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受体共调节因子论文-颜洪竹,刘复兴,宁志丰,王娱

核受体共调节因子论文-颜洪竹,刘复兴,宁志丰,王娱

导读:本文包含了核受体共调节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肿瘤,雌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PELP1,非靶器官

核受体共调节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颜洪竹,刘复兴,宁志丰,王娱[1](2018)在《雌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PELP1在雌激素非靶器官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雌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proline-,glutamic acid-,and leucinerich protein 1,PELP1)是雌激素受体靶基因,由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β,ERβ)调节,其启动子具有2个雌激素反应元件(estrogen-response element,(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韩白玉[2](2012)在《雌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GA5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研究雌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GA5在乳腺癌细胞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运用免疫共沉淀方法验证GA5与ERβ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运用westernblot检测不同乳腺癌细胞中及人乳腺癌组织中GA5的表达;以人乳腺癌文库为模板,运用PCR技术、细胞培养、慢病毒包装等技术构建了pCDH-GA5质粒,在此基础上建立GA5过表达乳腺癌细胞系,运用免疫荧光实验观察GA5在细胞内的定位;建立GA5敲低乳腺癌细胞系,并运用RT-PCR技术、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其敲低效果;运用生长曲线实验、软琼脂实验以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GA5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验证了GA5与ERβ在细胞内相互结合,GA5在不同乳腺癌细胞系中普遍表达,在人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低于癌旁组织;构建了pCDH-GA5表达载体,并建立了GA5过表达乳腺癌细胞系,证实GA5定位于细胞核;建立GA5敲低乳腺癌细胞系;实验证实GA5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锚定依赖性生长、非锚定依赖性生长以及平板克隆形成能力。结论GA5与ERβ在体内相互作用,GA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成功建立GA5过表达和敲低乳腺癌细胞系;GA5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期刊2012-05-30)

