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对准论文_苏炳志,穆荣军,龙腾,程超,崔乃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递对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卡尔,误差,模型,速度,大失,泰勒,方位角。

传递对准论文文献综述

苏炳志,穆荣军,龙腾,程超,崔乃刚[1](2019)在《HCKF性能评估及其在传递对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阶容积卡尔曼滤波(HCKF)算法在传递对准中的应用问题,提出综合运用多变量函数泰勒级数展开和计算复杂度分析的性能评估方法。基于高阶球面-径向容积准则建立HCKF算法模型,并对其估计精度和计算量进行量化和对比分析:HCKF具有5阶泰勒级数展开精度且计算复杂度为O(n~4),综合性能优于高斯厄米特积分滤波(GHQF)和无迹卡尔曼滤波(UKF)。将叁种非线性滤波算法应用到舰机大失准角传递对准系统中,摇摆台试验结果表明:HCKF的估计精度比UKF高17%,计算量比GHQF小2个数量级,与HCKF性能评估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郭兰申,钱法,黄凤荣,李杨,朱雨辰[2](2019)在《考虑杆臂效应和挠曲变形的大失准角快速传递对准》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非线性"速度"+"姿态"的匹配模型,具体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器,仿真在杆臂效应和挠曲变形两大因素综合作用下大失准角的估计精度。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在60 s内估算出失准角的大小并满足战术级武器的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黄国荣,魏翔,郝顺义,卢航,许明琪[3](2019)在《传递对准非线性误差模型一致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失准角情况下的舰载机捷联惯导系统传递对准问题,建立了非线性的经典传递对准和快速传递对准误差模型。从二者对失准角的定义出发,通过理论推导,论证了非线性情况下两种误差模型的一致性关系。采用"速度+姿态"组合匹配算法,对大失准角情况下舰载机捷联惯导系统的传递对准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实验中,经典传递对准方法对水平失准角的估计误差均在1'左右,对方位失准角的估计误差均在3'左右;快速传递对准方法对对水平失准角的估计误差均在1'左右,对方位失准角的估计误差均在2'左右。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对失准角进行有效估计且精度接近,两种误差模型在非线性情况下具有一致性。(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高继光,高青伟,吴芳[4](2019)在《舰载惯导传递对准仿真系统设计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了舰载惯导系统传递对准计算机仿真系统,利用轨迹发生器产生主子惯导系统的惯性器件的输出,送入主子惯导系统的惯导解算模块,产生不同匹配模块的惯导参数输出,进而进行滤波估计。仿真系统可以对所建立的舰载惯导系统的误差模型和滤波算法进行计算机仿真验证,提高误差模型的精确性和滤波算法的可靠性,并对后续的半实物仿真和实际装备实验验证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本文来源于《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蔡迎波[5](2019)在《基于速度加角速度匹配的传递对准优化算法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舰船在航行过程中易受风浪等外界环境干扰,使船体存在明显的挠曲变形。而在传统的建模过程中未考虑挠曲变形对静态杆臂长度的影响,导致建模不准确,从而致使对准精度下降。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动态挠曲变形和动态杆臂效应一体化的误差模型,构建了更精确的传递对准误差方程。分别在速度加姿态匹配和速度加角速度匹配两种方式下进行卡尔曼滤波,比较了这两种匹配方式在不同运动状态下对于动态挠曲变形角和安装误差角的估计效果。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速度加姿态匹配,速度加角速度匹配对于动态挠曲变形角和安装误差角的估计误差精度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且平稳性更好,在匀加速运动时优势更明显。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当载体受外界环境干扰严重时,应首先考虑采用速度加角速度匹配模式进行传递对准。(本文来源于《光学与光电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高亢,陈希军,任顺清,李巍[6](2019)在《SINS大失准角传递对准模型的可观测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捷联惯导系统(SINS)是在军事、航空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全自主导航系统,传递对准是确定其导航初值的一项关键技术.针对捷联惯导系统大失准角传递对准模型进行了可观测性分析研究.首先,建立了SINS欧拉角误差模型,并根据水平失准角为小角度的工程实际情况等对误差模型进行了简化;然后,从非线性系统的可观测性分析出发,利用微分几何理论给出系统的可观测矩阵,并给出了系统可观测度定义以及通过奇异值分解分析状态变量可观测度的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SINS大失准角传递对准模型中,对系统进行了"速度"匹配和"速度+姿态"匹配模式下的可观测性和状态可观测度分析;最后,设计了UKF滤波器进行传递对准仿真,仿真结果与可观测分析结论一致,验证了该可观测分析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这两种匹配模式下系统均为不完全可观测,并且"速度+姿态"匹配模式下状态变量的可观测度相比"速度"匹配模式下的状态可观测度高.(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力宁,徐旭,何昆鹏[7](2019)在《一种应变片估计挠曲变形的快速传递对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传递对准中对动态变形角采用二阶马尔可夫过程经验建模导致精度失准问题,本文提出了使用实测数据进行反建模的方法,即通过应变片记录运动过程中的实际挠曲角并以此反推其二阶微分方程及状态空间相关系数,可有效解决传统方案需反复修改尝试相关参数的问题。实验证明:采用了该方法的传递对准方案不仅可实现机动结束后10 s内快速收敛失准角至可靠精度,同时最终精度也可达到3′以内。(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杨管金子,李建辰,黄海,国琳娜[8](2018)在《基于主惯导参数特性的传递对准调平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初始对准时间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鱼雷在战场上的快速准备性能。传统对准算法及调平判据由于其内部参数一般固定不变,一方面使得对准时间过长,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对准工况的适应性较差。文中提出一种基于主惯导速度注入参数和水平姿态角晃动参数特性的对准调平方法,采用BP神经网络对该特性进行辨识,实时自适应对内部特定参数进行在线更新,在保证对准精度的同时,以达到较快的滤波器收敛速度和不同工况下的及时调平判定。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加快失谐角收敛速度,且根据不同工况自适应设计调平判据,可达到缩短初始对准时间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水下无人系统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群生,赵剡,鲁浩,徐剑芸,王进达[9](2018)在《速度+方位角传递对准在直升机载导弹传递对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直升机机动的特点,本文采用"速度+方位角"匹配传递对准方案,推导了系统的状态方程和量测方程,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观测度改进方法,对其进行了证明。采用此方法分析了系统的可观度,进行了多种机动方式仿真研究,从中选择出了合适的机动方案。数字仿真表明,在摇翼机动的情况下,对准精度优于5',完全可以达到"速度+姿态"效果,且阶数降低,计算量更小。(本文来源于《航空兵器》期刊2018年06期)

