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论文_何治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郭沫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郭沫若,史学,中国,新诗,历史学,白话,墨子。

郭沫若论文文献综述

何治涛[1](2019)在《试论启蒙语境下“五四”白话新诗的两类抒情主体——以周作人、郭沫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启蒙主义思潮是"五四"新文学创作的思想基础,在启蒙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五四"新文学的现代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主体价值的确立和对传统的颠覆,"五四"白话新诗的创作中,也正是从这两方面表现了现代性价值。周作人的诗歌抒情主体以源于生命自然特性的情感抒发而体现了主体性价值,郭沫若白话新诗抒情主体则更多从反封建反传统体现了时代性思想。(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5期)

张勇[2](2019)在《影像中的记忆与思念》一文中研究指出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郭沫若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在天安门广场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时刻。“艰难缔造庆成功,五星红旗遍地红”“江南湖海流新颂,昆仑长颂最高峰”的新华颂歌,显示出郭沫若对新中国的颂扬之情。郭沫若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过艰辛(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9-12-09)

连允东[3](2019)在《郭沫若的客家缘》一文中研究指出郭沫若(1892-1978年)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我国着名的现代诗人、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有《沫若文集》十七卷、《郭沫若全集》(文学编、历史编、考古编)等着作行世。1914年,郭沫若赴日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学活动。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本文来源于《炎黄纵横》期刊2019年12期)

傅华[4](2019)在《呼语、人称、“乱写”及其诗学的辩证——论郭沫若早期抒情诗的叙事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说胡适是白话新诗的第一人,那么现代抒情诗的确立则肇始于郭沫若~②。在1921年出版的《女神》中,郭沫若抒情诗中的叙事性已初显端倪。在《女神》诗集中,很多抒情诗都在不同层面分享了事件、对话、场景描写、视点转移、人物塑造等常见的叙事因素,而此类诗歌在郭沫若早期抒情诗中成为叙事性因素凸显的标志性文本。郭沫若抒情诗中的显性叙事特征在《凤凰涅盘》一诗中颇具有代表性,事件、叙事(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期刊2019年03期)

徐秀丽[5](2019)在《知古鉴今 资政育人 不断推动中国历史研究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史学鼻祖司马迁所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成为世代史学家的座右铭。历史研究对国家、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历史研究院贺信中强调:“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9-11-29)

许旸[6](2019)在《走进巴金的“朋友圈”,一窥中国现代文学鲜活现场》一文中研究指出昨天是巴金先生诞辰115周年纪念日。尽管上海气温骤降,但“温暖的友情——巴金与友朋往来手札展”现场暖流涌动。手札展集中展出了巴金与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曹禺、叶圣陶、冰心、沈从文等40余位友人及其家属的往来手札,其中大部分属于首次展出。涉及内容则包括(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11-26)

王春燕[7](2019)在《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王春燕)11月20日,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本届评奖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出席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高翔主持颁奖仪式。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赵奇宣读获奖(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1-22)

冯兵,杨书瑶[8](2019)在《郭沫若的读书学习之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在文学、历史学、考古学、书法艺术等领域颇有建树。他一生与书结缘,形成独特的读书学习方法,留与后人参考借鉴。读书治学须不畏困苦郭沫若读书,常将书中内容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据松枝茂夫回忆:“我在中国文学研究会时,曾拜请(本文来源于《学习时报》期刊2019-11-20)

张勇[9](2019)在《老舍致郭沫若夫妇书信补正》一文中研究指出老舍与郭沫若之间见面次数很多,通信也不少,但保存下来的却很少。他们通信中目前能够查阅到的老舍致郭沫若的书信共有9封,但这9封通信却存在着时间考证、认字有误等多方面问题,笔者在梳理老舍致郭沫若通信刊发情况的基础上,对其中两封信通信的时间进行了重新考订,并对信件中的识文错误进行勘误。借此提出现代作家书信刊发时"原件为真"的编撰准则。(本文来源于《民族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李勇[10](2019)在《郭沫若扬孔抑墨之胡适缘由》一文中研究指出郭沫若与胡适天赋禀异、学术各有所长,但都恃才傲物,故互相难免义气之争。尤其是,郭沫若信奉共产主义,秉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方法论;胡适则鼓吹自由主义,坚守实验主义方法,并公开反对中共政治主张。他们在诸多方面如整理国故的理念、中国古史观念等,都存在着严重分歧。特别是在先秦诸子问题上,胡适要扬墨则势必抑孔,郭沫若因与胡适对峙,则势必抑墨,故而扬孔。(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郭沫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郭沫若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在天安门广场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时刻。“艰难缔造庆成功,五星红旗遍地红”“江南湖海流新颂,昆仑长颂最高峰”的新华颂歌,显示出郭沫若对新中国的颂扬之情。郭沫若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过艰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郭沫若论文参考文献

[1].何治涛.试论启蒙语境下“五四”白话新诗的两类抒情主体——以周作人、郭沫若为例[J].名作欣赏.2019

[2].张勇.影像中的记忆与思念[N].人民政协报.2019

[3].连允东.郭沫若的客家缘[J].炎黄纵横.2019

[4].傅华.呼语、人称、“乱写”及其诗学的辩证——论郭沫若早期抒情诗的叙事性[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9

[5].徐秀丽.知古鉴今资政育人不断推动中国历史研究发展[N].中国文物报.2019

[6].许旸.走进巴金的“朋友圈”,一窥中国现代文学鲜活现场[N].文汇报.2019

[7].王春燕.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8].冯兵,杨书瑶.郭沫若的读书学习之法[N].学习时报.2019

[9].张勇.老舍致郭沫若夫妇书信补正[J].民族文学研究.2019

[10].李勇.郭沫若扬孔抑墨之胡适缘由[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中方鼎铭(《集成》2785)《鲁迅全集》1973年版封面《鲁迅全集》1981年版封面《鲁迅全集》2005年版封面郭沫若-郭 沫 若新诗开拓者郭沫若

标签:;  ;  ;  ;  ;  ;  ;  

郭沫若论文_何治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