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核基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质,膀胱癌,蛋白,细胞学,转录,细胞,电化学。
核基质论文文献综述
张国星,王泽穆[1](2019)在《研究尿核基质蛋白(NMP22)在膀胱癌临床诊断和预后判定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在膀胱癌临床诊断和预后判定中应用尿核基质蛋白(NMP22)的价值。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是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54例膀胱癌患者,其中包括初发性膀胱癌34例、复发性膀胱癌患者20例,并选取眼科和骨科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尿核基质蛋白值。结果对照组与初发性膀胱癌组中尿核基质蛋白值之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复发性膀胱癌组中尿核基质蛋白值之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性膀胱癌组与初发性膀胱癌中尿核基质蛋白值之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膀胱癌临床诊断和预后判定中应用尿核基质蛋白,能够提升敏感性与特异性,将肿瘤的恶性程度直接反映出来,提升诊断效果,获取良好的预后效果,具有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8期)
李思源[2](2019)在《基于菊花样Co-MOFs/CuAu NWs纳米复合物的无标记免疫传感器用于核基质蛋白-22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本课题中,我们设计了一种新颖简单的无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核基质蛋白-22(NMP-22)的检测。为了精确监测微量的NMP-22,将高效的纳米材料作为信号材料用于本研究是非常有优势的。因此,我们合成了菊花状纳米复合材料(Co-MOFs/CuAu NWs),此材料使用含钴金属有机框架(Co-MOFs)作为载体,在其表面缠绕铜金纳米线(CuAu NWs),最后我们将此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GCE)。Co-MOFs/CuAu NWs具有杰出的催化能力,不仅被作为信号材料,而且携带抗NMP-22抗体(Ab)。当不同浓度的NMP-22抗原(Ag)特异性结合在免疫传感器时,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不同程度地降低。本实验设计的生物传感器利用该原理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并且实现了NMP-22的准确定量。实验条件优化后,NMP-22传感器在0.1pg·mL~(-1)~1 ng·mL~(-1)的浓度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响应,最低检出限为33 fg·mL~(-1)(基于S/N=3)。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生物传感器具有超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可重复性的优点,说明该策略具有定量人尿样中NMP-22的潜力。此外,新型纳米复合材料Co-MOFs/CuAu NWs可以用于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其他生物分子,是非常有前景的材料。(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陈强,李钢,张扬[3](2019)在《尿核基质蛋白22检测在诊断膀胱癌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分析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检测在诊断膀胱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绵竹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8例疑似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108例患者均进行膀胱镜活检(将该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NMP22检测。对比用NMP22检测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膀胱癌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比较用NMP22检测诊断不同病理分级和不同病理分期膀胱癌的阳性率。结果 :与对这108例患者进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相比,在对其进行NMP22检测时诊断其膀胱癌的敏感度较高,P <0.05。对这108例患者进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NMP22检测的特异度相比,P>0.05。进行NMP22检测诊断G1~G2级膀胱癌的阳性率低于诊断G3级膀胱癌的阳性率,P <0.05。进行NMP22检测诊断pTa~T1期膀胱癌的阳性率低于诊断pT2~T4期膀胱癌的阳性率,P <0.05。结论 :进行NMP22检测诊断膀胱癌的敏感度较高,且可快速准确地判断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和病理分期。(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08期)
闫立志[4](2018)在《核基质蛋白22联合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膀胱癌诊断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对膀胱癌疾病的诊断过程中使用核基质蛋白22并联合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于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手术后行病理诊断且确诊为膀胱癌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核基质蛋白22及尿脱落细胞学的检查,分析使用核基质蛋白22并联合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诊断膀胱癌过程的效果。结果对比单独使用核基质蛋白22检查及单独使用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膀胱癌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核基质蛋白22联合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具有非常显着的效果,每项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膀胱癌疾病的过程中,联合使用核基质蛋白22及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具有很好的临床使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89期)
李剑,闫双通,龚燕平,卢艳慧,孙般若[5](2018)在《核基质蛋白干预对甲状腺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干预富含AT序列的特异结合蛋白1(STAB1)基因表达对甲状腺癌TPC-1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脂质体介导下沉默甲状腺癌TPC-1细胞中STAB1基因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STAB1蛋白的表达;细胞创伤愈合实验检测细胞的愈合率,Transwell小室法测定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β-连环蛋白(β-catenin)、磷酸化β-catenin(p-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TAB1干扰组细胞中STAB1蛋白表达显着下调(P<0.05),细胞愈合率及侵袭、迁移能力显着降低(P<0.05),β-catenin、Cyclin D1蛋白水平显着降低(P<0.05),p-β-catenin蛋白水平显着升高(P<0.05)。结论干预STAB1表达可抑制甲状腺癌TPC-1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其作用机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肿瘤药学》期刊2018年04期)
周巍[6](2018)在《尿液核基质蛋白22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尿液中的核基质蛋白22,探讨其在膀胱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6~12月在我院就诊的189例可疑膀胱癌患者的尿液标本,对其进行尿液核基质蛋白22检测与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对膀胱癌的诊断结果。结果尿液核基质蛋白22和脱落细胞学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80.0%和57.6%,特异性分别为40.4%和94.2%,两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检查方法对膀胱癌的阳性预测率分别为68.8%和29.1%,两者比较差异显着。结论尿液核基质蛋白22作为新的标记物在临床应用中对患者创伤性较小、敏感度较高,在膀胱癌的诊断中与尿脱落细胞结合筛查可作为首选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8年16期)
