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逻辑思想研究

金岳霖逻辑思想研究

郑毅[1]2017年在《金岳霖哲学体系建构历程研究》文中指出金岳霖的哲学既有中国传统思想之意蕴,又有近代西方哲学之框架;既有立足于情感的部分,又有立足于理智的部分。金岳霖在逻辑、实证、唯物论等方面各有建树。通过对金岳霖哲学体系建构历程的研究,可以更清晰、更系统地认识金岳霖的哲学思想。金岳霖哲学建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叁个阶段,有叁大成果,分别为逻辑哲学建构、实证哲学建构、批判哲学建构。金岳霖的逻辑哲学建构包括逻辑学和逻辑形上学两个方面。1922年至1939年期间,金岳霖建构了其逻辑哲学体系。1936年,《逻辑》一书正式出版,在逻辑学方面,金岳霖以传统的演绎逻辑为主,兼顾罗素的数理逻辑系统。1937年,金岳霖撰《论道》一书,在逻辑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提出了颇具形上意蕴的道哲学。道是式是能,“式”是逻辑的源泉,逻辑是必然的理。金岳霖主张逻辑是“一”,而“道生一”。“道”作为逻辑的本原义成为金岳霖逻辑哲学体系建构中的核心范畴。金岳霖在《论道》中采用的具体论证方法依然是演绎逻辑的方法。《逻辑》中的逻辑学以及《论道》中的逻辑形上学成为金岳霖逻辑哲学体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金岳霖在1939至1949年期间致力于其实证哲学体系的建构。实证一词是从广义来说的,这种实证既不同于孔德的社会实证,又不同于穆勒的实用主义,更不同于杜威的实在主义,相比较而言更偏向罗素的新实证主义。用实证主义或实在论等名词都不能准确定义金岳霖这个时期的哲学,因此,金岳霖这个时期的哲学不能在严格意义上称作实证哲学。但是从金岳霖哲学的建构历程来看,这段时期金岳霖建构的哲学体系是较为广义的实证哲学。在金岳霖撰着的《知识论》中,知识不能离开经验和实证而论。此外,金岳霖对休谟以来的归纳、因果问题在知识论层面提出了解决方案。金岳霖1949年之后的哲学可以称作批判哲学。金岳霖的批判哲学既不同于康德式的批判哲学,又不同于在政治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哲学,金岳霖从罗素哲学以及自己以往的哲学中跳出来,并以之作为研究对象,去理解、分析、辩证地认识它们。金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器剖析罗素哲学和自己以往的哲学,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金岳霖1949年之后的哲学为批判哲学。金岳霖的《罗素哲学》一书是其批判哲学最重要的文本。在外在因素的影响下,金岳霖的批判哲学不可避免地会有阶级立场和思想改造等毫无学术价值的部分。因此,既不能全面否认金岳霖批判哲学的理论价值,也不能对其缺点视而不见,应当采取客观的、理性的审视态度。