闫玥捷[3](2012)在《前癌消对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一直被认为是前列腺癌的低发地区,但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前列腺癌可分为雄激素依赖型和雄激素非依赖型两种类型。早期雄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对雄激素阻断治疗比较敏感,但大多数患者在经历12-18个月雄激素阻断治疗后,雄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会转变为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此时对抗雄激素治疗不再有效,也无其他较好治疗方法,最终导致患者死亡。中医治疗癌症,源远流长,方法众多,疗效可靠,潜力巨大。具有补肾祛瘀功效的中药复方“前癌消”在临床治疗前列腺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课题组前期对该方的动物实验研究已证实前癌消可以延缓前列腺癌从雄激素依赖向雄激素非依赖的转化且对已进展到雄激素非依赖阶段的前列腺癌病变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同时也提示了在前列腺癌雄激素依赖阶段该方可能具有性激素样作用,应当慎用。前期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前癌消对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可能有一定的促进生长作用,而与雄激素剥夺治疗联合使用,可加强雄激素剥夺治疗对于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雄激素受体(AR)活性的异常与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前列腺癌细胞中AR共调节因子的异常是导致AR异常活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本实验目的:观察前癌消对裸鼠前列腺癌瘤组织及人雄激素依赖细胞系LNCaP细胞雄激素受体及其共调节因子的表达,以探讨前癌消治疗前列腺癌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首先进行人雄激素依赖细胞系LNCaP细胞培养,培养成功后将该细胞与基质胶的1:1混合物接种到裸鼠皮下,制备前列腺癌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当裸鼠肿瘤长至450mm3左右时,随机分为模型组、单纯中药组、单纯去势组、去势加中药组四组。单纯去势组、去势加中药组行去势手术摘除睾丸,然后给予单纯去势组生理盐水灌胃,去势加中药组前癌消水煎剂灌胃,同时模型组、单纯中药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和前癌消水煎剂;以上灌胃四周后处死动物,摘取瘤组织称重并做石蜡包埋切片,银染技术检测瘤细胞中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表达量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瘤组织AR共调节因子SRC-1、NCoR的表达情况。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给药组、单纯去势组和去势给药组,对去势组行去势手术摘除双侧睾丸。术后一周,给药组以临床等效剂量前癌消水煎剂灌胃,不给药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共3天后,行腹主动脉采血,获得4组不同的含药血清:对照组、单纯给药组、单纯去势组和去势给药组。用各组大鼠血清对对数生长期人雄激素依赖细胞系LNCaP细胞实施干预,48小时后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因子:K i67.Bax、 Bc12mRNA的表达(荧光定量RT-PCR); AR基因与蛋白表达(荧光定量RT-PCR, Westernblot);雄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SRC-l,NCoR的表达(荧光定量RT-PCR)。结果1.前癌消对裸鼠前列腺癌组织中瘤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表达的影响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颗粒呈黑棕色颗粒,分布于核内,颗粒形态呈聚集型弥漫型;模型组AgNOR颗粒表达最多,单纯中药组AgNOR表达比模型组少(P<0.01),单纯去势组AgNOR表达比模型组少(P<0.01),去势加中药组AgNOR表达比单纯去势组少(P<0.01)。2.前癌消对裸鼠前列腺癌组织中AR共调节因子SRC-1、 NCoR表达的影响SRC-1在模型组、单纯给药组、去势给药组、单纯去势组均有表达。单纯去势组(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和模型组(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相比,SRC-1表达明显增加(p<0.01);单纯给药组和模型组相比,SRC-1表达明显减少(P<0.01);去势给药组与单纯去势组相比SRC-1表达也明显减少(P<0.01),说明前癌消可能是通过降低前列腺癌细胞SRC-1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降低AR的转录活性,延缓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性的转变过程。NCoR在模型组、单纯给药组、去势给药组均有表达,而单纯去势组(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无明显表达。单纯去势组和模型组相比,NCoR表达明显减少(p<0.01);单纯给药组和模型组相比,NCoR表达明显增加(P<0.01);去势给药组与单纯去势组相比NCoR表达也明显增加(P<0.01),提示前癌消可能通过升高NcoR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延缓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性的转变过程。3.前癌消对LNCaP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四组细胞模型增殖因子Ki67mRNA以及凋亡相关因子Bax、 Bcl-2mRNA的表达水平的荧光定量PCR的结果显示:单纯给药组Ki67mRNA的表达大于对照组(P<0.05),单纯去势组Ki67mRNA的表达小于对照组(P<0.05),去势给药组Ki67mRNA的表达小于单纯去势组(P<0.05)。四组细胞模型BaxmRNA的表达水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给药组Bcl-2mRNA的表达大于对照组(P<0.05),单纯去势组Bcl-2mRNA的表达小于对照组(P<0.05),去势给药组Bcl-2mRNA的表达小于单纯去势组(P<0.05)。4.前癌消对LNCaP细胞AR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四组细胞模型AR表达western-blot的结果显示:单纯给药组AR的表达大于对照组(P<0.05),单纯去势组AR的表达小于对照组(P<0.05),去势给药组AR的表达小于单纯去势组(P<0.05)。四组细胞模型ARmRNA表达荧光定量PCR的结果显示:单纯给药组ARmRNA的表达大于对照组(P<0.05),单纯去势组ARmRNA的表达小于对照组(P<0.05),去势给药组ARmRNA的表达小于单纯去势组(P<0.05)。5.前癌消对LNCaP细胞AR共调节因子SRC-1、 NCORmRNA表达的影响单纯给药组SRC-lmRNA的表达大于对照组(P<0.05),单纯去势组SRC-lmRNA的表达小于对照组(P<0.05),去势给药组SRC-lmRNA的表达小于单纯去势组(P<O.05)。单纯给药组NCoRmRNA的表达小于对照组(P<0.05),单纯去势组NCoRmRNA的表达大于对照组(P<0.05),去势给药组NCoRmRNA的表达大于单纯去势组(P<0.05)。结论:前癌消对未经去势治疗的前列腺癌细胞具有一定促进增殖作用,这可能与其含有补肾中药的性激素样作用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前癌消可抑制去势后前列腺癌细胞的AR表达,并可减少AR共刺激因子SRC-1的表达而增加AR共抑制因子NCoR的表达,从而降低AR的转录活性,抑制AR介导的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且通过抑制Bcl-2的表达而影响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这可能是前癌消延缓前列腺癌从雄激素依赖到非依赖转化以治疗前列腺癌的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2-05-01)

