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双方言学生笔译“去稚”方略研究

双语双方言学生笔译“去稚”方略研究

单宇鑫广东科技学院外语系广东东莞523083

摘要:本论文基于双语双方言现象与学生笔头“稚译”创新性关系研究以及双语双方言地区语码转换机制研究,在探明双语双方言对学生笔译的影响以及深层次的间接思维转换机制的基础上,着重探究教学过程中可施行的“去稚”方略,逐渐消除双语双方言对于笔译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双语双方言去稚思维转换语码

语言,尤其是母语,对人的思维影响极大,我们总是可以脱口而出母语的习惯性表达,也总是无法自然地道地表达非母语。生活在双语双方言地区的人们,同时接触两种或两种以上常见语言,强势语言对人的习惯表达、思维逻辑、意识形态等都有着更为牢固深远的影响。笔者所任职的广东科技学院,生源地主要为广东,双语双方言现象对于学生笔译的影响十分明显。

长时间以来,学生真正频繁使用的语言是粤方言,因此,粤方言是该地区大多数人的强势语言,而全国推行的汉语普通话则成为了该地区的弱势语言。普通话中的常见成语、文化负载词、俚语习语等并不为粤方言地区的学生所熟知,甚至普通话中十分常见的表达也被忽略。

在英汉双语互译时,尤其是英译汉时,带有方言色彩的“稚译”现象十分普遍。如何循序渐进地“去稚”是翻译教师应该研究和重视的问题。

一、可施行的“去稚”方略

在广东科技学院的教学过程及作业、试题批改过程中,笔者搜集“稚译”译文并分类整理“稚译”原因,通过平行文本比较分析“稚译”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英汉词汇量不足,专业术语、行话、知识欠缺,汉语选词用字、语言表达能力匮乏等。

1.保护学生喜用习用“粤方言”的心理。

应该明确的是,粤方言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已形成根深蒂固的口头方言和书面方言,自成体系,并从心理上更倾向接受粤方言作为表达方式,保护学生喜用习用“粤方言”的心理是逐渐优化学生的语言体系,形成标准规范的语言结构的前提。语言保持,指的是个人、语言集团或移民群体在双语双方言中持续使用自己语言的现象保持不变或滞时变成混合型语言的现象(陈恩泉,2000)。从语言习得的角度而言,也难以让学生迅速摒弃方言表达,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引导学生分辨粤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并注意两者所适用的不同场合。

2.全方面提高提高汉语素养。

汉语素养包括的内容极为丰富,汉语词汇的积累、选词用字的能力、自然流畅的表达、文化信息的掌握等。若没有较高的汉语素养,就很难做好英汉互译,尤其是英译汉。

例1.Theharborlookedmostbeautifulinitssemi-circleofhillsandhalf-lights.Thecolorofapearlgrayandafairytexture.….ThisArcticsceneryhasabeautywhichistheexactantithesisoftheChristmascardoftradition.Soft,meltinghalftones.Nothingbrittleofgarish.

只见海港环抱于半圆形小山丛中,煞是好看,朦朦胧胧,一片银灰,宛若仙境。……这北极地区景色之美,同传统的圣诞贺卡适成对照,它浓淡交融,光影柔和,清雅绝俗。(陈廷祐《英文汉译技巧》)

不难看出,该例句英语用词客观简洁,词汇理解不是做好英译汉的障碍,在我们的翻译课堂上,难住学生的往往是如何转换为言辞华美、声律对仗的汉语。

例如,mostbeautiful若仅译为“非常美丽”则美感不足;pearlgray若被译成“珍珠灰”则为不地道表达;soft译为“柔和”,nothingbrittleofgarish译为“一点也不俗艳,一点也不刺眼”则没有遵循汉语“四言八句多”的原则,没有讲究工整对仗、文采华丽、形式齐整、意韵丰满,诗情画意盎然的效果。而汉语的这些美感要求为普通话所特有,粤方言并无类似要求和习惯表达,导致学生仅能给出简单直白而非华美贴切的译语。