李双喜,熊云强,韩利军[10](2018)在《一种传递对准方法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速度+姿态"匹配传递对准方法为基础,将时间延迟误差加入到卡尔曼滤波状态量中进行估计,以消除其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考虑时间延迟的传递对准方法相对于传统"速度+姿态"传递对准方法可以提高对准收敛速度和对准精度,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工程技术研究》期刊2018年15期)

传递对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一种非线性"速度"+"姿态"的匹配模型,具体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器,仿真在杆臂效应和挠曲变形两大因素综合作用下大失准角的估计精度。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在60 s内估算出失准角的大小并满足战术级武器的精度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递对准论文参考文献

[1].苏炳志,穆荣军,龙腾,程超,崔乃刚.HCKF性能评估及其在传递对准中的应用[J].宇航学报.2019

[2].郭兰申,钱法,黄凤荣,李杨,朱雨辰.考虑杆臂效应和挠曲变形的大失准角快速传递对准[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9

[3].黄国荣,魏翔,郝顺义,卢航,许明琪.传递对准非线性误差模型一致性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9

[4].高继光,高青伟,吴芳.舰载惯导传递对准仿真系统设计及实现[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9

[5].蔡迎波.基于速度加角速度匹配的传递对准优化算法设计[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9

[6].高亢,陈希军,任顺清,李巍.SINS大失准角传递对准模型的可观测性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7].张力宁,徐旭,何昆鹏.一种应变片估计挠曲变形的快速传递对准方法[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9

[8].杨管金子,李建辰,黄海,国琳娜.基于主惯导参数特性的传递对准调平方法[J].水下无人系统学报.2018

[9].李群生,赵剡,鲁浩,徐剑芸,王进达.速度+方位角传递对准在直升机载导弹传递对准中的应用[J].航空兵器.2018

[10].李双喜,熊云强,韩利军.一种传递对准方法的优化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

论文知识图

传递对准的实现计算流程2 改进法传递对准仿真流程框图1 快速传递对准联合强跟踪 Kalma...传递对准滤波中机翼变形噪声在...匀加速直线运动状态传递对准效果传递对准上位机软件试验时,主...

标签:;  ;  ;  ;  ;  ;  ;  

传递对准论文_苏炳志,穆荣军,龙腾,程超,崔乃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