曹佳[4](2011)在《雌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GA9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雌激素受体ER是一种核受体类转录因子,主要调节与雌激素有关基因的转录,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乳腺癌治疗的靶标和预后的指标之一。ER分为ERa和ERp两种,两者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都含两个重要的转录激活结构域AF1和AF2。AF1和AF2的有效转录激活作用依赖于与其它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目前,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主要是通过降低ER转录活性来实现的,因此ER共调节因子的发现和功能研究对于有效开发治疗乳腺癌的药物具有重大意义。在人类的许多重大疾病包括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DNA和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修饰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多数表观遗传的改变是可逆的,这就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乐观的前景。其中,组蛋白修饰有丰富的多样性并且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修饰可影响组蛋白与DNA的亲和性,进而改变染色质的状态,或者影响转录因子与DNA序列的结合,最终导致下游基因转录激活或抑制。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组蛋白修饰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对组蛋白修饰的进一步研究,对于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断、防治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为肿瘤的治疗及相应药物开发研究提供了新的靶标。GA9是一个未知蛋白,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是在酵母双杂交的基础上对GA9做进一步研究,旨在确定GA9在乳腺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GA9与ER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GA9下游基因转录的影响,从而对GA9的生物学功能作一初步探讨。Western blot分析表明,GA9在乳腺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细胞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实验确定了GA9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的表达定位为细胞核。通过GST-pull down实验证明,GA9在体外能与ER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实验证明,GA9可以在体内以雌激素不依赖的方式与ER相互作用,GA9与ER的AF1、AF2结构域结合。活性实验表明,在乳腺癌细胞中,GA9通过与ER的相互作用抑制雌激素应答元件基因的转录并且存在剂量效应,同时利用GA9 siRNA敲低GA9的内源表达能升高ER的转录活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乳腺癌细胞中过表达GA9能降低雌激素应答蛋白的表达;而GA9 siRNA敲低GA9表达后,雌激素应答蛋白的表达增强。这些实验结果表明,GA9是一个新型的ER共抑制因子。同时,本研究还从乳腺cDNA文库中钓取核心组蛋白H2A、H2B、H3和H4基因,将其构建到实验所需的原核及真核表达载体上,这些重组质粒在相应的原核、真核细胞中都得到了正确的表达。GST-pull down实验表明,GA9能同核心组蛋白H2A、H2B、H3和H4相互作用。进一步进行甲基化分析表明,GA9可能与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有关。综上所述,GA9可能是ER信号通路中的一个新型共调节因子,通过与ER相互作用影响ER下游信号的传递,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了解ER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以及GA9的临床治疗作用,有可能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标。(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1-04-01)

