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长变换器论文_李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波长变换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变换器,波长,坐标,光纤,材料,激光器,粒度。

波长变换器论文文献综述

李杰[1](2016)在《有限波长变换器对光分组交换节点性能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种配置了有限波长变换器和反馈式光纤延时线的光分组交换节点,分析了有限波长变换器对光分组交换节点性能的影响,为提高有限波长变换器的利用率,论文提出一种有效的光分组调度算法。通过仿真实验,详细评价并分析了交换节点的丢包率与平均缓存时延等性能。(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6年06期)

刘冶,李竹影,俞翔,曹文康,赵亚[2](2016)在《形状任意的超材料电磁隐身波长变换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形状任意的超材料电磁隐身波长变换器的设计方法。方法基于坐标变换理论,通过对空间中的不同区域先后进行压缩和扩张变换,设计出该装置不同区域的电磁参数张量。结果一方面,入射波经过该装置时,在其界面不产生散射,并且入射波穿过装置进入外部自由空间时又能恢复其初始传播状态;另一方面,该装置在特定区域改变了电磁波的波长。结论有限元软件的仿真结果显示波长变换器实现了预期的电磁功能,从而验证了该装置电磁参数张量表达式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装备环境工程》期刊2016年01期)

刘冶,李竹影,张旺洲,孙禹宏[3](2014)在《超材料电磁隐身波长变换器的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坐标变换理论设计出一种新型功能性超材料电磁隐身装置——波长变换器。该装置一方面能够导引入射波在装置的内部传播,并使得波在装置的外部恢复原始的传播特性而不引起波形的变化;另一方面能够在装置内部改变电磁波波长而不产生波的散射现象。在理论推导出波长变换器的电磁参数张量后,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该装置进行数值分析,仿真的结果验证了该装置设计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4年11期)

黄新宁,谢小平,赵卫,韩彪,冯欢[4](2014)在《基于光子晶体光纤中简并四波混频效应的高效可调谐偏振不敏感波长变换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验证了一种结构简单、变换效率高的可调谐偏振不敏感全光波长变换器。光子晶体光纤由于其特殊的纤芯结构,能够保有较高的双折射效应。通过调节抽运光的偏振态,使之与光子晶体光纤的双折射轴成45°夹角入射,则此时信号光与抽运光在光子晶体光纤中进行简并四波混频过程时,其变换效率对信号光偏振态的随机变化不敏感,闲频光输出功率几乎保持不变。实验结果表明,所搭建的全光波长变换器在25nm变换范围内,闲频光偏振敏感度低于0.6dB,变换效率优于-15dB(峰值可达-7.6dB),输出闲频光的光信噪比优于40dB,长时间工作性能稳定,可实现开机自启动,是一种实用性强的偏振不敏感全光波长变换器。(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4年05期)

唐雅岚[5](2010)在《基于GCSR激光器的快速调谐波长变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用户数量和信息需求量的增加,现在通信正朝着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综合化、个人化和全球化一网化发展。全光网络的提出成为了最具潜力的未来通信体系。波长变换器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在全光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提高子网间的互联性,提供虚波长路由,是增加光交换网络灵活性,降低阻塞,解决光节点竞争冲突的必要手段。本论文在已有的波长变换器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GCSR激光器的快速调谐波长变换器的设计方案。它主要是由两大部分组成:快速数字驱动电路部分和GCSR(取样光栅耦合器反射器)可调谐激光器部分。其中快速数字驱动电路由四个模块组成:FPGA模块、数模转换器模块(D/A)、运算放大器模块,以及温度控制模块。快速数字驱动电路的主要作用是给GCSR可调谐激光器提供四路驱动电流,分别对应激光器的增益区、耦合区、相位区,以及反射区。通过改变驱动电流值来实现波长变换的功能。同时,本论文也对GCSR激光器在波长调谐过程中所出现的跳模波长现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解决该现象的方案。实验表明,本论文中所述的快速波长变换器实现方案和跳模波长的抑制方案是可行的。它成功地实现了将波长从1562.5nm变换至1569.1nm,波长调谐时间仅为6ns,波长覆盖范围达6.6nm,成功地抑制了波长变换中出现的跳模波长,抑制比达到40dB。(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0-01-03)

孟会敏,邱琪,张泰[6](2008)在《基于有限波长变换器的多播调度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播调度算法是DWDM多播光交换网的核心、关键技术。通过选择一组无冲突的多播连接请求实现点对多点的数据传输,在网络中同时调度最大数目的此类连接请求是一个非确定的多项式难题。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输出光纤共享有限波长变换器的光交换结构的新近似调度算法,通过仿真证明该算法与现有算法相比,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08年03期)

