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加工硬化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加工,高锰钢,机理,辙叉,锰钢,奥氏体,晶粒。
加工硬化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阮孝林[1](2019)在《轴承套圈超声滚挤压加工硬化行为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轴承是机械装备的重要零部件,其疲劳寿命往往关系着机械产品的使用寿命,而轴承套圈滚道表层的质量是影响轴承寿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已有研究证明,超声滚挤压强化工艺是提高轴承套圈滚道表层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超声滚挤压强化加工中,加工硬化是影响加工表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研究超声滚挤压加工硬化行为及机理对于提高轴承套圈疲劳强度及轴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以淬火态42CrMo轴承钢为研究对象,结合压痕硬度测量和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材料冷塑性变形的应力应变关系,基于应力应变关系的分析建立了Z-A修正型本构模型,结合单晶体硬化曲线特征对比建立了研究材料的加工硬化宏观模型,基于模型分析了加工硬化行为特点,并探究了应变与硬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材料的流动应力对应变和应变率敏感,其应变硬化曲线表现为抛物线特征,其应变硬化率随应变增加先快速降低后缓慢降低,应变与维氏硬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基于应变硬化微观影响因素的分析,探究了位错对于应变硬化的影响机理和规律,并建立了42CrMo的加工硬化微观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位错及其运动是造成加工硬化的主要因素,位错的增殖、交割、塞积和交互作用是阻碍位错运动主要原因,对于42CrMo钢,其晶格结构产生的派纳力不能忽略,材料的应变量越大,位错密度越高。基于超声滚挤压强化加工过程,分析了影响加工硬化的工艺参数,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分析了超声振动和静压力对等效应变的影响,通过定义接触密度分析了工件转速和进给速度的作用,并以单点冲击有限元仿真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通过超声滚挤压正交实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加工硬化程度影响显着性和作用规律,并分析了硬度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冲击作用和静载荷作用是使工件表层发生应变的原因,进给速度和工件转速能够调节加工表面接触密度;超声振幅对加工硬化程度的影响最显着,静压力次之,进给速度最弱;硬度随层深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基于交叉验证法对比分析了BP神经网络和逐步回归模型的预测性能,建立了表面加工硬化程度的数学模型,基于遗传算法评估了实验所选工艺参数区间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逐步回归模型偏差分布范围更小,预测性能更优;基于逐步回归建立的加工硬化程度模型整体显着性强,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实验所选的工艺参数区间能够保障加工硬化程度在合理范围内。(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袁福平,杨沐鑫,严定舜,马彦,姜萍[2](2018)在《多尺度晶粒结构中熵合金CrCoNi的加工硬化和动态变形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冷轧和部分再结晶退火,我们在中熵合金CrCoNi中获得了一种多尺度晶粒结构,晶粒尺寸分布从几百纳米到几十微米。准静态拉伸过程中,弹塑性转变阶段多尺度晶粒之间发生应力/应变分配,导致加工硬化的Up-turn现象,同时进一步的拉伸变形可以导致纳米小晶粒的产生,进一步强化非均质结构,从而导致强烈的背应力硬化,提高拉伸塑性,获得比均质结构更好的力学性能。通过霍普金森杆中的帽型试件,我们在这种多尺度晶粒结构中熵合金CrCoNi中发现了迄今为止金属中报道的最好动态剪切性能,低温(液氮温度)条件下动态性能更为优越。室温动态变形下,动态晶粒细化和高密度孪晶是主要加工硬化机理。低温动态变形下,动态晶粒细化的效率更高,晶粒缺陷密度(multiple twins,stacking faults,Lomer-Cottrell locks,hcp phase)更高,从而导致更好的加工硬化性能。研究结果可以为该类合金的强韧化以及极端条件下的应用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期刊2018-11-23)
