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顶板论文_赵明华,袁腾方,张永杰,杨兴山

导读:本文包含了岩溶顶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顶板,岩溶,溶洞,模型,桥基,稳定性,电阻率。

岩溶顶板论文文献综述

赵明华,袁腾方,张永杰,杨兴山[1](2019)在《考虑溶洞空间形态的路基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岩溶路基随岩溶地区交通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而越来越普遍,如何评价岩溶路基稳定性成为岩溶区路基设计与施工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目前路基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的不完善性,考虑溶洞形成过程中岩溶顶板所具有的空间形态特征,首先,将路基下伏岩溶顶板简化为固支梁、抛物线拱、圆拱与固支双向板等承载模型,以此进行路基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并采用结构力学分析理论分别建立不同模型的路基岩溶顶板抗弯最小安全厚度计算方法;其次,通过典型案例的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揭示岩溶顶板最小安全厚度随溶洞顶板矢高、跨度、岩石抗拉强度与上覆荷载的变化规律,探讨路基岩溶顶板破坏模式的控制性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确定岩溶路基稳定性分析的基本原则;然后,基于岩溶地区地质勘察信息提出路基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过程,建立考虑溶洞空间形态特征的路基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方法;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确定的路基岩溶顶板稳定性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岩溶顶板按何种模式破坏不仅与破坏形式有关,还与溶洞形态及其矢高密切相关,石灰岩抗拉强度同样影响较大,工程设计与稳定性评价时应基于勘测数据分析各种破坏模式,以便使设计或评价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秦溯,李云安,孙琳[2](2019)在《基于区间非概率可靠性方法的岩溶区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岩溶区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影响因素取值的不确定性及其样本数量的有限性,给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的评价带来了一定困难。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建立桩基下溶洞顶板抗冲切、抗剪切和抗弯力学简化模型,并从理论上推导相应的稳定性验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区间分析理论和结构非概率可靠性度量方法,提出了基于区间非概率可靠性方法的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评价方法。该方法采用MATLAB中的INTLAB工具箱进行区间运算,并运用截断法消除运算过程中的区间扩展现象,最后通过比较溶洞顶板体系的非概率可靠性指标η与1的大小来判断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以丹霞高速互通中D匝道2#桩基下溶洞为例,计算出该桩基下溶洞顶板体系的非概率可靠性指标η=7. 95,该值大于1说明该桩基下溶洞顶板处于稳定状态,且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相符,表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分别以3种功能函数为单位,研究当区间变量的变异系数C不同时(C从0. 01递增至0. 1),对应非概率可靠性指标η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各区间变量变异系数C的增大,相应非概率可靠性指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溶洞顶板厚度h的变异性对评价结果影响最大,其次为桩端阻力分担比T,桩顶反力F的影响相对最小。(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罗聪,徐林,杨生文[3](2019)在《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顶板岩溶通道探测中的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有限元法模型对纵向迭加的岩溶通道及采空区进行正演和分析,并结合实际探测中的已知点进行探测试验,最后结合探测剖面分析,理论和实践证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顶板岩溶通道探测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是一种在采矿安全生产提前排除水患的一种精确、高效的探测方法。(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12期)

韦韬[4](2019)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岩溶区煤层顶板富水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突水水源是矿井水害的首要因素之一,而含水层的富水性是直接影响突水危险性大小的关键因素。在我国西南地区多开采龙潭组煤层,往往受到其上部岩溶含水层突水威胁。文章拟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煤层顶板富水性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企业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06期)

