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治参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共治,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湖南省
治参与论文文献综述
许源[1](2018)在《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的转型、定位与社会共治参与路径——访长沙绿色潇湘环保科普中心秘书长孙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访谈时间:2018年3月13日14:00~15:50访谈地点: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南二环一段518号阳光100后海绿色潇湘办公室访谈人:许源(湖南大学法学院公共管理系助理教授)被访者:孙成(长沙绿色潇湘环保科普中心秘书长)【长沙绿色潇湘环保科普中心简介】长沙绿色潇湘环保科普中心(简称"绿色潇湘")是湖南本地的环保社会组织,2007年由一群热爱家乡环境的湖南人成立,2011年正式在民政部门注册。绿色潇湘的使命是致力于湖南省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第叁部门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王亚男[2](2018)在《走向善治:参与式班级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人们共同合作解决。因此,在教育生活中引导学生如何在日益复杂的生活环境中“共生”、“共在”,进而养成良善的生活方式,成为了重要的课题。班级是学生在公共空间内的日常生活场所,是一个具有组织管理机构性质的场域。在班级生活中引导学生如何共同生活具有天然的优越性。因此,本研究选取班级生活中的关键部分“班级管理”为切入点,通过对班级管理现状的分析与反思,探索走向善治的班级治理理念,并最终采用参与式的班级治理方式,在改善当前班级管理现状的同时,为学生习得良善的生活方式提供机会。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叁部分。首先,通过异化理论以及大量的课堂观察,从管理目的、管理过程、管理手段、人际关系四个维度出发,审视当前非人性化的班级管理的现状。并基于现状归纳,总结分析出非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将导致人主体性、个体性、意义感及否定性的丧失。其次,为了解决当前非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出现的问题,从人文主义基调出发,寻找到善治的班级管理变革理念。善治是以有尊严的生活为价值追求,以内在包含有自由、民主、宽容等观念的良法善治为价值基础,并最终以参与式治理为实现方式。参与式治理是以“参与”为核心,以“共治”为路径,以“善治”为目标的治理方式。最后,针对非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后果,结合班级善治理念,描绘了参与式班级治理的实践图景。参与式的班级治理的实践图景是以人人参与为起点,在对话协商的过程中,保持动态开放的状态。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通过一些参与式班级治理案例的分析,为走向善治的班级治理提供方案。走向善治的班级治理,是以学生的班级日常生活为阵地,在自由、民主、宽容等有尊严的日常生活氛围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善的生活方式。(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袁福[3](2018)在《多元共治参与大学治理的内涵、方向及路径保障》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治理承载着国家治理在教育场域中的使命和旨趣,多元共治参与大学治理有利于保障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大学治理包括内、外两方面的治理结构事项,二者呈现为既相互独立又共存的统一体。多元共治理论的引入,能够实现大学治理多元主体下的分工、协商与合作,为大学治理在结构、理念、技术、效果诸方面指明了新方向。保障多元共治参与大学治理,须从多元共治视角构建大学治理内部共生体系及其共生体系政策的外部保障,通过内外兼攻实现大学的多元共治。(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18年01期)
卢靖[4](2016)在《基于演化博弈的浙江“五水共治”参与式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以来施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划管理两者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之水资源领域不断出现的严峻形势,水资源管理模式导致的延缓和低效,迫切需要可以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对水资源管理的立法和实践工作进行了改革,政府部门通过相关的政策、法规确立了公众参与管理体系,实现了参与式管理在水资源管理领域的科学有效地运行,简单来说,参与式管理是政府部门通过立法和相关部门的延续责任制、公众参与运行机制的设计和完善等步骤来实现的。因此,本文在系统地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目前水资源管理中出现的市场政府双失灵的局面、政府主体缺位和相关职能部门权责模糊不清、公众参与意识薄弱、参与程度低等现状,运用水资源管理、公众参与、利益相关者等理论,并基于动态演化博弈方法构建了浙江“五水共治”(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以下简称“五水共治”)政策中政府管制和公众参与相关的数学模型,以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和保障措施,为政府部门发挥其主体地位,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群体积极有效地参与“五水共治”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和方法支持。首先,本文从理论和实证分析了浙江省水资源概况和“五水共治”管理实践现状,通过分析发现,由于长期以来的“一龙管水,多龙治水”的职能部门不统一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水资源供需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和水环境现状之间的矛盾不可协调,为深入分析政府管制下的公众参与行为指明了方向。其次,本文构建了浙江“五水共治”管理中政府管制和公众参与的演化博弈模型。随着水务市场机制的发展,公众主观地进行参与策略的选择,在公众参与式管理机制的设计过程中,存在着双方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同时导致政府部门的管制政策的选择的动态演化特征。因此,本文第四章中,运用经济学领域的动态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政府管制政策下的社会公众之间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剖析了政府管制强度和公众参与程度不同组合下的政府和公众博弈行为特征,参与式管理有效实施的最优策略的选择,明确了“五水共治”政策实施过程中保障公众参与的补偿机制、完善沟通和监督机制的必要性。最后,本文第五章,基于杭州市“五水共治”实施中的公众参与相关的社会调查的实例,进一步验证了博弈的结果,并分析总结出杭州市“五水共治”政府和公众双方存在的问题,为第六章管理模式和政策建议的提出,提供了实践经验指导,第六章依据政府管制和公众参与程度的发展阶段,构建了诱导式、合作式和自主式叁种参与式管理模式,为公众有效地参与,双方实现合作管理提供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03-01)
