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枝聚苯乙烯论文-彭继华,郭贵宝

接枝聚苯乙烯论文-彭继华,郭贵宝

导读:本文包含了接枝聚苯乙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油水分离膜,一步法,四甲基氢氧化铵,聚偏氟乙烯

接枝聚苯乙烯论文文献综述

彭继华,郭贵宝[1](2019)在《四甲基氢氧化铵改性聚偏氟乙烯一步接枝聚苯乙烯磺酸油水分离膜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改性,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将苯乙烯磺酸(SSA)接枝到改性的PVDF骨架上,制得聚偏氟乙烯接枝聚苯乙烯磺酸(PSSA-g-PVDF)油水分离膜。研究了TMAH质量分数对PSSA的接枝率和油水分离膜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试了膜的结构和表面接触角。结果表明,TMAH使PVDF脱去部分氟化氢(HF)产生碳碳双键,硫元素均匀地分布在分离膜中。PSSA的接枝率随着TMAH的质量分数增加而升高,分离膜的水通量随接枝率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当TMAH质量分数为20%,分离膜的接触角在30 s内降低到37. 2°,接枝率和水通量分别为22. 1%、643. 3 L/(m·h),截留率和水通量恢复率分别达到90. 6%和93. 7%,衰减率为7. 1%。循环测试显示膜的水通量恢复率和油水通量恢复率均在90%以上。(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9年08期)

蒋丽萍,袁悦,张健夫,李文斐,姚占海[2](2019)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接枝聚苯乙烯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预辐照与悬浮接枝聚合技术制备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接枝聚苯乙烯共聚物(EVA-g-PS)。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差示扫描量热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力学性能测试、高温老化试验等对EVA和EVA-g-PS的结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EVA-g-PS的FT-IR谱图中,700 cm~(-1)、755 cm~(-1)、1480 cm~(-1)、1602 cm~(-1)及3060 cm~(-1)处都出现了吸收峰,而且在EVA-g-PS的~1H-NMR谱图的化学位移δ6~8之间有5组峰出现,均可证明聚苯乙烯(PS)与EVA接枝成功;随着接枝率提高,接枝物结晶能力及高温稳定性降低;当接枝率为76.7%时,接枝物中双键明显增多,粒径分布一致,说明PS分布均匀;相比于EVA,接枝物的抗老化性及加工性能均得到提高。(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冯春明[3](2019)在《基于RAFT聚合与巯-烯点击反应制备聚硅氧烷-聚苯乙烯接枝聚合物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活性自由基聚合引起了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其中人们更是对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RAFT聚合是活性自由基聚合的一种,并且具有很多优点,比如RAFT聚合对单体中含有的多种官能团、溶剂和引发剂表现出了良好的耐受性,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种类的链转移剂(CTAs)控制不同种类的单体进行聚合,所以RAFT聚合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一种聚合方法。通过RAFT聚合制备的聚合物,通常具有多分散性指数小、单体转化率高等优点。RAFT聚合也能被用来合成具有复杂结构的聚合物,比如嵌段聚合物、星形聚合物以及超支化聚合物等。点击化学是在2001年由化学家Sharpless定义的一种新的合成概念。他描述了一种功能强大的有机反应,该反应具有选择性好、转化率高、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为后来的研究者们提供了一种高效简单的合成手段。点击化学概念的提出,对有机化学合成、分子生物学以及药物开发等多个领域都有很大的贡献。有机硅材料具有多种优异性能,比如优良的耐高温及耐低温性能、耐臭氧、耐老化、耐候性、优良的介电性能、良好的生理惰性等,因此在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是有机硅材料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力学强度低、成本高、耐溶剂性差等,限制了它在一些领域中的应用。而利用有机硅高分子与传统有机高分子进行共聚或者共混,对材料的性能进行改性,则可以弥补有机硅聚合物的在某些方面上的缺陷。·本文中的主要工作包括多种RAFT链转移剂的合成,并利用其中一种链转移剂制备聚苯乙烯,随后利用巯基-烯烃点击反应制备聚硅氧烷与聚苯乙烯的接枝聚合物,探究了聚硅氧烷分子量、乙烯基含量、聚苯乙烯分子量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我们使用过氧化物对接枝聚合物进行硫化,测试了接枝聚合物硫化胶的阻尼性能,并将接枝聚合物作为相容剂,对制备聚苯乙烯/聚硅氧烷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做了相关探究。(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9)

