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居住区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居住区,环境,环境设计,小气候,生态,需求,连队。
居住区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甄蒙,丁伟,邹炜晗,冯伟[1](2019)在《绿化率与居住区竖向微气候环境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及生态节能的需要,绿化率对居住小区的热舒适性尤为重要。文章以西安居住区为研究对象,应用ENVI-met数值模拟软件对小区风环境和热环境进行了模拟,得出了3种绿化率条件下不同竖直高度上的温度和风速比。研究对高层居住区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9年10期)
李坤明,赵立华[2](2019)在《城市居住区风景园林、热环境、空间使用特征相关性测析——以湿热地区广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湿热地区广州光大花园为调查对象,调研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测试风景园林空间热环境,观测风景园林使用状况,旨在评价居住区风景园林、热环境、空间使用的相关性,为面向使用的住区风景园林设计提供改善策略。研究证实了:1)在夏季,居住区风景园林较低的阴影率会增大热岛效应; 2)地形和复层绿化对住区内部风速衰减较大; 3)影响居住区风景园林使用的最重要热环境因素为阴影率,同时居民对遮阴区域的选择又受风速的影响。研究提出了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策略,包括充分利用构筑物和绿化形成有效的遮阴区域,同时活动场地四周不宜设置过密的复层绿化,应以高大乔木为主。(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徐结晶[3](2019)在《建筑布局对城市居住区微环境影响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居住区微环境主要包括风环境和热环境,建筑布局作为城市居住区环境重要的设计手段,引发了学者们的研究和探讨。从城市居住区风环境、热环境、滨水住区微环境叁方面,对国内外关于建筑布局形式对城市居住区微环境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了该领域研究的情况,并对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6期)
吴怡雯[4](2019)在《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已成为居住区设计时的重要任务。在居住区规划与设计中,不仅要在建筑内部考虑适老性设计,因室外空间作为老人重要的活动场所,其适老性设计显得更为重要。室外环境设计的好坏可直接影响老年人居住时的生理和心理感受,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室外环境设计可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本文首先分析了老年人的特征,然后提出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要求,最后针对老年人需求提出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建议,可对今后新建居住区适老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27期)
赵宝山[5](2019)在《打造生态宜居美丽连队 提升基层群众幸福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兵团日报哈密9月2日讯(驻十叁师记者站 赵宝山)8月28日,记者在十叁师黄田农场九连看到,一间间安居房错落有致,一面面文化墙让人耳目一新……这一切,构筑起一道生态宜居美丽连队的亮丽风景。黄田农场九连的变化只是十叁师加快生态宜居美丽连队建设的一个缩(本文来源于《兵团日报(汉)》期刊2019-09-03)
刘宏岩[6](2019)在《略论居住区户外环境的适老化设计之症结及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峻,与老龄人口密切相关的适老化居住环境的营造将成为建筑设计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就当前居住区户外环境中的适老化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并以老年人的心理与生理需求为切入点,基于老年人日常活动类型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进一步提出居住区户外环境的适老化设计原则以及相关优化建议,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与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建材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程朝霞,李光耀,郭煜冰,辛贤实[7](2019)在《居住区绿地夏季小气候环境效应研究——以运城市恒大名都小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居住区不同的绿地组成对小气候和舒适度的影响,为提升居住区舒适度提供理论依据,以运城市恒大名都小区为例,选择不同树木群落组成的绿地作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5月2~16日中的晴朗天气,每天8:30~18:30,每2小时1次对小区具有代表性的6处样地采集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种类组成的居住区绿地,植被覆盖率是小气候环境效应中的主要影响因子;小区的绿地中,林荫度越大舒适度越好。(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15期)
李春江,马静,柴彦威,关美宝[8](2019)在《居住区环境与噪音污染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北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健康作为当代城市居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已有研究证实居住区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然而,此类研究主要聚焦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对于噪音污染因素考虑不足,未能同时研究居住区环境和噪音污染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基于2017年北京市26个居住区居民的健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层Logistic模型,探讨居住区环境(包括建成环境及社会环境)与居民感知的多种来源的噪音污染(包括道路交通噪音、轨道交通噪音、商店餐饮噪音和住房装修噪音)等多种因素与居民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居住区环境和噪音污染水平均与居民心理健康显着相关。与西方发达国家居住区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类似,论文发现居住区医疗设施和休闲娱乐设施可达性、居民邻里关系、居住区满意度等因素与心理健康显着相关;不同的是,论文发现公园可达性、居住区交通噪音等因素与心理健康相关性不显着。此外,本文发现住房装修噪音是影响北京居民心理健康的主要噪音来源。(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7期)
孙小翔,朱传华,都伟,任欣欣[9](2019)在《老幼共生背景下的居住区公共环境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老龄化加重以及二胎开放政策带来的老幼照看难度增加等问题突出的背景下,老幼共生的生活关系成为可能。文章调查研究了两个方面:第一,结合文献调查老年人群体以及儿童群体对居住环境的需求;第二,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进一步挖掘老幼共生的居住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希望以此能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9年07期)
赵健翔[10](2019)在《对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现状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居住区环境设计需要实现人本化,以大家的实用性需求为标准,才能达到居住地点设计的最终目的。但是现在有很多各种各样的设计方式,寻找奢华、高档次的超过实际需求的设计变得越来越多,好看、实用才能让人们居住的时候感觉更好。(本文来源于《现代物业(中旬刊)》期刊2019年07期)
居住区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湿热地区广州光大花园为调查对象,调研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测试风景园林空间热环境,观测风景园林使用状况,旨在评价居住区风景园林、热环境、空间使用的相关性,为面向使用的住区风景园林设计提供改善策略。研究证实了:1)在夏季,居住区风景园林较低的阴影率会增大热岛效应; 2)地形和复层绿化对住区内部风速衰减较大; 3)影响居住区风景园林使用的最重要热环境因素为阴影率,同时居民对遮阴区域的选择又受风速的影响。研究提出了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策略,包括充分利用构筑物和绿化形成有效的遮阴区域,同时活动场地四周不宜设置过密的复层绿化,应以高大乔木为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居住区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甄蒙,丁伟,邹炜晗,冯伟.绿化率与居住区竖向微气候环境相关性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
[2].李坤明,赵立华.城市居住区风景园林、热环境、空间使用特征相关性测析——以湿热地区广州为例[J].建筑科学.2019
[3].徐结晶.建筑布局对城市居住区微环境影响研究综述[J].山西建筑.2019
[4].吴怡雯.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
[5].赵宝山.打造生态宜居美丽连队提升基层群众幸福感[N].兵团日报(汉).2019
[6].刘宏岩.略论居住区户外环境的适老化设计之症结及建议[J].中国建材科技.2019
[7].程朝霞,李光耀,郭煜冰,辛贤实.居住区绿地夏季小气候环境效应研究——以运城市恒大名都小区为例[J].现代园艺.2019
[8].李春江,马静,柴彦威,关美宝.居住区环境与噪音污染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北京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9
[9].孙小翔,朱传华,都伟,任欣欣.老幼共生背景下的居住区公共环境调查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
[10].赵健翔.对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现状的反思[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