李杰[5](2019)在《回采面过岩溶陷落柱顶板控制技术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屯兰矿12505工作面过陷落柱期间顶板相对破碎、控制难度大,出现局部冒顶现象,采用"走梁搭棚+注浆"等技术措施对工作面过岩溶陷落柱时破碎顶板及片帮煤壁进行联合维护,有效防止了顶板下沉量及下沉速度,使支架初撑力提高至92%,保证了支架支护强度;同时采用注浆法对顶板及煤壁破碎岩体进行加固,提高了破碎煤体承载能力,使煤体单轴抗压强度提高至70%以上,避免了外力作用下破碎煤体出现顶板垮落、煤壁片帮事故,取得了显着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江西煤炭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陈记,秦溯,李云安,任娜娜,鲁贤成[6](2018)在《岩溶地区高速公路路桥基下伏溶洞顶板力学简化计算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溶洞顶板力学简化计算模型是溶洞顶板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的基础,对岩溶地区高速公路路桥基稳定性判断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根据岩溶地区高速公路路桥基下伏溶洞顶板实际受力特点,视均布荷载及中部集中力为路基与桥基下伏溶洞顶板所受上部压力,将溶洞顶板简化为两种荷载作用下的3类简单梁结构模型,即简支梁模型、两端固定梁模型和悬臂梁模型,并基于材料力学理论引入奇异函数的初参数法,推导出6个溶洞顶板力学简化计算模型的挠曲线方程。以广东韶关丹霞高速公路互通区路桥基下伏溶洞为例,利用推导出的挠曲线方程计算出对应简化计算模型的挠度分布,并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端固定梁模型的挠度分布曲线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的结果最为接近,实际工程中宜采用两端固定梁模型作为路桥基下伏溶洞顶板稳定性评价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黄明,付俊杰,陈福全,江松[7](2018)在《桩端岩溶顶板的破坏特征试验与理论计算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分离相似设计方法,开展了顶板厚度和溶洞直径变化下桩端顶板的破坏特征模型试验,并构建了相应的安全厚度理论计算模型。1)溶洞顶板厚度的大小影响了桩基嵌岩端荷载的传递路径,厚度越大传递范围越广,形成的剪切带体积越大。顶板厚度t≤1.0d时(d为桩径)顶板临空面处易发生冲切破坏,此时溶洞顶板的自身稳定性起控制作用,顶板厚度越小,溶洞临空面处脱落体积越小;顶板厚度1.0d<t≤2.0d时,表现为锥形冲切失稳驱动上部剪切错动的破坏;顶板厚度t>2.0d时,表现为上部剪切错动驱动临空面的锥形冲切失稳,且溶洞直径小于剪切错动体的横向宽度时,剪切破坏最终发生在桩-岩界面的竖向投影范围以内。顶板厚度较小,对应的Q-S曲线为典型的陡降型曲线,而厚度较大时Q-S曲线为典型的缓变型。2)顶板具有一定厚度情况下(t≥2.0d),洞径较小(l≤3.0d)时,桩端剪切变形较为显着,上部剪切错动达到一定程度后,顶板临空面才发生冲切破坏,此时Q-S曲线呈现缓变型趋势;洞径较大时(l>3.0d),顶板临空面处冲切现象较显着,且洞径越大锥形冲切块的体积越大,此时Q-S曲线呈陡降型变化特征。3)以锥形冲切破坏计算模型进行工程设计风险较大,而冲-剪破坏理论模型与顶板岩体强度、完整性、桩径、嵌岩深度、施工方法及工艺等相关,故现场条件下即可计算出顶板的最小安全厚度值。(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8年10期)

曾中林,曾大艇,李韬宇,刘双墉[8](2018)在《岩溶区条形刚性基础下伏孔洞顶板冲切极限承载力变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Hoek-Brown破坏准则及相关联流动法则,构建岩溶区条形刚性基础下伏孔洞岩体冲切破坏机制;根据极限分析上限定理,计算冲切破坏极限状态下的内能耗散功率和外力功率;根据虚功率原理得到极限承载力的泛函;利用变分原理结合边界条件,推导出冲切破坏曲面函数表达式,进而得到冲切极限承载力及冲切破坏形状。分析了岩体单一参数变化时,自由冲切和非自由冲切条件下极限承载力的变化情况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材料参数B的变化对刚性基础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较为显着。随着材料参数B增大,条形刚性基础下伏孔洞顶板冲切极限承载力不断减小,自由冲切条件下孔洞破坏宽度减小,非自由冲切破坏时破坏曲线趋近于直线。(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梁冠亭,肖开乾,郑宏伟,夏文辉[9](2018)在《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的岩溶区嵌岩桩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岩溶区嵌岩桩的工程特点,对现有的梁板结构进行优化,将岩溶区嵌岩桩与溶洞的结构系统简化为顶板两端受滑动支座约束,且水平向作用地应力的平直梁模型;基于尖点突变理论导出了能量势函数和分叉集方程,建立了岩溶区嵌岩桩尖点突变模型平衡曲面;根据当前岩体水平地应力的研究现状,结合岩溶区嵌岩桩溶洞顶板突变失稳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推导得到岩溶区嵌岩桩溶洞顶板最小安全厚度的计算公式;通过工程算例对本文方法进行验算,并与现有梁板理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理论方法合理可行,可为岩溶区嵌岩桩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8年05期)

