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方式转变论文-李月梅

土地利用方式转变论文-李月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利用方式转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壤养分,温室,大田

土地利用方式转变论文文献综述

李月梅[1](2019)在《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村级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青海省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逐渐由大田种植转变为温室种植方式。为了探究这种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后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为养分合理管控和肥力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10个监测户多年的连续监测来分析土壤中大、中、微量元素及有机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1—2016年,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监测点土壤有机质缓慢提升,氮素处于较低水平,温室略高于大田。土壤有效磷自2001—2016年提升最快,大田增加了2.2倍,温室增加了4.7倍。钾素含量始终处于中等水平,温室中有效钾含量低于大田;土壤有效钙温室与大田间无明显差异;有效镁总体呈增加趋势;有效硫年际间变异较大,总体上有所增加。监测初期土壤微量营养元素除有效锌以外,有效态硼、铜、铁和锰均处于临界值以上。至2016年,土壤有效硼和有效铜均无明显变化,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锌均较监测初期有所提升,5种微量元素在温室与大田间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4期)

周丽[2](2019)在《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省作为典型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了解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于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的影响,对于保障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贵州省罗甸县、惠水县、盘州市3个海拔梯度下的3种(林地转变为人工草地,天然草地转变为耕地,耕地转变为弃耕地,共5种土地利用方式)典型土地利用转变类型为研究对象,野外采样,并结合多种试验方法测定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转变下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Cd、Cr、Pb、Ni、Hg和As含量。得出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5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重金属Cd在0-30 cm土层的平均含量高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Cr、Pb、Ni、Hg和As在各土层中的平均含量均低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土壤pH为3.51-5.70,为酸性土壤。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在0-10cm、10-30 cm和30-50 cm土层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83 mmol/kg、15.22 mmol/kg和15.26 mmol/kg。土壤有机质在0-10 cm、10-30 cm、30-50 cm土层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5.17 g/kg、43.20 g/kg和32.90 g/kg,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2)在垂直方向上,土壤重金属Cd的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其含量减少,主要积累在0-30 cm土层中。Cr、Pb、Ni、Hg和As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中在土壤剖面上的变化无一致规律。(3)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在0-10 cm土层,林地和人工草地为轻度污染,天然草地、耕地和弃耕地为中度污染;在10-30 cm土层林地未受污染,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和耕地为轻度污染,弃耕地为中度污染;在30-50 cm土层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和弃耕地为轻度污染,耕地未受污染。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元素主要是Cd,在0-30 cm的污染程度相对较高,其他5种种重金属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土壤剖面中均未造成污染。(4)对0-30 cm土层的土地利用方式及转变类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海拔地区(罗甸县)5种土地利用方式均未受到重金属污染,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未造成土壤污染加重;在中海拔地区(惠水县)土壤重金属污染表现为人工草地>耕地>天然草地>弃耕地>林地,林地转变为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转变为耕地后污染加重,耕地转变为弃耕地后污染降低;在高海拔地区(盘州市)土壤重金属污染表现为弃耕地>人工草地>林地>耕地>天然草地,林地转变为人工草地、天然草地转变为耕地和耕地转变为弃耕地后土壤重金属污染均加重。导致在不同土地利用转变方式重金属污染和变化的元素为Cd。(5)林地和天然草地中土壤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和大气沉降;人工草地、耕地、弃耕地中土壤重金属的来源有成土母质、大气沉降和农业活动。综上,土地利用方式对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有着深刻影响,建议在罗甸县(低海拔)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在惠水县(中海拔)、盘州市(高海拔)Cd污染应引起重视。(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黄科瑞,刘芳,李自尊,黎远成[3](2018)在《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对桂西喀斯特地区土壤氧化CH_4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桂西喀斯特地区分布最广的石灰土和黄壤,通过野外通量观测和实验室CH_4氧化动力学试验,研究弃耕或退耕还林对土壤CH_4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石灰土,CH_4年均通量为弃耕地LS-3[-64.30μg/(m~2·h)]>灌草地LS-1 [-48.96μg/(m~2·h)]>旱地LS-2[29.61μg/(m~2·h)];对于黄壤,退耕林地YS-2[-36.95μg/(m~2·h)]>旱地YS-1[-29.44μg/(m~2·h)]。各点土壤CH_4氧化速率动力学遵循米氏方程,最大CH_4氧化速率(V_(max))介于400~4 347 pmol/(g·h)之间,半饱和常数值介于72~878.3μL/L之间,石灰土土壤V_(max)值是黄壤的两倍以上,具有更高的氧化潜力。土壤CH_4通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释放峰或吸收峰出现在秋冬季节。温度有利于促进土壤对大气CH_4的吸收。土壤水分对土壤氧化CH_4的抑制作用在受人为干扰少的LS-1和LS-3表现显着,而对于旱地LS-2,YS-1及林地YS-2,NH~+_4-N含量成为土壤氧化CH_4的主要限制因素。总之,土壤恢复有利于土壤氧化大气CH_4,这不仅取决于土壤理化性质、甲烷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还受到区域气候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地球与环境》期刊2018年06期)

