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名词结构论文-余露

名词名词结构论文-余露

导读:本文包含了名词名词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教学

名词名词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余露[1](2019)在《来华高级留学生习得“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特殊的汉语语法结构结构,并研究如何将“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科学合理地融入对外汉语教学当中。与此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式了解到来华高级留学生对“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习得现状。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总结出当前留学生在习得此结构中存在语义和语用两方面的偏误,具体偏误问题为:无法将名词的理性意义延伸为联想意义;没能掌握名形兼类词的词义切换;无法理解副名结构的语义增指;抽象名词的语义理解不准确;习惯使用积极面;书面语、口语用法不当;欠缺修辞概念。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来探寻“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策略及方法。笔者根据自身体会与经验总结出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两方面的建议,具体建议包括:教材编写与时俱进;拓宽选词范围;有机筛选副名结构;强化课后习题;教师根据课型设计教学;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时合理拓展教材中的副名结构;巧用教学法与趣味教学;教师辅助留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本文采取了文献研究法、考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这五种研究方法来考察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程度副词+名词”这个语言现象。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江西师范大学以及赣南师范大学两所学校的高级留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了问卷测试、录音访谈,从而得知高级留学生对“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掌握情况。本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本文课题的研究缘起、研究概况以及副名结构的研究综述。第二部分为“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本体分析,包括结构槽中名词的分类及简析、副词的分类及简析,以及“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产生的原因分析。第叁部分则包括“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教材排查和针对84名高级留学生关于掌握“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问卷调查分析及访谈实录归纳。第四部分是根据问卷和访谈的统计结果而分析出的留学生习得“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各种偏误,以及偏误原因分析。最后一部分是针对前面问卷结果的统计与偏误分析而总结出来的关于“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建议,其中包括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两方面的建议。本文是对汉语国际视野下“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教学初探,以期对外汉语教学界给予“程度副词+名词”这一新式语法结构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尚晓欢[2](2019)在《对现代日语中“副词+の+名词”结构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副词的主要功能是修饰用言(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但在实际使用中,有如下情况存在,即「かなりの人込み」、「かさかさの皮肤」、「まさかの逆転负け」等,副词通过附加“の”修饰名词的情况。调查发现,这样的用法在现代日语中大量存在。本文将其称为“副词+の+名词”结构。对于副词的此种用法,先行研究并未对此进行系统和深入的讨论。因此,在现代日语中,究竟有多少副词能够和“の”一起修饰名词?同时,调查中发现有许多副词是不能通过附加“の”修饰名词的。那么,能修饰的副词和不能修饰的副词之间,有怎样的差异。被修饰的名词又有怎样的特点、副词能够这样使用的原因又在哪里?等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待解决。结合上述疑问,本论文设定了两个研究问题:一、摸清代日语中能够通过“の”修饰名词的副词的实际情况。二、考察“副词+の+名词”结构的成立原因。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如下:首先,选出《岩波国语辞典》(第五版)中收录的所有副词(多词性的副词也包含在内),作为调查对象。其次,利用现代日语平行语料库(BCCWJ),逐一调查收集到的副词,确认其是否有通过“の”修饰名词的用法。最后,将副词分类,从副词所表达的意思入手,逐类比较能通过“の”修饰名词的副词和不能通过“の”修饰名词的副词之间的区别,从而探讨“副词+の+名词”结构的成立原因。对于问题一,调查发现:《岩波国语辞典》(第五版)中收录的1193个副词中,有410个能够通过“乃”修饰名词。同时,这410个副词中,在语料库中修饰名词的用例在5例以上的有191个。考虑到用法的稳定性,之后的分析,对于能够通过“の”修饰名词的副词,以这191个词为中心进行。另外,本文注意到,副词在通过“の”修饰名词时,有叁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为“副词+の+名词”,此类型占绝大多数。第二种为“项+副词+の+名词”,这样使用的副词一般不能单独通过“の”修饰名词,副词之前必须有必要成分存在,意思才完整。第叁种为“副词+の+特定名词”,这种类型的副词只修饰特定的某个名词,与前两种差别较大。对于问题二,每一类副词的具体情况不太一样。但总的来看,从意思上讲,副词之所以能够修饰名词,其意思特征必然要与名词的特征有相近性,这是“副词+の+名词”结构成立的基本原因。具体来说,情态副词中,能够表达状态意的副词能够通过“の”修饰名词。而表达样态意的副词则不能这样使用。程度量副词中,具有“量”的概念的词能够通过“の”修饰名词,而纯粹表达程度的词则不能。时间副词类,表示事件在时间轴上的具体位置的词、与时间有关的副词中时间跨度明确的词,能够通过“の”修饰名词。而时间跨度不明确,或者时间已成次要因素的词则不能这样用。频度副词类,表示中频度和低频度的副词能够通过“の”修饰名词,表示高频度的词不能。结合以上的内容,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提起问题、先行研究、研究的前提。第二章、第叁章和第四章分别对应课题一和课题二,第五章为论文的总结和今后的课题。(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3-15)