窦灿煜,张彦君,张晨,吴一弦[4](2019)在《聚苯乙烯-g-聚(2-乙基-2-恶唑啉)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接出接枝(grafting from)合成策略,以含有苄基氯官能团的聚苯乙烯为大分子引发剂,碘化钾、高氯酸银和叁氟甲磺酸银为活化剂,引发2-乙基-2-恶唑啉进行正离子开环聚合反应.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测定共聚物组成及接枝量,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共聚物的微观形态,并研究原位制备的共聚物/纳米银复合物的两亲性、热稳定性与生物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可控正离子开环聚合方法可以设计合成不同接枝量的聚苯乙烯-g-聚(2-乙基-2-恶唑啉)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S-g-PEOX)及其与纳米银的复合物,其中PEOX接枝质量含量在8%~97%之间,依赖于单体浓度及活化剂用量;纳米银颗粒直径为5~10 nm,质量含量在0.1%~3.5%之间,依赖于含银活化剂的用量.两亲性接枝共聚物能形成明显的微观相分离结构,其微观形态与PEOX含量有关.支化的拓扑结构有利于提高PEOX的热稳定性. PS-g-PEOX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亲水性随着PEOX含量增加而提高,当PEOX质量含量为97%时,水接触角(WCA)为24°,亲水性支链PEOX的存在使PS-g-PEOX具有对牛血清蛋白的抗吸附性能. PS-g-PEOX在水中能形成稳定且均匀的微/纳米胶束,质量含量为0.054%的PS-gPEOX能使水/甲苯互不相容的两相形成稳定的微纳乳液体系.原位制备的共聚物/纳米银复合物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性,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戴欣,徐胜,张尚玺,曹锰,张新德[5](2019)在《双硫腙接枝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寻求一种可快速处理废水中Pb2+的材料,提出以聚苯乙烯(PS)为基体,铅试剂双硫腙为功能基团,经过原位乳液聚合、硝化反应、氨基反应和功能接枝反应制备双硫腙接枝PS微球(PS-N-S)。通过红外光谱讨论了PS-N-S微球的表面基团特性,并证明了双硫腙接枝在PS微球表面。通过热失重和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聚苯乙烯、硝基聚苯乙烯、氨基聚苯乙烯和PS-N-S微球的热稳定性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双硫腙接枝PS尺寸均一,直径约为1μm,起始分解温度为287℃,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闫涵,宋淑伟,赵洪,姚占海[6](2018)在《聚苯乙烯接枝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的介电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解决低密度聚乙烯在高温环境下耐电性能大幅下降问题的方法,通过电子辐照与乳液聚合方法将聚苯乙烯分子接枝到聚乙烯分子链上,制备了不同组分聚苯乙烯接枝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当聚苯乙烯质量分数为6%时,复合材料在80~90℃下交流耐电性能较纯低密度聚乙烯提升约20%。差示扫描量热法、动态力学分析测试等试验结果显示:含6%聚苯乙烯的复合材料与纯低密度聚乙烯相比结晶度提高了10%;室温下复合材料的拉伸屈服应力和断裂伸长率均有提高;存储模量在85℃下提高至70 MPa。复合材料交流击穿电场强度提升应与两种因素有关:1)接枝聚苯乙烯使复合材料弹性模量增大,抵御电破坏能力增强;2)复合材料内部聚苯乙烯苯环结构可以捕获热电子,耗损热电子能量,具有一定抑制电子崩产生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曹贤武,梁健飞,王瑾,何光建[7](2018)在《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接枝苯乙烯增韧废旧聚苯乙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废旧聚苯乙烯(r PS)为基体,加入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POE)以及POE的苯乙烯共聚物(POE-gSt)作为增韧剂,共混挤出造粒,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对比POE-g-St添加前后以及POE-g-St不同添加量下材料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以及接触角来研究POE-g-St的加入对回收聚苯乙烯的增韧增容效果。结果表明,当r PS∶POE-g-St∶POE质量比=70∶15∶15,回收聚苯乙烯的冲击强度由3. 011 k J/m2提高到5. 837 5k J/m2,POE与r PS的相容性也得到了改善。(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8年09期)