金岳霖叁个阶段的哲学并不是孤立静止、毫无关联的,而是不断发展、前后呼应的。逻辑哲学、实证哲学、批判哲学叁个体系的建构互有联系,然而旨趣却大不相同。逻辑哲学更注重逻辑的推演以及逻辑的形上诉求,但逻辑推演的方法在实证哲学和批判哲学中依然存在。实证哲学的旨趣在于分析实证,这个“实”与批判哲学中的“实”有承接关系。同时,实证哲学又补充完善了逻辑哲学并启发了金岳霖的“自然与人合一”思想。批判哲学包括罗素哲学批判和金岳霖的自我批判,自我批判主要是《逻辑》《论道》的批判。对于逻辑,金岳霖并非完全否定,而是批判滥用逻辑的行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金岳霖建构了其批判哲学体系。在金岳霖哲学的建构历程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罗素。金岳霖一开始对演绎逻辑产生兴趣,之后尝试在自己的逻辑哲学体系中引入罗素的数理哲学。金岳霖转向实证哲学的研究之后,在因果及归纳问题上对罗素和休谟的观点有深入的见解。这个时期,金岳霖哲学是带有鲜明实证特色的知识论。金岳霖转入批判哲学之后,用马克思主义批判罗素主义。这种批判有利于金岳霖更加精深地研究罗素哲学,金岳霖从一名罗素主义者转变为研究罗素的专家。纵向来看,金岳霖的叁部分哲学建构都与罗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相对应地,可以总结概括为“以罗素为师”、“以罗素为友”、“以罗素为敌”。在哲学上,金岳霖一辈子没离开过罗素,不懂罗素哲学就不能真正搞懂金岳霖哲学。综上,金岳霖哲学体系建构历程可以概括为:一个历程,两个人物,叁个阶段。一个历程是指金岳霖哲学具有“合叁为一”的向度,叁个不同的哲学体系建构融于一个动态的发展历程;两个人物是指在金岳霖哲学体系建构历程中,金以罗素为镜像,金岳霖的哲学不能离开罗素而论。叁个阶段是指金岳霖哲学体系建构历程可以分为叁个时期,叁部分哲学体系在主旨和内容上泾渭分明。金岳霖哲学建构的历程反映了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时代性。在金岳霖的逻辑哲学建构时期,中国的哲学家普遍追求形而上学的理论建构并自觉借助西方哲学资源,金岳霖着《论道》的同时,冯友兰着《新理学》,前者取“道”之笼统意蕴,建构了不同于以往任何“道”的逻辑化的“道”,后者取“程朱之理”重构了逻辑化的“理”,金有更强烈的原创性解释而被冯赞誉为“新瓶装新酒”。金岳霖之与罗素、贺麟之与黑格尔、牟宗叁之与康德,很多中国近现代哲学家借助西学完成自己哲学的建构,这是中国哲学20-40年代的一大特征。在金岳霖的实证哲学建构时期,中国哲学界有一个从寻求形而上学转为研究认识论的趋势。张东荪的《知识论》与金岳霖的《知识论》分别代表了两种认识论方法。20世纪50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主导思想,金岳霖的批判哲学以及同时代其他哲学家的哲学不得不适应这种转变。金岳霖哲学建构历程与中国现代哲学发展历程密不可分,金岳霖对中国现代哲学中新哲学方法的探索做出了贡献。