杜家颖,涂成龙,盛茂银,崔丽峰,陈琢玉[4](2018)在《黔中地区典型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构的影响。【方法】在小区域内选择了具有明显关联性的林地、农用地和撂荒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1)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共检测出9种PLFA,不同层次土壤PLFA含量均表现为林地>农用地、撂荒地;(2)在3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含量最高的生物标记物是C16:0、C18:2n6c、C18:0、C16:1n9c,指示细菌分布量最大,其次是真菌,说明土壤中特征微生物相对生物量存在明显差异;(3)土壤PLFA与土壤理化性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SOC)、C/N达到极显着正相关,而全氮(TN)、p H则相关性不大。【结论】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土壤微生物活性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此外,土地利用方式转变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仍然有一定的相似性;且随着土壤剖面的深度增加,PLFA呈现减少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徐晓军[5](2018)在《高邮开发区国土分局: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推进土地集约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高邮开发区大力推行节约集约用地,有效压缩用地需求,化解土地供需矛盾,在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推进经济结构优化上,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突出规划管控,引领产业发展。严格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整体安排,结合编制“多规合一”,(本文来源于《江苏经济报》期刊2018-07-03)

孙吉晶,陈芳,楼立明[6](2017)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路在何方》一文中研究指出盘活存量 破解土地资源要素制约位于余姚的舜宇光学集团是全球光学行业龙头企业,车载镜头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通过政府牵线搭桥,集团下属舜宇光电公司租用原宁波思宏电器工业有限公司闲置厂房进行再开发,新建厂房近3万平方米。原厂房经改造提升,容积率从不(本文来源于《宁波日报》期刊2017-10-26)

傅春秘[7](2017)在《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探索土地管理长效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傅春秘)10月9日,在收听收看河北省2017年度土地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议后,为迅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市长张瑞书随后主持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我市土地问题整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张瑞书指出,一级政府土地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学习贯彻总(本文来源于《秦皇岛日报》期刊2017-10-11)

王博[8](2017)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深入扎实推进整改 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王博)10月9日,我省召开2017年度土地例行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通报2017年我省土地例行督察情况,安排部署整改工作。省长许勤,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严之尧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本文来源于《河北日报》期刊2017-10-10)

张登海,杨朝仙[9](2017)在《土地流转让山乡“嗨起来!”》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在砚山县稼依镇万亩蔬菜基地看到,田野一片碧绿,农民们有的在忙着收菜装车,有的在给刚栽的菜苗浇水,有的正在除草培土,一派热闹忙碌的景象,这是砚山县通过流转土地开展规模化生产,加快精准脱贫步伐的一个缩影。到2016年,全县共流转土地面积1(本文来源于《云南日报》期刊2017-05-29)

