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配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植物,园林,居住区,意境,中国古典,金叶,别业。
植物配植论文文献综述
张斌斌,伍文忠,孙丰宾,齐锋,晏海[1](2019)在《冬季不同植物配植类型绿地内PM_(2.5)致变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内3种不同植物配植类型绿地为对象,采用定点观测法,研究了不同配植类型绿地对PM_(2.5)浓度的影响,总结了冬季不同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及光照强度等气象因子条件下绿地内PM_(2.5)浓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时段PM_(2.5)浓度大小依次为复层混交林>乔草>疏林草坪,同一配植类型绿地内PM_(2.5)浓度上午显着大于下午;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标与PM_(2.5)的聚集和扩散具有显着相关性,PM_(2.5)浓度与郁闭度、种植密度、常绿树种数量占比成正比关系;不同绿地内PM_(2.5)浓度均呈"L"型曲线变化规律;各气象因子对PM_(2.5)浓度的影响能力大小依次为相对湿度>温度>风速>光照强度,其中PM_(2.5)浓度与温度及风速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光照强度无明显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林业》期刊2019年05期)
桂宇雪[2](2019)在《辋川别业中植物配植模式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唐朝是一个人文蔚起,大师云集的朝代。盛唐时期的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不仅是中国园林史上一座着名的私家园林,更是唐宋写意山水园林式别业的典型代表。然而造园艺术也毫无例外地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通过研究辋川别业中的园林景观布局、植物配置等,可以表明唐代文人的美学思想对于造园艺术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07期)
张帅[3](2019)在《基于用户需求的茶园配植植物信息系统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茶园生态环境状况尚不容乐观,部分地区的茶园水土流失较严重。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下,生态茶园建设势不容缓,许多茶区也已经实施多年,其中,配植绿色植物对生态茶园建设是一个重要和有效的措施,但是配植植物模式和种类复杂多样,茶园的立地条件也各不相同,茶园主体对所要配植植物选择困难。在农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立一个基于生态茶园配植植物信息系统,实现茶园配植植物的快捷准确查询和信息共享,对生态茶园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四个方面:1.茶园配植植物需求分析生态茶园建设势不容缓,在改善茶园环境和生态质量方面许多茶区也已经实施多年,茶园配植绿色植物是一个可以改善茶园生态环境重要和有效的措施,但是配植植物模式和种类复杂多样,茶园的气候特点和环境地点各不相同,每个茶园的立地条件也各不相同,茶园主体对所要配植植物存在选择方面的困难,合理的在茶园套种绿色植物显得尤为重要。在农业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立一个基于生态茶园配植植物的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茶园配植植物的快捷和准确的查询、植物信息的共享,促进生态茶园建设。2.建立茶园配植植物信息库根据合理的茶园生态系统配位、利于茶树生长与茶叶品质、符合配植植物的生长条件需求,基于茶园生态改良的目标,利用实地调查、中国植物物种信息库、PPBC中国植物图像库(最大的植物分类图片库)、期刊论文、专着、百度百科等资讯和方法筛选适合于茶园种植的植物共347种并进行整理、分析,建立了信息库,为茶园配植植物系统提供了信息源。3.筛选出的茶园配植植物的信息显示指标和查询指标根据目前茶园主体的知识水平和满足茶农使用方便的需求,本系统列举了中文名称、拉丁学名、属性(科属种)、形态描述、生活习性、功能作用、种植方法、图片、资料来源等作为茶园配植植物信息显示指标,为茶园对配植植物的种植提供更为详细的依据。并根据植物生长的条件需求筛选出用途、海拔(m)、土壤类型、土壤酸碱度、土壤肥力、土壤相对湿度(%)、光照时数(h)、年降雨量(mm)、气温(℃)作为查询指标,可以使该系统可查询、可阅读,让用户快捷准确的查询到茶园适用的植物。4.构建了茶园配植植物信息系统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基于Mysql5.6的数据库,选择了B/S系统开发体系结构,操作系统采用centos 7,编程采用开发语言为PHP5.6,运行环境为Apache,开发了基于Android手机微信平台的茶园配植植物信息系统,并设计出包括茶园配植植物信息系统登入界面、茶园配植植物信息系统查询界面、茶园配植植物信息系统文件的添加编辑删除界面、系统的安全性这四大部分,方便信息及时的更新和导入,以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服务,实现用户高效选择所需茶园配植植物。(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9-04-01)
邓虎[4](2019)在《现代居住区植物配植——以临安青山湖宝龙旭辉城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临安青山湖宝龙旭辉城居住区北临南苕溪,周边有优质的自然水系、沿河绿化等资源,提取自然河流、绿化流畅的曲线型流线,融入社区之中,犹如自然中流淌的河流,营造充满活力功能的都市森林社区。植物配植以"绿奢主义"为设计主题,以打造"亲密生活"为故事线,围绕礼仪、健康、陪伴、交流的主题生活圈。该居住区景观设计风格为现代风格,植物配置采用柔美婉转的线条和丰富多重的绿化空间,形成流畅、生态、氧气饱和的设计,打造多维(本文来源于《中国花卉园艺》期刊2019年06期)
李锟[5](2019)在《居住区公共绿地植物配植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将居住区建成一个具有心灵归属感的"家园"。在设计中主要需要进行软景、硬景的设计,在硬景中以硬质铺装等为主体,给人以刚硬的感觉,因此,我们需要结合软景的植物景观设计,柔化硬景带给我们的距离感。在居住区的绿化设计中要坚持生态化理念,利用自然的乔、灌、草植被构建层次丰富的生态群落,丰富植物的立面层次,打造配置合理、功能齐全的居住区绿地。(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9年02期)