张福全,何翠,周惦武[3](2016)在《高锰钢形变过程中加工硬化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Gleeble-3500试验机对ZGMn13Cr2高锰钢进行0.1s-1应变速率下的室温压缩实验,应变量分别为5%,30%和50%.利用金相显微镜、维氏显微硬度机、XRD和TEM等方法,研究了压缩变形量对ZGMn13Cr2显微组织衍变及加工硬化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钢压缩变形后晶粒内出现大量变形带,变形带相互交叉、缠结、割截.压缩变形量为5%时,高密度位错相互缠结呈位错胞或者位错墙,压缩变形量为30%时,基体内出现形变孪晶,随着变形量的进一步增大,孪晶的密度和体积分数增大,水韧态高锰钢在压缩变形量为50%的条件下,其显微硬度与初始态相比提高了125%,达到HV560.8.XRD结果显示,压缩变形后基体组织为奥氏体和少量的碳化物,未发现相变诱发马氏体组织.随着变形量的增大,高锰钢加工硬化机理由位错强化机制向形变孪晶强化为主、位错+少量层错强化机制为辅的机制转变.(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12期)
杨帅[4](2016)在《辙叉用高锰钢的加工硬化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铁路辙叉用高锰钢进行不同变形量的大吨位快速压缩试验,采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X射线衍射仪等方法对变形样品的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研究高锰钢在压缩状态下的加工硬化机理。结果表明,在压缩状态下,高锰钢以形变孪晶硬化为主,亚结构主要为孪晶和位错缠结,硬化组织中没有发现形变诱发马氏体;随着变形量的增加,晶粒畸变严重,孪晶密度增大,硬度升高,变形量达到40%时,硬化程度趋于饱和。(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6年04期)
张长春[5](2015)在《镁合金加工硬化机理及数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具有密排六方晶体结构,滑移系少,室温塑性变形能力差,因此要提高镁合金的塑性,需要深入研究镁合金塑性变形的机理,而加工硬化是镁合金塑性变形的基础问题。本文系统研究了挤压态AZ31镁合金在拉伸和压缩变形过程中的加工硬化规律及产生加工硬化的原因。通过拉伸与压缩试验,研究了AZ31镁合金应力-应变曲线及加工硬化率曲线。测量了镁合金变形前后的织构,表明挤压态镁合金具有典型的0002基面织构,沿挤压方向压缩时,基面发生了转动,并产生了1012拉伸孪晶,解释了镁合金不同方向压缩引起力学各向异性的现象。本文重点研究了第Ⅱ阶段加工硬化产生的条件及机理,结果表明:低温、高应变速率变形时,容易出现第Ⅱ阶段加工硬化。根据流变应力位错模型对第Ⅱ阶段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深入研究了AZ31镁合金第Ⅲ阶段加工硬化规律,结果表明:第Ⅲ阶段加工硬化服从Voce定律,即加工硬化率与应力呈线性关系,根据实验结果得到了Voce定律的具体表达式。(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张燕平[6](2013)在《ZGMn13高锰钢耐磨性与磨削加工硬化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锰钢作为一种耐磨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冲击韧性,在矿山、建材、电力、农机及冶金等行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高冲击高应力磨料磨损工况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高锰钢良好的耐磨性能是通过其优越的加工硬化特性来实现的,而只有经过水韧处理之后的高锰钢铸件才具有优于其他钢材的加工硬化性,因此研究高锰钢的水韧处理工艺及其加工硬化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际生产意义。