彭敏[5](2010)在《核受体共调节因子GT198选择性剪切异构体序列和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基因的选择性剪切(Alternative splicing)是非常普遍的现象。59%以上的人类基因存在选择性剪切,80%以上的选择性剪切产物可编码产生功能蛋白。基因的选择性剪切是产生新蛋白质和新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大量研究证实,选择性剪切在干细胞(stem cell)分化中对基因表达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而且选择性剪切产生的异构体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分别对核受体共调节因子GT198(Genomic Transcript 198)及其选择性剪切异构体GT198a在cDNA序列和蛋白功能上进行比较,并且初步探讨GT198基因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第一部分GT198异构体序列测定及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选择性剪切目的GT198是组织特异性的核受体共调节因子,参与核受体介导的DNA转录。我们发现小鼠畸胎瘤细胞P19和人胚胎干细胞hES中均存在GT198的剪切异构体GT198a。本实验拟测定并分析GT198a及GT198 cDNA全序列并分别进行克隆,检测其在P19和hES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方法通过cDNA5'端快速扩增法(5'RACE)检测其5’端的全序列。以P19、hES细胞分化过程各时间点的cDNA为模板,通过RT-PCR和适时定量RT-PCR明确细胞分化过程中GT198a及GT198的表达。结果GT198的序列表现为GT198第一、二外显子间内含子发生通读(Readthrough)。在P19和hES细胞分化过程中,GT198a表达量降低而GT198则升高。与GT198相比,GT198a的序列包含了第一、二外显子间内含子。此内含子能产生一个TGA转录终止信号,导致GT198 mRNA在第一内含子处终止。由于GT198a在第五外显子中能产生另一个ATG转录起始位点,从而导致GT198amRNA能从第五外显子处开始转录并翻译产生GT198a蛋白。在P19、hES细胞分化过程中,在不同的时间GT198a和GT198的表达量不同。结论发现了GT198的选择性剪切异构体GT198a,测定GT198和GT198a的cDNA全序列并发现其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存在选择性剪切转换(Alternative Splicing Switch)。第二部分GT198和GT198异构体功能的检测和对比目的已有研究表明,选择性剪切产生异构体与野生型在功能上常表现出不同甚至相互拮抗。GT198a和GT198在P19、hES细胞分化过程中均有选择性剪切的转换现象,提示两者在功能上可能存在区别。本部分实验旨在明确GT198a和GT198蛋白在基因转录中的活性和对DNA修复基因表达蛋白Rad-51核聚点(nuclear foci)形成所发挥的作用;检测GT198a蛋白的大量表达对GT198蛋白在胞核定位的影响并探讨其致瘤作用。方法运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GT198a和GT198的转录活性。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测定两者对Rad-51核聚点形成的影响及GT198蛋白的核定位。建立稳定表达GT198a的P19细胞系,并注射于裸鼠,观察裸鼠成瘤的情况。结果GT198a蛋白可使荧光素强度增加,Rad-51核聚点形成受阻;而GT198蛋白则使荧光素强度减弱,对Rad-51核聚点形成无明显影响。大量GT198a蛋白表达后GT198蛋白由核表达转为主要在胞浆表达。注射稳定表达GT198a的P19细胞的裸鼠全部于3周后开始成瘤,6周明显形成肿瘤,而注射稳定表达GT198或空载体的P19细胞的裸鼠无肿瘤形成。结论GT198a蛋白可激活转录并抑制Rad-51核聚点形成。GT198a蛋白的大量表达可促进GT198蛋白定位由胞核转向胞浆,并促进肿瘤的形成。第叁部分GT198和乳腺癌关系初探目的GT198基因位于乳腺癌形成的关键基因区17q12-q21,距离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east Cancer 1)470kb。抑癌基因BRCA1突变被证明是乳腺癌形成初期的关键基因。其机制主要为BRCA1易突变产生各种剪切异构体,这些剪切异构体失去抑癌作用并能拮抗野生型的抑癌功能。通过第二部分的实验,我们发现GT198a在功能上与BRCA1的剪切异构体有很强的相似性。比如,野生型和异构体在转录活性上相拮抗,BRCA1的异构体可抑制Rad-51核聚点形成。本部分拟在初步分析GT198基因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通过RT-PCR分析常见肿瘤组织中GT198a的表达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比较乳腺癌和卵巢癌组织及其对应正常组织中GT198a的表达。运用免疫组化,分析114例乳腺癌组织中GT198的表达定位。结果我们分别检测了乳腺癌、肺癌、大肠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和胰腺癌中GT198a的表达,结果显示GT198a在乳腺癌和卵巢癌中表达显着高于其它组织;且GT198a在乳腺癌和卵巢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或卵巢组织;免疫组化显示,正常乳腺组织细胞胞浆中,无GT198的表达。通过对114例乳腺癌组织的分析,呈胞浆表达的GT198在基质细胞中占17.5%;在肌上皮细胞中,这一比例高达48.2%。结论乳腺癌中GT198a高表达,GT198在胞浆中表达增多,提示GT198基因与乳腺癌可能存在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0-04-01)

