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碱金属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晶玻璃,离子交换,碱金属氧化物,硬度
碱金属氧化物论文文献综述
元田委,袁坚,郑伟宏,彭志钢,杜晓欧[1](2019)在《碱金属氧化物引入量对Mg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结构及其化学增强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K_2O、Li_2O取代玻璃中的Na_2O,通过"熔融-整体析晶"法制备了MgO-Al_2O_3-SiO_2系统微晶玻璃,并于450℃的KNO_3熔盐中强化6 h。运用DSC、XRD、表面应力测试仪、显微硬度仪等测试方法和仪器,研究碱金属氧化物引入量对微晶玻璃微观结构和离子交换工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750℃晶化处理之后,含4wt%K_2O的微晶玻璃样品与不含K_2O样品相比,离子交换后表面应力深度由19. 78μm提高至42. 21μm,但表面应力却由786. 34 MPa降低至580. 57 MPa,玻璃硬度由762. 10 Hv降至694. 12 Hv;含有1wt%K_2O及1wt%Li_2O的微晶玻璃样品,离子交换后应力深度为19. 56μm,应力大小为779. 71 MPa,与不含K_2O样品相近,但硬度较低,为745. 80 Hv。(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儒富[2](2019)在《弱碱金属氧化物酸溶出率测算方法与应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配制弱碱金属氧化物在pH值≤0时的酸溶出率(w0%),如w0%=10%;测试弱碱金属氧化物酸溶-水解-碱式化至开始氢氧化物沉淀时的最高pH_h值及其酸溶出率(wh%);制作弱碱金属氧化物酸溶出率w%─pH值变化线,在变化线上选定液体产品的最佳生产条件,如酸溶出率(w_l%)和pH_l值。(本文来源于《四川化工》期刊2019年01期)
尉迟鹤鹏,莫朝兴,付忠旺,马小青,张文哲[3](2018)在《分段尝试法研究碱金属对铁氧化物还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碱金属在高炉内对Fe_2O_3还原的影响,采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含有不同碱金属含量的Fe_2O_3在不同温度下的还原特性。通过分析试样的还原度曲线,讨论温度和碱金属含量对还原过程的影响,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增加,试样的还原度增加,接近完全还原的反应时间缩短;Na_2O对Fe_2O_3的还原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Na_2O含量增加而加强,但这种抑制作用随着Na_2O含量增加不是均匀增长的,会存在饱和点。针对还原过程的特点,采用分段尝试法建立了前期化学反应控速的未反应核模型和后期收缩核内扩散模型,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段拟合,求得相关动力学参数,同时定量地给出了不同的温度条件下2种控制转换的时间点。从拟合结果看,实验数据和模型取得了很好的吻合,说明所建模型与实际情况相符。(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姚远,杨旭东[4](2018)在《碱金属氧化物稳定性的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不同碱金属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物不同。Li的主要产物是Li_2O,Na的主要产物是Na_2O_2,而其他碱金属的产物有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等。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本文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二、稳定性涵义及其判定关于物质的稳定性,一般主要考虑物质本身是否容易分解或该物质能否与其环境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讨论碱金属氧化物的热稳定性就是考虑其分解反应的可能性。对于特定的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是否能够进行,在热力学中是用反应的自由能变△_rG_m~θ来判断的。(本文来源于《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期刊2018年20期)
