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动词论文-李劲荣

双向动词论文-李劲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向动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准双向动词,及物性,离合性,自反性

双向动词论文文献综述

李劲荣[1](2018)在《准双向动词功能扩展的及物性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尝试从及物性角度对准双向动词能否突破其常规功能进入"NP1+V+NP2"句式做出一定的解释。文章认为,准双向动词的高及物性特征即合成度高、自反性弱和动作性强是其进行功能扩展的前提条件,而句式的高及物性特征则是最终决定因素;在此过程中,动词和句式同时发挥作用。另外,语用因素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世界汉语教学》期刊2018年01期)

赵旭,刘振平[2](2014)在《准双向动词功能扩展的制约因素——动词与句式互动的个案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一二十年来,相当一部分准双向动词突破了其常规功能,开始进入"NP1+V+NP2"格式。但是,并非所有准双向动词都能进入这一格式,准双向动词的功能扩展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共同制约。这些因素不仅仅制约着准双向动词的功能扩展,同时也制约着其他类型动词的功能扩展。仅仅侧重一种因素或依托一种理论设想的研究路子难以解释清楚动词与句式互动时所受到的制约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14年02期)

郝福合[3](2006)在《“左右逢源”的双向动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个别动词作谓语的英文句子中,主语和宾语可以互换位置,宾语反客为主,构成正话反说的现象。一方面,谓语动词并不转为被动语态或过去分词,而仍然采用主动表达;另一方面,句义保持不变,或大致相同。基本句式可表示为:“A+动词+B”=“B+动词+A”。这类独特的动词不妨称之为双向动词。双向动词集正向和逆向意义于一身,同时具有词义和句子结构上的可逆性。在正向和逆向之间转换时,有的双向动词需要借助于介词,有的不用。由此双向动词可分为叁种,即无需介词的双向动词,增添介词的双向动词和变换介词的双向动词。下文将对常见的双向动词举例介绍。(本文来源于《科技英语学习》期刊2006年09期)

陈祖和[4](1994)在《双向动词联系名词时的歧义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联系名词时,名词与动词之间存在着施受关系,我们称这类动词为“双向动词”。双向动词用于句子中,在多数情况下,它与名词的施受关系是明确的。它们的排列位置常有叁种: ①施事名词+双向动词+受事名词(主+动宾)如:学生读书。 ②施事名词+受事名词+双向动词(主+主谓)如:妈妈一句话也没说。 ③受事名词+施事名词+双向动词(主十主谓)如:这个问题我们正在研究。 由于施受关系是明确的,上面几种类型的句子语义都是单一的,不会出现歧义。(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1994年02期)

袁毓林[5](1989)在《准双向动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准双向动词的归类和分类 1.1 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类动词:它要求两个名词性成分与它发生强制性的句法联系,并且当这两个名词性成分与之同现(cooccurrence)时,其中有一个名词性成分必须用介词来引导。例如: 1)我经常和他来往→我来往 2)我去年和他相识→我相识 3)我明天和他交手→我交手 4)我一直和他对立→我对立 5)我们为人民服务→我们服务(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期刊1989年01期)

韩葆贤[6](1985)在《双向动词述例——《内经》读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俞樾有"古有美恶不嫌同辞"之说,其述例详于《古书疑义举例》,所说极是。缘其说推及动词,不难发现《内经》中有些动词词义虽定,然其方向或出或入,或进或退,或消或长,亦有"双向兼于一义"的情况,姑称之为双向动词。举例试述如下。《太阴阳明论》中的"禀"字,在"四支皆禀气于胃"句中,译为"承受",动作由(本文来源于《中医药文化》期刊1985年03期)

双向动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一二十年来,相当一部分准双向动词突破了其常规功能,开始进入"NP1+V+NP2"格式。但是,并非所有准双向动词都能进入这一格式,准双向动词的功能扩展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共同制约。这些因素不仅仅制约着准双向动词的功能扩展,同时也制约着其他类型动词的功能扩展。仅仅侧重一种因素或依托一种理论设想的研究路子难以解释清楚动词与句式互动时所受到的制约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向动词论文参考文献

[1].李劲荣.准双向动词功能扩展的及物性解释[J].世界汉语教学.2018

[2].赵旭,刘振平.准双向动词功能扩展的制约因素——动词与句式互动的个案思考[J].中国语文.2014

[3].郝福合.“左右逢源”的双向动词[J].科技英语学习.2006

[4].陈祖和.双向动词联系名词时的歧义现象[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4

[5].袁毓林.准双向动词研究[J].语言研究.1989

[6].韩葆贤.双向动词述例——《内经》读识[J].中医药文化.1985

标签:;  ;  ;  ;  

双向动词论文-李劲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