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导电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石墨,复合物,骨架,纳米银,蛋白质,纳米,启发。
导电复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宋成芝,谢华,高寒阳,刘海军,胡国新[1](2019)在《依溶解度系数制备高导电石墨烯/橡胶复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根据石墨烯、天然橡胶、甲苯及NMP 4种物质的汉森溶解度系数,设计出一套简便的石墨烯/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将石墨烯/NMP与天然橡胶/甲苯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甲苯/NMP混合溶液的溶解度系数与橡胶及石墨烯接近,使橡胶和石墨烯均能均匀地分散在混合液中;在接下来的开口搅拌过程中,随着甲苯的挥发,NMP/甲苯混合液的溶液度系数逐步向纯NMP溶液相偏离,致使橡胶分子夹带石墨烯片逐步自液体中析出而形成复合物。本方法操作简便,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导电性能优秀,石墨烯的渗透阈限在1%—1.5%。(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胡呈元[2](2018)在《石墨烯/聚合物导电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是一种新颖且十分独特的二维结构材料,表现出很多特殊且优异的性能如特别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力学性能及单层透光性。因此石墨烯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石墨烯能与高分子聚合物复合得到性能优异的复合物。本文将鳞片石墨通过化学氧化还原法制得较好的石墨烯微片。然后将石墨烯分别与导电聚合物、水溶性聚合物复合得到性能较好的导电纳米高分子复合物,同时研究了多元多尺度导电复合物的导电机理。采用改进型Hummers法将天然鳞片石墨氧化制得氧化石墨(graphite oxide,GO)。制得氧化程度较好的氧化石墨,层间距增大有助于其后续的剥离及还原。氧化石墨中较多极性含氧官能团使其能良好的分散在水中形成悬浮液。氧化石墨溶液经过超声波作用剥离得到氧化石墨烯,其中超声波频率、超声波功率、超声波作用时间及超声波作用方式等都影响氧化石墨的剥离效果。高剪切处理能有效提高氧化石墨的剥离及还原效果。且溶液的pH值对氧化石墨剥离也有较大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石墨剥离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先经过高速剪切处理1小时,超声波频率为20 KHz,超声波功率为300 W,超声波作用时间为2小时,采用超声波探头直接作用方式,溶液pH值为9。超声波剥离后的氧化石墨烯经化学还原法制得高质量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oxide,RGO),其中还原剂的种类、还原反应时间及组合还原剂等对还原效果有较大影响。分别采用水合肼和氢碘酸对氧化石墨烯进行还原,还原得到石墨烯电导率分别为28.09 S/cm和44.91 S/cm。水合肼和氢碘酸最优还原反应时间分别为24小时和5小时。将水合肼和氢碘酸组合后进行还原表现出更好还原效果。氧化石墨烯先经过水合肼还原24小时后再加入氢碘酸还原5小时制得石墨烯电导率最高,达到79.89 S/cm。化学还原后石墨烯通过高温热还原法进一步处理可以得到更高质量的石墨烯,高温热还原能修复石墨烯中残余缺陷使其实现高度石墨化并大大提高导电性。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高质量聚苯胺(PANI)并得到最优制备条件为苯胺单体与氧化剂过硫酸铵的摩尔比为1:1,采用稀盐酸对聚苯胺进行掺杂,反应温度为0℃(冰水浴),反应时间为24小时。采用原位聚合法将氧化石墨和石墨烯分别与苯胺单体复合制得聚苯胺/氧化石墨(PANI/GO)复合物和聚苯胺/石墨烯(PANI/RGO)复合物。氧化石墨能较好在聚苯胺形成分布,复合物的导电性随着氧化石墨含量的增加明显下降,而随着氧化石墨还原为石墨烯,复合物导电性出现明显回升并有所提高。通过“先还原后聚合”的方法将石墨烯加入到聚苯胺得到PANI/RGO复合物。石墨烯良好分散在聚苯胺中且被聚苯胺所包覆;复合物热稳定性和导电性有明显提高,其中电导率达到9.916 S/cm。采用水溶液法将氧化石墨和石墨烯分别与聚乙烯醇(PVA)制得复合物。实验结果表明两者都能在聚乙烯醇形成较好分散;复合物膜的耐水性也随着两者含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当加入量达到1%时,复合物耐水性达到最强,且石墨烯的提升效果更明显。