董皓南[8](2018)在《含有聚苯乙烯结构的嵌段及接枝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苯乙烯是一种刚性强、Tg高、成本低的线性高分子。本论文从嵌段聚合物的设计出发,通过合成一种带有端羟基的双官能度线性聚苯乙烯(HO-PS-OH)和带有侧羟基的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共聚物(PS-co-HEMA),应用到聚氨酯(PU)体系中,制备出机械强度优异的PS-b-PU嵌段聚合物和PS-g-PU接枝聚合物,研究的内容和成果如下:1、本论文采用4,4'-偶氮双(4-氰基戊醇)(ACP)作为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自由基聚合,一步合成了 HO-PS-OH,作为合成嵌段聚合物的硬段部分。充分考虑到HO-PS-OH终止反应中会发生歧化终止的问题,采用链转移系数很低的甲苯作为溶剂,避免本体聚合过程中粘度大,散热不平衡的问题。利用NMR对HO-PS-OH两端-CH2OH结构进行了分析,并计算出官能度为1.80。GPC谱图显示出曲线圆滑的单峰,Mn 是 10760g/mol,Mw 是 19045g/mol,PDI 是 1.77,玻璃化转变温度是89.2℃。HO-PS-OH与MDI反应后,Mn从原来的11060g/mol增加到33267g/mol,说明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2、前文制备出纯度较高的HO-PS-OH,与端羟基聚己二酸丁二醇酯(HO-PBA-OH)和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进行扩链反应,从而制备出一系列PS-b-PU嵌段聚合物。红外和氢谱核磁确定了产物的分子结构;GPC数据表明:数均分子量在27925~43225g/mol之间,重均分子量在57690~100541 g/mol之间,多分散系数在2.07~2.37之间;DSC测试表明:聚合物因为PBA而产生结晶现象,软段相Tg在-43.29~45.80℃之间,硬段相Tg在92.56~98.08℃之间;热失重(TGA)数据表明:PS-b-PUs的初始分解温度在235℃以上;DMA谱图表明:DMA结果显示:力学损耗-温度曲线均显示出软硬段两个内耗峰;扫描电镜测试(SEM)表明:断口微观形貌随PS的加入而变得粗糙;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最大拉伸强度高达34.57MPa,最大断裂伸长率达到 835.94%。3、PS-b-PUs是一种热塑性嵌段聚合物,相容性不好,为了改善PS/PU之间的相容性,以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原料合成了带有侧羟基的PS-co-HEMA共聚物,与MDI和PBA进行溶液反应,得到了 PS-g-PU接枝聚合物(PS-co-HEMA/PU)热固性薄膜。对PS-co-HEMA进行测试,氢谱核磁和红外证实分子结构与文献相一致。Mn为21619g/mol,Mw为44231g/mol,分子量分布为2.05,DSC测试分析表明Tg为95.64℃。对PS-co-HEMA/PU新型交联聚合物进行测试,发现DSC测试无法显示Tg,也没有结晶,而在DMA谱图上,我们发现软段相和硬段相的力学损耗峰相当宽泛,并且随着PS-co-HEMA加入量的增加,软段相的Tg从-20℃上升到15℃,这说明相容性变好。TGA分析表明:初始分解温度在274~283℃之间,交联体系具有更优异的热稳定性。SEM表明:PS-co-HEMA/PU会发生微相分离。力学性能测试表明:(PS-co-HEMA)35/PUs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拉伸强度达到15.00MPa,断裂伸长率达到98.57%。(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28)

