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益气止血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紫癜病,益气养阴止血方,醋酸泼尼松
益气止血方论文文献综述
徐晓度,吴冰[1](2019)在《益气养阴止血方治疗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止血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7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益气养阴止血方口服。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出血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10%)高于对照组(71.43%)(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水平均有明显提高,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明显低于对照组(35.71%)(P<0.05)。结论益气养阴止血方治疗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以提高常规西医一线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显着,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蔡佳吟,胡人匡[2](2018)在《益气止血方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益气止血方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脾不摄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上消化道出血脾不摄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2组均予常规西医干预措施,对照组予注射用泮托拉唑钠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益气止血方内服,2组均连续治疗5天。比较2组的脾不摄血证症状评分、临床疗效,记录患者的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脾不摄血证症状(胃脘隐痛、面色萎黄、腹胀肠鸣、心悸头晕、神疲懒言、口淡乏味)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治疗组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 <0.01),输血量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止血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脾不摄血证,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8年11期)
欧燕[3](2018)在《益气止血方对崩漏止血效果及再次出血影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益气止血方对脾肾两虚型崩漏的止血疗效、药物安全性及对3个月内再次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阳性对照药的临床试验方法。将72例脾肾两虚型崩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予益气止血方治疗,药物组成主要为炙黄芪30g、太子参15g、白术15g、淮山药15g、女贞子15g、阿胶(烊化)20g、益母草15g、海螵蛸15g、生地榆15g、川续断15g、旱莲草15g、炙甘草5g等。煎服方法:取800ml冷水浸泡中药20min,第一次煨药煮沸30min,取药液200ml,后两次各加水400ml,煮沸30min,每次各取出200ml药液,然后将叁煎药液合匀,分3次温服,每天3次,一剂药服一天,服至异常子宫出血停止后7天,最多服14天。对照组予复方大红袍止血胶囊口服(云南龙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20025483,每粒装0.5g)主要成份由大红袍、柿蒂组成,每次4粒,每日3次,服至异常子宫出血停止后7天,最多服14天。疗程结束后分别比较两组之间综合疗效;治疗组治疗前后主症、次症、总评分,治疗后两组之间主症、次症、总评分,治疗后两组次症各项评分;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之间血红蛋白、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后1~3个月内两组患者再次出血的情况;以及肝肾功、血常规等安全指标予统计分析,对各项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1、治疗前两组年龄,病程,流血时间,中医临床症状主症、次症、总评分,子宫内膜,血红蛋白,安全性指标:肝功能(ALT、AST)、肾功能(CR、UREA)、血常规(WB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3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7%,经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表:治疗组治疗前后主症、次症、总评分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主症、次症、总评分比较,其中主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次症、总评分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次症各项评分比较,其中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面色萎黄或晦暗、手足冰凉、食欲不振、大便偏稀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头晕耳鸣、睡眠欠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再次出血复发累计情况及主症评分比较,治疗组复发率:第一个月3例,第二个月8例,第叁个月10例,对照组复发率:第一个月14例,第二个月24例,第叁个月25例,经比较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主症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第1、2个月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第3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4、检查结果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血红蛋白比较,及治疗后两组之间血红蛋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之间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安全性判定:治疗组与对照组自身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之间肝功能(ALT、AST)、肾功能(CR、UREA)、血常规(WBC)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止血方与复方大红袍止血胶囊治疗脾肾两虚型崩漏均是安全有效的,但益气止血方对脾肾两虚型崩漏患者止血效果更显着,同时能有效改善中医临床症状,防止近期内再次出血。对于延长服药时间后益气止血方对脾肾两虚型崩漏患者的疗效及对再次出血的长期影响值得进一步进行临床及实验研究。(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学院》期刊2018-04-01)
