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废糟液全循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絮凝酵母,乙醇连续发酵,废糟液全循环,丙酸抑制
废糟液全循环论文文献综述
孜力汗,刘晨光,白凤武[1](2014)在《废糟液全循环条件下絮凝酵母乙醇连续发酵》一文中研究指出丙酸是以玉米为原料自絮凝酵母乙醇连续发酵系统废糟液全循环过程中积累的主要抑制物。基于丙酸对酵母细胞抑制机理,开发了3种废糟液全循环条件下乙醇连续发酵工艺策略。首先根据高温导致丙酸生成的现象,去除了物料灭菌环节,使发酵液丙酸浓度显着降低,生物量和乙醇浓度分别提高了59.3%和7.4%。其次,以丙酸浓度达到半数抑制浓度(IC50)40 mmol/L为目标,通过拟合丙酸积累数据预测废糟液全循环的最长运行时间,发酵装置运行应控制在此时间范围内。再次,较低的环境pH值提高了丙酸毒性,而实验证明发酵液pH为5.5时,丙酸对细胞生长的抑制影响最小,因此控制发酵过程中的pH有利于弱化丙酸毒性。(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孜力汗,张春明,任剑刚,袁文杰,陈丽杰[2](2010)在《废糟液全循环对自絮凝酵母糖酵解途径关键酶、胁迫相关代谢物及胞内组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研究废糟液直接全循环对絮凝酵母乙醇发酵、糖酵解关键酶以及细胞组成的影响。在一有效容积1.5 L的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使用葡萄糖为220 g/L,添加8 g/L酵母粉和6 g/L蛋白胨的培养基,以0.04 h?1的稀释率进行自絮凝颗粒酵母乙醇连续发酵。每隔3天将收集到的发酵液集中精馏处理,得到的废糟液用于配制发酵培养基。装置运行近20 d,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废液循环批次的增加,系统乙醇和生物量浓度明显降低,糖酵解途径3个关键限速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不同程度受到抑制。为了应对废糟液中高沸点副产物积累导致的环境胁迫,维持细胞正常代谢,甘油和菌体胞内蛋白生物合成加强,碳水化合物积累减弱。这些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高沸点副产物积累对酵母细胞乙醇发酵影响的机理和菌种的代谢工程改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汪芳[3](2010)在《自絮凝酵母酒精连续发酵耦合废糟液全循环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酒精发酵行业现有废糟液治理技术存在设备投资大、运行能耗高的突出缺点,以玉米粉为原料,双酶法制糖,在自絮凝颗粒酵母酒精连续发酵系统中耦合了废糟液直接全循环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分别在单级悬浮床生物反应器和四级小型悬浮床反应器串联酒精连续发酵系统进行了实验,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以促进这种清洁生产工艺进一步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首先,在单级悬浮床生物反应器中进行了自絮凝颗粒酵母酒精连续发酵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稀释速率(单位时间进入发酵罐糖液的体积流量与发酵罐有效体积的比值)为0.05h~(-1),废糟液全循环条件下,装置达到稳定状态后,酒精、残还原糖、无机磷、无机氮、蛋白和总固型物浓度分别稳定在9.4%(v/v)、26.0g/L、11.0g/L、3.36g/L、0.136g/L和85g/L左右,酒精浓度与对照组相差不大,但残还原糖、无机磷及总固形物在废糟液循环使用的初期出现积累,但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而趋于稳定,符合物料衡算模型的理论预测。由于废糟液直接全循环使用增加了系统缓冲性,因此使用于调节pH的氨水消耗减少,发酵液中无机氮监测结果低于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模拟工业化生产装置的工艺流程,建立了四级小型悬浮床反应器串联酒精连续发酵系统。在废液全循环的条件下,进行了四个月的运行稳定性考察。在稀释速率为0.05h~(-1),培养基初糖浓度为220g/L的条件下,平均酒精浓度达到11.7%(v/v),末级发酵罐平均残还原糖降低为7.2g/L,葡萄糖基本完全消耗,基本符合工业化生产要求,系统运行稳定,为自絮凝颗粒酵母酒精发酵工艺中耦合废糟液全循环使用清洁生产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利用实验收集的废液,经过降膜浓缩后,对酵母进行了11组不同条件的批次培养和发酵实验,表明当高沸点副产物总体浓度超过一定值时会抑制酵母的生长和发酵。在装置运行过程中,跟踪定量测定了甘油、乳酸、丙酮酸和琥珀酸四种主要酵母酒精发酵过程高沸点代谢副产物/中间产物,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物质没有积累现象,因此推断这些物质不可能成为废糟液直接全循环使用条件下,自絮凝颗粒酵母生长和酒精发酵的抑制性副产物。(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0-05-01)