玉曼暄[6](2019)在《浅析余荫山房的植物配植》一文中研究指出余荫山房是岭南古典四大名园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小型宅园,植物配植对"余荫"主题的表现是精妙且不可或缺的。本文对余荫山房的植物配植进行研究学习,分别从植物种类及类型、配植手法与寓意来详细解析余荫山房的植物配植。希望探究成果可以丰富余荫山房的植物配植的研究资料,为今后类似案例的设计建造或者保护修复中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9年01期)
冯秀智,童志鹏,胡竹平,黄程鹏,周秀峰[7](2018)在《不同配植孝顺竹土壤-植物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不同经营措施对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生长的影响,以及竹类植物叶片以外器官的氮磷化学计量特征是否适用于表征植株生长状况及土壤养分丰缺,对浙江农林大学竹种园内列植、群植2种配植的孝顺竹林地土壤-植物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群植孝顺竹林地土壤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含量高于列植,有效氮磷比值(42. 18±6. 36)远低于列植(118. 70±24. 51),列植具有降低土壤有效养分的作用,群植模式更有利于养分循环平衡。列植模式可以促进孝顺竹氮素在笋、秆中的积累而降低全株磷的积累,列植氮磷比介于8. 02~19. 72,群植介于3. 30~18. 18,传统以叶片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来表征孝顺竹植株生长状态及土壤养分丰缺情况的方式并不合适,尤其是在人为干预条件下。(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1期)
徐莲,杨森,谢龙安,李敏[8](2018)在《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植的意境营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注重运用植物配植来努力营造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征之一。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四大元素之一的植物,一直被看作是营造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如何在现代中国特色园林的设计过程中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使其更好发挥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一直是现代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研究》期刊2018年10期)
刘晓霞[9](2018)在《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植的意境营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是园林建造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在我国古典园林之中,植物的配植更是起到意境营造的作用。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对其我国着名古典园林中配植的植物进行分析,探究其营造园林意境的作用,从而为我国园林设计中植物配植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8年18期)
毛馨卉[10](2018)在《植物与水体的配植》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与水体的配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此,以北京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园、紫竹院公园及海淀公园为例,结合理论知识,从生态习性、色彩选择与搭配、栽植的方式等方面对植物与水体的配植的要点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8年16期)
植物配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唐朝是一个人文蔚起,大师云集的朝代。盛唐时期的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不仅是中国园林史上一座着名的私家园林,更是唐宋写意山水园林式别业的典型代表。然而造园艺术也毫无例外地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通过研究辋川别业中的园林景观布局、植物配置等,可以表明唐代文人的美学思想对于造园艺术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配植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斌斌,伍文忠,孙丰宾,齐锋,晏海.冬季不同植物配植类型绿地内PM_(2.5)致变因素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19
[2].桂宇雪.辋川别业中植物配植模式初探[J].大众文艺.2019
[3].张帅.基于用户需求的茶园配植植物信息系统构建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9
[4].邓虎.现代居住区植物配植——以临安青山湖宝龙旭辉城为例[J].中国花卉园艺.2019
[5].李锟.居住区公共绿地植物配植探析[J].花卉.2019
[6].玉曼暄.浅析余荫山房的植物配植[J].低碳世界.2019
[7].冯秀智,童志鹏,胡竹平,黄程鹏,周秀峰.不同配植孝顺竹土壤-植物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江苏农业科学.2018
[8].徐莲,杨森,谢龙安,李敏.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植的意境营造[J].现代农业研究.2018
[9].刘晓霞.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植的意境营造[J].花卉.2018
[10].毛馨卉.植物与水体的配植[J].江西农业.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