赵莉娟,白中红,许软成[7](2018)在《乳腺癌患者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和核因子相关蛋白κB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和核转录因子kappa B p65(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样本中的蛋白SATB1和NF-κB p65的表达,分析其相互关系,并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80例乳腺癌组织样本中SATB1和NF-κB p6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0%和56.25%。SATB1和NF-κB p65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ER受体状态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年龄和TNM分期无关。SATB1和NF-κB p65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SATB1和NF-κB p65在乳腺癌组织中协同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存在密切联系。(本文来源于《癌症进展》期刊2018年03期)
孙天一,寿成超[8](2017)在《核基质蛋白Ciz1与肿瘤》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基质蛋白Ciz1(Cdkn1A-interacting zinc finger protein 1)是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寻找能与p21Cip1/Waf1结合并调节其细胞核定位时发现的锌指蛋白。当分别过表达Ciz1和p21Cip1/Waf1时,它们均主要定位于细胞核,而当共转染时,则均从细胞核转位到细胞质。在小鼠3T3细胞中,Ciz1可以协同CDK2、细胞周期蛋白E和细胞周期蛋白A启动DNA的复制,并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S期。此外,Ciz1还具有结合DNA的能力并参与对转录因子的活性调控,同时,Ciz1还可能作为蛋白激酶ATM的底物参与DNA的损伤修复。近年来研究发现,Ciz1除与阿尔茨海默病和肌张力失常等疾病相关以外,还在肺癌、结肠癌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本文主要就Ciz1的结构功能及与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吕天兵[9](2017)在《核基质蛋白22、细胞角质素20和存活素mRNA对膀胱癌诊断价值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核基质蛋白22(NMP22)、细胞角质素20(CK20)和存活素mRNA在膀胱癌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因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到该院泌尿外科诊治的患者107例,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63例)。观察组中按照肿瘤TNM分期和WHO分级,包括T1s~T1 44例,T2~T4 19例;G1 14例,G2 31例,G3 18例;另外选择4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通过ELISA方法检测所有志愿者尿液中NMP22水平,通过RT-PCR方法检测对照组和观察组受试者尿液中CK20和存活素mRNA表达量,比较这3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评估对膀胱癌诊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尿液中NMP22的水平(37.92U/mL)显着高于健康组(4.31U/mL)和对照组(7.04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P22检测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54%和61.36%,与肿瘤分期和分级无明显相关性;CK20和存活素mRNA检测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70%、63.64%和85.71%、90.91%,与肿瘤分期有显着的相关性;T2~T4亚组患者CK20和存活素mRNA检测灵敏度高于T1s~T1亚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NMP22、CK20和存活素mRNA检测对膀胱癌的诊断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是诊断膀胱癌较好的无创性手段。(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18期)
朱旭升,吴晓宇[10](2017)在《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细胞超微结构及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与对胃癌组织中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Special AT 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 1,SATB1)表达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系肿瘤外科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癌组织进行超微结构观察,60例中40例行新辅助化疗,其中20例用介入途径(介入组),20例用静脉途径(静脉组),另20例直接行手术治疗为对照组。同时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SATB1的免疫组化表达。结果对化疗敏感的病例癌细胞的细胞器严重损伤,包括核固缩、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对化疗不敏感的病例癌细胞的细胞器未受破坏或仅轻度损伤,其中介入组细胞损伤程度高于静脉组(P=0.047)。在癌细胞损伤明显的病例中,SATB1的表达更加明显(P=0.035)。结论介入法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细胞的损伤作用更大。SATB1的表达与胃癌细胞损伤程度相关,可作为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新的标志物。(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外科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核基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本课题中,我们设计了一种新颖简单的无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核基质蛋白-22(NMP-22)的检测。为了精确监测微量的NMP-22,将高效的纳米材料作为信号材料用于本研究是非常有优势的。因此,我们合成了菊花状纳米复合材料(Co-MOFs/CuAu NWs),此材料使用含钴金属有机框架(Co-MOFs)作为载体,在其表面缠绕铜金纳米线(CuAu NWs),最后我们将此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GCE)。Co-MOFs/CuAu NWs具有杰出的催化能力,不仅被作为信号材料,而且携带抗NMP-22抗体(Ab)。当不同浓度的NMP-22抗原(Ag)特异性结合在免疫传感器时,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不同程度地降低。本实验设计的生物传感器利用该原理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并且实现了NMP-22的准确定量。实验条件优化后,NMP-22传感器在0.1pg·mL~(-1)~1 ng·mL~(-1)的浓度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响应,最低检出限为33 fg·mL~(-1)(基于S/N=3)。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生物传感器具有超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可重复性的优点,说明该策略具有定量人尿样中NMP-22的潜力。此外,新型纳米复合材料Co-MOFs/CuAu NWs可以用于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其他生物分子,是非常有前景的材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基质论文参考文献
[1].张国星,王泽穆.研究尿核基质蛋白(NMP22)在膀胱癌临床诊断和预后判定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李思源.基于菊花样Co-MOFs/CuAuNWs纳米复合物的无标记免疫传感器用于核基质蛋白-22的检测[D].重庆医科大学.2019
[3].陈强,李钢,张扬.尿核基质蛋白22检测在诊断膀胱癌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9
[4].闫立志.核基质蛋白22联合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膀胱癌诊断的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5].李剑,闫双通,龚燕平,卢艳慧,孙般若.核基质蛋白干预对甲状腺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J].肿瘤药学.2018
[6].周巍.尿液核基质蛋白22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8
[7].赵莉娟,白中红,许软成.乳腺癌患者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和核因子相关蛋白κB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J].癌症进展.2018
[8].孙天一,寿成超.核基质蛋白Ciz1与肿瘤[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7
[9].吕天兵.核基质蛋白22、细胞角质素20和存活素mRNA对膀胱癌诊断价值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
[10].朱旭升,吴晓宇.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细胞超微结构及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表达的影响[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