陈丹莉[5](2018)在《碱金属氧化物对黄磷炉渣微晶玻璃析晶及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磷化工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生产过程中大量磷化工固体废物产生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云南是我国重要的磷化工产业基地,黄磷生产过程中,黄磷炉渣产生量大,由于无法及时得到处理导致这些炉渣处于长期堆存的状态,而这种堆存方式会对周围环境以及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目前对黄磷炉渣的综合利用途径主要是用于生产水泥、混凝土等附加值相对较低的产品。研究证实以黄磷炉渣为原料制备微晶玻璃可以充分发挥黄磷炉渣的资源化价值,但在其制备过程中基础玻璃核化、晶化温度高以及能耗大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黄磷炉渣高附加值利用。本文基于碱金属氧化物可以有效降低熔渣熔点同时也可能促进黄磷炉渣基础玻璃析晶的作用,选取K_2O、Na_2O、Li_2O叁种碱金属氧化物,考察其对黄磷炉渣微晶玻璃析晶行为的影响;同时借助有限元方法建立添加K_2O的基础玻璃温度场模型,确定核化、晶化过程的最佳升温速率范围。本论文旨在降低黄磷炉渣基础玻璃核化、晶化温度,减少耗能,最终为黄磷炉渣微晶玻璃制备过程中热处理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结果发现:随着K_2O添加量的增加,黄磷炉渣基础玻璃析晶活化能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得趋势,当外加K_2O的添加量达到3 wt%时,析晶峰温度最低,析晶活化能最低,析晶能力最强,主晶相类型为硅灰石;随着Na_2O添加量的增加,黄磷炉渣基础玻璃析晶活化能呈现递减趋势,当Na_2O的添加量为5 wt%时微晶玻璃的晶体微观结构最佳,晶体结构整齐、致密;随着Li_2O添加量增加,黄磷炉渣基础玻璃析晶活化能呈现递减趋势,当Li_2O的添加量达到7 wt%时析晶峰温度最低,析晶活化能最低,析晶能力最强,晶相类型为硅灰石。借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发现:添加3 wt%和6 wt%K_2O黄磷炉渣基础玻璃在核化加热阶段(25~780℃)的加热速率范围应分别控制在2.65~5.59℃/min、2.55~5.47℃/min;晶化加热阶段(780~975℃)的加热速率范围应分别控制在0.84~3.95℃/min、0.96~4.54℃/min可使△T_h、△T_j控制在1~10℃以内。实验结果显示在晶化、核化升温速率较低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晶体排列更加致密有序的微晶玻璃。(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王珏晨[6](2018)在《飞秒激光诱导碱金属氧化物玻璃微纳结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于宽带网络需求的增长对信息传播和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集成电路硅基半导体工艺逼近理论极限,发展集成光路,即以光子或光电子为信息载体,给未来信息技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其中如何在诸如玻璃等光透明材料中精确制备微纳结构,使其具有特定的光学性能,是发展集成光路技术道路上的首要课题之一。而利用飞秒激光直写加工技术可以在材料内部精确诱导各种光功能微纳结构,这将极大地促进集成光路技术的发展。本文针对飞秒激光诱导微纳结构的现象和表征进行了研究,制备了一系列含碱金属氧化物玻璃,在其内部诱导了多种微纳结构,系统研究了这些微纳结构的性能和形成机理。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在透明玻璃内部利用高重复频率飞秒激光照射诱导出现微气泡结构。对微气泡结构的形貌,尺寸和空间分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加工参数对微气泡形成与空间分布的影响。控制微气泡产生的机理,认为是飞秒激光照射过程中空气与玻璃样品间的折射率失配以及多种非线性效应引起的激光焦点能量重新分布导致的。研究了微气泡的产生位置与高重复频率飞秒激光诱导的光场分布的关系。同时,还观察到出现的微气泡在激光照射区域的定向运动,认为是玻璃熔体中有热对流的存在。利用高重复频率飞秒激光照射制备的区域选择性微气泡结构可以应用于微腔激光器以及微型光开关等光学元器件。2、利用低重复频率飞秒激光照射在不同碱金属含量玻璃内部诱导纳米光栅现象。系统研究了纳米光栅结构的形貌与尺寸对飞秒激光参数,照射方式的关系。对纳米光栅结构形成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是玻璃材料对飞秒激光脉冲能量的非线性吸收与半永久性缺陷相互作用的结果。利用低重复频率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在特定碱金属含量的玻璃内部诱导了独特的长周期纳米光栅结构。