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藤通脉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颗粒,静脉,血小板,血栓形成,内皮,血栓,蛋白。
双藤通脉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信,宋歌今[1](2005)在《双藤通脉颗粒对DVT家兔纤溶功能及血管内皮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双藤通脉颗粒对家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通过结扎家兔的股静脉造成深静脉血栓的模型,共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双藤通脉颗粒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丹王颗粒组5组,观察各组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PAI)活性、及血管内皮形态的变化。结果:双藤通脉颗粒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丹王颗粒组的PAI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 <0 0 5 ) ,而双藤通脉颗粒低剂量组与丹王颗粒组无明显差异(P >0 0 5 ) ;双藤通脉颗粒高剂量组与丹王颗粒组有明显的差异(P <0 0 5 ) ;双藤通脉颗粒高剂量组和双藤通脉颗粒低剂量组的内皮细胞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而且高剂量组损伤程度轻于低剂量组。结论:双藤通脉颗粒具有明显的促进纤溶,有保护家兔股静脉内皮细胞,预防内皮细胞损害,抑制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05年05期)
李国信,张锡玮[2](2005)在《双藤通脉颗粒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家兔6-酮-PGF_(1α)及PT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双藤通脉颗粒对家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6-酮-PGF1α及PT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通过结扎家兔的股静脉造成深静脉血栓的模型,共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双藤通脉颗粒低剂量组、双藤通脉颗粒高剂量组和丹王颗粒组5组,测定各组6-酮-PGF1α及PT的值。结果:双藤通脉颗粒高剂量组、双藤通脉颗粒低剂量组和丹王颗粒组的6-酮-PGF1α及PT的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 <0 0 5 ) ,而双藤通脉颗粒低剂量组与丹王颗粒组无明显差异(P >0 0 5 ) ;双藤通脉颗粒高剂量组与丹王颗粒组有明显的差异(P <0 0 5 )。结论:双藤通脉颗粒具有提高6-酮-PGF1α含量、延长凝血时间,从而抑制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05年04期)
李国信,董毅,宋歌今[3](2004)在《双藤通脉颗粒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家兔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通过观察GMP 14 0和TXB2 含量的变化衡量血小板活化的程度。 方法 :通过结扎家兔股静脉的方法造成深静脉血栓的模型 ,分为 5组 :正常组、盐水组、双藤通脉颗粒低剂量组、双藤通脉颗粒高剂量组和丹王颗粒组 ,分别观察各组的GMP14 0和TXB2 含量的变化。 结果 :双藤通脉颗粒高剂量组、双藤通脉颗粒低剂量组和丹王颗粒组的GMP14 0及TXB2 的含量与盐水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双藤通脉颗粒低剂量组与丹王颗粒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双藤通脉颗粒高剂量组与丹王颗粒组有明显的差异 (P <0 0 5 )。 结论 :双藤通脉颗粒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期刊2004年03期)
宋歌今[4](2003)在《双藤通脉颗粒对DVT家兔纤溶功能及血管内皮形态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双藤通脉颗粒对家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通过结扎家兔的股静脉造成深静脉血栓的模型,共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双藤通脉颗粒低剂量组、双藤通脉颗粒高剂量组和丹王颗粒组5组,观察各组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PAI)活性、及血管内皮形态的变化。结果:双藤通脉颗粒高剂量组、双藤通脉颗粒低剂量组和丹王颗粒组的PAI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双藤通脉颗粒低剂量组与丹王颗粒组无明显差异(P>0.05);双藤通脉颗粒高剂量组与丹王颗粒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双藤通脉颗粒高剂量组和双藤通脉颗粒低剂量组的内皮细胞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而且高剂量组损伤程度轻于低剂量组,结论:双藤通脉颗粒具有明显的促进纤溶,有保护家兔股静脉内皮细胞,预防内皮细胞损害,抑制静脉血栓形成。(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学院》期刊2003-05-30)
董毅[5](2003)在《双藤通脉颗粒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家兔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目前临床常见的静脉疾病之一,多发生于手术、长期卧床、以及感染或创伤后,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并发肺栓塞的可能。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血小板活化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密切的关系,GMP140和TXB_2又是反应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指标,血管内皮的损伤可释放大量的促凝因子和物质从而活化血小板,激活内外源性凝血系统,形成血栓。因此通过观察GMP140和TXB_2含量的变化可以衡量血小板活化的程度。本实验通过结扎家兔的股静脉的方法造成深静脉血栓的模型,并将家兔分为5组:正常组、盐水组、双藤通脉颗粒低剂量组、双藤通脉颗粒高剂量组和丹王颗粒组,分别观察各组的GMP140和TXB_2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双藤通脉颗粒高剂量组、双藤通脉颗粒低剂量组和丹王颗粒组的GMP140及TXB_2的含量与盐水组有明显差异(P<0.05),而双藤通脉颗粒低剂量组与丹王颗粒组无明显差异(P>0.05);双藤通脉颗粒高剂量组与丹王颗粒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说明双藤通脉颗粒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且在临床中用量宜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该病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学院》期刊2003-05-30)
双藤通脉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双藤通脉颗粒对家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6-酮-PGF1α及PT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通过结扎家兔的股静脉造成深静脉血栓的模型,共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双藤通脉颗粒低剂量组、双藤通脉颗粒高剂量组和丹王颗粒组5组,测定各组6-酮-PGF1α及PT的值。结果:双藤通脉颗粒高剂量组、双藤通脉颗粒低剂量组和丹王颗粒组的6-酮-PGF1α及PT的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 <0 0 5 ) ,而双藤通脉颗粒低剂量组与丹王颗粒组无明显差异(P >0 0 5 ) ;双藤通脉颗粒高剂量组与丹王颗粒组有明显的差异(P <0 0 5 )。结论:双藤通脉颗粒具有提高6-酮-PGF1α含量、延长凝血时间,从而抑制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藤通脉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李国信,宋歌今.双藤通脉颗粒对DVT家兔纤溶功能及血管内皮形态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5
[2].李国信,张锡玮.双藤通脉颗粒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家兔6-酮-PGF_(1α)及PT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5
[3].李国信,董毅,宋歌今.双藤通脉颗粒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家兔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4
[4].宋歌今.双藤通脉颗粒对DVT家兔纤溶功能及血管内皮形态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3
[5].董毅.双藤通脉颗粒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家兔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D].辽宁中医学院.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