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活化疏松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疏松,过磷酸钙,硫酸钙,结晶,磷肥,成品,成核。
活化疏松剂论文文献综述
陈世豪[1](2013)在《一种液体活化疏松剂在过磷酸钙生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一种由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和水加工而成的过磷酸钙液体活化疏松剂。生产过磷酸钙时1 t产品加入液体活化疏松剂100~200 g,其鲜肥中w(P2O5有效)提高0.5~1.0百分点、w(H2O)降低1~2百分点,P2O5转化率提高3~6百分点,减少熟化翻堆次数,熟化时间缩短4~10 d。(本文来源于《磷肥与复肥》期刊2013年04期)
黄昆学[2](2010)在《过磷酸钙活化疏松剂的防结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磷酸钙(以下简称过钙)是磷肥中的一个老品种,虽然有效成分不高,但由于它除磷之外,还能提供硫、钙等中量营养元素,其肥效比较显着,而售价较低,因此运用十分广泛,而且由于具有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建厂投资少,对原(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0年06期)
杨秀国,廖吉星,蒋学华[3](2008)在《E-35表面活化疏松剂在重过磷酸钙生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疏松剂在淤酸生产重过磷酸钙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提高磷酸的活性,加快熟化速度,缩短熟化期。(本文来源于《贵州化工》期刊2008年05期)
张保林[4](2006)在《加活化疏松剂减少过磷酸钙结块》一文中研究指出过磷酸钙是国内主要磷肥品种,全国10万吨/年以上装置400余套。据2002年统计,全国有生产许可证厂1110家,其生产能力及销售量均居世界首位,是一种公认的有利于充分合理利用国家磷矿(本文来源于《农资导报》期刊2006-09-26)
张小军[5](2006)在《磷肥活化疏松剂为磷肥企业解难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去年9月,在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召开的全国低浓度磷肥发展研讨会上,广西西江化工有限公司介绍的一种磷肥活化疏松产品——KJ-VI磷肥活化疏松剂引起了磷肥生产企业的关注。为此,记者采访了该产品的发明(本文来源于《农资导报》期刊2006-04-25)
李志华,王仁宗,刘自凤[6](2006)在《应用活化疏松剂改善过磷酸钙成品品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大多数过磷酸钙生产企业建厂较早,熟化库容量有限,旺季面临的生产压力较大。另外,由于供应和成本等因素,矿石的来源越来越复杂,铁、铝杂质偏高,矿石的反应活性偏低,成品会出现结块现象。由于市场的要(本文来源于《农资导报》期刊2006-03-07)
张艳丽[7](2004)在《活化疏松剂作用下酸解磷矿结晶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磷矿制取磷酸和磷肥的化学加工方法可分为用无机酸分解和高温处理两大类,其中用硫酸分解磷矿是磷酸和磷肥生产的最主要方法。在酸分解磷矿的生产过程中长期以来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磷酸生产过程中,不稳定或细小的硫酸钙晶体,不仅使过滤发生困难,洗涤不完全,而且容易在过滤或洗涤过程中结块,影响操作正常进行;生产过磷酸钙、重钙以及尿基复合肥料等含磷产品时,在磷矿颗粒和溶液界面层里会生成过饱和度很高的硫酸钙溶液,从而导致大量细小的硫酸钙结晶生成,沉积于磷矿颗粒表面,所形成的固态膜将反应颗粒包裹起来,增大了磷酸向磷矿表面的扩散阻力,使磷矿的继续分解受到影响,减慢磷矿的分解速度,甚至中止溶解过程。国内外对于改善硫酸钙结晶状况做了不少研究,大都是定性描述添加剂及杂质对结晶的影响,对添加物作用下结晶过程和结晶动力学的研究很少。本课题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来的,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出发,研究活化疏松剂作用下酸解磷矿过程中的结晶机理和结晶动力学,并探讨各种因素对其影响情况,为改善产品性能,选择适宜工艺条件,设计合理反应器提供依据。 工业生产中酸解磷矿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伴有结晶的反应过程。