张磊,郑腾,杨民和,张志灯,蔡晶[6](2010)在《补肾中药对核受体共调节因子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含药血清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中核受体共激活因子(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1,SRC-1)和核受体共抑制因子(nuclear receptor corepressor,NCOR)的mRNA表达,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补肾中药对核受体共调节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个大组,每大组再分雌雄2组,每大组分别用淫羊藿、女贞子、蒸馏水灌胃14d,制备含药血清,并用含药血清培养雌激素受体缺失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SRC-1和NCOR的mRNA表达。结果补肾阳中药淫羊藿雄性大鼠含药血清上调了SRC-1的表达,对NCOR没有显着影响;而补肾阴中药女贞子下调了SRC-1共激活因子的表达,上调了NCOR的表达。结论补肾中药淫羊藿、女贞子对核受体共调节因子的表达有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0年04期)

杨智洪[7](2009)在《新型雌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CGI-27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已被公认为内分泌治疗的靶标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但临床中出现的术后复发、抗雌激素治疗耐药和乳腺癌转移等让我们意识到癌症的复杂性。进一步发现新的共调节因子,分析和理解其调节作用以及各信号通路之间的交叉反应对揭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机制,发现新的早期诊断指标,开发有效的治疗药物具有重大意义。ER有两种亚型ERα和ERα,两者结构和功能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它们都具有两个重要的转录激活结构域AF1和AF2,共调节因子也主要与这两个区域相互作用。与AF2结合的共调节因子已发现很多,但与AF1结合的却很少。由于AF1是雌激素不依赖的转录激活结构域,与抗雌激素治疗耐药有关,而且与其他信号通路的交叉反应也主要发生在该区域。所以我们利用ERααAF1为诱饵蛋白,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乳腺cDNA文库,发现一个新的ERα的共调节因子——CGI-27。目前对CGI-27的功能所知甚少,生物信息学分析没有明显的特殊结构域。对CGI-27晶体结构的研究发现CGI-27与一类儿茶酚双加氧酶的结构相似。CGI-27可以通过接头蛋白SHC与1227位酪氨酸磷酸化的ERBB2癌蛋白相互作用,促进乳腺癌的迁移。由于没有商业化的抗体,我们构建和纯化了GST-CGI-27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获得了抗CGI-27的多克隆抗体。利用该抗体我们发现CGI-27在大鼠的各组织、乳腺癌细胞系及其他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激光共聚焦和核质分离实验发现CGI-27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膜。为了进一步确定CGI-27与ER的相互作用,我们通过GST pull-down实验和免疫共沉淀实验证明了CGI-27在体内和体外均能和ERα、ERα结合,利用内源免疫共沉淀还证明CGI-27和ERα在生理条件下也能结合。雌激素(E2)不能增强CGI-27与ERs的结合。ERα结合在CGI-27的N端1-146aa;CGI-27则和ERα的AF1和AF2都能结合。通过激光共聚焦实验发现CGI-27与ERα在细胞核中存在共定位现象。在293T、MCF-7、ZR75-1和SKBR3细胞中,过表达CGI-27能以激素不依赖的方式升高ERα和ERα的转录活性,而且这种升高具有剂量效应。通过转录活性实验我们还发现CGI-27升高ERα的转录活性依赖于ERα以及他们之间物理性的相互作用。从转录水平到蛋白水平检测CGI-27均不能改变ERα的表达。利用构建的CGI-27 siRNA敲低CGI-27的内源表达能降低ERα和ERα的转录活性。过表达CGI-27能升高下游基因c-Fos、c-Myc、CatD以及CyclinD1的表达,不影响PAI1、pS2和C3的表达。通过结晶紫实验和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发现CGI-27能促进细胞增殖,软琼脂实验和裸鼠成瘤实验发现CGI-27能促进肿瘤的非锚定依赖生长和肝转移。ERBB2能协同CGI-27升高ERα的转录活性,但对ERα没有协同作用。利用ERBB2或c-SRC的抑制剂抑制这两个蛋白功能后能减弱CGI-27对ERα转录活性的升高作用。进一步检测激酶的磷酸化水平发现,CGI-27能增强ERK1/2、AKT和ERααS118、S167位的磷酸化。突变ERα不同位点发现S104、S106、S118、S167、S305、S518及Y537对CGI-27升高ERα磷酸化和转录活性至关重要,而S236、T311位点影响不大。CGI-27在H192位的突变体不能升高ERα的转录活性。综上所述,CGI-27能与ERs相互作用,升高ERK1/2、AKT、ERα的磷酸化及其转录活性,促进细胞生长和转移。ERBB2能协同CGI-27升高ERα的转录活性,提示CGI-27不仅是ERα的共调节因子,而且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耐药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抗肿瘤药物开发的新靶标。(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09-05-22)