本文采用硬度测试、冲击韧性测试、金相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水韧处理工艺参数对不同壁厚ZGMn13高锰钢铸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干摩擦条件下加载载荷、往复速度和磨损时间对高锰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其磨损机理,并基于实际生产中高锰钢轧辊的工作模式,探讨了高锰钢磨削加工的硬化效果和硬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ZGMn13高锰钢的最佳水韧处理工艺参数如下:水韧处理保温温度范围为1050±25℃,水淬水温低于40℃;壁厚为10mm的高锰钢铸件的最佳保温时间为60 min,铸件壁厚每增加10 mm,其保温时间应相应延长30 min。保温温度过高会导致试样表层出现严重的脱碳、脱锰及氧化现象。水淬水温过高时,已溶解于奥氏体中的碳化物将在冷却过程中重新析出。材料硬度对ZGMn13高锰钢的摩擦磨损性能有着显着的影响。随着材料硬度的增加,高锰钢的磨损质量损失呈直线下降。水韧处理高锰钢试样的磨损质量损失均随着加载载荷、往复速度和磨损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其摩擦系数随着加载载荷、往复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但随着磨损时间的增大而增大。高锰钢在磨损过程中发生了磨粒磨损、氧化磨损、黏着磨损和疲劳磨损,但在轻微磨损阶段,其磨损机制以塑变磨粒磨损为主,而在严重磨损阶段则以剥落磨粒磨损为主。ZGMn13高锰钢在磨削加工过程中其表层发生了加工硬化现象,表面硬度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加或纵向进给量的减小而增大。水韧处理高锰钢试样的硬化层厚度均大于0.5 mm,未水韧处理试样硬化层的厚度一般为0.3 mm~0.4 mm。微观组织表明,水韧处理高锰钢试样磨削截面上沿45°方向出现了许多滑移线,因此,高锰钢在磨削加工的塑性变形过程中发生了位错硬化和孪晶硬化。物相分析表明,高锰钢试样磨削前仅存在奥氏体结构的CFe15.1,而磨削后既有奥氏体结构的CFe15.1,还出现了马氏体C0.12Fe1.88。因此,高锰钢的磨削加工硬化是位错硬化、孪晶硬化和马氏体相变硬化叁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3-03-01)
陈川[7](2008)在《耐磨高锰钢加工硬化试验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岔是铁路轨道结构的关键部件,在我国绝大多数的铁路线路上,高锰钢材质道岔是合理的选择。关于高锰钢具有异常高的加工硬化能力的原因,国内外学者对此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但迄今为止尚没有统一的、全面的总括性结论。采用异步轧制技术,使高锰钢预充分加工硬化,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其显微组织和组织演变,并与传统加工工艺及常规轧制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利用电子射线衍射对试样进行物相分析,对高锰钢的晶体结构进行标定,确定其晶胞参数及晶格结构;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试样进行结构分析,观察试样位错、孪晶密度以及位错和孪晶的分布存在状况。通过以上实验分析结果在高锰钢耐磨性能的基础上对它的加工硬化机理进行研究,验证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硬化说、孪晶硬化说、位错硬化说、层错硬化说等假设的合理性。研究表明,高锰钢在使用条件下为面心立方奥氏体,{111}面为其主要的滑移面,<111>为主要的滑移方向,滑移系比较多,故有很好的塑性和韧性;从不同形变量下轧制高锰钢中的典型组织可以看出,在较小形变量情况下,组织中开始出现很多平直的变形带以及孪生变形,位错组态表现为平直的条带;随着形变量的增加,组织中孪晶的数量明显增多,形变量继续增加,孪晶密度明显增加,同时,孪晶之间互相穿过形变交叉孪晶,在交叉部位发生扭折,当形变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组织中孪晶的数量增加速率开始下降,孪晶内出现少量的次生孪晶,同时,变形带产生弯曲或滑移台阶,组织内晶粒发生严重的畸变甚至断裂细化,晶粒细化的同时出现了大量高密度位错缠结和形变孪晶。另外,研究中发现,高锰钢经过不同压下率轧制后,其晶粒尺寸可细化至纳米量级。高锰钢表面纳米化机制与高密度的位错缠结和高密度的位错反应和重组,多重孪晶的相互交割作用以及孪晶和位错的交互作用有关。这项研究结果将对研究高锰钢如何提高其耐磨性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图40幅;表6个;参72篇。(本文来源于《河北理工大学》期刊2008-02-29)
