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盆地论文_杨勇,施炜

导读:本文包含了银川盆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银川,盆地,地热,同位素,鄂尔多斯,烷烃,作用。

银川盆地论文文献综述

杨勇,施炜[1](2019)在《银川盆地黄河古河道迁移史》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自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南长滩翠柳沟进入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至石嘴山市头道坎麻黄沟出境,全长397千米。与黄河中下游几个深受河患所苦的省区不同,黄河对宁夏来说就意味着丰饶和富足。金色的黄河水,仿佛流淌着的黄金,顺着河道缓缓地注入银川盆地的每一寸土地,成就(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报》期刊2019-11-12)

任光远[2](2019)在《基于热储法的银川盆地地热资源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银川盆地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地热资源类型属沉积盆地型中低温地热资源。热储层主要为新近系干河沟组、新近系彰恩堡组、古近系清水营组和基岩热储。通过地热井调查和地热地质资料研究,按照基底构造单元,选取合理计算参数,采用热储法对盆地地热资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银川盆地地热资源量为2.7075×10~(17)(kJ);可利用地热资源量为8.9665×10~(16)(kJ);热储层50年地热水储存量为8.6171×10~(11)(m~3),地热水允许开发量为1.6798×10~(10)(m~3)。(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9年10期)

朱怀亮,胥博文,刘志龙,石峰,辛玉齐[3](2019)在《大地电磁测深法在银川盆地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行地热资源调查,以银川盆地西部斜坡区为研究对象,通过2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51个测点的二维偏离度、构造走向等进行分析和计算,并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二维反演方法对TM模式的数据进行反演,获得了大地电磁测深剖面二维反演电阻率模型。反演结果表明,研究区4 km以浅电性结构单元可分为叁层,分别为低阻层—中高阻层—低阻层,推断研究区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古近系—新近系和奥陶系。根据区域地热地质资料,研究区内最为有利的热储层为新近系红柳沟组,其次为古近系清水营组和新近系干河沟组。通过本次大地电磁测深调查,圈定了研究区有利地热资源储藏范围,证实了大地电磁测深法在沉积盆地地热资源勘查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物探与化探》期刊2019年04期)

马洪云,李成柱,王化齐,郭莉[4](2019)在《银川盆地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西北部银川盆地干旱少雨,大量的黄河水用于灌溉,灌溉入渗水对地下水循环的参与程度、参与深度研究是进一步解决灌区水环境问题和确定地下水污染来源的关键,需要深入研究。笔者通过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和氚同位素年龄分析,构建了银川盆地不同水体同位素特征分布关系。结果表明:银川盆地降水和流经的黄河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丰度均值都分布在全球雨水线上,降水和黄河水符合全球大气降水来源;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及由地下水排泄汇集的排水沟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都分布在地下水拟合线上(δD=8.24δ~(18)O+1.08)。这条地下水拟合线与全球雨水线近似平行分布。两线之间的差异指向2种不同水循环的主导过程,即蒸发-混合主导过程和水岩交互-混合主导过程。两种解释对应的灌溉循环量分别占地下水排泄量的44.07%和89.76%,初步认为水岩交互-混合是地下水拟合线分布于全球雨水线下方的主导过程。(本文来源于《西北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张慧娟,杨桂芳,陈正洪[5](2019)在《银川盆地35.0ka以来古植被演化的类脂分子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了解干旱-半干旱区的植被类型及其演化规律,利用气相色谱仪对银川盆地冰沟剖面河湖相沉积物中的正构烷烃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其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为C_(15)~C_(34),奇碳优势明显,以C_(29)或C_(31)为主峰的单峰型为主,但少量样品也出现双峰型分布模式。通过对冰沟剖面正构烷烃分布特征、碳优势指数CPI和L/H(∑C_(21-)/∑C_(22+))指标的详细分析,得知其有机质来源以陆生高等植物占主导优势。结合年代数据、有机碳同位素、长链正构烷烃平均链长ACL和C_(33)/(C_(33+)C_(27))值,重建出35. 0ka以来银川盆地植被类型以C_3植物为主,并且C_3和C_4植物的相对比例变化主导受温度制约,而木本和草本植被的演化主要受控于水分条件。(本文来源于《地质与勘探》期刊2019年01期)