刘春华[10](2016)在《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仪征是一座典型的滨江工业城市,地处宁镇扬都市圈核心区域,是扬州与南京江北新区融合的桥头堡。近年来,该市抢抓江苏沿江开发纵深推进机遇,统筹推进园区开发、产业集聚、项目建设,形成了扬州化工园、仪征经济开发区、扬州(仪征)汽车工业园、仪征枣林湾生态园四大园区互(本文来源于《新华日报》期刊2016-06-23)

土地利用方式转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贵州省作为典型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了解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于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的影响,对于保障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贵州省罗甸县、惠水县、盘州市3个海拔梯度下的3种(林地转变为人工草地,天然草地转变为耕地,耕地转变为弃耕地,共5种土地利用方式)典型土地利用转变类型为研究对象,野外采样,并结合多种试验方法测定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转变下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Cd、Cr、Pb、Ni、Hg和As含量。得出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5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重金属Cd在0-30 cm土层的平均含量高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Cr、Pb、Ni、Hg和As在各土层中的平均含量均低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土壤pH为3.51-5.70,为酸性土壤。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在0-10cm、10-30 cm和30-50 cm土层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83 mmol/kg、15.22 mmol/kg和15.26 mmol/kg。土壤有机质在0-10 cm、10-30 cm、30-50 cm土层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5.17 g/kg、43.20 g/kg和32.90 g/kg,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2)在垂直方向上,土壤重金属Cd的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其含量减少,主要积累在0-30 cm土层中。Cr、Pb、Ni、Hg和As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中在土壤剖面上的变化无一致规律。(3)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在0-10 cm土层,林地和人工草地为轻度污染,天然草地、耕地和弃耕地为中度污染;在10-30 cm土层林地未受污染,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和耕地为轻度污染,弃耕地为中度污染;在30-50 cm土层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和弃耕地为轻度污染,耕地未受污染。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元素主要是Cd,在0-30 cm的污染程度相对较高,其他5种种重金属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土壤剖面中均未造成污染。(4)对0-30 cm土层的土地利用方式及转变类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海拔地区(罗甸县)5种土地利用方式均未受到重金属污染,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未造成土壤污染加重;在中海拔地区(惠水县)土壤重金属污染表现为人工草地>耕地>天然草地>弃耕地>林地,林地转变为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转变为耕地后污染加重,耕地转变为弃耕地后污染降低;在高海拔地区(盘州市)土壤重金属污染表现为弃耕地>人工草地>林地>耕地>天然草地,林地转变为人工草地、天然草地转变为耕地和耕地转变为弃耕地后土壤重金属污染均加重。导致在不同土地利用转变方式重金属污染和变化的元素为Cd。(5)林地和天然草地中土壤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和大气沉降;人工草地、耕地、弃耕地中土壤重金属的来源有成土母质、大气沉降和农业活动。综上,土地利用方式对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有着深刻影响,建议在罗甸县(低海拔)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在惠水县(中海拔)、盘州市(高海拔)Cd污染应引起重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利用方式转变论文参考文献

[1].李月梅.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村级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9

[2].周丽.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D].贵州大学.2019

[3].黄科瑞,刘芳,李自尊,黎远成.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对桂西喀斯特地区土壤氧化CH_4的影响[J].地球与环境.2018

[4].杜家颖,涂成龙,盛茂银,崔丽峰,陈琢玉.黔中地区典型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8

[5].徐晓军.高邮开发区国土分局: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推进土地集约利用[N].江苏经济报.2018

[6].孙吉晶,陈芳,楼立明.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路在何方[N].宁波日报.2017

[7].傅春秘.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探索土地管理长效机制[N].秦皇岛日报.2017

[8].王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深入扎实推进整改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N].河北日报.2017

[9].张登海,杨朝仙.土地流转让山乡“嗨起来!”[N].云南日报.2017

[10].刘春华.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N].新华日报.2016

标签:;  ;  ;  ;  

土地利用方式转变论文-李月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