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性抽动论文_张莺凡,张凤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发声性抽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障碍,经验,马勃,中医,抽动症,症候,持续性。

发声性抽动论文文献综述

张莺凡,张凤春[1](2019)在《旋覆代赭汤治疗儿童发声性抽动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抽动障碍,又名多发性抽动症,是发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以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点~([1])。其中运动性抽动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抽动,可发生在颜面部,颈肩部,躯干及四肢,表现有皱眉,眨眼,挤眼,咧嘴,耸肩,面部(本文来源于《中医药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沈红莲,陈玉燕[2](2018)在《中医辨证治疗儿童发声性抽动障碍90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儿童发声性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发声性抽动障碍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痰火扰神型、肝亢风动型、脾虚肝旺型、阴虚风动型,分别给予平肝清火、涤痰宁神法,平肝息风法,健脾化痰、平肝息风法,滋阴潜阳、调肝息风法进行治疗,疗程12周。结果依据耶鲁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积分统计结果为:临床控制3例(占3.33%),显效3例(占3.33%),有效65例(占72.23%),无效19例(占21.11%),总有效率为78.89%。按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统计结果为:临床控制3例(占3.33%),显效19例(占21.11%),有效53例(占58.59%),无效15例(占16.67%),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儿童发声性抽动障碍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医儿科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郑宏,卢婷婷,郑攀[3](2017)在《郑启仲治疗儿童慢性发声性抽动障碍验案举隅》一文中研究指出郑启仲教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方面有独到的经验。郑老认为该病由五脏失和、气机失调所致,痰瘀是病理产物,也是导致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主要因素。郑老临证谨守病机,平调五脏,痰瘀同治,常获良效。(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7年07期)

王雅璇,李双,王素梅[4](2016)在《王素梅教授运用揿针结合中药疗法治疗发声性抽动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发性抽动症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其具有病程长,变化多,易反复的特点。临床上治疗难度较大,而又以发声性症状治疗难度最大,迁延反复,实难治愈。王素梅教授对本病有独到的见解,认为该病为本虚标实,主要责之于"风""痰",病位在肝、脾,临床上采用揿针结合健脾止动汤治疗以发声症状为主的多发性抽动症取得了可喜的疗效,以揿针疗法调理五脏阴阳,以健脾止动汤扶土抑木,平肝息风,该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可控制患儿症状,缩短疾病病程,较单用针灸或单用中药有更好地疗效。(本文来源于《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6年09期)

王道涵,王素梅,赵荣华,卫利[5](2016)在《发声性抽动中医辨证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声性抽动是由发声器官所主肌肉反复、不自主抽动而引发的简单或复杂的发声或言语。现代医学认为,发声性抽动与运动性抽动的病因无本质性区别,一般是由遗传缺陷和不良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中医学对发声性抽动的认识较为局限,其病位、病性和辨证思路目前尚不清晰,且囿于运动性抽动的诊疗思维,使得临床上针对单纯或以之为主的抽动患者,疗效不甚满意。因此,拟从中医理论源流认识为切入点,论述发声性抽动的病因、病位、病机转归和五脏辨证特点,以期为临床辨治本病提供思考和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6年15期)

杨昆,周富雍,孙香娟,黎欣,周江[6](2016)在《胡天成教授运用银翘马勃散加减治疗发声性抽动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胡天成教授运用银翘马勃散加减治疗发声性抽动的经验,分别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饮食禁忌和日常调护进行了论述。并附典型案例1则,以资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医儿科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王亭亭,魏小维[7](2016)在《各医家针对发声性抽动障碍的中药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发性抽动症,即"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是一种具有慢性、复发性等特点的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受情绪、生活氛围等多方面影响,现在临床具有显着增加趋势,对患儿的生活、学习、心理及身体的成长均造成不良影响。发声是多发性抽动症中的一个症状,因会发出异声引起周围人注意且会影响其他(本文来源于《中医药临床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吴靖芳[8](2014)在《辨治儿童发声性抽动障碍验案》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儿童发生性抽动障碍(TD),取得满意疗效。现举验案2则如下。1陈某案陈某,男,9岁。2012年3月20日初诊。患儿不自主喉间异声2年余,经常不自主地清嗓,睡眠时消失,激动、疲惫、紧张时加重,自觉喉间有痰,伴口干舌燥,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为小儿抽动障碍。证属痰热动风。治拟清热化痰、平肝息风。处方:半夏、陈皮、黄芩、枳实、竹茹、钩藤、地龙各9g,黄连、栀子、菖蒲、龙胆草、蝉衣、(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杂志》期刊2014年07期)

