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论文-董炳友,林秀清,冯云选,刘艳辉,于东

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论文-董炳友,林秀清,冯云选,刘艳辉,于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种质,配合力

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论文文献综述

董炳友,林秀清,冯云选,刘艳辉,于东[1](2009)在《16个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NCⅡ试验设计,选用不同杂种优势类群且系谱明确的5个自交系为测验种,对16个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类群的分析研究。通过聚类分析,把16个南斯拉夫自交系划分为4个杂优类群,分别为:Lancaster群(Nsc-721、南45、Nsc-565),改良Reid群(Nsc-T66、南72-81、南无名-7、南5、南43-1),唐四平头群(南无名-5),南46、南无名-8、南无名-1、南无名-3、南无名-5杂为另一优势群。而南6和Nsc-70难以与其它自交系或彼此间归为一类。此外,还对供试被测系的使用价值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天津农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陈欢庆,刘艳霞,魏蒙关,余永亮,李玉玲[2](2008)在《高油玉米与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的配合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9个高油玉米自交系和9个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按NCⅡ遗传设计组配的81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了春夏播环境条件下7个穗粒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两类亲本大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其间的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均达到了显着或极显着水平,ZPL 10单株产量的GCA在2种环境下均为极显着正值,ZPL 10×GY 237 A单株产量超对照27.94%,有待进一步试验鉴定其在育种和生产上的利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李玉玲,王畅[3](2005)在《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改良我国优良杂交种的遗传潜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9个引进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为母本、13个分属于不同优势类群的8个优良杂交种的亲本自交系为父本,组配107个杂交组合,采用Dudley方法分析了利用南斯拉夫自交系改良我国优良杂交种产量的遗传潜势、利用方法及改良的主要穗粒性状。结果表明,引进自交系具有较高的间接利用价值,9801、9802、9803、9805、9807、9808、9809可以分别通过改良不同亲本自交系的不同穗粒性状提高各杂交种的产量水平。具体改良效果还有待通过进一步的育种实践予以印证。(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05年04期)

王畅[4](2005)在《利用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改良国内优良杂交种的遗传潜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引进和利用外来种质,对拓宽玉米种质基础,不断提高育种水平、推动玉米产量稳步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引进种质利用价值的充分发挥,取决于对其遗传潜势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高效利用途径和方法的恰当运用。 本研究以9个引进的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与我国9个优良杂交种亲本组配成的101个和149个杂交组合为材料,采用Dudley方法系统分析了在2003年夏播和2004年春播、夏播3种环境条件下,利用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改良我国9个优良杂交种穗粒和植株性状的遗传潜势,探讨南斯拉夫自交系对改良我国优良杂交种的利用价值以及适宜的高效利用方法;同时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通过对2004年试验中72个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与我国不同优势类群自交系间杂交组合的配合力分析以及杂种优势、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及其与F_1表型性状的相关、与杂交种改良的关系分析,探讨利用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对优良自交系间SCA、杂种优势和F_1表型性状的预测效果,以及各指标与采用Dudley方法分析结果的一致性;通过各性状间的相关分析,探讨杂交种高产的优势性状以及各性状同步改良的可行性,为引进自交系的高效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9个南斯拉夫自交系对我国9个优良杂交种农大108、豫玉33、豫玉22、农大3138、豫玉24、豫玉23、豫玉20、沈单10和豫玉15各性状的改良效果和适宜利用方式不同。对于农大108,ZPL01可以通过改良黄C,ZPL02和ZPL06通过改良许178,ZPL05、ZPL09和ZPL10通过改良许178或黄C提高农大108的穗粒重;对于豫玉33,ZPL01、ZPL02、ZPL06和ZPL09可以通过不同利用方式改良郑58,ZPL03和ZPL05通过不同方式改良郑58或昌7-2提高豫玉33的穗粒重;对于豫玉22,ZPL01、ZPL02、ZPL09和ZPL10可以通过改良豫87-1,ZPL05通过改良综3提高豫玉22的穗粒重;对于农大3138,ZPL07可以通过改良综31、ZPL09通过改良P138提高农大3138的穗粒重;对于豫玉24,ZPL01、ZPL05、ZPL09和ZPL10可以通过不同的利用方式改良246或昌7-2,ZPL02、ZPL03和ZPL06通过不同利用方式改良246,ZPL07通过改良昌7-2提高豫玉24的穗粒重;对于豫玉23,ZPL01、ZPL06、ZPL09和ZPL10可以通过不同利用方式改良掖478,ZPL05通过改良昌7-2,ZPL06通过改良掖478提高豫玉23的穗粒重;对于改良豫玉20,ZPL01、ZPL03和ZPL05可以通过改良改3,ZPL02、ZPL06、zp109和ZPL10通过改良掖478提高豫玉20的产量;对于沈单10,ZPL01、ZPL06和ZPL09可以通过改良沈137,ZPL02和ZPL05通过改良Q1261提高沈单10的穗粒重;对于豫玉15,ZPL07和ZPL10可以通过改良掖478,ZPL01和ZPL05可以通过改良豫374提高杂交种豫玉15的穗粒重。 2.各南斯拉夫自交系对我国9个优良杂交种的其它穗粒或植株性状具有不同的改良效果,但改良趋势和适宜利用方式与穗粒重不完全一致。对于农大108,利用ZPL01改良穗粒重和穗(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05-06-01)