对纳米光栅结构的形貌和双折射性能进行了表征,证明玻璃样品中碱金属含量对上述形貌和性能有很大影响。利用低重复频率飞秒激光照射制备的纳米光栅结构可以应用于高密度光存储以及集成光芯片等领域。3、系统研究了不同重复频率飞秒激光照射在不同玻璃体系内部诱导的元素重新分布现象。在掺碱金属氧化物的锗酸盐玻璃内,观察到了飞秒激光重复频率对玻璃微区成分和玻璃网络结构的影响。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是不同重复频率飞秒激光作用下以脉冲能量和温度场的差异造成的。并且首次观察到在低重复频率飞秒激光诱导下产生的离子迁移现象。在掺稀土金属氧化物的碲酸盐玻璃中,在低重复频率下也观察到元素重新分布现象。在高重复频率飞秒激光照射区域内,玻璃材料的密度发生了变化,但相对组分含量的空间分布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认为是碲酸盐玻璃融体特定的结构特点所造成的。利用不同重复频率飞秒激光辐照诱导元素重新分布,我们可以改变玻璃材料内部微区的成分,进而实现光学性能等的空间选择性操控。这对于制备光波导等集成光学器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4-01)
史金鑫,方仁德,杨华亮,梁章发[7](2017)在《碱金属氧化物对莫来石陶瓷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粘土、氧化铝粉及硅酸锆等原料为基础配方,在陶瓷成型过程中,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羧甲基纤维素钾(CMC-K)为添加剂,考察碱金属氧化物对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为了进行对比分析,成型添加剂还选用了PVA,分别为:2.5%的PVA、2.5%的CMC-Na和2.5%的CMC-K,试验结果表明:当添加剂为PVA时,烧结体的玻璃相含量较低,晶体呈短柱状,抗弯强度为20.1 MPa,高温蠕变检测时位移变化量为1.836 mm,位移变化率为3.06%;当添加剂为CMC-Na时,烧结体的玻璃相含量较高,晶体呈长柱状,抗弯强度为21.6 MPa,高温蠕变检测时位移变化量为3.540 mm,位移变化率为6.37%;当添加剂为CMC-K时,烧结体的玻璃相含量最低,晶体呈长针柱状,并交错呈网状,抗弯强度为25.3 MPa,高温蠕变检测时位移变化量为0.310 mm,位移变化率为0.52%。(本文来源于《佛山陶瓷》期刊2017年06期)
邓乃航[8](2017)在《碱金属过氧化物和超氧化钠的高压相变和电子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同一种物质有着不同的晶体结构,由于结构决定性质,所以不同的结构对其材料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结构相变及其相变机理的研究在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和化学物理等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压力作为除了温度外的另一一维条件,对于物质的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质都有着不用程度的影响。压力作用于物质上,可以有效减小物质中原子或分子间的距离,对物质晶体结构、能带结构及其电子轨道结构进行调制。高压相变是物质在高压环境下产生的相变。由于在高压作用下,原子间距缩短,由电子和点阵的相互作用引起的系统不稳定性,进而导致物质内部能量状态发生变化。在高压或高温高压条件下,晶体结构、物质中原子排列及电子结构会发生变化,并伴随着物理性质的变化,例如从绝缘体变为金属、体积和电阻发生很大程度改变等,这种现象称为高压相变。本论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高压下碱金属(Li,Na,K和Rb)过氧化物及超氧化钠的结构和电子性质,主要工作有:(1)采用第一性原理在0~100 GPa高压下对碱金属过氧化物的结构相变、晶格动力学和电子性质进行了计算及讨论。该工作预测了Li2O2、Na2O2、K2O2和Rb2O2的一级相变压力点分别为84、28、7和6 GPa,说明一级相变压力随着碱金属电负性的减小而减小。这些预测的高压相均具有热力学稳定性,不会分解为碱金属氧化物和O2或者碱金属和O2。同时,在所研究的压力范围内过氧根(O22-)始终保持不变。声子计算也证实了这些结构具有动力学稳定性,碱金属过氧化物的带隙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2)采用第一性原理在0~20 GPa高压下对超氧化钠的结构和电子性质进行了计算和讨论。研究发现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nm的常压结构在4.6 GPa压力下相变为另一个正交晶系的Immm结构,并且随后在6.7 GPa相变为四方晶系的P4/mbm结构。高压引起的相变主要由多面体的密堆积和更高的配位数具有更稳定的结构所导致。超氧根(O2-)在整个研究的压力范围内保持了不变。