李宁,葛旭萌,严正,孜力汗,白凤武[4](2006)在《废糟液全循环对自絮凝酵母乙醇连续发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个单级悬浮床生物反应器中,以双酶法制备的玉米粉糖化液为底物,进行了废液循环条件下自絮凝颗粒酵母乙醇连续发酵与清液发酵对比实验。对于废液循环实验,每隔5d将收集到的发酵液集中精馏处理,得到的废糟液直接用于玉米粉调浆。实验结果表明,在稀释速率0.05 h-1,废糟液全循环条件下,装置达到稳定状态后,乙醇、残还原糖、无机磷、无机氮、蛋白和总固型物浓度分别稳定在9.4%(v/v)、26 g/L、11 g/L、3.36 g/L、0.136 g/L和85 g/L左右;乙醇浓度与对照组相差不大,但残还原糖、无机磷及总固形物在废糟液循环使用的初期出现积累,但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而趋于稳定,说明对酵母生长和乙醇发酵没有产生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06年12期)
严正,孜力汗,李宁,汪芳,白凤武[5](2005)在《多级串联悬浮床反应器系统中自絮凝颗粒酵母乙醇连续发酵耦合废糟液直接全循环使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套四级串联悬浮床生物反应器系统中,以双酶法制备的玉米粉糖化液为底物,进行了废糟液全循环条件下自絮凝颗粒酵母乙醇连续发酵的实验研究。在实验中,每隔5d将从末级反应器收集到的发酵液集中精馏处理,得到的废糟液直接用于玉米粉调浆制糖。系统连续运行了120d,共进行了24批次实验,数据分析表明系统达到了平衡状态。在平均发酵时间为20h条件下,发酵终点乙醇浓度平均为11·7%(V/V),残还原糖浓度平均为7·9g/L,装置运行平稳。这些工作为自絮凝颗粒酵母乙醇发酵耦合废糟液直接全循环使用、实现污染物源头减废、清洁生产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严正[6](2005)在《废糟液全循环条件下自絮凝颗粒酵母酒精发酵系统运行稳定性考察及过程物质积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酒精发酵行业现有废糟液治理技术存在设备投资大、运行能耗高的突出缺点,以玉米粉为原料,双酶法制糖,在自絮凝颗粒酵母酒精连续发酵系统中耦合了废糟液直接全循环使用清洁生产技术。 首先,在单级悬浮床生物反应器中进行了自絮凝颗粒酵母酒精连续发酵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稀释速率0.05h~(-1),废糟液全循环条件下,装置达到稳定状态后,酒精、残还原糖、无机磷、无机氮、蛋白和总固型物浓度分别稳定在9.4%(v/v)、26.0g/L、11.0g/L、3.36g/L、0.136g/L和85g/L左右,酒精浓度与对照组相差不大,但残还原糖、无机磷及总固形物在废糟液循环使用的初期出现积累,但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而趋于稳定,符合物料衡算模型的理论预测。由于废糟液直接全循环使用增加了系统缓冲性,pH调节的氨水消耗减少,发酵液中无机氮监测结果低于对照组。 在此基础上,模拟工业化生产装置的工艺流程,建立了四级小型悬浮床反应器串联酒精连续发酵系统。在废液全循环的条件下,进行了四个月的运行稳定性考察。在稀释速率为0.05h~(-1),培养基初糖浓度为220g/L的条件下,平均酒精浓度达到11.7%(v/v),末级发酵罐平均残还原糖降低为7.2g/L,葡萄糖基本完全消耗,基本符合工业化生产要求,系统运行稳定,为自絮凝颗粒酵母酒精发酵工艺中耦合废糟液全循环使用清洁生产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在装置运行过程中,跟踪定量测定了甘油、乳酸、丙酮酸和琥珀酸四种主要酵母酒精发酵过程高沸点代谢副产物/中间产物,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物质没有积累现象,因此推断这些物质不可能成为废糟液直接全循环使用条件下,自絮凝颗粒酵母生长和酒精发酵的抑制性副产物。(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5-06-01)
废糟液全循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旨在研究废糟液直接全循环对絮凝酵母乙醇发酵、糖酵解关键酶以及细胞组成的影响。在一有效容积1.5 L的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使用葡萄糖为220 g/L,添加8 g/L酵母粉和6 g/L蛋白胨的培养基,以0.04 h?1的稀释率进行自絮凝颗粒酵母乙醇连续发酵。每隔3天将收集到的发酵液集中精馏处理,得到的废糟液用于配制发酵培养基。装置运行近20 d,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废液循环批次的增加,系统乙醇和生物量浓度明显降低,糖酵解途径3个关键限速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不同程度受到抑制。为了应对废糟液中高沸点副产物积累导致的环境胁迫,维持细胞正常代谢,甘油和菌体胞内蛋白生物合成加强,碳水化合物积累减弱。这些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高沸点副产物积累对酵母细胞乙醇发酵影响的机理和菌种的代谢工程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废糟液全循环论文参考文献
[1].孜力汗,刘晨光,白凤武.废糟液全循环条件下絮凝酵母乙醇连续发酵[J].生物工程学报.2014
[2].孜力汗,张春明,任剑刚,袁文杰,陈丽杰.废糟液全循环对自絮凝酵母糖酵解途径关键酶、胁迫相关代谢物及胞内组分的影响[J].生物工程学报.2010
[3].汪芳.自絮凝酵母酒精连续发酵耦合废糟液全循环工艺[D].天津大学.2010
[4].李宁,葛旭萌,严正,孜力汗,白凤武.废糟液全循环对自絮凝酵母乙醇连续发酵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
[5].严正,孜力汗,李宁,汪芳,白凤武.多级串联悬浮床反应器系统中自絮凝颗粒酵母乙醇连续发酵耦合废糟液直接全循环使用的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2005
[6].严正.废糟液全循环条件下自絮凝颗粒酵母酒精发酵系统运行稳定性考察及过程物质积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