乐逸鸥[2]1988年在《金岳霖逻辑思想研究50年》文中认为《哲学动态》1988年第2期发表了徐水生的《金岳霖哲学研究五十年》。该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学术界自30年代起、在50年中对金岳霖哲学思想的研究情况,是一篇很有意义的研究资料。但作者声称,受题目所限,未能对金岳霖的逻辑学思想加以评论。本文作为补充,拟介绍这方面的研究情况。

王大海[3]2004年在《金岳霖逻辑哲学思想研究的突破与进展——评张学立博士的《金岳霖逻辑哲学思想研究》一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岳霖逻辑哲学思想研究》一书 ,在充分吸收和利用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将金岳霖的“逻辑哲学思想” ,置于中国及世界逻辑和哲学的宏观背景下加以审视 ,首次实现了对它的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作者不仅对金岳霖关于逻辑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历史贡献和时代意义作了深入精到的阐释 ,而且也对其历史局限和不足之处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可以说 ,该书不仅为我们深入理解和解读金岳霖逻辑哲学思想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范式 ,而且也对推进中国逻辑学、逻辑哲学和哲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冯彦波[4]2004年在《金岳霖逻辑思想研究》文中提出金岳霖先生是我国着名的逻辑学家,从事逻辑的教学和研究有半个多世纪,其造诣极深,论着颇丰,为我国的逻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金岳霖的逻辑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的思想之中。金岳霖关于传统逻辑的思想有如下叁个方面:(一)创造性地介绍传统逻辑;(二)丰富传统逻辑;(叁)对传统逻辑的若干批评。其中,“丰富传统逻辑”是指金岳霖在论述西方传统演绎逻辑的同时,吸收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成果,进而第一次明确提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形式和逻辑规则以及他在分析思维实际活动的基础上提出另外一些新的命题形式。“对于传统逻辑的若干批评”主要指金岳霖关于名词内涵、外延间反变关系的批评、关于命题的批评、关于主词存在问题的批评、关于叁段论的批评以及关于假言推理、析取推理和二难推理的批评。 金岳霖关于现代逻辑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一)传播数理逻辑;(二)探讨逻辑系统的完全性、一致性和独立性;(叁)逻辑哲学思想。其中,“逻辑哲学思想”是指金岳霖对“逻辑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逻辑与逻辑系统的区分以及关于蕴涵问题的探索。 金岳霖的逻辑思想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在语言使用通俗易懂,分析过程擅用图形,有关问题见解独到,论证、阐释分析精细以及教学、研究的内容选择具有开创性。可以说,正是由于以上特点的存在,一方面塑造了金岳霖的学术个性,另一方面促成了他在中国逻辑史乃至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付梦婕[5]2018年在《汪奠基的逻辑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汪奠基是我国现当代着名的逻辑学家,对现代逻辑的传入和普及与中国逻辑史的系统性研究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遗憾的是,至今专门研究汪奠基逻辑思想的专着甚少,大多文献资料只是对其专着的介绍与回忆,鲜有对其提出的逻辑思想进行深入探析。本文以汪奠基的《逻辑与数学逻辑论》、《现代逻辑》、《中国逻辑思想史》叁部专着为主要研究文本,分别从“汪奠基与金岳霖的现代逻辑思想比较研究”、“汪奠基的中国逻辑思想研究”及“汪奠基的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叁个方面来做初步探索,对其逻辑思想和逻辑研究成果做一次全面、系统地梳理和把握,以期发掘出汪奠基的研究成果和认识对当下国内逻辑研究的有益价值,并进而深化和拓宽中国逻辑学的研究视角和路径;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能让更多人了解并重视这位在中国逻辑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贡献的学者。在“汪奠基与金岳霖的现代逻辑思想比较研究”部分,本文试图找出为何汪奠基的现代逻辑专着没有如金岳霖在国内产生如此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之原因。通过对二位先生在现代逻辑思想上的同异比较发现,汪奠基的早期专着多为推介性质;语言艰涩难懂,增加阅读与传播的难度;尤其在逻辑哲学领域,基本没有涉及,反观金岳霖则颇有建树。正是这些原因使汪奠基在中国逻辑学界的地位和影响远不及金岳霖,也影响后世对汪奠基的逻辑思想缺乏充分研究。但是,本文认为,应该站在汪奠基所处的时代来看待其逻辑研究:面对当时国内对现代逻辑认识匮乏的现状,汪先生是现当代中国最早引进现代逻辑的学者之一,具有开拓性地位;在当时逻辑学界普遍持有小逻辑观的情况下,汪先生坚定地持有大逻辑观,他能有这样的立意与着眼点,可谓远见卓识、觉知新潮。在“汪奠基的中国逻辑思想研究”部分,本文以《中国逻辑思想史》为研究文本,分别从“汪奠基的逻辑观——中国古代是否有逻辑”和“中国逻辑史的基本特质——逻辑服务于政治伦理”两个方面进行探析。汪奠基肯定中国古代有逻辑,并批判了否定中国古代有逻辑的理论;同时,本文将张建军提出“'逻先生'是‘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根本”这个观点作为研究视角,分析和讨论汪奠基提出的“逻辑服务于政治伦理是中国逻辑史的基本特征”这个观点的合理性与深刻性,以此来凸显逻辑的社会文化功能。在“汪奠基的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部分,本文分别从史学研究视角下形成的“历史分析法”、科学发展研究视角下形成的“综合分析法”、世界意义研究视角下形成的“比较分析法”叁个方面,对汪奠基独有特色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当前的逻辑学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方法论支持。

