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皮下脂肪论文-邹雪梅

腹壁皮下脂肪论文-邹雪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腹壁皮下脂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剖宫产,腹壁切口,不缝合,皮下脂肪

腹壁皮下脂肪论文文献综述

邹雪梅[1](2015)在《剖宫产腹壁切口不缝合皮下脂肪与缝合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400例,其中200例为观察组,不缝合皮下脂肪;另外200例为对照组,用可吸收线缝合皮下脂肪。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用4-0可吸收线进行皮内缝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出血量。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0%,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切口感染0例,裂开1例;对照组切口感染5例,裂开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红肿及硬结的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切口不缝合脂肪,可有效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减少切口感染,且术后患者切口美观平整,患者满意度高。(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5年24期)

张淑萍,任翠玲,侯书梅,张淑霞,辛静[2](2015)在《剖宫产腹壁横切口皮下脂肪层两种缝合方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是临床医师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反之会给患者增加痛苦,甚至导致医疗纠纷。手术切口愈合差多由皮下脂肪液化引起,而皮下脂肪液化原因复杂,缝合方法是其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剖宫产切口愈合这一问题,(本文来源于《总装备部医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郭权,刘贵鹏[3](2015)在《腹壁切口皮下脂肪层缝合必要性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腹壁切口是否缝合皮下脂肪层展开临床研究,探讨皮下无结腹壁缝合法在妇科腹部手术切口缝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5月-2013年5月210例各种妇科腹部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皮下无结法缝合患者111例,通过腹直肌前鞘及皮下脂肪层缝合方法的改进,实现皮下脂肪层无线结;传统方法缝合患者99例;对照分析两组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皮下无结法缝合组1例(0.90%)发生脂肪液化,传统缝合组有7例(7.07%)切口脂肪液化发生,两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3,P=0.049);经过局部及时的处理,切口均未发生院内感染,术后(15.1±4.7)d愈合,随访2个月,两组无切口并发症发生。结论皮下无结法操作简单,易实施,结果确切,皮下脂肪层不缝合完全可行,值得在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华西医学》期刊2015年03期)

谢玉格,袁红[4](2014)在《肥胖孕妇剖宫产术中腹壁脂肪层不缝合皮下放置引流管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肥胖剖宫产妇女,因腹壁脂肪过厚,常难以避免缝合缺陷,而易致术后脂肪液化等,使伤口修复延迟而招致感染[1]。为解决这一问题,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们对130例肥胖孕妇行剖宫产手术时采用不缝合脂肪层皮下放置引流管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30例剖宫产肥胖孕妇,皮下脂肪层厚度均>3 cm,以就诊顺序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5](2013)在《腹壁浅层皮下脂肪:2型糖尿病特有的保护性脂肪库》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不同于内脏脂肪(VAT)皮下脂肪(SAT)与肥胖相关的疾病之间的联系是有争议的,进而推测这种差异是否能用腹壁浅层皮下脂肪组织(SSAT,绝对量或部分)与心代谢指标间有益的特定关系来解释。本研究对73例糖尿病患者(中位年龄58(本文来源于《中国糖尿病杂志》期刊2013年06期)

杨庆菊[6](2012)在《皮下放置引流管预防腹壁切口脂肪液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用皮下放置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预防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方法。方法:选取妇科经腹手术的肥胖患者5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280例,对照组用传统的皮肤皮下脂肪分层缝合法或贯穿全层缝合法。治疗组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置引流管1根,皮肤及皮下脂肪浅层用间断贯穿缝合,术后持续负压引流并记引流量。结果:治疗组患者1例发生脂肪液化,对照组患者有32例发生脂肪液化。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下放置引流管对肥胖患者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期刊2012年04期)

李西平,张文鸾,李仁宏,张丽[7](2010)在《先天性腹壁皮下脂肪层发育不良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儿,女,5岁。因腹部不对称5年,加重半年于2009年8月6日在我院就诊。患儿出生后半个月即被发现腹部稍显不对称,表现为右侧较饱满,家长未予重视。近半年来,随着患儿体质量较前增加(2 kg),腹部不对称更加明显。否认长期发热史,否认脐疝、外伤及手术史。否(本文来源于《临床荟萃》期刊2010年20期)

