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毒力菌株筛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草地贪夜蛾,苏云金杆菌,毒力测定,杀虫基因
高毒力菌株筛选论文文献综述
刘华梅,胡虓,王应龙,杨普云,束长龙[1](2019)在《对草地贪夜蛾高毒力的苏云金杆菌菌株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筛选对草地贪夜蛾高毒力Bt菌株,对于开发绿色高效防治草地贪夜蛾新产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自行筛选的对夜蛾科害虫高毒力的Bt菌株资源中,选取9株菌株进行草地贪夜蛾室内毒力测定,并对高毒力菌株进行杀虫基因分析;选取室内毒力测定活性最高的3株菌株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9株Bt菌株在药后7 d对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均表现出显着的毒杀效果,LC50范围在0.07~3.38μg/g,其中毒力最高的3个菌株分别是KN50、KN11和KNR8,LC50分别为0.07、0.23和0.43μg/g,表现非常显着的致死效果;对KN50、KN11和KNR8等6种高毒力的Bt菌株的杀虫基因分析发现,他们都含有vip3Aa、cry2Ab、cry1Ac、cry1Ia杀虫基因。KN50、KN11和KNR8菌株的32000IU/mg制剂在田间对草地贪夜蛾表现出不同程度防效,其防效高低与室内毒力结果一致,其中KN50药后7 d防效最高,在200和400 g/667 m2下对1~3龄幼虫防效分别可达86.09%和95.22%,对不同龄期幼虫混发的防效为72.61%和86.59%。因此KN50、KN11和KNR8这3个菌株能作为备选高效菌株用于防治草地贪夜蛾新产品开发,为实现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化学农药合理减替提供重要保障。(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倪鹤嘉,程雪,王静,高泽平,魏盼盼[2](2019)在《辽宁省部分地区对鳞翅目害虫高毒力的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的分离与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鳞翅目害虫每年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化学农药的长期施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以其杀虫活性高,对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微生物杀虫剂。本研究拟对辽宁省苏云金芽胞杆菌的分布和基因多样性进行研究,了解其分布特点,发掘新型Bt资源,筛选出对鳞翅目害虫有高活性的菌株。利用温度筛选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野生Bt菌株,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方法(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 PCR-RFLP)分析其基因型,利用SDS-PAGE对其杀虫晶体蛋白进行分析,并测定分离菌株对鳞翅目5种害虫的杀虫活性。从辽宁省不同地区收集不同类型的土壤524份,共分离出66株野生Bt菌株,出菌率为12.6%。晶体形状呈现出菱形、球形、短双锥、不规则形等形状。分离株多含有cry1、cry2及cry8基因,表达约130、90和60 k D的蛋白。杀虫毒力检测表明,菌株DD229、DD214-2、YK524和YK540对鳞翅目害虫具有较高活性。辽宁省地区苏云金芽胞杆菌分布广泛、资源丰富,获得4株对鳞翅目害虫杀虫活性较高菌株,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李亚,黄贝芳,陈月银,高新,陈龙通[3](2018)在《椰心叶甲高毒力绿僵菌菌株筛选及分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高毒力绿僵菌菌株用于防治棕榈科植物害虫椰心叶甲的菌剂,从椰心叶甲为害严重的地区采集椰心叶甲僵虫,分离到16株疑似绿僵菌菌株。测定上述菌株对椰心叶甲成虫和四龄幼虫的致病力,从中筛选2株毒力较高的菌株CM1601和HK1304。CM1601对成虫和四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4.1、3.9 d,HK1304为4.4、4.2 d。经进一步毒力试验发现,菌株CM1601和HK1304对椰心叶甲的毒性随着孢子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当浓度分别上升到1.0×10~8、2.5×10~8孢子/mL时,菌株对椰心叶甲致病力达到峰值。通过对菌株CM1601和HK1304的ITS序列及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两菌株分别为金龟子绿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蝗变种。研究筛选得到的高致病力绿僵菌菌株为椰心叶甲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基础材料。(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陶淑霞,陆子慧[4](2018)在《大豆食心虫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筛选对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具有高毒力且生物学性状优良的球孢白僵菌(Beauveia bassiana)菌株,选择分离自大豆食心虫老熟幼虫的8个球孢白僵菌菌株,在对各菌株生物学性状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大豆食心虫老熟幼虫的毒力进行测定。