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原子团簇论文_曾华东,阮文,宋红莲,伍冬兰,罗文浪

导读:本文包含了钠原子团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原子团,动力学,分子,紧密,密度,理论,弹性。

钠原子团簇论文文献综述

曾华东,阮文,宋红莲,伍冬兰,罗文浪[1](2017)在《碱金属钠原子修饰硅原子团簇的结构及储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碱金属钠原子修饰笼形Si_6团簇的结构模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钠原子修饰笼形Si_6团簇的结构及储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氢分子与笼形Si_6团簇表面相互作用很弱,氢分子在其表面容易脱附.采用钠原子修饰笼形Si_6团簇后可有效避免氢分子的脱附,并且钠原子在笼形Si_6团簇的表面不发生团聚,有利于氢分子在其表面吸附和循环利用.研究发现在两个钠原子修饰笼形Si_6团簇的结构中,每个钠原子可以有效吸附六个氢分子.计算得到Na2Si_6团簇结构储氢的质量分数高达10.08 wt%,且氢分子的平均吸附能约为0.837 kcal/mol.可见,实现钠原子修饰笼形Si_6团簇结构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储氢是有可能的.(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尹海峰,曾春花[2](2014)在《叁角形钠原子团簇中的表面等离激元》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等边叁角形钠原子团簇中的表面等离激元激发.发现:在团簇尺寸较大时,沿叁角形底边和底边中垂线方向激发的共振模式不同,然而沿两方向的吸收光谱线形一样,主要吸收峰的共振能量也相同.低能聚集共振在空间引起电场增强的极大值主要分布在叁角形的端点附近.(本文来源于《计算物理》期刊2014年06期)

魏宝仁,张丰收,徐秀莲,王锋[3](2002)在《钠原子团簇相变的多极形变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距离相关紧密结合的分子动力学模型 ,通过无量纲的形变参数S1对简单金属原子团簇Na4 、Na8、Na14 和Na2 0 相变时的多极形变特征进行了分析 ,发现S1可以用作表征团簇形变的灵敏探针。(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徐秀莲[4](2001)在《钠原子团簇碰撞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报导利用距离相关的紧束缚分子动力学模型(distance dependent tight-binding molecular dynamics,简称DDTB—MD)进行的钠原子团簇碰撞动力学研究。 团簇是介于原子与大块材料之间的一种物质新形态,对它的研究既能有助于认识大块凝聚物质的某些性质,又能披露许多细小物体的特殊规律。同时,团簇的微观结构特点和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质也为制造和发展特殊性能的新材料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团簇碰撞的研究是团簇研究中的一个新方向,它为人们认识团簇的动力学性质提供了可能。研究团簇之间的碰撞过程,对于理解团簇之间的非局域相互作用、多种运动的耗散、碰撞复合物的寿命、碰撞复合物内各自由度的混合程度、团簇的选择性反应、新团簇的形成等有重要意义。作为最简单原型的碱金属钠原子团簇可以和原子核直接比较,是实验和理论研究者广泛感兴趣的团簇系统,目前已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数据。然而,到目前为止研究的主要是原子团簇的对称性碰撞。在实验中形成的大团簇、大分子并不总有如此好的对称性,因此模拟计算弹、靶团簇非对称性碰撞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在原对称性碰撞程序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从而第一次研究了钠原子团簇的非对称性碰撞。通过计算发现在不同的碰撞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的反应机制,并可能出现与重离子碰撞(heavy-ion collisions,简称HIC)类似的现象,例如低能小碰撞参数下的聚合反应、碰撞参数增大时出现的深度非弹性碰撞(deep inelastic collision,简称DIC)、以及距离较远情况下的准弹性碰撞。然而,由于团簇体系中电磁相互作用的长程性,使得团簇碰撞的动力学行为有别于原子与原子核体系。如对几何构型不同的Na_6入射,即Na6(2D)或Na6(3D)与Nas碰撞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构型不同的弹团簇与相同的靶团簇碰撞显示不同的特征。例如,低能时具有空间对称性的团簇间的碰撞更易形成大团簇,而平面结构的团簇碰撞则不易形成,并且空间结构的团簇碰撞形成的新团簇复合体更加稳定。这结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又例如团簇碰撞过程是可逆的。最后,还发现在碰撞能量和碰撞参数适当时,可以观察到较大的转动。最大转动能大约可达总激发能的五分之一,这远低于HIC中最大转动能(可高达激发能的叁分之一之多)。(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1-04-01)

张丰收,葛凌霄[5](1998)在《钠原子团簇物理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了一个与距离相关的紧密结合分子动力学模型来系统研究钠原子团簇Nan的结构、热力学和碰撞动力学性质.计算结果能够很好地符合从头计算法(abinition)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同时也探讨了这种有限数目团簇随温度升高可能发生的从类固相到类液相的相变和在碰撞过程中形成双团簇(Nan)2的动力学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原子核物理评论》期刊1998年01期)

张丰收,葛凌霄[6](1997)在《钠原子团簇的碰撞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紧密结合的分子动力学模型,对第一个满壳附近(n=8)钠原子团簇碰撞Nan+Nan的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对有限温度下的多次模拟事件,在各种碰撞参数与不同轰击能量时,双团簇(Nan)2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发现,当质心系单原子能量为0.025eV时,对中心碰撞,(Na8)2能够存在3000fs,而对周边碰撞,(Na8)2能够存在10000fs;不管对中心碰撞还是对周边碰撞,在较低的轰击能量下,这种暂态双团簇结构具有较长的寿命;在相同的单原子轰击能量和相同的碰撞参数,(Na8)2和(Na9)2的动力学寿命没有差别,只是(Na8)2比(Na9)2的温度更低。(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1997年04期)

张丰收,葛凌霄[7](1997)在《钠原子团簇的相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紧密结合的分子动力学模型,对Na4、Na8、Na20的结构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这些钠原子团簇的键长涨落和径向密度分布的分析,发现在200K到250K的温度范围内有从类固相到类液相的改变(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1997年02期)

钠原子团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等边叁角形钠原子团簇中的表面等离激元激发.发现:在团簇尺寸较大时,沿叁角形底边和底边中垂线方向激发的共振模式不同,然而沿两方向的吸收光谱线形一样,主要吸收峰的共振能量也相同.低能聚集共振在空间引起电场增强的极大值主要分布在叁角形的端点附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钠原子团簇论文参考文献

[1].曾华东,阮文,宋红莲,伍冬兰,罗文浪.碱金属钠原子修饰硅原子团簇的结构及储氢性能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

[2].尹海峰,曾春花.叁角形钠原子团簇中的表面等离激元[J].计算物理.2014

[3].魏宝仁,张丰收,徐秀莲,王锋.钠原子团簇相变的多极形变特征[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2

[4].徐秀莲.钠原子团簇碰撞动力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1

[5].张丰收,葛凌霄.钠原子团簇物理学[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8

[6].张丰收,葛凌霄.钠原子团簇的碰撞动力学[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7

[7].张丰收,葛凌霄.钠原子团簇的相变[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7

论文知识图

银原子团簇和氯化银分子团簇的共振散射...个铜原子纳米粒子在3OOK、600K和...NamSi7-m团簇的平均结合能(Eb)的晶体结构(a)团簇键长涨落和总能量的关系钠团簇(a)、钠原子(b)和钠原子核(c)的...

标签:;  ;  ;  ;  ;  ;  ;  

钠原子团簇论文_曾华东,阮文,宋红莲,伍冬兰,罗文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