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型情态及其在语篇中的体现

认知型情态及其在语篇中的体现

陈少妙[1]2004年在《认知型情态及其在语篇中的体现》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意义和表达两个方面对情态系统中表可能性意义的认知型情态意义及其表达进行了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找到了认知型情态意义和表达之间的对应关系,指出语境在认知型情态意义的理解和表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本文还以研究结果为理论依据对侦探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中部分对话型语篇中的认知型情态意义及其表达进行分析,验证了本文论点的合理性。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章是绪论,简要介绍了课题背景,阐明了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范围、方法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详细论述了认知型情态意义及其表达系统。本章首先讨论了韩礼德和辛普森的情态研究成果。接着阐述了认知型情态意义的特征以及取向和量值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总结出十二类认知型情态表达。指出认知型情态意义在说话者的表达和听话者的理解过程中都受到语境的影响,并详细阐述了语境的作用;同时本章还补充说明了认知型情态表达中的时态变化,否定形式,疑问形式以及零情态形式,为具体的语篇分析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理论依据。 第叁章是具体的语篇分析。选择的语篇来自于侦探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本文首先选出多个人物的认知型情态表达,根据第二章的认知型情态表达理论进行归类,然后解释语境因素的变化如何引起说话者的认知型情态意义的变化从而导致其对认知型情态表达的不同选择;同时还解释了语境因素如何影响听话者对认知型情态意义的理解。分析结果证明了第二章所阐述的理论观点的合理性。 最后是结论。在概括本文的研究成果的同时还进一步指出其对外语教学的意义,并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

马嫣[2]2013年在《认知型情态在商务信函中的人际意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情态是功能语言学范畴内人际意义研究的重点,认知型情态作为情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人际意义。论文以Martin(1992)归纳的认知型情态分类为依据,结合Halliday(1994)对情态的高低赋值和主客观向度的研究,分析了其在商务信函中的实现手段,并提出了认知型情态在其中体现的人际意义:使命题更客观、符合礼貌原则、承担或避免责任和建立上下级关系。

冯浩, 刘宇慧[3]2011年在《学术话语中认知型情态的人际意义实现方式》文中指出本文通过选取20篇英文论文作为研究语料,探讨了学术话语中认知型情态的人际意义实现方式,对比分析了人际意义实现方式的差异,指出认知型情态是学术话语中一种重要的人际意义实现手段,中国学习者在学术论文写作中需加强对认知型情态的认识。

钟兰凤, 郭晨璐[4]2017年在《学术话语中的立场研究述评》文中指出立场是指表达说话者/作者个人态度与评价的语言机制,其语境敏感性吸引了应用语言学者开展了多维度、跨语种研究,也给语言使用者,尤其是非母语使用者带来了困扰。本文通过梳理不同学者对立场概念的研究以及近年来学术话语领域关于立场研究的成果,整理这一语言机制的基本形态,以期进一步指导应用语言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认知型情态及其在语篇中的体现[D]. 陈少妙. 延边大学. 2004

[2]. 认知型情态在商务信函中的人际意义研究[J]. 马嫣.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3

[3]. 学术话语中认知型情态的人际意义实现方式[J]. 冯浩, 刘宇慧.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1

[4]. 学术话语中的立场研究述评[J]. 钟兰凤, 郭晨璐.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 2017

标签:;  ;  ;  ;  ;  

认知型情态及其在语篇中的体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