赵明华,朱志仁,黄明华,杨超炜,徐卓君[10](2018)在《考虑基桩嵌岩段侧阻的岩溶区顶板安全厚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虑岩溶区基桩嵌岩段侧阻力的影响,提出了一组确定岩溶区桩端顶板安全厚度的计算方法。考虑顶板的整体承载效应,结合弹性力学及第一强度理论,得到了顶板抗弯安全厚度计算式;考虑嵌岩段桩侧摩阻力对桩顶荷载的分担作用,结合格里菲斯判据及摩尔判据,获得了顶板抗冲切和剪切的安全厚度计算公式,进而运用ABAQUS建立了岩溶顶板与基桩整体分析计算模型,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吻合良好。结合工程实例重点分析了顶板厚跨比对抗弯安全厚度的影响,顶板岩层厚度对抗冲切、剪切安全厚度的影响以及嵌岩段侧摩阻力系数?对顶板安全厚度计算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8年11期)

岩溶顶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岩溶区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影响因素取值的不确定性及其样本数量的有限性,给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的评价带来了一定困难。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建立桩基下溶洞顶板抗冲切、抗剪切和抗弯力学简化模型,并从理论上推导相应的稳定性验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区间分析理论和结构非概率可靠性度量方法,提出了基于区间非概率可靠性方法的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评价方法。该方法采用MATLAB中的INTLAB工具箱进行区间运算,并运用截断法消除运算过程中的区间扩展现象,最后通过比较溶洞顶板体系的非概率可靠性指标η与1的大小来判断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以丹霞高速互通中D匝道2#桩基下溶洞为例,计算出该桩基下溶洞顶板体系的非概率可靠性指标η=7. 95,该值大于1说明该桩基下溶洞顶板处于稳定状态,且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相符,表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分别以3种功能函数为单位,研究当区间变量的变异系数C不同时(C从0. 01递增至0. 1),对应非概率可靠性指标η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各区间变量变异系数C的增大,相应非概率可靠性指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溶洞顶板厚度h的变异性对评价结果影响最大,其次为桩端阻力分担比T,桩顶反力F的影响相对最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溶顶板论文参考文献

[1].赵明华,袁腾方,张永杰,杨兴山.考虑溶洞空间形态的路基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2019

[2].秦溯,李云安,孙琳.基于区间非概率可靠性方法的岩溶区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评价[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9

[3].罗聪,徐林,杨生文.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顶板岩溶通道探测中的研究及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9

[4].韦韬.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岩溶区煤层顶板富水性评价[J].企业技术开发.2019

[5].李杰.回采面过岩溶陷落柱顶板控制技术应用[J].江西煤炭科技.2019

[6].陈记,秦溯,李云安,任娜娜,鲁贤成.岩溶地区高速公路路桥基下伏溶洞顶板力学简化计算模型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8

[7].黄明,付俊杰,陈福全,江松.桩端岩溶顶板的破坏特征试验与理论计算模型研究[J].工程力学.2018

[8].曾中林,曾大艇,李韬宇,刘双墉.岩溶区条形刚性基础下伏孔洞顶板冲切极限承载力变分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8

[9].梁冠亭,肖开乾,郑宏伟,夏文辉.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的岩溶区嵌岩桩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8

[10].赵明华,朱志仁,黄明华,杨超炜,徐卓君.考虑基桩嵌岩段侧阻的岩溶区顶板安全厚度计算[J].岩土力学.2018

论文知识图

2 桩端岩溶顶板抗剪计算简图3 桩端岩溶顶板抗弯计算简图1 桩端岩溶顶板抗冲切计算简图桩端岩溶顶板最大主应力分布云...桩端岩溶顶板屈服应力分布云图桩端岩溶顶板抗弯计算简图

标签:;  ;  ;  ;  ;  ;  ;  

岩溶顶板论文_赵明华,袁腾方,张永杰,杨兴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