包国栋,陈虹,胡健民,朱桂繁[6](2019)在《银川盆地东缘黄河断裂第四纪活动与分段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银川盆地位于南北地震带的北段,是一个典型的新生代断陷盆地,自西向东发育贺兰山东麓山前断裂、芦花台断裂、银川隐伏断裂和黄河断裂等四条主要活动断裂。该盆地中记载的历史最大地震是1739年平罗8级地震,其发震断裂一直存在争议,最近研究认为可能是黄河断裂,但是缺乏直接的古地震证据。本文通过对黄河断裂的地貌特征、几何分布、构造变形序列和地震活动等方面的研究,发现黄河断裂可以划分为红崖子段、陶乐段、滨河段和灵武段。断裂总体经历了早期由东向西逆冲变形向晚期西倾正断层的转换,构造应力场由NW–SE向挤压转变为EW向伸展,转换时间为晚更新世末。通过断裂不同位置活动性分析发现,黄河断裂在晚更新世末—全新世期间至少经历了5次古地震事件,其地震活动间隔约为3 000 a。其中滨河段的最新活动是在4 000 a以前,而陶乐段的最新活动可能在(330±30) a BP之后,对研究1739年平罗8级地震的发震断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地球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杨勇,闫国翔,马彦云[7](2019)在《银川盆地地壳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银川盆地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为评价该区域地壳的稳定性,用重力资料解译3条北西断裂,并结合已有的构造认识,讨论深部构造样式和浅部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及活动性,以及地震活动特征、大地形变特征及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模型将银川盆地按照77个待评区进行分区评价.结果表明,银川盆地总体处于稳定与不稳定之间;贺兰山断裂、黄河断裂附近以及盆地的中部贺兰等地区,由于断裂活动性强、构造复杂,深部构造交汇等特征,稳定性相对较差,而盆地的北部和南部稳定性则相对较好.(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孙巧银,方磊,王化齐[8](2018)在《银川盆地1:50000芦花台幅工程地质钻孔及取样土工试验数据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数据集包含了2016年从银川盆地1:50 000芦花台图幅区内采集的14个工程钻孔的数据信息,293个岩土样品共1 996组测试数据。主要测试土体抗剪强度、压缩模量、颗粒成分等。图幅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经钻孔揭露,纵向上岩土类型从地表至深部依次为砂砾石土、粉细砂、粉土和粉质粘土等;横向上,西部以洪积成因的砂砾石为主,东部以冲积和风积成因的粉细砂为主;整体上表现出由西向东地层时代变新,岩性颗粒由粗变细的总体特征。样品测试显示,图幅区内砂砾石、粘性土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工程地质特性较好;而图幅东部区域的风成粉细砂土因胶结差,结构较分散,易出现砂土液化现象而呈现出较差的工程地质特性。图幅区内的工程地质钻探工作施工规范,测试分析均由具备国家资质的实验室承担,得到的数据质量可靠,真实反映了该区域内地层信息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本数据集的数据和分析结论,可以为研究银川盆地的地质演化及在该区开展工程建设规划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8年S2期)

闵刚,王绪本,夏时斌,孔凡涛,张解成[9](2018)在《银川盆地及邻区多属性结构特征与动力学背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毗邻区域新生代构造系统发育,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构造变形特殊且典型的区域(詹艳等,2017),地壳缩短与增厚特征明显、新生代断陷盆地发育(高锐等,2011),是研究青藏高原的隆升与扩展及其与华北地块相互关系的理想场所。现有的研究表明,中生代以来的华北克拉通破坏只发生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还保留着克拉通整体稳定的属性,仅发生了局部岩石圈改造和减薄(Griffin etal.,2013),然而,在没有发生克拉通破坏的华北西部鄂尔多斯地区,新生代以来发生了强烈的构造活动,历史上发生了多次8级地震,并在其周缘形成了包含银川盆地在内的大量新生代断陷盆地(国家地震局"鄂尔多斯周缘断裂系课题组",1988)。那么对于该地区的构造活动而言,到底是由于华北克拉通的破坏发生的特殊构造变动呢?还是由于其西侧青藏高原的隆升扩展的影响所致?本研究通过宁夏地区完成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结合收集地震资料与重磁解译成果,系统研究宁夏地区多属性结构特征,大地电磁研究结果表明在阿拉善与青藏高原东北缘接触部位存在一切穿地壳的低阻带,同时在银川盆地深部也存在相似的切穿地壳的低阻带;银川盆地与鄂尔多斯地块深部壳幔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银川盆地深部存在切穿地壳的低阻带,而鄂尔多斯地块西缘北段深部显示中高阻的电性结构特征。Shen Xuzhang等(2017)利用天然地震接收函数资料获得的壳幔速度结构剖面显示阿拉善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地幔结构与弧形构造带的地幔结构差异较大,而银川盆地深部壳幔结构与弧形构造带的壳幔结构具有相似性,并推断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存在一条从弧形构造带弧顶部位流向银川盆地深部的壳幔物质流。作者收集的航磁异常资料显示沿卫宁北山—青铜峡存在中高磁性构造带,且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银川盆地接触部位存在局部高磁性体,故而推断沿中高磁性构造带存在壳幔物质运动。综合以上多属性研究成果得到的认识,作者认为银川盆地的成因模式可以总结为: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内的低阻低速壳幔物质沿弧形构造带弧顶部位向北东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受到鄂尔多斯西缘北段深部中高阻地块的阻挡,深部地幔物质向上运动形成张性构造环境,银川地块沿贺兰山东麓断裂和黄河断裂发生断陷形成典型的银川断陷盆地,银川断陷盆地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隆升扩展关系更加密切。(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二)——专题45:海洋地球物理、专题46:电磁地球物理学研究应用及其新进展》期刊2018-10-21)