王静[3](2019)在《双音复合名词结构方式考察——以《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高级词汇中名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复合词内部语素间的结构方式对于词义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词语结构包括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两个层面。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高级词汇中双音复合名词内部结构方式的考察发现:复合名词的语法结构方式有定中、联合、支配、状中、陈述、递续、缩略、重迭、意合9类,每类语法结构方式中均包含有复杂的语义结构关系。(本文来源于《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冯真真[4](2018)在《“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之类型和语义、语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特殊句法结构"程度副词+名词"为研究对象,对结构中名词受到的语法要求、语义要求进行研究。通过对"程度副词+名词"分类、语义情况的分析,得出:"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义具有感情色彩明显、修饰作用明显、意义扩大等特征,可充当句子的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具有使表达言简意赅,使受话者浮想联翩的语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黎明职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束定芳[5](2018)在《“有+零度(中性)名词”结构的认知和语用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现代汉语词典》中相关名词的定义,对汉语"有+零度名词"结构中"零度名词"的特征进行了描述,从语言输出和理解的角度解释了"有+零度名词"产生的社会、语言和心理原因以及使用特点。本文认为,这一结构所表达的特殊意义是构式义与词汇意义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使用与语言本身的特点以及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密切相关。其中,语言因素包括相关名词所指事物特征的描述要求、语言表达的模糊性等,社会心理则特别指人们"求好""求多"的利己心理。(本文来源于《当代修辞学》期刊2018年06期)

卢婉莹[6](2018)在《从参照点关系看“人称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的隐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中"人称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有时可以隐去,有时则不能。现有研究并未对"人称代词+的+名词"这一结构中"的"的隐现规律进行准确全面地概括,同时也未能遵循统一的思路进行分析。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参照点理论出发,提出在"人称代词+的+名词"这一构式中,当人称单词所表达的语义在其与名词的语义关系中充当参照点时,这一结构当中的"的"可隐可不隐;当两个语义关系中不存在参照点关系时,则需借助"的"来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不可隐去。认知语法框架下的参照点理论为"人称代词+的+名词"这一构式中"的"的隐现提供了一以贯之的认知理据,有助于进一步探究语言本身的规律。(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8年10期)

张豫[7](2018)在《“名词+of+名词”结构短语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词of出现频率很高,带有"名词+of+名词"结构短语亦很常见,一般用以强调of前面的名词。根据英文短语意义及汉语表达习惯,以实例分析在翻译该结构短语时处理译文的技巧,以此为译者在翻译常见该结构短语如电影名、书名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林区教学》期刊2018年09期)