景豪[6]2017年在《金岳霖命题思想初探》文中指出命题是哲学的重要概念,也是逻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自从亚里士多德提出命题概念以来,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就不断地从不同角度对命题进行研究。作为我国着名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金岳霖把命题作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本文主要立足于《知识论》中的有关资料,对金岳霖的命题思想进行研究。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章分别从命题的定义、命题的构造和命题的分类叁个方面把金岳霖的命题思想与其他学者进行对比,并对金岳霖的命题分类提出了不同观点。本文主张取消命题分类中普及命题这一分类。第二章主要分析金岳霖的命题真理论,分别把它与融贯论、实用论和传统符合论进行对比,重点分析了金岳霖的真之标准。本文认为把融洽和有效作为真之标准存在理论困难。第叁章主要分析金岳霖论命题的证明与证实,重点分析了金岳霖对命题的证实,指出金岳霖混淆了命题的证明与证实。本文认为金岳霖对命题的证实不够完善,并就此提出了一些想法。第四章分析金岳霖命题思想的特点,并对其作出初步评价。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为以下叁个方面:第一,学术界不乏对金岳霖思想体系的某一方面或全面的研究,但关于金岳霖的命题思想,国内缺乏系统的专项研究。本文选择对金岳霖的命题思想进行研究,是力图在这一方面有所推进。第二,除了对金岳霖的命题思想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之外,本文把金岳霖的命题思想与其他学者的命题思想进行对比,旨在突出金岳霖命题思想的特殊性。第叁,本文在对金岳霖命题思想的研究过程中,对金岳霖的命题分类,命题的真假和命题的证实思想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不同于其他学者的看法。

王欣[7]2011年在《金岳霖演绎逻辑思想探析》文中研究表明金岳霖是我国着名的逻辑学家、哲学家,是中国现代逻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对中国逻辑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金岳霖的演绎逻辑思想,对当代逻辑学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金岳霖演绎逻辑思想产生背景的研究,折射出金岳霖演绎逻辑所具有的中西合璧的特殊性,即他的逻辑思想是以中国传统思想为基础,运用西方逻辑分析方法进行构建;选取其演绎逻辑中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包括他的逻辑与逻辑系统、思维叁律思想作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发掘其思想内涵;最后对金岳霖为逻辑学发展所做的贡献及其影响加以概括总结,并提出些许自己的看法,金岳霖的逻辑不只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典范。

巩遐[8]2007年在《金岳霖思维叁律思想述评》文中提出研究思维叁律思想,不仅可以促进逻辑学的发展,而且对哲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金岳霖是中国最早系统深入地研究思维叁律问题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思维叁律思想是他的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其见解独到之处,至今尚有理论意义。基于此,本论文拟就其思维叁律思想作为研究的对象,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讨论:一、金岳霖思维叁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随着符号逻辑的兴起和直觉主义逻辑的出现,思维叁律在许多方面受到质疑和挑战。在此基础上,金岳霖思维叁律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二、金岳霖的思维叁律理论。金岳霖对思维叁律进行了形式表述并给予了证明和证实,他指出思维叁律是逻辑基本规律;客观确实性只有一个是思维叁律的客观基础;思维叁律与事物规律及思维规律之间的关系;思维叁律的规范性等问题,金岳霖是从逻辑和哲学两个方面对有关叁律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叁、金岳霖思维叁律理论的评价。通过与西方逻辑学家、学者对思维叁律研究的历史比较中,阐述与评论了金岳霖在思维叁律理论上的贡献,并指出他的不足之处。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提出笔者的个人观点,以期对逻辑学和哲学的发展有所裨益,并为逻辑学和哲学的深入研究尽绵薄之力。