生物学性状研究表明,菌株Cc-2、Cc-3和Mdj-3具有生长速度快、萌发率高、产孢能力强、胞外蛋白酶产酶水平高等优良性状。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Cc-2对大豆食心虫老熟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2.55%,侵染率为90.00%,致死中时(median lethal time,简称LT50)为6.54 d。菌株Cc-2不仅对大豆食心虫致病力最高,其致病速率也最快,结果表明,菌株Cc-2在大豆食心虫的生物防治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周建云,刘明科,肖丽娜,陈德鑫,任春燕[5](2017)在《烟青虫高毒力白僵菌菌株筛选及其感菌后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烟田烟青虫(Helicoverpa assulta)自然感病虫体上新分离鉴定一株球孢白僵菌Bb062,将其与已有的不同来源地和寄主的10株白僵菌(Beauveria spp.)一起,分别测定其对烟青虫3龄幼虫致病力以及烟青虫3龄幼虫感染高毒力白僵菌后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1个白僵菌菌株中,Bb062对烟青虫3龄幼虫毒力最高,10 d累计校正死亡率达91.07%,LT50(致死中时)为4.67 d,且与其他菌株差异显着。以孢子1.0×106、1.0×107和1.0×108个·m L-1悬浮液处理时,烟青虫3龄幼虫累计死亡率随菌液浓度的提高和接菌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大,LC50(致死中浓度)为孢子1.82×107个·m L-1。烟青虫3龄幼虫感染球孢白僵菌后72 h,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表现出先急剧升高,再急剧下降的变化过程。在所测试的菌株中,Bb062菌株对烟青虫毒力最高,且能够显着抑制其体内保护酶活性,因此,该菌株具有作为烟青虫生防菌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王定锋,李良德,黎健龙,李慧玲,张辉[6](2017)在《茶角胸叶甲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evre)是一种茶树上常见的食叶性害虫,其发生为害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该虫在局部茶园,尤其是有机茶园中常爆发成灾。如何有效防治该害虫,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选择原寄主为茶园鞘翅目害虫的9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依据菌落形态、菌株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耐热力和抗紫外能力等生物学性状初步筛选出Bb338、Bb346和Bb2-1等3个生物学性状优良的菌株;在此基础上,利用浸虫法研究了3个菌株对茶角胸叶甲成虫的杀虫毒力。生测结果表明,用每毫升1×10~7个孢子的孢悬液处理后,球孢白僵菌Bb2-1对茶角胸叶甲成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达100%,僵虫率达86.11%;LT_(50)仅为3.32 d。综合上述各生物学特性和杀虫毒力表明,筛选到的Bb2-1菌株具有生长速率快、产孢量大、耐热力和抗紫外能力强,以及对茶角胸叶甲杀虫毒力最强和杀虫速率最快等优点,在今后茶角胸叶甲的生物防治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茶叶科学》期刊2017年03期)
张航航[7](2017)在《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的筛选及其与小菜蛾互作相关基因的转录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植物。不仅危害严重,而且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已发现该虫对多种化学农药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开发新型有效的生物农药是解决当前小菜蛾防治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当前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真菌类生物农药之一,筛选对小菜蛾具有高毒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并分析球孢白僵菌与小菜蛾之间的互作相关基因,是进一步提高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防治效果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首先通过对不同地区采集的球孢白僵菌菌株进行初步筛选,获得对小菜蛾致病力最强的高毒力菌株。其次,以此高毒力菌株为研究对象,将纯培养的球孢白僵菌、未受感染的小菜蛾幼虫和球孢白僵菌侵染小菜蛾48h的虫菌混合样品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侵染及致病过程中真菌和昆虫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分析相关基因的功能,探讨球孢白僵菌与小菜蛾之间互作的相关基因,为球孢白僵菌菌株的基因改良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高毒力菌株的筛选:选择分离自鳞翅目昆虫的球孢白僵菌菌株20株,对小菜蛾2龄幼虫进行生物测定,初步筛选出对小菜蛾2龄幼虫毒力较强的菌株5株为Bb2393、Bb 2391、Bb2361、Bb2356、Bb2345。