张继飞[9](2018)在《聚合接枝改性石墨烯填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共混体系相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纳米粒子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的不同导致其在高分子共混物基体中的分散和分布状态存在明显差异。而纳米粒子在共混物基体中的选择性分布通常会对共混物基体的形态结构和材料的最终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通过对纳米粒子表面进行接枝改性,引入新的小分子或者大分子,改变其表面化学性质以改善其与聚合物基体间的相容性,从而调控其在共混物基体中的分散分布状态,实现复合材料性能的优化。本文分别制备了叁种表面聚合接枝改性的石墨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改性氧化还原石墨烯(PMMA-g-RGO)、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接枝改性氧化还原石墨烯(P(MMA-co-St)-g-RGO)和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接枝改性氧化石墨烯(SMA-g-GO),将其填充至具有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的PMMA/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共混物基体中,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小角激光光散射、实时在线皮安计等测试手段考察了这叁种接枝改性石墨烯在PMMA/SAN共混物基体中的选择性分布以及PMMA/SAN/改性石墨烯复合体系的相行为、导电行为。由于叁种改性石墨烯的接枝聚合方法不同,其接枝率也有差异,其中P(MMA-co-St)-g-RGO 接枝率最高,SMA-g-GO 接枝率最低。PMMA-g-RGO 和P(MMA-co-St)-g-RGO均可在均相共混物基体中均匀分散,随着基体的相分离两种改性石墨烯都选择性地分布在SAN富集相中,经热处理后未形成明显聚集体。PMMA-g-RGO的表面接枝会阻碍纳米片层在共混物基体中的聚集,并削弱其对共混物基体相形态演化的阻滞作用。PMMA-g-RGO填充PMMA/SAN叁元纳米复合体系的电阻逾渗现象源于PMMA-g-RGO在SAN富集相中聚集形成导电网络,但其形成导电通路所需的活化能接近于PMMA的粘流活化能而非其所分布的SAN基体的粘流活化能。P(MMA-co-St)-g-RGO由于其表面接枝率较高,导致其电导率下降,难以在热处理过程中形成有效导电通路,因此高温退火过程中并未出现导电渗流现象;而P(MMA-co-St)-g-RGO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共混物基体在相分离初期的浓度涨落。SMA-g-GO由于其表面SMA接枝密度低,难以屏蔽片层间的相互作用,其在均相和分相共混物基体中均团聚非常严重,会导致该复合体系在热处理过程中无法形成导电通路从而产生导电渗流现象。(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5-15)

钱佳[10](2018)在《聚苯乙烯系磺酸树脂的接枝改性及吸附和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苯乙烯-二乙烯苯磺酸阳离子树脂是在苯乙烯和二乙烯苯共聚交联结构基体上带有磺酸基(-S03H)的离子交换树脂,酸性相当于HC1、H2SO4、H3P04等无机质子酸。其离子交换性能可用于处理含金属离子的废水、硬水软化、生物制药分离纯化等,其酸性又可用作为有机化学反应的固体酸催化剂。本文选取牌号为732的H+型聚苯乙烯系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732-CR)为原料,深入研究其离子交换性能、己二胺接枝改性后的吸附性能、及在醇缩酮反应中的催化性能,主要内容包括:研究732-CR对水溶液中金属离子(Pb2+、Cu2+、Ni2+、Mg2+)的分离性能。考察接触时间、初始pH、树脂量、金属离子溶液浓度(C0)和温度等参数对732-CR离子交换容量的影响。在298~328 K温度范围内,测定离子交换动力学和热力学数据,并对离子交换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C0≥20 mmol·L-1,732-CR与金属离子的交换机理均趋于颗粒内扩散控制,反之则是液膜扩散控制。分别用Nernst-Planck方程和缩核模型拟合离子交换动力学数据,并比较树脂中反离子的扩散系数(DM和DH)和有效扩散系数(De)之间的关系。四种金属离子的等温吸附线均符合Langmuir模型,表明了树脂孔道表面的均一性和单分子层化学吸附的机理,获得了四种金属离子在308 K时的最大单层交换容量(qm)分别为2.336(Pb2+)、1.736(Cu2+)、2.876(Ni2+)和1.577 mmol.g-1(Mg2+),并通过能谱(EDS)进行了验证。基于qm值,计算得到Cu2+和Ni2+在离子交换过程中的有效结构分别是:Cu2+的双层六配位八水合结构([Cu(H20)8]2+)和Ni2+的正八面体六配位六水合结构([Ni(H20)6]2+)。对732-CR的再生性能进行了研究,四次循环后的交换容量为初始交换量的60%~70%。以732-CR为原料,依次与二氯亚砜和己二胺反应制备了己二胺改性的聚苯乙烯系树脂(HDMR),用于吸附水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结果表明,HDMR对二价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大小依次为:Ni2+>Zn2+>Co2+>Cu2+>Pb2+>Ca2+>Mg2+。分别用IR,SEM、EDS 和 BET 对 732-CR、HDMR 和吸附了 Pb2+的 HDMR(HDMR+ Pb)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己二胺的接枝和HDMR对Pb2+的吸附均是成功的,且HDMR中的N和O原子参与了金属离子的螯合吸附过程。HDMR与732-CR相比,对Ni2+的吸附容量(qe)明显增加,在 298K、Ni2+溶液 C0 为 20mmol·L-1 时,qe达到4.79mmol·g-1。研究HDMR对水溶液中Ni2+的吸附行为,讨论初始pH值、吸附剂用量、温度、浓度等因素的影响。用六个模型对动力学数据进行回归并对吸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包括离子交换和螯合作用,吸附活化能为44.7kJ·mol-1;整个吸附过程包括叁个阶段,在初始阶段由液膜扩散控制,第二阶段为颗粒内扩散控制,第叁阶段为平衡阶段。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的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与Frenchlich模型吻合良好,表明Ni2+在HDMR上为多层吸附,即己二胺在732-CR上的接枝导致732-CR对金属离子吸附机理的改变。对HDMR的再生性能进行研究,四次循环后的对Ni2+的吸附容量可达初始吸附量的82.3%。以732-CR为催化剂,以环己酮和1,4-丁二醇(BD)为原料,合成了新型七元螺环缩酮:7,12-二氧杂螺(5,6)十二烷(DOSD)。考察搅拌速度、反应温度、投料比、催化剂负载量及粒径等参数对BD转化率的影响。用UNIFAC基团贡献法计算反应体系的非理想性,在此基础上研究缩酮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在293.15~333.15 K温度范围内得到反应平衡常数Ke和标准态下的热力学参数△H0、△S0和△G0;分别用Pseudo Homogeneous 模型、Eley Rideal 模型和 Langmuir Hinshelwood 模型拟合反应动力学数据,结果表明,732-CR优先吸附BD的Eley Rideal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最好,并获得了该反应动力学方程。(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3-30)