李玉玲,张亚丽[5](2004)在《利用SSR标记研究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遗传变异及杂种优势群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13对SSR多态性引物对9个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和国内18个不同类群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进而研究GD,GH,SCA及杂种优势与F1产量的相关性,探讨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结果表明:(1)利用SSR标记将27个供试自交系分为6类,我国自交系的分类结果与其系谱来源和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PA,PB和四平头类群自交系分别各归为一类;南斯拉夫自交系ZPL01,ZPL06,ZPL09,ZPL10和ZPL02归为第Ⅰ类,ZPL03,ZPL05,ZPL04与Mo17和丹232归为第Ⅱ类群,ZPL07与综3和综31归为第Ⅲ类;(2)SCA与对照优势及其与F1穗粒重呈极显着正相关,而GD,GH与F1穗粒重和对照优势的相关仅长葛点达到显着水平,利用SCA或对照优势可以较好地预测F1的产量表现,而GD和GH的预测效果较差。(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张亚丽[6](2004)在《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引进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基础及杂种优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进国外种质对提高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但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系统研究其种质特点及其与我国不同优势类群自交系的遗传关系。本研究采用传统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与现代的SSR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引进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与我国不同优势类群骨干自交系的配合力、杂种优势、遗传距离和杂合性,为引进自交系的高效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并通过各项遗传指标与F1产量的相关分析,探讨各项指标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行性和效果。引进的9个南斯拉夫自交系与我国分属于不同优势类群的7个自交系按NCⅡ遗传设计组配成63个杂交组合,2000年、2002年分别在新乡和长葛两地采用3次重复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种植,以豫玉23和豫玉33为对照。对 7个穗粒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ZPL10的GCA和总配合力最大,与我国四平头、旅大红骨类群自交系的SCA和对照优势最高,具有较大的直接组配利用价值,ZPL10×S22和ZPL10×豫87-1分别较对照增产41.32%和24.26%、5.54%和23.74%;其余自交系穗粒重的GCA、总配合力和对照优势均较低,且地点间表现趋势不一致,直接组配利用价值不大,可用于改良相同或低优势类群自交系的某些性状。利用113对多态性SSR引物在27份自交系之间共检测到411个等位基因变异,涉及113个SSR位点,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64个,变化范围为2-9,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57,变化范围为0.13-0.82。27个自交系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95,变化范围为0.095-0.719之间,表明供试自交系间的遗传差异较大。根据SSR数据按Word's聚类分析方法将27个自交系分为6类,我国自交系的分<WP=7>类结果与其系谱来源和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PA、PB和四平头类群自交系分别各归为一类;南斯拉夫自交系ZPL01、ZPL06、ZPL09、ZPL10和ZPL02归为第Ⅰ类, ZPL03、ZPL05、ZPL04与Mo17和丹232归为第Ⅱ类群, ZPL07与综3和综31归为第Ⅲ类。不同南斯拉夫自交系与我国不同优势类群自交系间GD和GH不同,除ZPL07外,南斯拉夫自交系与PA类群自交系的GD和GH都较小;第Ⅰ类群自交系与PB和四平头,第Ⅱ类群与四平头、旅大红骨和PB类群及ZPL07与我国四大类群自交系的GD和GH均较高。对GD、GH、穗粒重的SCA和对照优势与F1穗粒重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SCA与对照优势及其与F1穗粒重呈极显着正相关,而GD、GH与F1穗粒重和对照优势的相关仅长葛点达到显着水平,表明利用SCA或对照优势可以较好地预测F1的产量表现,而GD和GH的预测效果较差,同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GD与 GH呈极显着正相关,二者与SCA不存在相关关系。利用单向方差分析方法对113对SSR标记进行阳性标记筛选,不同穗粒性状筛选到的阳性标记数差异比较大,占总标记数的2.92-16.30%。两个地点基于阳性标记的特殊杂合性与各穗粒性状的相关趋势基本一致,SH与穗粒重的相关均不显着,仅根据SH尚不足以预测杂种优势。(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04-06-01)