进一步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生物测定结果表明5株菌株的半致死时间分别为4.59d、5.17d、5.38d、5.3d、5.5d,半致死浓度为1.48×10~5孢子/mL、3.10×10~5孢子/mL、6.18×10~5孢子/mL、6.95×10~5孢子/mL、1.27×10~6孢子/mL。不同温度条件下生物测定结果表明:Bb2393温度适应性较强,在20℃和25℃两个温度条件下,25℃Bb2393的校正侵染率为88.69%,致死中时为4.32d。因此,筛选获得的球孢白僵菌Bb2393菌株为防治小菜蛾的最适菌株。2.球孢白僵菌侵染及致病相关基因分析: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纯培养的球孢白僵菌与侵染小菜蛾幼虫48h的球孢白僵菌转录组对比分析共得到838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显着差异表达基因716个(FDR FDR≤0.001,log_2Ratio≥1),上调基因350个,下调基因366个。GO二级分类表明,DEGs被注释到26个GO term中,包括11个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es),8个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和7个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pathway分析表明:共有12个Pathway(Pvaluetion),93个上调基因和61个下调基因参与了这些途径。深入分析DEGs发现,类几丁质蛋白(chitinase-like protein)、几丁质酶1(chitinase 1)、酸性几丁质酶(acidic chitinase)、细胞壁半乳糖抗原蛋白(antigeniccell wall galactomannoprotein,putative)、胞外丝氨酸富集蛋白(extracellular serine-rich protein)等在侵染过程与毒力相关的基因均具有显着性差异表达。另外我们还获得了一些早期未见报道的可能与侵染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在侵染过程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的验证。3.小菜蛾对抗球孢白僵菌的免疫相关基因分析:以小菜蛾为对照,感染球孢白僵菌48h小菜蛾为处理组,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其基因表达差异。通过分析得到15542个表达差异基因,其中显着差异表达基因2434个(FDR≤0.001和log_2Ratio≥1),上调基因1080个,下调基因1354个。2434个基因属于叁个GO域(生物过程、细胞成分、分子功能)的45个不同功能组。KEGG结果显示DEGs能够匹配到298个代谢通路,其中富集较显着的通路有25个(Pvalue≤0.05)。此外,还筛选到肽聚糖识别蛋白、酚氧化酶、丝氨酸蛋白酶等与免疫应答相关的基因、海藻糖酶等与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和次级代谢产物相关基因。这些小菜蛾对抗球孢白僵菌免疫相关基因的发现,为进一步通过调控小菜蛾的免疫力来提高球孢白僵菌的致病力提供了基因靶点。(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孙晓东,李富恒,阎伟,李朝绪,吕朝军[8](2016)在《椰子织蛾高毒力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椰子织蛾是为害热带地区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本试验对从海南省陵水县采集的椰子织蛾僵虫上分离得到的4株金龟子绿僵菌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并测定了其对椰子织蛾3龄幼虫的室内生物活性,筛选出了高毒力菌株LS-Y1。试验结果表明,经NCBI BLAST比对,4株菌株的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基因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100%、99%、99%。菌株LS-Y1处理椰子织蛾3龄幼虫后6d的LC50为4.41×106个/mL。6.25×106、1.25×107、2.5×107、5×107和1×108个/mL浓度处理下,金龟子绿僵菌LS-Y1对椰子织蛾3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5.77、4.88、4.43、3.82和3.36d。该菌株对椰子织蛾幼虫具有较高毒力,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6年06期)
邹东霞,史国英,廖旺姣,蒋学建,吴耀军[9](2016)在《桉蝙蛾高毒力白僵菌菌株筛选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分离自桉蝙蛾Endoclyta signifer Walke的6株白僵菌Beauveria spp.菌株的菌落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率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落生长最快的是菌株B-36,菌落直径为53.08±1.01 mm;产孢量最大的是B-77,产孢量为(29.80±1.95)×10~5个/mm~2;孢子萌发率最高的是B-41,GT_(50)值为13.74 h。对桉蝙蛾毒力最高的菌株是B-36,LT_(50)值为7.06 d。形态学及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菌株B-36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本文来源于《中国森林病虫》期刊2016年05期)