由于磷矿中杂质的存在,结晶物中除硫酸钙以外还含有其它成分,并且不同的酸解过程所发生的反应和结晶的环境也有所不同,为了避开这些因素的影响,以便对硫酸钙的结晶过程作系统的研究,本课题采用化学纯碳酸钙、硫酸和磷酸为主要原料,模拟工业生产中酸解磷矿过程中的结晶环境,采用自行设计的改进型MSMPR结晶器(等温混合悬浮排料结晶器)模拟工业反应器,在模拟环境下,通过对影响硫酸钙结晶过程的各个因素的系统试验研究与考察,分别讨论了结晶温度、平均停留时间、游离硫酸浓度和活化疏松剂等因素对结晶过程的影响情况,利用数学回归的方法建立二水硫酸钙结晶的宏观动力学方程: G=3.83×10~5 exp(-1126.89/T)Cs~(1.25)τ~(-1.70) 采用郑州大学磷肥与复肥研究所最新开发的活化疏松剂ZL-01为添加物,研究了添加物的加入和用量对结晶过程的影响,采用系数校正的方法进一步建立了活化疏松剂作用下结晶过程的半经验数学模型: G’一5·658·e月0131 .G 结果表明,在本文所讨论的影响结晶过程的4个主要因素中,活化疏松剂的添加对结晶过程的影响最为显着,可以使晶体的成长速率成倍增加,晶体的形状整体改观,结晶质量明显提高;平均停留时间对结晶过程的影响次之;游离酸浓度对结晶过程的影响又次之:温度对结晶过程的影响相对较小。 本课题进行的结晶动力学研究属于酸解磷矿生产过程中的基础理论研究,掌握了活化疏松剂作用下二水硫酸钙结晶的动力学规律,就能够更好的控制结晶环境,更高效、更合理的利用活化疏松剂:就能够预测二水硫酸钙的结晶速度,为结晶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进一步研究半水硫酸钙和无水硫酸钙的结晶规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进而完善了酸分解磷矿生产过程中基础理论,对指导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04-05-20)
张艳丽,张宝林,李冬光[8](2004)在《二水硫酸钙结晶过程及活化疏松剂对其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碳酸钙、磷酸和硫酸为原料,在MSMPR结晶器中研究二水硫酸钙的结晶过程,分别讨论了结晶温度、平均停留时间、硫酸质量分数等因素对结晶成核速率、晶体成长速率以及晶体形状、大小的影响。另外还研究了添加不同类型的活化疏松剂对二水硫酸钙结晶过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工矿物与加工》期刊2004年03期)
金汉强,谭建国,王耕亚[9](2003)在《过磷酸钙活化疏松剂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在过磷酸钙生产中添加活化疏松剂的试验情况 ,活化疏松剂由表面活性剂和无机助剂组成。工业化试验结果表明 ,加入复配型活化疏松剂可使鲜肥转化率提高 3% ,产品物性明显改善 ,显着减少了产品结块。(本文来源于《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期刊2003年06期)
张宝林,侯翠红,王光龙,付敏,秦德志[10](2003)在《活化疏松剂对酸解磷矿反应过程中结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硫酸、磷酸分解磷矿过程中生成物CaSO4、CaSO4·2H2 O、Ca(H2 PO4) 2 ·H2 O的结晶状况及其对酸解磷矿反应的影响 ,采用添加不同类型添加剂 (下称活化疏松剂 )的方法改善结晶的晶习。实验结果表明 :适宜的活化疏松剂对晶习改变影响显着。相应试样的晶体尺寸分别从 88.75μm× 3 .1 3μm、31 μm× 6 .5μm、44.38μm× 2 0 .31 μm改变为66.5μm× 34μm、2 0 5μm× 2 2 .8μm、2 4 2 .5μm× 1 4 7μm。(本文来源于《化工矿物与加工》期刊2003年06期)
活化疏松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过磷酸钙(以下简称过钙)是磷肥中的一个老品种,虽然有效成分不高,但由于它除磷之外,还能提供硫、钙等中量营养元素,其肥效比较显着,而售价较低,因此运用十分广泛,而且由于具有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建厂投资少,对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化疏松剂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世豪.一种液体活化疏松剂在过磷酸钙生产中的应用[J].磷肥与复肥.2013
[2].黄昆学.过磷酸钙活化疏松剂的防结实践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
[3].杨秀国,廖吉星,蒋学华.E-35表面活化疏松剂在重过磷酸钙生产中的应用[J].贵州化工.2008
[4].张保林.加活化疏松剂减少过磷酸钙结块[N].农资导报.2006
[5].张小军.磷肥活化疏松剂为磷肥企业解难题[N].农资导报.2006
[6].李志华,王仁宗,刘自凤.应用活化疏松剂改善过磷酸钙成品品质[N].农资导报.2006
[7].张艳丽.活化疏松剂作用下酸解磷矿结晶动力学研究[D].郑州大学.2004
[8].张艳丽,张宝林,李冬光.二水硫酸钙结晶过程及活化疏松剂对其影响的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4
[9].金汉强,谭建国,王耕亚.过磷酸钙活化疏松剂的应用研究[J].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2003
[10].张宝林,侯翠红,王光龙,付敏,秦德志.活化疏松剂对酸解磷矿反应过程中结晶的影响[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