崔芬芬[9](2014)在《发声性抽动障碍中医证型特点及中医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发声性抽动障碍进行临床症状分析,中医症候分型,及中医辨证治疗,探讨发声性抽动症的临床特点、证型特点及中医疗效。方法选取5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抽动障碍患儿,分析记录其临床表现症状,并根据症候进行中医分型,分为痰火扰神、肝亢风动、脾虚肝旺、阴虚风动四型。然后给予中医辨证治疗,疗程为3个月。初诊首日(第0天),治疗后第4周(±2天)、8周(±2天)、12周(±2天)各随访1次,并依据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耶鲁抽动严重程度总体量表各观察记录1次。根据病例收集资料,归纳其临床特点,探讨中医证型特征,及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病情、中医症状,观察中医治疗效果。结果发声性抽动障碍临床易被误诊,误诊率为69.64%(39/56);中医分型以痰火扰神型多见,为67.86%(38例),肝亢风动为21.43%(12例),脾虚肝旺为3.57%(2例),阴虚风动为7.14%(4例);采取中医辨证论治,痰火扰神组控制12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显效率为65.79%,有效率为92.11%,对发声性抽动障碍患儿的症状改善方面作用明显(P<0.05);肝亢风动组控制2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显效率66.67%,有效率96.67%;脾虚肝旺组、阴虚风动组因病例数小,疾病疗效方面意义不大。结论发声性抽动障碍常表现为喉部症状,易与呼吸道疾病相混淆,易漏诊误诊,临床医生应引起重视;中医证型上,痰火扰神型较多见,发声性抽动与“痰”关系密切;辨证施治方面,采取“从痰论治”,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5-01)

朱海峤,张勤,王欣欣,周馥英[10](2011)在《发声性抽动的表现形式与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抽动症中的发声性抽动与慢性持续性咳嗽(CPC)的关系,以提高临床医生在CPC诊断中对发声性抽动症的识别能力,减少儿童抽动症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科门诊抽动症病例中,慢性持续性咳嗽的发生率,误诊率,易误诊的疾病。结果 280例抽动症患儿表现为CPC的有247例,占88.2%,其中有CPC表现病例初期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占47.8%。主要的误诊疾病为上、下呼吸道的感染和过敏性咳嗽。结论儿童抽动症中的发声性抽动,是引起儿童CPC的常见的原因之一,并且是临床易被误诊或漏诊的疾病。分析误诊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非小儿神经专科的医生对本病诊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对过敏性咳嗽警惕性过高有关。因此,作者提出在儿童CPC的病例,特别是对原先治疗无效的病例,应该想到发声性抽动的可能。并提议在制定儿童CPC诊疗指南时,应将发声性抽动症列为慢性咳嗽的病因之一。(本文来源于《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1-08-19)

发声性抽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儿童发声性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发声性抽动障碍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痰火扰神型、肝亢风动型、脾虚肝旺型、阴虚风动型,分别给予平肝清火、涤痰宁神法,平肝息风法,健脾化痰、平肝息风法,滋阴潜阳、调肝息风法进行治疗,疗程12周。结果依据耶鲁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积分统计结果为:临床控制3例(占3.33%),显效3例(占3.33%),有效65例(占72.23%),无效19例(占21.11%),总有效率为78.89%。按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统计结果为:临床控制3例(占3.33%),显效19例(占21.11%),有效53例(占58.59%),无效15例(占16.67%),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儿童发声性抽动障碍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声性抽动论文参考文献

[1].张莺凡,张凤春.旋覆代赭汤治疗儿童发声性抽动案例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

[2].沈红莲,陈玉燕.中医辨证治疗儿童发声性抽动障碍90例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8

[3].郑宏,卢婷婷,郑攀.郑启仲治疗儿童慢性发声性抽动障碍验案举隅[J].辽宁中医杂志.2017

[4].王雅璇,李双,王素梅.王素梅教授运用揿针结合中药疗法治疗发声性抽动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

[5].王道涵,王素梅,赵荣华,卫利.发声性抽动中医辨证浅析[J].中医杂志.2016

[6].杨昆,周富雍,孙香娟,黎欣,周江.胡天成教授运用银翘马勃散加减治疗发声性抽动经验[J].中医儿科杂志.2016

[7].王亭亭,魏小维.各医家针对发声性抽动障碍的中药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

[8].吴靖芳.辨治儿童发声性抽动障碍验案[J].浙江中医杂志.2014

[9].崔芬芬.发声性抽动障碍中医证型特点及中医疗效观察[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4

[10].朱海峤,张勤,王欣欣,周馥英.发声性抽动的表现形式与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C].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1

论文知识图

不同抽动及部位分布图评分有效率的漏斗图性别构成比8~652%发病年龄构成比一3治疗前后发声性抽动YGTSS评分...一4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

标签:;  ;  ;  ;  ;  ;  ;  

发声性抽动论文_张莺凡,张凤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