聚乙烯醇的拉伸强度也随着氧化石墨和石墨烯加入有明显提高,分别达到127.57 MPa和124.45 MPa。聚乙烯醇复合物的导电性有显着增加,当氧化石墨和石墨烯添加量达到5%时,复合物电导率分别为1.217×10S/cm和1.059×10-5 S/cm。石墨烯能较好分散在聚乙烯醇中从而构建起有效导电网络,提高复合物的导电性。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得到PVA/PANI、PVA/PANI/GO和PVA/PANI/RGO复合物。聚苯胺作为导电增强体引入到PVA/RGO复合物中来提高复合物的导电性能。聚苯胺在聚乙烯醇中分散程度大大影响复合物的性能。采用直接分散法制备PVA/PANI/RGO复合物膜中聚苯胺的分散程度较差,出现明显的颗粒状团聚,复合物电导率为1.113×10-3 S/cm。“先分散后聚合”法制备PVA/PANI/RGO复合物中聚苯胺分散效果较好,导电性较高,电导率达到0.114 S/cm。当聚苯胺加入量从11.1%增加到33.3%时,复合物的电导率从0.0122 S/cm提升到0.1140 S/cm。聚苯胺本身具有较好导电性,且聚苯胺能在聚乙烯醇中较好分散,聚苯胺分子链之间及与石墨烯能较好搭接,构建良好的导电网络结构,有效提高复合物的导电性,制得导电性较好的PVA/PANI/RGO复合物。(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7-10)
刘银花,李莉,欧阳新平,袁文辉[3](2018)在《纳米银线-石墨烯复合物对导电胶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氧化石墨烯、硝酸银和乙二醇为原料,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纳米银线-石墨烯复合物,通过FTIR、XRD、SEM、TEM和UV-Vis对合成的复合物进行了结构及形貌的表征,并将复合物应用于导电胶中,考察了其导电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物可改善导电胶的导电性,且不会减弱其热稳定性。当复合物的质量分数达到0.9%时,导电胶的体积电阻率低至4.34×10–4?·cm,与空白样相比降低了79%;而且导电胶的热分解温度约为350℃,和纯环氧树脂的热分解温度相近。(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8年09期)
刘银花[4](2018)在《纳米银/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环氧树脂导电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电子元器件正在向小型化、便携化、高集成化方向发展,传统的锡铅(Sn/Pb)焊料已不能满足当前电子封装的要求。导电胶由于具有环境友好、操作温度低、分辨率高及工艺步骤少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是,目前导电胶普遍存在体积电阻率较高的缺点。因此,研究高导电性的导电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石墨烯和纳米银的优异性能,本论文研究了不同形貌的纳米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环氧树脂导电胶性能的影响。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用改进的Hummers法合成氧化石墨,选用抗坏血酸为还原剂,以硝酸银和氧化石墨作为初始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银颗粒/石墨烯复合物。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拉曼光谱(Raman)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然后将该复合材料应用于环氧树脂导电胶中,研究其对导电胶导电性和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该复合物会增强导电胶的导电性和剪切强度。当硝酸银与氧化石墨的质量比为2:1,填充复合物的质量分数为1.2%时,体积电阻率达到最低值8.21×10~(-4)Ω·cm,比空白样的电阻率降低了59.8%,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12MPa,比空白样提高了41.2%。(2)以硝酸银、氧化石墨为原料,乙二醇为还原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纳米银线/石墨烯复合物。通过FTIR、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TEM、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表征方式表征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及形态。