2 关于中医证型、时机问题 |
2.3.3 关于原始研究的设计质量 |
2.3.4 关于干预措施的相关问题 |
2.3.5 关于结局指标的相关问题 |
2.3.6 关于发表偏倚的问题 |
2.3.7 关于调查问卷的问题 |
2.3.8 关于指南制定方法学问题 |
2.4 结论 |
2.4.1 茵栀黄口服液 |
2.4.2 茵栀黄颗粒 |
2.4.3 清肝利胆口服液 |
2.4.4 茵陈五苓糖浆 |
2.5 创新点及意义 |
2.6 不足与展望 |
2.6.1 存在不足 |
2.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4)新生儿黄疸病因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原因 |
1.1 生理性黄疸 |
1.1.1 胆红素生成较多 (肝前因素) : |
1.1.2 肝功能不成熟 (肝性因素) : |
1.1.3 肠肝循环特殊 (肝后因素) : |
1.2 病理性黄疸 |
1.2.1 感染: |
1.2.2 新生儿溶血病: |
1.2.3 母乳性黄疸: |
1.2.4 其他: |
2 新生儿黄疸的实验室检测 |
2.1 实验室常规试验 |
2.1.1 血清胆红素的测定: |
2.1.2 血清总胆汁酸 (Totalbileacid, TBA) 的测定: |
2.1.3 肝酶活性的测定: |
2.1.4 RBC、Hb、Hct、网织红细胞计数 (Ret) 及红细胞形态观察, G-6-PD酶活性测定等: |
2.1.5 血型鉴定、新生儿抗体筛查试验及Coom b’s试验: |
2.1.6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测定, 血培养及病原学检查: |
2.1.7 其他: |
2.2 实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6)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ICP的诊断标准[5] |
二、s TBA与ICP的关系 |
三、s TBA和肝功能指标对ICP的应用价值 |
四、s TBA对胎儿的影响 |
五、ICP的发病机制 |
六、总结 |
(7)晚发母乳性黄疸血清总胆汁酸测定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基线资料情况 |
2.2 两组肝功能相关指标情况 |
2.3 观察组治疗前后胆汁酸和总胆红素水平情况 |
3讨论 |
3.1 母乳性黄疸发生原因 |
3.2 晚发母乳性黄疸患儿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 |
(8)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影响因素及Bayes概率模型初步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病例诊断标准 |
三、 研究方法 |
四、 研究结果 |
(一) 胎内因素与黄疸属性 |
(二) 出生时因素与黄疸属性 |
(三) 生后因素与黄疸属性 |
(四) 证型转化及核黄疸发生率与黄疸属性 |
(五) 理化指标与黄疸属性 |
第二部分 阴黄证、阳黄证 Bayes 概率模型初步构建 |
一、 数据来源 |
二、 有判别意义的指标的筛选 |
(一) 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相关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
(二) 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相关因素的 Bayes 逐步判别分析 |
(三)确定有判别意义的指标 |
三、 阴黄证、阳黄证 Bayes 概率模型的建立 |
(一) 先验概率的选取 |
(二) 计算判别函数系数 |
(三) 建立 Bayes 概率模型 |
(四) 判别函数的判别规则 |
(五) 判别函数的假设检验 |
四、 Bayes 概率模型在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判别中的价值 |
(一) Bayes 判别函数的回顾性考核 |
(二) Bayes 判别函数的前瞻性考核 |
讨论 |
一、 祖国医学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 |
(一) 病因病机 |
(二) 证候分类 |
二、 现代医学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 |
(一) 新生儿黄疸常见病因及发病机制 |
(二) 胆红素的生理功能及对其他脏器的影响 |
(三) 新生儿黄疸诊断及鉴别方法 |
三、 统计学方法在中医证候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
四、 Bayes 统计的原理、优势及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一) Bayes 统计的原理 |
(二) Bayes 统计的优势 |
(三) Bayes 统计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四) Bayes 概率模型引入黄疸阴阳属性判别的意义 |
五、 研究结果分析 |
(一) 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二) 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有判别意义指标的分析 |
(三) 阴黄证、阳黄证的 Bayes 概率模型的构建及评价 |
六、 研究缺陷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10)血清总胆汁酸联合γ谷氨酰转肽酶检测在评估延迟性黄疸病因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分组情况 |
1.2.1 间接胆红素升高组 |
1.2.2 婴儿肝炎综合征组 |
1.2.3 胆道闭锁组 |
1.2.4 对照组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肝功能指标比较 |
2.3 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 |
2.4 相关性分析 |
3 讨 论 |
四、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母乳性黄疸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足跟血胆汁酸代谢谱在新生儿黄疸早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杨善浦,沈仁,刘红艳,许敏,董虹,项拉丽,李素琴.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04)
- [2]血清总胆汁酸、转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诊断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J]. 胡婧,程雁.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07)
- [3]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D]. 韩姗姗.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新生儿黄疸病因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吴素碧,杨丽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20)
- [5]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J]. 张慧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16)
- [6]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刘金涛. 检验医学, 2015(05)
- [7]晚发母乳性黄疸血清总胆汁酸测定价值分析[J]. 周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4(06)
- [8]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影响因素及Bayes概率模型初步构建[D]. 牟春笋.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9]检测两种不同类型的黄疸患儿血清胆汁酸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 王海艳,董一慧,陈斌.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4(01)
- [10]血清总胆汁酸联合γ谷氨酰转肽酶检测在评估延迟性黄疸病因中的价值[J]. 赵冬莹,何振娟,朱建幸,张拥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