黄伟,黄翔,方量[4](2017)在《益气止血方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益气止血方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轻、中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的效果。方法确诊为轻、中度ANVUGIB的病人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例)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止血治疗,观察组(n=50例)给予益气止血方联合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止血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病人平均出血量、平均输血量和完全止血时间、治疗前后胃管引流液pH值和血红蛋白和治疗后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观察组病人的平均出血量、平均输血量和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239.16±20.15)m L、(467.31±34.97)m L、(22.09±2.73)h均优于对照组[(408.35±30.94)m L、(825.64±50.82)m L、(31.24±3.4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01、41.073、14.680,P=0.000、0.000、0.005)。(2)观察组病人治疗后胃管引流液pH值为(6.53±0.50),高于对照组(5.79±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25,P=0.041);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值为(104.97±5.04)g·L~(-1),高于对照组(95.72±4.86)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42,P=0.037)。(3)观察组病人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0%,显着高于对照组70.00%(χ~2=6.250,P=0.043)。(4)观察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比例为12.00%,显着低于对照组32.00%(χ~2=5.828,P=0.045)。结论益气止血方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可减少轻、中度ANVUGIB病人的出血量,控制病人出血时间,优化病人胃管引流液pH值,同时降低治疗后再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联合用药的止血效果优于单独用药。(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7年03期)
陈维新[5](2016)在《益气活血止血方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清D-二聚体及引流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止血方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患者血清D-二聚体及引流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12 h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组采用自拟益气活血止血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5、7 d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及肢体肿胀程度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D-二聚体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后开始逐渐降低,至术后7 d降至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各时间节点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膝上15 cm及膝下10 cm处肢体周径及患肢肿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总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止血方可明显降低THA患者术后血清D-二聚体水平及患肢周径,其在抗凝、减轻患肢肿胀方面与低分子肝素具有相同的效果,但其在减少术后出血风险方面优于低分子肝素。(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6年07期)
张秀娟,杜晓萍,宋利芳[6](2015)在《益气止血方治疗气虚型青春期功血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益气止血方治疗气虚型青春期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采用益气止血方结合分期疗法,辨证加减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止血天数、BBT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5年12期)
郭秀婷[7](2013)在《益气固冲止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无排卵性功血出血期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旨在从理论与临床方面观察益气固冲止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无排卵性功血出血期的治疗效果,及对其止血机制进行探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功血中符合中医气虚血瘀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益气固冲止血方内服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维血宁颗粒治疗,用药前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然后分别给药,记录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观察止血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子宫内膜厚度、血小板体积分布幅度(PDW)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清钙离子含量、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对各项量化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66.67%,差异有显着性(P <0.05)。治疗前两组在临床症状、子宫内膜厚度、血小板体积分布幅度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清钙离子含量等方面差异无显着性(P>O.05);治疗组治疗后在改善临床症状、子宫内膜厚度、血小板体积分布幅度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清钙离子含量等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均差异有显着性(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 <0.05)。结论:益气固冲止血方是治疗气虚血瘀型无排卵性功血的有效方剂,可通过促进子宫收缩、促进凝血等多个环节作用,具有显着改善症状的作用,优于中成药且费用低廉,副作用少,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3-05-20)
程抗[8](2012)在《益气止血方治疗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初评》一文中研究指出胃肠道具有消化、吸收、免疫、内分泌等重要功能,其特殊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及预后中占据重要地位,被认为是导致MODS发生的原动力,参与着SIRS和MODS的病理生理过程。严重创伤、烧伤、重症感染、休克等应激源的打击可导致机体胃肠黏膜缺血缺氧,血中内毒素、内源性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增加、释放,并且可介导免疫机制损伤、胃肠动力障碍,从而促使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受损、微生态环境失衡,加剧胃肠黏膜水肿、糜烂和溃疡形成,继发肠源性感染、移位,某些条件致病菌侵入体内组织器官和循环系统从而引起远隔器官功能的损伤,、表现为相关的SIRS/MODS。胃肠功能障碍最严重的表现为消化道出血,一旦发生,病死率较高。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有:积极纠正休克,改善胃肠道血液灌注、微循环;促进肠蠕动,恢复胃肠动力,预防肠麻痹;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减轻胃肠道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使用PPIs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面的修复;应用微生物制剂巩固肠道生物屏障,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及时进行肠内营养,合理配方。