例2.被检单位造假准备各色迎检资料,把牛皮做得滴水不漏,吹得又鼓又圆。

Thosewhoareinspectedjustwellpreparedvariousforgedmaterialstosatisfytheinspection,tryingtoboastasmuchaspossibleoftheirachievements.(贾一村,单宇鑫,贾文波,《应用翻译简明教程》)

“把牛皮做得滴水不漏,吹得又鼓又圆”,这是典型的汉语俚语,学生不了解文化负载信息,照直译为“tomaketheoxhideholdwaterandblowitbigandround”就会闹笑话。

3.弱化强势语言的非恰当场合影响。

在广东地区,粤方言是大多数本地居民的强势语言,在和学生的长期相处中发现,粤方言渗入到他们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在意识到方言对于语言学习者的负面影响后,我们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课堂小组讨论时间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但学生总是不自觉地用粤方言进行沟通,甚至用方言进行书面表达或讨论。时间越长,粤方言对于语言学习者的影响就越大,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该地区学生的普通话带有粤方言特征;长期疏离普通话的标准表达,导致该地区学生不熟悉普通话中的常见词汇搭配和语法原则。

陈恩泉曾指出:“语码互补转换的语用功能,还可以用作衡量他语熟练程度的标志。在对外汉语教学或其他双语培训中,可以用来测试学生掌握学习语的水平,即:用学习语交谈时,语码互补转换越频繁,学习语的水平就越差;一旦不使用语码互补转换了,学习语的水平和熟练程度也就接近或等同于母语了”(陈恩泉,2004)。

在笔者的翻译课堂上,某种程度上而言,标准普通话表达更像是学生的学习语,“强势语言”粤方言才是真正的母语。粤方言在学生的思维中根深蒂固,随时可自然贴切表达,学生在用标准普通话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时,用语往往单调幼稚,甚至语序颠倒,错误百出。因此,十分有必要要求学生在校园生活、学习中使用标准普通话,这一举措有必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推行,只有减少强势语言非恰当场合的使用频率,才能弱化语码互补转换时带来的影响。

4.课外阅读资料丰富标准化。

在笔者所供职的广东科技学院,学生多选择粤方言为交流语的新闻、娱乐等课外阅读材料,学生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仍用粤方言进行交流外,大多收看粤方言播报的新闻而非普通话播报的央视新闻,关注粤方言为主的微信公众号而非蕴含丰富知识的高质量公众号,总体表现为,课外所涉猎的文化知识信息十分有限,多为信息量少、娱乐性强的轻松碎片化资料。不少学生听不懂“依其精、异其粗”、“随行就市”是什么意思,不知汉语“绣楼”惯指古代少女的“闺房”,也分析不出李商隐的“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有何文化意义。这些现象都说明学生的汉语素养亟待提高,普通话水平也要不断锻炼。否则,在双语互译时,语码转换总是出现纰漏,导致大量“译尤未译”的低质量译文。

二、结论

在明确了双语双方言对学生笔译的影响以及语码转换的间接思维转换,真正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是怎样保护好学生“完全方言体系”的心理凝聚力,怎样通过思维机制的逐步转换减弱并消除双语双方言对学生笔头译文的影响,积极正确引导学生利用好自己的语言。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双语双方言对学生笔头“稚译”的影响,为双语双方言地区学生笔译全面“去稚”研究做好理论与实践的铺垫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恩泉双语双方言研究的学科思考[J].学术研究,2000。

[2]陈廷祐《英文汉译技巧》[M].外语教学与研究,1981。

[3]贾一村单宇鑫贾文波《应用翻译简明教程》[M].中南大学出版社,2015。

[4]陈恩泉双语双方言问题论略[J].汉语学报,2004。

课题项目:广东科技学院2016年度院级科研项目:双语双方言地区“稚译”规律性现象研究,GKY-2016KYYB-35。

标签:;  ;  ;  

双语双方言学生笔译“去稚”方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