然后将其掺杂在环氧树脂导电胶中,测试导电胶的热稳定性、导电性和剪切强度。结果显示,该复合物对导电胶的热稳定性影响不明显,而对导电胶的导电性和剪切强度有明显的提高。当硝酸银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1:0.15,填充复合物的质量分数为0.9%时,体积电阻率达到最低值4.34×10~(-4)Ω·cm,比空白样的电阻率降低了78.7%,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13.2 MPa,与空白样相比提高了55.3%。(3)用巯基乙胺修饰纳米银线,再将功能化的纳米银线与氧化石墨混合,最后用水合肼还原氧化石墨,制备了纳米银线/石墨烯复合物。利用FTIR、XRD、SEM、TEM、Raman和XPS对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然后将其掺杂在环氧树脂导电胶中,测试导电胶的导电性和剪切强度。结果发现,该复合物对导电胶的导电性和剪切强度有明显的提高。当纳米银线与氧化石墨的质量比为4:1,填充杂化物的质量分数为0.8%时,体积电阻率达到最低值9.31×10~(-5)Ω·cm,比空白样的电阻率降低了95.4%。而当纳米银线与氧化石墨的质量比为6:1,填充杂化物的质量分数为0.6%时,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14.3 MPa,与空白样相比提高了68.2%。(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24)
童璐,贺晓晓,龙云泽[5](2017)在《静电纺丝制备柔性导电TPU纳米纤维复合物用于应力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静电纺丝以及原位聚合聚苯胺(PANI)方法制备高柔性导电TPU纳米纤维复合物,这种柔性导电纤维膜可用作应力传感器以及柔性导体。这种PANI/TPU膜传感器能够快速检测0%-160%范围的应力,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这种传感器还能应用于形状不规则的表面并且在不同温度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本实验介绍了一种简便廉价制造高柔性导电纳米纤维膜的方法。制备出的纤维膜能探测人类细微动作,可用于电子器件的柔性导体部分。(本文来源于《第叁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摘要集-分会场6-10》期刊2017-10-21)
张琳,刘子瑜,李敏睿,傅迎春,谢青季[6](2017)在《生物启发一步制备纤维蛋白-石墨烯导电纳米复合物平台用于电催化和生物传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导电纳米复合物在催化和生物等领域应用广泛,其制备环境严苛,常规采用后修饰以生物功能化并保持导电性,限制了生物负载效率及功能协同,一步原位制备兼具良好导电及生物功能的复合材料仍是难点。受生理凝血启发,基于纤维蛋白纤维网状结构对纳米材料的超高固定性能和石墨烯(rGO)优异的导电性质,我们开发了纤维蛋白-石墨烯导电生物纳米复合物平台,并高效负载铂纳米粒子(PtNPs)及葡萄糖氧化酶(GOx)用于电催化和生物传感(图1)。生物纳米复合物呈叁维网状支撑的多孔结构(图2a-d),电化学测试其修饰电极的导电能力接近裸电极。PtNPs负载效率高达100%,催化H_2O_2电位降至0.4 V,灵敏度达400μA cm~(-2) mM~(-1)(图2e),负载GOx后检测葡萄糖的灵敏度(87μA cm~(-2) mM~(-1))也明显高于同类传感器(图2f)。本研究基于生理特性,一步制备了蛋白质-石墨烯基导电复合物,成功整合了导电与生物功能,可望发展为通用方法制备生物导电材料并应用于催化、检测等生物相关领域。(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04-14)
杜云峰[7](2017)在《石墨烯基纳米银/金复合物的制备及导电墨水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体积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使得其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能、电学性能、热学性能、力学性能、磁学性能以及催化性能,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基于石墨烯纳米材料和银/金纳米材料分别采用循环冷却超声化学法和恒温超声化学法制备了石墨烯基纳米银/金复合物,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石墨烯基纳米银复合物导电墨水,该导电墨水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贮存稳定性以及柔韧性,有望在印制电子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不添加任何稳定剂的情况下,采用循环冷却超声化学法用柠檬酸钠还原硝酸银原位制备了石墨烯基纳米银复合物,并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反应物浓度以及还原剂对石墨烯基纳米银复合物性能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拉曼光谱等手段对制得的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银颗粒均匀分布在石墨烯片表面;纳米银粒径在10 nm左右、粒径分布均匀;石墨烯与纳米银有良好的结合关系。