张丁非,彭建,杨静,张力,唐昌发[8](2006)在《高锰无磁钢ZG25Mn18Cr4的加工硬化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应力作用下快速加工硬化是高锰无磁钢ZG25Mn18Cr4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X衍射和电子显微分析证明,变形前和变形后的基体组织都是奥氏体基体加上碳化物,变形前后的基体中均存在条纹状组织,且变形后基体中的条纹数量明显高于变形前基体中的条纹数量.电子衍射分析表明这些出现在粗大奥氏体晶粒内部的条纹组织是高密度层错.由塑性变形产生的大量层错分割了奥氏体基体,缩短了位错运动的自由程,导致了ZG25Mn18Cr4的迅速加工硬化.(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11期)
袁子洲,匡毅,陈学定,仇珊[9](2005)在《ZGMn18Cr2Mo超高锰钢加工硬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ZGMn18Cr2Mo超高锰钢在压缩变形时的加工硬化机理。结果表明:在小压缩变形情况下,有高密度的位错、少量层错和大量的形变孪晶形成,并有一定数量的交叉孪晶和纳米尺寸的超微细碳化物;TEM和XRD分析未发现形变诱发马氏体存在,说明超高锰钢加工硬化是位错强化、孪晶强化、层错强化及弥散析出的超微细碳化物颗粒强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2005年05期)
孔海旺[10](2003)在《高锰钢中奥氏体的加工硬化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铸造型的高锰钢(ZGMn13),水韧处理获得单一奥氏体耐磨钢的应力应变和残体硬度作了分析讨论,说明高锰钢奥氏体具有相当高的加工硬化度,在室温下极限变形后,共硬度远未达到峰值,因此,奥氏体高锰钢的加工硬化特性是由奥氏体本身强化作用影响产生的。同时还就高锰钢的主要化学成分对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大型高锰钢件的制造中的问题作了简要介绍。(本文来源于《铸造设备研究》期刊2003年02期)
加工硬化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冷轧和部分再结晶退火,我们在中熵合金CrCoNi中获得了一种多尺度晶粒结构,晶粒尺寸分布从几百纳米到几十微米。准静态拉伸过程中,弹塑性转变阶段多尺度晶粒之间发生应力/应变分配,导致加工硬化的Up-turn现象,同时进一步的拉伸变形可以导致纳米小晶粒的产生,进一步强化非均质结构,从而导致强烈的背应力硬化,提高拉伸塑性,获得比均质结构更好的力学性能。通过霍普金森杆中的帽型试件,我们在这种多尺度晶粒结构中熵合金CrCoNi中发现了迄今为止金属中报道的最好动态剪切性能,低温(液氮温度)条件下动态性能更为优越。室温动态变形下,动态晶粒细化和高密度孪晶是主要加工硬化机理。低温动态变形下,动态晶粒细化的效率更高,晶粒缺陷密度(multiple twins,stacking faults,Lomer-Cottrell locks,hcp phase)更高,从而导致更好的加工硬化性能。研究结果可以为该类合金的强韧化以及极端条件下的应用提供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加工硬化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阮孝林.轴承套圈超声滚挤压加工硬化行为及机理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9
[2].袁福平,杨沐鑫,严定舜,马彦,姜萍.多尺度晶粒结构中熵合金CrCoNi的加工硬化和动态变形机理[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2018
[3].张福全,何翠,周惦武.高锰钢形变过程中加工硬化机理的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杨帅.辙叉用高锰钢的加工硬化机理[J].金属热处理.2016
[5].张长春.镁合金加工硬化机理及数学模型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5
[6].张燕平.ZGMn13高锰钢耐磨性与磨削加工硬化机理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3
[7].陈川.耐磨高锰钢加工硬化试验及机理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8
[8].张丁非,彭建,杨静,张力,唐昌发.高锰无磁钢ZG25Mn18Cr4的加工硬化机理[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9].袁子洲,匡毅,陈学定,仇珊.ZGMn18Cr2Mo超高锰钢加工硬化机理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2005
[10].孔海旺.高锰钢中奥氏体的加工硬化机理[J].铸造设备研究.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