李玉玲,陶华,台国琴[7](2003)在《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9810的间接利用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8个(9810×国内系)后代选系与国内属于不同优势类群的4个骨干自交系杂交组配的32个测交组合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南斯拉夫自交系9810具有较高的间接利用价值,在8个优良后代选系中,有2个选系的GCA为显着和极显着正值,具有较高的直接组配利用价值。在32个测交组合中,有8个单株产量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对照6.6%~26.0%。(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03年03期)

李玉玲,陶华,陈绍江[8](2003)在《引进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的类群划分与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 7个国内不同类群自交系测定了 9个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的GCA和SCA ,分析了被测系的种质特点、在育种上的利用价值和途径以及测验种在生产上的商用价值。结果表明 :被测系可分为 5类 ,所代表的种质基础较广泛 ;980 9单株产量的GCA最高 ,980 9×S2 2 的SCA 2年都达到显着水平 ,980 9在育种上有较大的直接组配利用价值 ;980 9×S2 2 单株产量居首位 ,较对照分别增产 4 1.5 6 %和 2 4 .2 6 % ,具有较高的生产利用价值 ;其余自交系只能间接用于低优势群自交系的创新改良。本文还对各自交系适宜进一步广泛测配及重组改良的自交系类群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李玉玲,张亚丽,陶华[9](2003)在《利用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改良478的效果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 14个 (478×外引系 )后代选系与国内属于不同优势类群的 8个骨干自交系杂交组配的 5 6个测交组合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南斯拉夫自交系 980 4、 980 5、980 6改良 4 78是可行和有效的 ,在 14个 (478×外引系 )优良后代选系中 ,有 3个选系的GCA为显着和极显着正值 ,具有较高的直接组配利用价值。在 5 6个测交种中 ,有 13个单株产量显着或极显着高于CK 4 5 5 %~ 33 2 8%。(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03年01期)

李玉玲,陶华,王延召,贾建修,孔凡杉[10](2001)在《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与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 9个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为母本 ,7个分属于不同杂种优势类群的骨干系为父本 ,组配成 6 3个测交组合 ,研究了南斯拉夫自交系 7个性状的配合力 .结果表明 ,980 9各性状的GCA均为显着正值 ,组配出的 980 9×S2 2 杂交组合较对照增产41 6 % ,是最有直接利用价值的自交系 .980 5 ,980 6自交系单株产量的GCA为极显着正值 ,但未组配出超对照的杂交组合 .其余 6个自交系无直接利用价值 .各自交系可用于改良其相应非优势类群自交系(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9个高油玉米自交系和9个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按NCⅡ遗传设计组配的81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了春夏播环境条件下7个穗粒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两类亲本大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其间的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均达到了显着或极显着水平,ZPL 10单株产量的GCA在2种环境下均为极显着正值,ZPL 10×GY 237 A单株产量超对照27.94%,有待进一步试验鉴定其在育种和生产上的利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论文参考文献

[1].董炳友,林秀清,冯云选,刘艳辉,于东.16个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9

[2].陈欢庆,刘艳霞,魏蒙关,余永亮,李玉玲.高油玉米与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

[3].李玉玲,王畅.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改良我国优良杂交种的遗传潜势研究[J].遗传.2005

[4].王畅.利用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改良国内优良杂交种的遗传潜势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5

[5].李玉玲,张亚丽.利用SSR标记研究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遗传变异及杂种优势群预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

[6].张亚丽.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引进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基础及杂种优势预测[D].河南农业大学.2004

[7].李玉玲,陶华,台国琴.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9810的间接利用价值研究[J].玉米科学.2003

[8].李玉玲,陶华,陈绍江.引进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的类群划分与利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

[9].李玉玲,张亚丽,陶华.利用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改良478的效果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03

[10].李玉玲,陶华,王延召,贾建修,孔凡杉.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与利用[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

标签:;  ;  ;  ;  

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论文-董炳友,林秀清,冯云选,刘艳辉,于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