赵庆灿[9]2010年在《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岳霖与冯友兰是中国现代着名的哲学家。二十世纪叁四十年代,他们以新实在论和逻辑分析法为工具,通过重释理气、性情、理势、命运以及无极而太极等传统理学概念,建立了以理气观、性情观、法则论和天人关系论为基本框架的本体论哲学体系。共同的学理基础和哲学工具,使他们对哲学中重要概念的规定基本相同。首先,理气概念是金岳霖与冯友兰哲学中的基础概念,是构成事物的本体要素。理的主要特征包括:(1)事物的所以然之故和所当然之则;(2)至善性;(3)永恒的非实体性。气的主要特征包括:(1)质料性;(2)纯形式化;(3)活动性。其次,性情概念是金岳霖与冯友兰哲学中的核心范畴。性为共相,是事物的所以然之故;情为殊相,是事物的外在表现,二者之间是体用关系。宇宙中的事物无时不在主动地求尽性,试图达到与共相合一,实现自身的完满。在人性论方面,他们坚持性善论的价值取向,肯定人欲存在的合理性,认为只有通过自我修养才‘能实现境界的提升和人性的升华。再次,他们通过重释理势和命、运概念,展开法则论方面的阐述。就理势概念而言,在金岳霖哲学中,理为共相的关联,表现为事物变动的规律,势指现实个体的变动;而在冯友兰哲学中,理为事物的所以然之故和所当然之则,势是使某一类事物产生的实际事物。金岳霖试图借助理势概念,论证因果关系的固然性,确立科学的本体基础;而冯友兰则试图通过理势关系,说明社会变革的规律。就命、运概念而言,命对于个体而言具有不可或免的意味;而运不可预知,不过人们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改变所遭遇的运。最后,他们通过诠释“无极而太极”概念以说明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他们的哲学中,天人合一的理路可分为两条:一是纯客观的宇宙演化,即宇宙中的事物经过无限时间的发展,最终实现共殊合一;二是人们通过自我修养,认识到天地万物一体,从而对万物产生恻隐之心或普遍同情,由此实现天人合一。综合言之,金岳霖与冯友兰的哲学具有同质性,都属于理学的现代发展,可统称为新理学。新理学的转型思路可概括为,在思想中立宗、在分析中转型和在转型中传道叁方面。新理学的特质可概括为四点:坚持共相世界与外部世界共存的基本立场、以理气概念为基本范畴、以性情观为核心内容、以天人合一为终极目的。

张学立[10]2003年在《金岳霖逻辑哲学思想研究的意义》文中提出逻辑哲学是什么?学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见仁见智,远未形成共识。笔者认为,逻辑哲学是一门新兴的哲学学科,是关于逻辑的性质和逻辑的哲学问题的学问。逻辑哲学问题的提出,并非新近发生之事,应当说是古已有之。早在古希腊时代,有学者提出并

参考文献:

[1]. 金岳霖哲学体系建构历程研究[D]. 郑毅. 陕西师范大学. 2017

[2]. 金岳霖逻辑思想研究50年[J]. 乐逸鸥. 哲学动态. 1988

[3]. 金岳霖逻辑哲学思想研究的突破与进展——评张学立博士的《金岳霖逻辑哲学思想研究》一书[J]. 王大海.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4

[4]. 金岳霖逻辑思想研究[D]. 冯彦波. 河南大学. 2004

[5]. 汪奠基的逻辑思想研究[D]. 付梦婕. 南京大学. 2018

[6]. 金岳霖命题思想初探[D]. 景豪. 河南大学. 2017

[7]. 金岳霖演绎逻辑思想探析[D]. 王欣. 黑龙江大学. 2011

[8]. 金岳霖思维叁律思想述评[D]. 巩遐. 西南大学. 2007

[9]. 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 赵庆灿. 南开大学. 2010

[10]. 金岳霖逻辑哲学思想研究的意义[C]. 张学立. 2003年逻辑研究专辑. 2003

标签:;  ;  ;  ;  ;  ;  ;  ;  ;  

金岳霖逻辑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