实验表明适量的柠檬酸钠不仅能还原硝酸银,还能遏制纳米银的团聚;适量氧化石墨烯不仅能为纳米银提供吸附位点,还能提高胶体稳定性。采用恒温超声化学法,在不添加任何稳定剂的情况下,以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原位制备了石墨烯基纳米金复合物,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超声作用以及氧化石墨烯对复合物性能的影响。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制得的复合物进行了微观表征,发现制备的纳米金颗粒粒径在20 nm左右,同样具有良好的微观形貌和与氧化石墨烯的良好的结合性能。实验表明超声化学法在制备球形金属纳米颗粒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以制得的石墨烯基纳米银复合物为导电相,以水为溶剂,再添加微量的乙醇、乙二醇、丙叁醇和少量的丙烯酸树脂,制备了质量分数为10%的复合物导电墨水。以普通钢笔在Kodak喷墨打印相纸上用导电墨水印制导电线路,对墨水进行了直写性能试验,并对导电线路采取了水洗、超声处理、热烧结等后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导电线路在适当后处理后电阻率为15.4μΩ·cm,约为块体银的9.6倍,能满足一般电路要求。本研究制备的石墨烯基纳米银复合物墨水能在实际中得到应用。本文采用超声化学法制备了石墨烯基纳米银/金复合物,并研究了石墨烯基纳米银复合物导电墨水的制备及应用,该新型复合物还有望在催化剂、传感器等领域得到更多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期刊2017-04-01)
张春雷[8](2017)在《导电聚合物中空微球/掺氮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采用采用一种新型的共聚物为模板来制备聚吡咯和聚苯胺中空微球,并通过静电吸附法制备聚吡咯中空微球和掺氮石墨烯复合物。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对纳米复合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另外,还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循环伏安(CV)、充放电(GCD)和交流阻抗(EIS)等数据来探索它们的电化学性能。具体实验内容主要分为叁个部分:1、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酸酯共聚物,以此共聚物为模板,盐酸为掺杂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聚吡咯中空微球。通过控制吡咯单体的量来制备不同壳层厚度的聚吡咯微球,并研究壳层厚度对聚吡咯微球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随着吡咯单体的量的增加,中空微球的比电容逐渐增大,随后趋于稳定。比电容最大值达到506 F g-1。2、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酸酯共聚物,以此共聚物为模板,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聚苯胺中空微球,为了进一步提高聚苯胺的电化学性能,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加入了盐酸作为掺杂剂。电化学性能显示:在1A g-1电流密度下,聚苯胺中空微球的比电容为583 Fg-1,表明聚苯胺有较高的比电容,另外在5 A g-1大电流密度下经过500次循环充放电后,聚苯胺仍保持了 69%的比电容,表明了聚苯胺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3、通过静电吸附法来制备聚吡咯中空微球/掺氮石墨烯复合物,掺氮石墨烯的巨大的比表面积为中空微球的附着提供了可能,由于掺氮石墨烯和聚吡咯中空微球都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所以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良好。在1Ag-1的电流密度下,计算复合物的质量比电容为575 F g-1。通过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对复合物进行500次充放电,复合物的电容仍保持90.1%,表明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4-01)
