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淑萱容伯芬(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目的为了解念珠菌对我院医务人员手污染的情况,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方法按常规方法,对我院各临床科室的152名医护人员的双手随机进行了细菌学监测,标本培养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微生物部分进行培养鉴定,部分细菌用VITEK-32和ATB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结果取标本152份,共培养出真菌5种25株,污染率为16.45﹪,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15株占60.00﹪,再次是热带念珠菌6株占24.00﹪,近平滑念珠菌2株占8.00﹪,克柔念珠菌1株占4.00﹪,光滑念珠菌1株占4.00﹪。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医院感染知识宣教,指导陪护或患者正确洗手,做到勤洗手,接触患者前后认真洗手,预防交叉感染。
【关键词】真菌医护人员手污染
【中图分类号】R19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066-021
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或菌群失调时引起感染。而念珠菌是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念珠菌原本是健康人体表、胃肠道、上呼吸道、阴道的定值菌之一,因为各种抗生素的使用,导致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增加,又因某些药物引起菌群失调而可能造成念珠菌的二重感染[1]。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又使真菌的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白色念珠菌因其致病力最强且具有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能力而成为念珠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因此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同时应控制此菌引起的感染。医院感染已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不仅影响原发病治疗与康复,对患者造成新的伤害,而且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病死率高,消耗有限的医疗资源。手的清洗与消毒是防止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多数医院感染为接触性传染,主要是通过侵入性检查和治疗,以患者或工作人员手使病原微生物移位而导致感染,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病原微生物而造成医院感染约占30%[2]。为此我们于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进行医务人员手随机真菌污染的抽查,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各科医务人员手(包括实习生、进修生)标本152份,共检出真菌标本25份,污染率为16.45﹪。
1.2真菌培养和鉴定标本常规培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部分采用ATB或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标本接种于血平板、巧克力平板、科马嘉平板35℃培养24h,出现酵母样菌落,涂片格兰染色后镜下见酵母样菌出现,挑取酵母样菌落用无菌生理盐水3ml配成范围在1.8-2.2个麦氏单位的菌悬液,使用ATB或VITEK-32仪器鉴定后报鉴定结果,科马嘉显色平板结果(表1)作参考,另配制范围在1.8-2.2个麦氏单位的真菌菌悬液加入ATB念珠菌药敏板,置于35℃孵育24h后报告药敏结果。
1.3质量控制白色念珠菌ATCC9002。
1.4培养基购自广州市迪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结果
取标本152份,共培养出真菌5种25株,污染率为16.45﹪,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15株占60.00﹪,再次是热带念珠菌6株占24.00﹪,近平滑念珠菌2株占8.00﹪,克柔念珠菌1株占4.00﹪,光滑念珠菌1株占4.00﹪。
3讨论
3.1白色念珠菌因其致病力最强且具有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能力而成为念珠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在正常情况下,寄生在人体内的念珠菌呈酵母细胞型,但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念珠菌会大量发展为菌丝型,侵犯组织,达到一定量时就会发病进而引起临床症状,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和真菌性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环境中易引发呼吸道感染的真菌也是白色念珠菌为主,可能由于白色念珠菌能分泌出磷脂酶A和溶血磷脂酶,使其极容易侵入机体细胞内有关[3]。本院感染的念珠菌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占64.3﹪,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占17.2﹪,与文献报道一致[4]。其原因可能是与这两种菌对宿主细胞有很强的粘附性和菌丝不能被吞噬有关[5]。本次调查结果以白色念珠菌为主15株占60.00﹪,再次是热带念珠菌6株占24.00﹪,近平滑念珠菌2株占8.00﹪,克柔念珠菌1株占4.00﹪,光滑念珠菌1株占4.00﹪。本次调查结果各种念珠菌检出率分布情况与临床念珠菌检出率分布情况基本相符。
3.2检出的几种念珠菌在我院近两年临床微生物监测的药敏结果(S,敏感率)。白色念珠菌:伊曲康唑:95.3%;氟康唑:96.3%;伏立康唑:96.3%;5-氟胞嘧啶:99.4%;两性霉素B:100.0%;热带念珠菌:伊曲康唑:79.8%;氟康唑:79.8%;伏立康唑:79.8%;5-氟胞嘧啶:100.0%;两性霉素B:100.0%;5种抗真菌药物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抗真菌有良好效果。但是由于两性霉素B易引起输液及毒副反应,且对肾损害严重,故不作为临床治疗真菌的首选药物;而5-氟胞嘧啶治疗念珠菌单独用药很快产生耐药性,故主张联合用药[6]。不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是造成医院真菌感染难以控制、预后不良和病死率高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医生应熟悉各种抗真菌药物体内过程的差异及毒性反应的高低,药物相互作用对疗效的影响,从而根据病情合理选用药品。
3.3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数据来看,医护人员手中存在的念珠菌还是有相当数量的,由上所述,念珠菌感染的危害和其耐药程度及用药方面的信息,对改善和提高环境和医务人员手的卫生程度有着相当大的警示和督促。医护人员应严格认真规范洗手,严格执行医院卫生管理制度,完善洗手设施,提高无菌技术,以减少手表面微生物,切断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参考文献:
[1]谭雪峰,张秀芳,柴杰,汪从祥.临床念珠菌感染的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4):444-445.
[2]牛秀成,张树德,周素琴,等.医务人员洗手技术与手再污染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88.
[3]夏涵,张晓兵,黄君富,等.978株临床分离的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4):1892-1894.
[4]黄承乐,班副植,丁凯宏.医院真菌感染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88-189.
[5]郭仁勇,陈瑜.白色念珠菌聚苯乙烯黏附增强基因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检验杂志,2009,30(11):1091-1092.
[6]张秀珍,朱德妹.临床微生物检验问与答[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3-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