电子能带和态密度展示了这些结构都具有半金属磁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张光学,周安琪,范海燕,王进卿,池作和[9](2016)在《铁铈氧化物催化剂脱硝性能及抗碱金属盐中毒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eO_2-Fe_2O_3/TiO_2脱硝催化剂,研究了反应温度对不同铈钛摩尔比催化剂脱硝效率的影响,以及负载10%CeO_2和3%Fe2O_3的催化剂的抗硫性能和抗钾、钠碱金属盐中毒性能。试验结果表明:CeO_2-Fe_2O_3/TiO_2催化剂最佳反应温度为350℃;铁铈氧化物催化剂的最佳组分配比为CeO_2摩尔分数10%,Fe_2O_3摩尔分数3%,NO脱除率可达95.65%;10%-3%CeO_2-Fe_2O_3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抗硫性能;钾、钠碱金属盐对催化剂均有一定的毒化作用,但未对催化活性成分的晶相产生影响,只是削弱了活性成分与载体间的相互结合作用,且钾盐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大于钠盐;钾、钠碱金属盐使催化剂中毒失活可能是由于催化剂NH3吸附能力下降,吸附量减少。(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16年01期)
秦哲,张明博,廖建军,廖鹏,仇圣桃[10](2015)在《碱金属氧化物对转炉冶炼超低磷钢脱磷效果影响的工业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15kg真空感应炉试验得出CaO基脱磷渣系中分别添加Li_2O、CaF_2、Na_2O、K_2O后均有明显的脱磷效果,其中Li_2O含量5%~10%时脱磷效果最佳。120 t顶底复吹转炉双渣操作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脱磷前期在加31.46 kg/t石灰、3.70 kg/t白云石和0.70 kg/t烧结矿的基础上添加13.88 kg/t锂云母矿(/%:56.41SiO_2,3.80FeO,4.50Na_2O,4.17K_2O,3.18Li_2O)较未加锂云母矿的渣料(34.58 kg/t石灰,5.4l kg/t白云石,3.13 kg/t的烧结矿)转炉终点渣氧化性低,转炉半钢的脱磷率和磷平衡分配比的平均值分别是未加锂云母矿的1.67倍和2.81倍,转炉终点的脱磷率和磷平衡分配比的平均值是未加锂云母矿的1.02倍和1.47倍,与未加锂云母矿相比,转炉吹炼终点[P]可由0.009%~0.011%降低到0.005%~0.006%,能够满足超低磷钢生产要求。(本文来源于《特殊钢》期刊2015年05期)
碱金属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配制弱碱金属氧化物在pH值≤0时的酸溶出率(w0%),如w0%=10%;测试弱碱金属氧化物酸溶-水解-碱式化至开始氢氧化物沉淀时的最高pH_h值及其酸溶出率(wh%);制作弱碱金属氧化物酸溶出率w%─pH值变化线,在变化线上选定液体产品的最佳生产条件,如酸溶出率(w_l%)和pH_l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碱金属氧化物论文参考文献
[1].元田委,袁坚,郑伟宏,彭志钢,杜晓欧.碱金属氧化物引入量对Mg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结构及其化学增强效果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9
[2].王儒富.弱碱金属氧化物酸溶出率测算方法与应用的研究[J].四川化工.2019
[3].尉迟鹤鹏,莫朝兴,付忠旺,马小青,张文哲.分段尝试法研究碱金属对铁氧化物还原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18
[4].姚远,杨旭东.碱金属氧化物稳定性的热力学分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
[5].陈丹莉.碱金属氧化物对黄磷炉渣微晶玻璃析晶及性能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8
[6].王珏晨.飞秒激光诱导碱金属氧化物玻璃微纳结构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
[7].史金鑫,方仁德,杨华亮,梁章发.碱金属氧化物对莫来石陶瓷性能影响的研究[J].佛山陶瓷.2017
[8].邓乃航.碱金属过氧化物和超氧化钠的高压相变和电子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9].张光学,周安琪,范海燕,王进卿,池作和.铁铈氧化物催化剂脱硝性能及抗碱金属盐中毒性能研究[J].热力发电.2016
[10].秦哲,张明博,廖建军,廖鹏,仇圣桃.碱金属氧化物对转炉冶炼超低磷钢脱磷效果影响的工业试验[J].特殊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