刘建华[8](2010)在《肥胖患者腹壁纵切口皮肤、皮下脂肪间断全层缝合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改进肥胖患者腹壁纵切口的缝合技术。方法以腹壁皮下脂肪厚度>2.0cm作为肥胖的标准,将200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腹壁纵切口皮肤、皮下脂肪间断全层缝合。对照组用传统的皮肤、皮下脂肪分层缝合法。将两组进行比较,观察其切口缝合时间、甲级愈合及术后病率。结果观察组切口缝合时间明显缩短(P<0.01)。切口甲级愈合明显提高(P<0.01)。术后病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肥胖患者腹壁纵切口皮肤、皮下脂肪间断全层缝合明显优于传统的缝合方法。此方法操作方便、节省时间,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0年04期)

刘大凤,余婷婷,宋彬,冉兴无[9](2006)在《应用简易体脂参数估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内及腹壁皮下脂肪面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简易体脂参数与腹壁皮下(SA)及腹腔内脂肪含量(VA)的关系,并且用简易体脂参数来建立预测SA及VA的方程。方法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对91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在腰椎4-5间隙水平进行SA及VA的测量,同时测量其体重(W)、身高(H)、体重指数(BMI)、腰围(WC)、臀围(HC)以及腰臀比(WHR)。随机抽取80%的病例(77例)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别以SA及VA为因变量,W、BMI、WC以及WHR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用剩余的20%受试者(14例)对回归方程进行回代验证。结果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预测SA的回归方程中包含了BMI,预测VA的回归方程中包含了WC和BMI;在回代验证中,SA的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平均差异为+4.34%,VA的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平均差异为+2.06%,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吻合程度较好。结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SA及VA可以通过简易体脂参数来预测。(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6年06期)

刘大凤,余婷婷,宋彬,冉兴无[10](2006)在《应用简易体脂参数估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内及腹壁皮下脂肪面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简易体脂参数与腹壁皮下(SA)及腹腔内脂肪含量(VA)的关系,并且用简易体脂参数来建立预测SA及VA的方程。方法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对101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在腰椎4-5间隙水平进行SA及VA的测量,同时测量其体重(W)、身高(H)、体重指数(BMI)、腰围(WC)、臀围(本文来源于《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6-11-01)

腹壁皮下脂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是临床医师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反之会给患者增加痛苦,甚至导致医疗纠纷。手术切口愈合差多由皮下脂肪液化引起,而皮下脂肪液化原因复杂,缝合方法是其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剖宫产切口愈合这一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腹壁皮下脂肪论文参考文献

[1].邹雪梅.剖宫产腹壁切口不缝合皮下脂肪与缝合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

[2].张淑萍,任翠玲,侯书梅,张淑霞,辛静.剖宫产腹壁横切口皮下脂肪层两种缝合方法的比较[J].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5

[3].郭权,刘贵鹏.腹壁切口皮下脂肪层缝合必要性的临床研究[J].华西医学.2015

[4].谢玉格,袁红.肥胖孕妇剖宫产术中腹壁脂肪层不缝合皮下放置引流管的意义[J].临床军医杂志.2014

[5]..腹壁浅层皮下脂肪:2型糖尿病特有的保护性脂肪库[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

[6].杨庆菊.皮下放置引流管预防腹壁切口脂肪液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

[7].李西平,张文鸾,李仁宏,张丽.先天性腹壁皮下脂肪层发育不良1例[J].临床荟萃.2010

[8].刘建华.肥胖患者腹壁纵切口皮肤、皮下脂肪间断全层缝合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

[9].刘大凤,余婷婷,宋彬,冉兴无.应用简易体脂参数估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内及腹壁皮下脂肪面积[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

[10].刘大凤,余婷婷,宋彬,冉兴无.应用简易体脂参数估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内及腹壁皮下脂肪面积[C].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

标签:;  ;  ;  ;  

腹壁皮下脂肪论文-邹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