仇玮祎[8](2009)在《雌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RSRC1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R参与了乳腺癌的细胞增殖过程,并且与肿瘤的发展及侵袭有关。雌激素受体对其下游基因的表达调节是一个复杂的、多种因素参与的过程,ER作用的发挥需要共调节因子的有效调控。共调节因子一般是以配体依赖的方式直接与核受体相互作用,从而增强或抑制受体功能的一类蛋白分子。通过对雌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相关研究,能够更加了解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发病机制,有助于确定乳腺癌预后评价的特征性指标和临床治疗。ER与共调节因子的结合是一种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不仅共调节因子能调节ER的表达及其活性,反过来ER也能调控共调节因子的表达。还有些共调节因子并不直接与ER结合,而是与其它的共调节因子结合形成复合物,结合到ER上而发挥作用。本实验室以ERβ的AF-2区段为诱饵从人乳腺cDNA文库中进行了筛选,获得了新型雌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RSRC1(arginine/serine-rich coiled-coil 1)。RSRC1目前是一个生物学功能未知的蛋白,运用生物信息学发现其第180-224氨基酸区段能够形成螺旋卷曲(coiled coil)结构,该结构参与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分子中还有多个cAMP、CK2及PKC磷酸化位点、叁个核定位序列和叁个类泛素化修饰位点。为了进一步确定RSRC1与ER的相互作用,我们通过GST-pull down实验和免疫共沉淀实验证明RSRC1与ERα和ERβ在体内和体外都存在相互作用。由于没有商业化的抗体,我们构建和纯化了GST-RSRC1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获得了抗RSRC1的多抗,能够识别25kD、40kD、45kD、53kD左右的RSRC1条带,其效价和特异性均满足后续实验的要求。利用该抗体我们发现RSRC1在大小鼠的各组织、乳腺癌细胞株及其它肿瘤细胞株中均有表达。通过对外源转入带有荧光标签的RSRC1的细胞进行显微观察,我们发现RSRC1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并在核小斑(nuclear speck)中呈点状聚集。核质分离实验表明,分子量为53kD的RSRC1分布在细胞核中,而更大分子量的RSRC1蛋白则分布在细胞质中。我们获得了能够有效敲低RSRC1水平的siRNA,并获得了RSRC1过表达及敲低稳定转染细胞株。结晶紫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均发现RSRC1过表达能够促进细胞生长,并引起细胞周期S期增加;软琼脂实验发现RSRC1能够增强乳腺癌细胞的非锚锭依赖生长能力;反之,敲低RSRC1能够抑制细胞增长,减少S期复制,并降低乳腺癌细胞的非锚锭依赖生长能力。RSRC1还能够增强下游基因CyclinD1的表达,降低C3、pS2、PR表达,在雌激素存在的情况下改变更明显;另外c-Fos、Cat-D、C-myc和Bcl-2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过表达RSRC1能升高ERα和ERβ的ERE-luc报告基因转录水平,而且这种升高具有剂量依赖的效应;同时,敲低RSRC1能够降低ERα和ERβ的ERE-luc报告基因转录水平,也具有剂量效应。在雌激素存在的情况下,RSRC1对报告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更加明显。另外,过表达RSRC1还能够增高C3-luc及pS2-luc报告基因的转录水平,敲低反之。因此,RSRC1可能是一个能够同时与ERα和ERβ相互作用,并对其转录活性做同向调节的新型共调节因子,深入研究RSRC1的功能对完善ER信号传导通路以及选择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09-05-22)