近二十年来中医中药在治疗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通里攻下法、益气健脾法等被广泛研究并运用于临床。西苑医院ICU围绕着胃肠功能障碍开展了相关工作,规范了腹胀、呕血、黑便等诊疗常规,并实施了相关中医特色治疗,如大黄粉灌肠通腑、益气止血方经胃管灌入治疗MODS并发消化道出血,疗效较为肯定。由于危重病MODS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故本研究立足于临床实际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的:研究益气止血方治疗MODS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完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严格根据诊断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将入住ICU符合MODS并发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且辨证为气阴两虚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30例。采用随机对照表法对3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各15例。记录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入住ICU的主要疾病病种、APACHE Ⅱ评分、胃肠功能评分。观察并分别记录两组病例入组时及入组后治疗第1、3、7天腹内压、肠鸣音、APACHE Ⅱ评分、胃肠功能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各组病例潜血试验转阴所需天数,并根据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计算各组总有效率,对上述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腹内压:对照组治疗前(11.81±2.27)cmH20、治疗第7天(10.54±2.50)cmH2O,治疗前后差异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13.15±2.74)cmH20、治疗第3天(12.13±2.04)cmH20、治疗第7天(10.35±1.49)cmH2O,治疗前后差异比较分别为P<0.05、P<0.01,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度统计学意义。两组组间相比腹内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肠鸣音:对照组肠鸣音治疗前(1.53±0.64)次/分、治疗第3天(2.40±0.51)次/分、治疗第7天(3.67±0.72)次/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P<0.01,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肠鸣音治疗前(1.20±0.56)次/分、治疗第3天(2.73±0.70)次/分、第7天(4.00±0.65)次/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P<0.01,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第3天、第7天肠鸣音变化分别为P<0.01、P<0.05,差异分别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意义。(3)对照组潜血试验转阴需要(4.77±1.09)天、治疗组潜血试验转阴需要(3.92±0.86)天,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APACHEⅡ评分:对照组APACHEⅡ评分治疗前(14.60±3.62)分、治疗第3天(12.67±3.46)分、治疗第7天(11.20±3.38)分,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均P<0.01,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治疗组APACHEⅡ评分治疗前(15.73±3.86)分、治疗第3天(12.87±3.20)分、治疗第7天(10.53±3.11)分,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均P<0.01,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第7天APACHEⅡ评分变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胃肠功能评分:对照组胃肠功能评分治疗前(2.00±0.65)分、治疗第7天(1.53±0.52)分,治疗前后差异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胃肠功能评分治疗前(2.13±0.52)分、治疗第7天(1.07±0.59)分,治疗前后差异比较P<0.0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第7天胃肠功能评分变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出血症状计分:对照组出血症状计分治疗前(5.60±2.75)分、治疗第3天(3.80±2.11)分、第7天(0.60±1.68)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出血症状计分治疗前(6.20±2.39)分、治疗第3天(2.80±2.11)分、治疗第7天(0.40±1.10)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第3天出血症状计分变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其他中医症状计分:对照组其他中医症状计分治疗前(11.20±1.47)分、治疗第7天(8.80±2.08)分,治疗前后比较P<0.0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其他中医症状计分治疗前(12.13±1.19)分、治疗第3天(9.47±1.46)分、治疗第7天(6.40±1.99)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第3天、第7天其它中医症状计分变化P<0.01,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8)证候疗效评定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10、4例,治疗组对应分别为3、11、1例,两组组间总有效率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加用益气止血方潜血试验转阴所需天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能促进肠鸣音、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评分、其他中医症状计分等观察指标的好转,提示益气止血方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和胃肠功能保护作用。2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组间证候疗效评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益气止血方能改善患者气阴两虚证的一般症状表现。(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2-05-28)