朱绪敏,梁莹,方斌,杨向民[9](2016)在《新型铜粉导电复合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Bi_2O_3与Sn(OH)_4为原料、NaBH_4为还原剂,成功在3.5μm球形铜粉表面包覆了Sn-Bi合金层,将铜粉与高分子基体(聚乙烯吡咯烷酮、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复合制备了导电复合物。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与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包覆铜粉的组成与结构,采用刮板细度计测试复合物的分散与稳定性能,并用万用电表测试其导电性能。结果表明,包覆铜粉复合物的导电性能较纯铜粉复合物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功能高分子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傅迎春,刘子瑜,李敏睿,谢青季,姚守拙[10](2016)在《生物启发制备蛋白质骨架导电复合物用于高效固定和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化学催化是分析检测的最重要信号来源方式之一,开发高效固定载体是关键环节和难点。蛋白质载体固定性能优异,但其本身绝缘性限制了在电化学催化领域的应用。受生理凝血启发,我们前期研究发现纤维蛋白纤维(FF)网状结构具有优异的生物/纳米固定性能。本研究中,我们基于FF骨架高效固定石墨烯制备高导电性纳米生物复合物,并以此为平台高效负载酶和纳米粒子用于高性能生物和化学催化。基于FF的高效固定能力,石墨烯(最高可用0.7 mg mL~(-1))的固定效率接近100%。相比绝缘的纤维蛋白本身,高密度石墨烯赋予了复合物显着改善的多孔性和导电性,例如:借助氧化还原探针表征结果显示其修饰电极的电荷转移电阻接近裸电极。基于FF和石墨烯的高吸附能力,该导电复合物作为平台负载葡萄糖氧化酶和铂纳米粒子的效率分别达94%和100%,对过氧化氢的催化灵敏度达400mA cm~(-2) m M~(-1),对葡萄糖的生物催化灵敏度为83mA cm~(-2) mM~(-1),相比无石墨烯时均有数倍提升,也明显高于文献报道。本研究有机结合了纤维蛋白独特骨架结构和石墨烯的多种特性,所研制复合物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多孔性、导电性和固定能力,可望发展为通用的多功能固定平台并应用于催化、传感和能源等领域。(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叁分会:纳米传感新原理新方法》期刊2016-07-01)
导电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石墨烯是一种新颖且十分独特的二维结构材料,表现出很多特殊且优异的性能如特别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力学性能及单层透光性。因此石墨烯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石墨烯能与高分子聚合物复合得到性能优异的复合物。本文将鳞片石墨通过化学氧化还原法制得较好的石墨烯微片。然后将石墨烯分别与导电聚合物、水溶性聚合物复合得到性能较好的导电纳米高分子复合物,同时研究了多元多尺度导电复合物的导电机理。采用改进型Hummers法将天然鳞片石墨氧化制得氧化石墨(graphite oxide,GO)。制得氧化程度较好的氧化石墨,层间距增大有助于其后续的剥离及还原。氧化石墨中较多极性含氧官能团使其能良好的分散在水中形成悬浮液。氧化石墨溶液经过超声波作用剥离得到氧化石墨烯,其中超声波频率、超声波功率、超声波作用时间及超声波作用方式等都影响氧化石墨的剥离效果。高剪切处理能有效提高氧化石墨的剥离及还原效果。且溶液的pH值对氧化石墨剥离也有较大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石墨剥离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先经过高速剪切处理1小时,超声波频率为20 KHz,超声波功率为300 W,超声波作用时间为2小时,采用超声波探头直接作用方式,溶液pH值为9。超声波剥离后的氧化石墨烯经化学还原法制得高质量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oxide,RGO),其中还原剂的种类、还原反应时间及组合还原剂等对还原效果有较大影响。分别采用水合肼和氢碘酸对氧化石墨烯进行还原,还原得到石墨烯电导率分别为28.09 S/cm和44.91 S/cm。水合肼和氢碘酸最优还原反应时间分别为24小时和5小时。