赵亚力,韩为东[9](2008)在《雄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与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一文中研究指出雄激素介导的雄激素受体(AR)信号途径对雄性胚胎的发育及雄激素依赖性靶组织的分化发育是必需的。异常的AR活性与前列腺癌由雄激素依赖转变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密切相关。已证实AR共调节因子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并在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的表达失衡,可导致AR转录活性的改变,促进晚期前列腺癌的进展。简要综述了AR共调节因子的类型和功能,及其与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08年06期)

谢棒祥,周建光[10](2008)在《雄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及其在前列腺癌进展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雄激素受体(AR)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的发生、进展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AR介导组织对雄激素的特异应答是通过与其相互作用的AR共调节因子共同完成的,许多AR共调节因子的功能已被广泛研究。简要综述了目前发现的部分AR共调节因子在调节AR转录活性及前列腺癌发生、进展中的生物学作用。(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08年05期)

核受体共调节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为研究雌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GA5在乳腺癌细胞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运用免疫共沉淀方法验证GA5与ERβ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运用westernblot检测不同乳腺癌细胞中及人乳腺癌组织中GA5的表达;以人乳腺癌文库为模板,运用PCR技术、细胞培养、慢病毒包装等技术构建了pCDH-GA5质粒,在此基础上建立GA5过表达乳腺癌细胞系,运用免疫荧光实验观察GA5在细胞内的定位;建立GA5敲低乳腺癌细胞系,并运用RT-PCR技术、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其敲低效果;运用生长曲线实验、软琼脂实验以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GA5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验证了GA5与ERβ在细胞内相互结合,GA5在不同乳腺癌细胞系中普遍表达,在人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低于癌旁组织;构建了pCDH-GA5表达载体,并建立了GA5过表达乳腺癌细胞系,证实GA5定位于细胞核;建立GA5敲低乳腺癌细胞系;实验证实GA5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锚定依赖性生长、非锚定依赖性生长以及平板克隆形成能力。结论GA5与ERβ在体内相互作用,GA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成功建立GA5过表达和敲低乳腺癌细胞系;GA5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受体共调节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颜洪竹,刘复兴,宁志丰,王娱.雌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PELP1在雌激素非靶器官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2].韩白玉.雌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GA5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2

[3].闫玥捷.前癌消对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4].曹佳.雌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GA9的功能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

[5].彭敏.核受体共调节因子GT198选择性剪切异构体序列和功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0

[6].张磊,郑腾,杨民和,张志灯,蔡晶.补肾中药对核受体共调节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

[7].杨智洪.新型雌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CGI-27的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

[8].仇玮祎.雌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RSRC1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

[9].赵亚力,韩为东.雄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与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J].生物技术通讯.2008

[10].谢棒祥,周建光.雄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及其在前列腺癌进展中的作用[J].生物技术通讯.2008

标签:;  ;  ;  

核受体共调节因子论文-颜洪竹,刘复兴,宁志丰,王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