接枝聚苯乙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预辐照与悬浮接枝聚合技术制备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接枝聚苯乙烯共聚物(EVA-g-PS)。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差示扫描量热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力学性能测试、高温老化试验等对EVA和EVA-g-PS的结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EVA-g-PS的FT-IR谱图中,700 cm~(-1)、755 cm~(-1)、1480 cm~(-1)、1602 cm~(-1)及3060 cm~(-1)处都出现了吸收峰,而且在EVA-g-PS的~1H-NMR谱图的化学位移δ6~8之间有5组峰出现,均可证明聚苯乙烯(PS)与EVA接枝成功;随着接枝率提高,接枝物结晶能力及高温稳定性降低;当接枝率为76.7%时,接枝物中双键明显增多,粒径分布一致,说明PS分布均匀;相比于EVA,接枝物的抗老化性及加工性能均得到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接枝聚苯乙烯论文参考文献

[1].彭继华,郭贵宝.四甲基氢氧化铵改性聚偏氟乙烯一步接枝聚苯乙烯磺酸油水分离膜的制备及性能[J].应用化学.2019

[2].蒋丽萍,袁悦,张健夫,李文斐,姚占海.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接枝聚苯乙烯的制备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3].冯春明.基于RAFT聚合与巯-烯点击反应制备聚硅氧烷-聚苯乙烯接枝聚合物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9

[4].窦灿煜,张彦君,张晨,吴一弦.聚苯乙烯-g-聚(2-乙基-2-恶唑啉)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J].高分子学报.2019

[5].戴欣,徐胜,张尚玺,曹锰,张新德.双硫腙接枝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与表征[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9

[6].闫涵,宋淑伟,赵洪,姚占海.聚苯乙烯接枝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的介电性能[J].高电压技术.2018

[7].曹贤武,梁健飞,王瑾,何光建.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接枝苯乙烯增韧废旧聚苯乙烯的研究[J].塑料工业.2018

[8].董皓南.含有聚苯乙烯结构的嵌段及接枝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9].张继飞.聚合接枝改性石墨烯填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共混体系相行为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

[10].钱佳.聚苯乙烯系磺酸树脂的接枝改性及吸附和催化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

标签:;  ;  ;  ;  

接枝聚苯乙烯论文-彭继华,郭贵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