秦春霞[5](2011)在《村治参与的博弈分析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乡政村治”的村治模式下,村治参与是促成与稳固这一模式的主要途径,村治即乡村治理是村治参与的背景或环境,村民自治是村治参与的制度化环境或者说制度化平台,其中只有通过村治参与才会使村民自治制度内化为乡村治理主体的价值追求,才会找到其在乡村社区的生长点;反过来,村民自治制度又是村治参与的法律保障。村治参与涉及到利益的分配和权力的运作,必然在参与主体之间产生冲突与合作,这就形成了参与主体即村民与乡镇政府的博弈格局,然而,村民自治制度作为外在力量植入乡村社区的制度安排,并不自行发生所建构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乡镇政府不重视和不支持村委会的自治权力以及村民的自治能力的缺失,从而产生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村委会与普通村民、乡镇政府与普通村民并非在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的博弈,也就是说,村民自治制度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博弈参与人的完全遵守,从而产生所谓的“零和博弈”即非合作博弈,其结果是村民的村治参与权利被虚置,在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市场经济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推行和发展,使得村民逐渐走向分散化的原子化状态,在面对乡村公共事务的管理时,理性的乡镇政府为了完成上级任务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倾向于把村委会当成其附属机构,同样理性的村民很少关心与自己利益无关的事情,从而使得村民自治制度在某种程度上的被架空,造成了村民的参与动力不足、参与渠道不畅以及参与意识不强的后果,从而形成其在村治参与过程中的博弈的弱势地位。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村民自治制度要想得到博弈参与人的自觉遵守,它必须首先是一种有约束力的“游戏规则”,除此之外,还要有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发展集体经济和变村级组织的管理职能为服务职能。(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1-04-01)
李章生[6](2007)在《提高社区居民群众共治参与度 强化社区代表的民主推选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社区建设有以下不足: 社区共治建设参与面不广。一是参与代表的广泛性和群众性不够,各界人士、社会团体、中青年和外来人口的代表比例较少,党员代表比例过高;二是代表的作用发挥有限,缺乏参(本文来源于《联合时报》期刊2007-03-30)
赵跃坤[7](2003)在《周培源与涂治参与测绘的北京西郊成府村地图》一文中研究指出192 4年 ,着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先生、着名农学家涂治先生在大学时期参加了清华学校测量班测绘成府村地图的工作。这幅地图附在清华学校陈达教授《社会调查的尝试》一文中 ,于 1 92 4年发表在《清华学报》第 1卷第 2期。它是研究清华学校早期学生参加科学活动的重要史料 ,对于了解周培源、涂治学生时期的学术活动很有意义 ;同时 ,这幅地图和《社会调查的尝试》一文也是研究成府村及京西村落社会变迁的重要学术文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史料》期刊2003年03期)
治参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人们共同合作解决。因此,在教育生活中引导学生如何在日益复杂的生活环境中“共生”、“共在”,进而养成良善的生活方式,成为了重要的课题。班级是学生在公共空间内的日常生活场所,是一个具有组织管理机构性质的场域。在班级生活中引导学生如何共同生活具有天然的优越性。因此,本研究选取班级生活中的关键部分“班级管理”为切入点,通过对班级管理现状的分析与反思,探索走向善治的班级治理理念,并最终采用参与式的班级治理方式,在改善当前班级管理现状的同时,为学生习得良善的生活方式提供机会。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叁部分。首先,通过异化理论以及大量的课堂观察,从管理目的、管理过程、管理手段、人际关系四个维度出发,审视当前非人性化的班级管理的现状。并基于现状归纳,总结分析出非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将导致人主体性、个体性、意义感及否定性的丧失。其次,为了解决当前非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出现的问题,从人文主义基调出发,寻找到善治的班级管理变革理念。善治是以有尊严的生活为价值追求,以内在包含有自由、民主、宽容等观念的良法善治为价值基础,并最终以参与式治理为实现方式。参与式治理是以“参与”为核心,以“共治”为路径,以“善治”为目标的治理方式。最后,针对非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后果,结合班级善治理念,描绘了参与式班级治理的实践图景。参与式的班级治理的实践图景是以人人参与为起点,在对话协商的过程中,保持动态开放的状态。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通过一些参与式班级治理案例的分析,为走向善治的班级治理提供方案。走向善治的班级治理,是以学生的班级日常生活为阵地,在自由、民主、宽容等有尊严的日常生活氛围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善的生活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治参与论文参考文献
[1].许源.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的转型、定位与社会共治参与路径——访长沙绿色潇湘环保科普中心秘书长孙成[J].中国第叁部门研究.2018
[2].王亚男.走向善治:参与式班级治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3].袁福.多元共治参与大学治理的内涵、方向及路径保障[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8
[4].卢靖.基于演化博弈的浙江“五水共治”参与式管理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
[5].秦春霞.村治参与的博弈分析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1
[6].李章生.提高社区居民群众共治参与度强化社区代表的民主推选制度[N].联合时报.2007
[7].赵跃坤.周培源与涂治参与测绘的北京西郊成府村地图[J].中国科技史料.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