王定锋,李良德,王庆森,吴光远[10](2016)在《茶角胸叶甲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茶角胸叶甲是一种为害茶树的常见食叶性害虫,其成虫咬食茶树嫩梢芽叶或成叶,形成不规则缺刻或孔洞,致叶片千疮百孔,破烂不堪,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有机茶种植面积的扩大,在有机茶生产过程中如何有效的防治该害虫,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选择分离至茶丽纹象甲和茶大灰象甲成虫上的9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依据菌落形态、菌株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等生物学性状进行初步筛选。在此基础上,筛选出生物学性状优良的菌株Bb338、Bb346和Bb2-1,并进一步利用浸虫法对茶角胸叶甲成虫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Bb2-1菌株具有生长速率快、产孢量大和孢子萌发率高的特点。该菌对茶角胸叶甲成虫的校正死亡率达100%,僵虫率达86.11%。在浓度为1×107孢子/m L孢悬液处理后半致死中时LT50仅为3.22 d,显示出对靶标害虫的极强杀虫毒力,将在角胸叶甲的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菌物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8-19)
高毒力菌株筛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鳞翅目害虫每年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化学农药的长期施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以其杀虫活性高,对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微生物杀虫剂。本研究拟对辽宁省苏云金芽胞杆菌的分布和基因多样性进行研究,了解其分布特点,发掘新型Bt资源,筛选出对鳞翅目害虫有高活性的菌株。利用温度筛选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野生Bt菌株,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方法(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 PCR-RFLP)分析其基因型,利用SDS-PAGE对其杀虫晶体蛋白进行分析,并测定分离菌株对鳞翅目5种害虫的杀虫活性。从辽宁省不同地区收集不同类型的土壤524份,共分离出66株野生Bt菌株,出菌率为12.6%。晶体形状呈现出菱形、球形、短双锥、不规则形等形状。分离株多含有cry1、cry2及cry8基因,表达约130、90和60 k D的蛋白。杀虫毒力检测表明,菌株DD229、DD214-2、YK524和YK540对鳞翅目害虫具有较高活性。辽宁省地区苏云金芽胞杆菌分布广泛、资源丰富,获得4株对鳞翅目害虫杀虫活性较高菌株,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毒力菌株筛选论文参考文献
[1].刘华梅,胡虓,王应龙,杨普云,束长龙.对草地贪夜蛾高毒力的苏云金杆菌菌株筛选[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9
[2].倪鹤嘉,程雪,王静,高泽平,魏盼盼.辽宁省部分地区对鳞翅目害虫高毒力的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的分离与筛选[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3].李亚,黄贝芳,陈月银,高新,陈龙通.椰心叶甲高毒力绿僵菌菌株筛选及分子鉴定[J].广东农业科学.2018
[4].陶淑霞,陆子慧.大豆食心虫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J].江苏农业科学.2018
[5].周建云,刘明科,肖丽娜,陈德鑫,任春燕.烟青虫高毒力白僵菌菌株筛选及其感菌后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7
[6].王定锋,李良德,黎健龙,李慧玲,张辉.茶角胸叶甲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J].茶叶科学.2017
[7].张航航.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的筛选及其与小菜蛾互作相关基因的转录组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7
[8].孙晓东,李富恒,阎伟,李朝绪,吕朝军.椰子织蛾高毒力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的筛选[J].植物保护.2016
[9].邹东霞,史国英,廖旺姣,蒋学建,吴耀军.桉蝙蛾高毒力白僵菌菌株筛选及鉴定[J].中国森林病虫.2016
[10].王定锋,李良德,王庆森,吴光远.茶角胸叶甲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C].中国菌物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