付明洁[9](2008)在《益气滋阴止血方治疗气阴两虚型IgA肾病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观察导师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来初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型IgA肾病的可行性及优势,以及益气滋阴止血方的组方原则,为临床治疗IgA肾病气阴两虚型筛选出高效、安全的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1将肾穿刺确诊为IgA肾病且为气阴两虚型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试验组)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一个疗程(30天)的治疗,同时定期监测中医症状及一系列西医生化等相关指标。2观测指标和方法:(1)安全性观测指标:血常规及肝功能检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2)疗效性观测指标:①中医临床单项症状分级量化评估。②实验室观察指标: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IgA、IgM、IgG;尿常规;血、尿β_2-微球蛋白测定。以上指标于治疗前及一疗程(30天)观察结束后各记录一次。3统计学处理方法: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处理。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以P<0.05表示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示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5表示无显着性差异。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疾病疗效比较表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为65.00%,经Ridit分析两组疗效有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单项症状比较表明:治疗后试验组较治疗前在少气乏力、易感冒、浮肿、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腰脊酸痛的症状改善方面均有非常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较治疗前对照组在浮肿、口干咽燥、腰脊酸痛症状改善方面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在少气乏力、易感冒、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腰脊酸痛的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3两组治疗前后血尿与蛋白尿定性检查的比较表明:治疗后两组间蛋白尿定性的改善无显着性差异(P>0.05);血尿定性有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血尿与蛋白尿定性检查均较治疗前有非常显着性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蛋白尿定性检查有非常显着性改善(P<0.01),血尿有显着性改善(P<0.05).4两组治疗前后Scr、Ccr、BUN比较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对Scr、BUN浓度均无明显降低,但试验组能明显升高患者Ccr(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益气滋阴止血方可改善肾功能。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比较表明:治疗后两组均能降低血清IgA水平,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6两组治疗前后血、尿β_2-微球蛋白测定的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均组能明显降低尿β_2-微球蛋白的指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益气滋阴止血方能逆转早期肾损害,改善肾小管功能。7安全性分析:观察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两组血常规及肝功能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本观察是安全可靠的,提示益气滋阴止血方是安全的纯中药制剂。结论:试验组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减少尿中红细胞与尿蛋白,降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的含量,逆转早期肾损害,改善肾小管功能等方面均有显着疗效,服用期间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达到了用药高效、安全的目的。故认为本观察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较单纯西药疗法有明显优势,认为益气滋阴止血方是治疗IgA肾病气阴两虚型较理想的纯中药制剂,为临床治疗气阴两虚型IgA肾病提供了新的、安全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期刊2008-06-01)
亢灵芝,孙安兵[10](2008)在《自拟益气补肾止血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356例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中医"崩漏"范畴。依据"塞流、澄源、复旧"治崩之法,自拟益气补肾止血方在临床中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卓着。(本文来源于《甘肃中医》期刊2008年05期)
益气止血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益气止血方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脾不摄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上消化道出血脾不摄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2组均予常规西医干预措施,对照组予注射用泮托拉唑钠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益气止血方内服,2组均连续治疗5天。比较2组的脾不摄血证症状评分、临床疗效,记录患者的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脾不摄血证症状(胃脘隐痛、面色萎黄、腹胀肠鸣、心悸头晕、神疲懒言、口淡乏味)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治疗组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 <0.01),输血量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止血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脾不摄血证,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益气止血方论文参考文献
[1].徐晓度,吴冰.益气养阴止血方治疗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9
[2].蔡佳吟,胡人匡.益气止血方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8
[3].欧燕.益气止血方对崩漏止血效果及再次出血影响的临床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8
[4].黄伟,黄翔,方量.益气止血方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7
[5].陈维新.益气活血止血方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清D-二聚体及引流量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6
[6].张秀娟,杜晓萍,宋利芳.益气止血方治疗气虚型青春期功血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5
[7].郭秀婷.益气固冲止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无排卵性功血出血期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8].程抗.益气止血方治疗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初评[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9].付明洁.益气滋阴止血方治疗气阴两虚型IgA肾病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8
[10].亢灵芝,孙安兵.自拟益气补肾止血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356例体会[J].甘肃中医.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