张宁,伦秀君,王强强,何敬锁[7](2008)在《全光波长变换器消光比特性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半导体光放大器(SOA)是具有优良非线性效应的光子器件,在光开关、波长变换、光逻辑运算中有重要的应用。从SOA裁流子的速率方程和耦合波方程出发,建立了基于SOA的交叉增益调制波长变换理论模型,并利用分段模型分析方法,对SOA的交叉增益调制波长变换的消光比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大信号光功率、减小探测光功率并选择合适的波长差和SOA长度,可以有效地提高传输信号的消光比。(本文来源于《光学与光电技术》期刊2008年01期)

徐跃刚,韩大海,张杰,顾畹仪[8](2007)在《具有可调谐波长变换器的多粒度光交换节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动态业务条件下,带可调谐波长变换器的多粒度光交叉连接节点结构特点,并提出一种适用于多粒度光交换网络的动态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波长变换最长波带匹配(WC-LBM)算法.该算法在动态业务到达时充分利用已有的波带和波长资源,通过使用已有波带、新建波带、新建波长以及使用可调谐波长变换器等不同的优先顺序实现连接的建立.利用NSFNET网络拓扑对上述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并与传统的光交叉连接(OXC)节点和多粒度光交叉连接(MG-OXC)节点构成的光网络的业务阻塞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具有可调谐波长变换器的MG-OXC组成的网络阻塞性能优于已有的网络.(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施正一,杨俊杰,张浩,叶通[9](2006)在《光分组交换中的波长变换器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对波长变换器的功能及分类进行详细的论述,然后,对波长变换器的配置进行分析,总结出两种波长变换器配置方法,即独占式配置方法和共享式配置方法。针对独占式配置方法,本文使用仿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类型的波长变换器下交换节点丢包性能的差异。本文还对独占式配置方法和共享式配置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06年10期)

方捻[10](2006)在《全光波长变换器及其在光网络中的应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All optical network (AON) is a hot topic in recent studies of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 Key techniques in AON include optical switching/routing, optical cross connection (OXC), all optical wavelength conversion (AOWC), all optical buffering, etc. Optical switching/routing is in fact wavelength switching/routing. OXC and wavelength conversion (WC) are introduced into cross nodes so that a virtual wavelength path is established. With WC, communication route is formed only if there is unused wavelength in an individual segment link. The rate wavelength usage is thus greatly increased. The blocking rate of network can be reduced by adding WCs, especially for huge capacity multiple nodes ones. Therefore, WC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basic research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 and is used in some experimental networks. This dissertation studies all optic wavelength conversion and its application, with the contributions in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期刊2006年04期)

波长变换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形状任意的超材料电磁隐身波长变换器的设计方法。方法基于坐标变换理论,通过对空间中的不同区域先后进行压缩和扩张变换,设计出该装置不同区域的电磁参数张量。结果一方面,入射波经过该装置时,在其界面不产生散射,并且入射波穿过装置进入外部自由空间时又能恢复其初始传播状态;另一方面,该装置在特定区域改变了电磁波的波长。结论有限元软件的仿真结果显示波长变换器实现了预期的电磁功能,从而验证了该装置电磁参数张量表达式的正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波长变换器论文参考文献

[1].李杰.有限波长变换器对光分组交换节点性能影响分析[J].光通信技术.2016

[2].刘冶,李竹影,俞翔,曹文康,赵亚.形状任意的超材料电磁隐身波长变换器的设计[J].装备环境工程.2016

[3].刘冶,李竹影,张旺洲,孙禹宏.超材料电磁隐身波长变换器的设计与仿真[J].功能材料.2014

[4].黄新宁,谢小平,赵卫,韩彪,冯欢.基于光子晶体光纤中简并四波混频效应的高效可调谐偏振不敏感波长变换器(英文)[J].中国激光.2014

[5].唐雅岚.基于GCSR激光器的快速调谐波长变换器[D].北京邮电大学.2010

[6].孟会敏,邱琪,张泰.基于有限波长变换器的多播调度算法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8

[7].张宁,伦秀君,王强强,何敬锁.全光波长变换器消光比特性的理论研究[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8

[8].徐跃刚,韩大海,张杰,顾畹仪.具有可调谐波长变换器的多粒度光交换节点[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7

[9].施正一,杨俊杰,张浩,叶通.光分组交换中的波长变换器配置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6

[10].方捻.全光波长变换器及其在光网络中的应用(英文)[J].JournalofShanghaiUniversity.2006

论文知识图

垂直极化和差器非对称谐振窗型滤波器结构示意图基于FP-LD模式竞争的波长变换实验框图使用脊波导的波导微带转换的结构图脊波导转换器尺寸输出波长变换器的叁级Clos网络...

标签:;  ;  ;  ;  ;  ;  ;  

波长变换器论文_李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