陆艳阳[8](2018)在《“介词+量词+名词”结构中介词的范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词+一+量词+名词"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在许多情况下,数词"一"可以省略变成"介词+量词+名词"结构。本文主要研究了"介词+量词+名词"结构中介词的范围,总结出哪些介词可以应用在这个结构中,哪些介词不可以应用在此结构中,并尝试解释其中的道理。当"一"不表示数字"一"的概念,后面的名词表示的是"类"的概念,或者整个结构强调的是后面的名词的特征或最后的结果时,"一"的概念被淡化,进而省略。(本文来源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陶彦君[9](2018)在《英语“名词+of+名词”结构的汉译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报告根据前人对“名词+of+名词”结构的分类及翻译研究,结合翻译项目的具体译例,探究当of前面的名词是由动词或形容词转化而来时,不同关系类型的“名词+of+名词”结构对应不同的汉译方法,避免在翻译时直接将所有的“名词+of+名词”都翻译为带“的”字的结构,而是通过重构使译文表达在语序和逻辑上更加符合汉语的习惯。研究报告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实例分析法。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的研读和综述,明确了“名词+of+名词”结构中,of前后名词之间的关系对翻译方法的影响,为实例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持。选取的翻译实例来自笔者的翻译实践项目——Why We Can't Afford the Rich一书第十五、十六、十七章,主要内容为富人如何利用财富和权力获取更多的利益。根据of前后名词之间的关系将“名词+of+名词”结构分为五种类型:主谓关系、(主)谓宾(状)关系、动宾关系、所属关系、主语+系动词+表语关系。在译例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报告提出,当of前面的名词是由动词或形容词转化而来时,“名词+of+名词”结构的调整策略主要有:对于主谓关系的“名词+of+名词”结构,采取倒译的方法,将of前面的名词转换为动词,of后面的名词转变为动作的主语;对于(主)谓宾(状)关系的“名词+of+名词”结构,将of前面的名词转换为动词,修饰of前面名词的形容词转换为副词,如果修饰of前面名词的形容词是形容词性物主代词,那么可以将形容词转变为人称代词,作为动作的执行者,如果整个“名词+of+名词”结构最后由状语“by+某人/某物”修饰,那么可以将某人/某物转变为主语,成为动作的执行者;对于动宾关系的“名词+of+名词”结构,采取顺译的翻译方法,将of前面的名词转换为动词,of后面的名词转变为动作的宾语;对于所属关系的“名词+of+名词”结构,采取倒译的翻译方法;对于主语+系动词+表语关系的“名词+of+名词”结构,采取倒译的翻译方法,也可以翻译为汉语的小句,遵从简洁的原则。总体而言,笔者认为英汉翻译时,对于“名词+of+名词”结构要灵活对待、合理调整,尤其是对于现代英语中比较难懂的of词组,要先思考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然后再确定of前后名词之间的具体关系,以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6-01)

PADROS,CARLA[10](2018)在《“程度副词+光杆名词”结构中光杆名词的语义分析:跨语言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认知系统中的一部分,研究并解释语言事实应参照一般认知机制。本文试图解释“程度副词+光杆名词”(DM+BN)的非规则语法结构(该结构包含一个程度副词,后跟名词)。这一不规则的结构不仅是跨语言现象,这个结构中的BN的性质也很特殊。BN更像是一个形容词,而并非完全表达名词性意义:BN本身是层级性的,DM是使层级意义更加明显的工具。例如,“很绅士”可以被理解为描绘所有特点:耐心、有教养、优雅、世故,等等。这种层级意义是通过光杆名词的分类形成的,产生一组与光杆名词直接相关的特征,并且可以与原型范畴(prototype category)的定语集合兼容。根据光杆名词的不同特性,范畴化在DM+BN结构中经历不同的过程。范畴化是人类认知的一个普遍过程,具有跨语言有效性,由最简单的形式组成。然而,不管文化因素,语境和其他条件,将信息编码到DM+BN句子中的初期认知加工过程确实是普适的,这些过程建立在一个更初级的认知加工过程之上,作者认为这些过程拥有“普遍的认知规则”。本文作者试图找出最基本的过程来认知这些结构并为DM+BN结构提出一个具有跨语言合适性、认知普遍适用性的编码规律,光杆名词的不同特性,支持不同的范畴化机制(认知加工过程)。本文作者将语料库作为实证证据和可验证数据的来源,语料库是西班牙语,加泰罗尼亚语和汉语的量化数据的集合。通过这叁门语言的比较,作者发现光杆名词的不同本质也发动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概括性过程在与社会角色相关的名词中使用,还有在像“昵称和绰号”这类范畴中具有贬义或褒义语义的非社会角色名词中使用,以及抽象名词。转喻性过程适用于代表有形物质的光杆名词;显着性过程适用于[土人类]的专有名词。这种结果是跨语言结果,因为这叁种语言的光杆名词的语义本质毕竟是相等,同样的本质都被同样的认知过程加工。(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5-28)