将水合肼和氢碘酸组合后进行还原表现出更好还原效果。氧化石墨烯先经过水合肼还原24小时后再加入氢碘酸还原5小时制得石墨烯电导率最高,达到79.89 S/cm。化学还原后石墨烯通过高温热还原法进一步处理可以得到更高质量的石墨烯,高温热还原能修复石墨烯中残余缺陷使其实现高度石墨化并大大提高导电性。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高质量聚苯胺(PANI)并得到最优制备条件为苯胺单体与氧化剂过硫酸铵的摩尔比为1:1,采用稀盐酸对聚苯胺进行掺杂,反应温度为0℃(冰水浴),反应时间为24小时。采用原位聚合法将氧化石墨和石墨烯分别与苯胺单体复合制得聚苯胺/氧化石墨(PANI/GO)复合物和聚苯胺/石墨烯(PANI/RGO)复合物。氧化石墨能较好在聚苯胺形成分布,复合物的导电性随着氧化石墨含量的增加明显下降,而随着氧化石墨还原为石墨烯,复合物导电性出现明显回升并有所提高。通过“先还原后聚合”的方法将石墨烯加入到聚苯胺得到PANI/RGO复合物。石墨烯良好分散在聚苯胺中且被聚苯胺所包覆;复合物热稳定性和导电性有明显提高,其中电导率达到9.916 S/cm。采用水溶液法将氧化石墨和石墨烯分别与聚乙烯醇(PVA)制得复合物。实验结果表明两者都能在聚乙烯醇形成较好分散;复合物膜的耐水性也随着两者含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当加入量达到1%时,复合物耐水性达到最强,且石墨烯的提升效果更明显。聚乙烯醇的拉伸强度也随着氧化石墨和石墨烯加入有明显提高,分别达到127.57 MPa和124.45 MPa。聚乙烯醇复合物的导电性有显着增加,当氧化石墨和石墨烯添加量达到5%时,复合物电导率分别为1.217×10S/cm和1.059×10-5 S/cm。石墨烯能较好分散在聚乙烯醇中从而构建起有效导电网络,提高复合物的导电性。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得到PVA/PANI、PVA/PANI/GO和PVA/PANI/RGO复合物。聚苯胺作为导电增强体引入到PVA/RGO复合物中来提高复合物的导电性能。聚苯胺在聚乙烯醇中分散程度大大影响复合物的性能。采用直接分散法制备PVA/PANI/RGO复合物膜中聚苯胺的分散程度较差,出现明显的颗粒状团聚,复合物电导率为1.113×10-3 S/cm。“先分散后聚合”法制备PVA/PANI/RGO复合物中聚苯胺分散效果较好,导电性较高,电导率达到0.114 S/cm。当聚苯胺加入量从11.1%增加到33.3%时,复合物的电导率从0.0122 S/cm提升到0.1140 S/cm。聚苯胺本身具有较好导电性,且聚苯胺能在聚乙烯醇中较好分散,聚苯胺分子链之间及与石墨烯能较好搭接,构建良好的导电网络结构,有效提高复合物的导电性,制得导电性较好的PVA/PANI/RGO复合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导电复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宋成芝,谢华,高寒阳,刘海军,胡国新.依溶解度系数制备高导电石墨烯/橡胶复合物[J].化学工程.2019
[2].胡呈元.石墨烯/聚合物导电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
[3].刘银花,李莉,欧阳新平,袁文辉.纳米银线-石墨烯复合物对导电胶性能的影响[J].精细化工.2018
[4].刘银花.纳米银/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环氧树脂导电胶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8
[5].童璐,贺晓晓,龙云泽.静电纺丝制备柔性导电TPU纳米纤维复合物用于应力传感器[C].第叁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摘要集-分会场6-10.2017
[6].张琳,刘子瑜,李敏睿,傅迎春,谢青季.生物启发一步制备纤维蛋白-石墨烯导电纳米复合物平台用于电催化和生物传感[C].第十叁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集.2017
[7].杜云峰.石墨烯基纳米银/金复合物的制备及导电墨水应用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7
[8].张春雷.导电聚合物中空微球/掺氮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
[9].朱绪敏,梁莹,方斌,杨向民.新型铜粉导电复合物的合成[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6
[10].傅迎春,刘子瑜,李敏睿,谢青季,姚守拙.生物启发制备蛋白质骨架导电复合物用于高效固定和催化[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叁分会:纳米传感新原理新方法.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