田晏嫣,魏明建,李新玲,黄文静,周助[10](2018)在《银川盆地PL02钻孔孢粉记录的晚上新世——早更新世的环境演化及早更新世的冷湿阶段》一文中研究指出银川盆地又被称为"银川地堑",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为一新生代断陷盆地;自新生代以来,银川盆地持续下陷,不断接受来自周围山体和高原的剥蚀物,形成了巨厚的沉积,其厚度可达7000余米,该地区蕴含着丰富的构造和气候变化信息,是研究晚新生代环境演化的理想地区之一。本研究在银川盆地钻取了720.7m深的PL02钻孔并进行取样,通过古地磁测年为研究区建立了连续高精度的时间跨度为3.4 Ma B.P.的磁性地层年代标尺。本文通过对PL02钻孔岩芯中部深度为567.3m-247.9m,磁性地层年龄为2.87Ma-1.52Ma的180个样品进行孢粉分析,重建了银川盆地晚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期的古植被演化序列,并推断该时期的古气候演化规律。孢粉组合结果表明:银川盆地在2.6Ma之前,气候相对温暖湿润,植被类型以荒漠草原为主。进入早更新世以来,草本植物花粉迅速增加,其中耐旱的藜科、麻黄、白刺等花粉百分含量明显增多;与晚上新世相比,气候变得更加干旱,环境明显恶化。1.99Ma-1.73Ma期间,旱生植物的花粉百分含量急剧减少,气候变得湿润;特别是在1.87Ma附近达到一个峰值,指示了在早更新世时期存在着一个短期湿润的气候变化阶段,并且位于Olduvai极性亚时附近,通过对该阶段的进一步详细研究,发现在该短期气候湿润阶段,气候经历了寒冷-温暖-寒冷的变化过程,这对于研究亚洲内陆Olduvai极性亚时时期的环境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1.73Ma之后,研究区草本植物的花粉百分含量不断增加,植被类型由之前的荒漠草原转变为荒漠,表明气候变得寒冷干旱。银川盆地环境演化的特征表明自晚上新世以来,亚洲内陆具有明显干旱化的趋势,这可能与全球变冷及青藏高原隆升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9-17)

银川盆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银川盆地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地热资源类型属沉积盆地型中低温地热资源。热储层主要为新近系干河沟组、新近系彰恩堡组、古近系清水营组和基岩热储。通过地热井调查和地热地质资料研究,按照基底构造单元,选取合理计算参数,采用热储法对盆地地热资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银川盆地地热资源量为2.7075×10~(17)(kJ);可利用地热资源量为8.9665×10~(16)(kJ);热储层50年地热水储存量为8.6171×10~(11)(m~3),地热水允许开发量为1.6798×10~(10)(m~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银川盆地论文参考文献

[1].杨勇,施炜.银川盆地黄河古河道迁移史[N].中国矿业报.2019

[2].任光远.基于热储法的银川盆地地热资源评价[J].环境与发展.2019

[3].朱怀亮,胥博文,刘志龙,石峰,辛玉齐.大地电磁测深法在银川盆地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19

[4].马洪云,李成柱,王化齐,郭莉.银川盆地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J].西北地质.2019

[5].张慧娟,杨桂芳,陈正洪.银川盆地35.0ka以来古植被演化的类脂分子记录[J].地质与勘探.2019

[6].包国栋,陈虹,胡健民,朱桂繁.银川盆地东缘黄河断裂第四纪活动与分段性研究[J].地球学报.2019

[7].杨勇,闫国翔,马彦云.银川盆地地壳稳定性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孙巧银,方磊,王化齐.银川盆地1:50000芦花台幅工程地质钻孔及取样土工试验数据集[J].中国地质.2018

[9].闵刚,王绪本,夏时斌,孔凡涛,张解成.银川盆地及邻区多属性结构特征与动力学背景分析[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二)——专题45:海洋地球物理、专题46:电磁地球物理学研究应用及其新进展.2018

[10].田晏嫣,魏明建,李新玲,黄文静,周助.银川盆地PL02钻孔孢粉记录的晚上新世——早更新世的环境演化及早更新世的冷湿阶段[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论文知识图

横跨银川盆地的GPS运动速度(剖...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区划图二(修改自杨...盐湖区地下水生植物空间分布示意图水稻种植区域分布4银川盆地伸展—走滑构造样式平面...银川盆地基底主要断裂分布

标签:;  ;  ;  ;  ;  ;  ;  

银川盆地论文_杨勇,施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