名词名词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副词的主要功能是修饰用言(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但在实际使用中,有如下情况存在,即「かなりの人込み」、「かさかさの皮肤」、「まさかの逆転负け」等,副词通过附加“の”修饰名词的情况。调查发现,这样的用法在现代日语中大量存在。本文将其称为“副词+の+名词”结构。对于副词的此种用法,先行研究并未对此进行系统和深入的讨论。因此,在现代日语中,究竟有多少副词能够和“の”一起修饰名词?同时,调查中发现有许多副词是不能通过附加“の”修饰名词的。那么,能修饰的副词和不能修饰的副词之间,有怎样的差异。被修饰的名词又有怎样的特点、副词能够这样使用的原因又在哪里?等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待解决。结合上述疑问,本论文设定了两个研究问题:一、摸清代日语中能够通过“の”修饰名词的副词的实际情况。二、考察“副词+の+名词”结构的成立原因。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如下:首先,选出《岩波国语辞典》(第五版)中收录的所有副词(多词性的副词也包含在内),作为调查对象。其次,利用现代日语平行语料库(BCCWJ),逐一调查收集到的副词,确认其是否有通过“の”修饰名词的用法。最后,将副词分类,从副词所表达的意思入手,逐类比较能通过“の”修饰名词的副词和不能通过“の”修饰名词的副词之间的区别,从而探讨“副词+の+名词”结构的成立原因。对于问题一,调查发现:《岩波国语辞典》(第五版)中收录的1193个副词中,有410个能够通过“乃”修饰名词。同时,这410个副词中,在语料库中修饰名词的用例在5例以上的有191个。考虑到用法的稳定性,之后的分析,对于能够通过“の”修饰名词的副词,以这191个词为中心进行。另外,本文注意到,副词在通过“の”修饰名词时,有叁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为“副词+の+名词”,此类型占绝大多数。第二种为“项+副词+の+名词”,这样使用的副词一般不能单独通过“の”修饰名词,副词之前必须有必要成分存在,意思才完整。第叁种为“副词+の+特定名词”,这种类型的副词只修饰特定的某个名词,与前两种差别较大。对于问题二,每一类副词的具体情况不太一样。但总的来看,从意思上讲,副词之所以能够修饰名词,其意思特征必然要与名词的特征有相近性,这是“副词+の+名词”结构成立的基本原因。具体来说,情态副词中,能够表达状态意的副词能够通过“の”修饰名词。而表达样态意的副词则不能这样使用。程度量副词中,具有“量”的概念的词能够通过“の”修饰名词,而纯粹表达程度的词则不能。时间副词类,表示事件在时间轴上的具体位置的词、与时间有关的副词中时间跨度明确的词,能够通过“の”修饰名词。而时间跨度不明确,或者时间已成次要因素的词则不能这样用。频度副词类,表示中频度和低频度的副词能够通过“の”修饰名词,表示高频度的词不能。结合以上的内容,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提起问题、先行研究、研究的前提。第二章、第叁章和第四章分别对应课题一和课题二,第五章为论文的总结和今后的课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名词名词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余露.来华高级留学生习得“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2].尚晓欢.对现代日语中“副词+の+名词”结构的考察[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3].王静.双音复合名词结构方式考察——以《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高级词汇中名词为例[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

[4].冯真真.“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之类型和语义、语用[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8

[5].束定芳.“有+零度(中性)名词”结构的认知和语用阐释[J].当代修辞学.2018

[6].卢婉莹.从参照点关系看“人称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的隐现[J].文化学刊.2018

[7].张豫.“名词+of+名词”结构短语翻译研究[J].林区教学.2018

[8].陆艳阳.“介词+量词+名词”结构中介词的范围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9].陶彦君.英语“名词+of+名词”结构的汉译方法[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10].PADROS,CARLA.“程度副词+光杆名词”结构中光杆名词的语义分析:跨语言认知研究[D].浙江大学.2018

标签:;  ;  ;  

名词名词结构论文-余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