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轻组有机质论文_秦纪洪,李菊,孙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轻组有机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有机质,土壤,红壤,动态,组分,植被,小麦。

土壤轻组有机质论文文献综述

秦纪洪,李菊,孙辉[1](2014)在《冻融交替对高寒土壤轻组分有机质矿化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冻融交替对轻组分有机质(LFOM)动态的影响,设置不冻处理T(4℃恒温培养),长冻处理F(-10℃持续冻结)和冻融交替FT(-10℃和4℃各12h交替)3个模式,对轻组分有机质(LFOM)进行为期147d的试验培养,定期采样分析LFOM中物质累积释放总量、C、N、P、K、Ca、Mg元素的动态情况。结果表明:(1)与处理F和T相比,处理FT显着提高了LFOM中物质累积释放总量和C、N、P、Ca、Mg的累积矿化,处理FT和处理F的K累积矿化相近且高于处理T。(2)处理F与处理T比较,OM、P、Ca、Mg矿化量相近,但总量及N矿化量处理F高于处理T。(3)利用单室模型对不同处理分解动态的回归进行分析,表明不同处理分解动态间均达到显着水平,证实了有机质进行密度分组的合理性及LFOM内不同组分的共性,冻融交替下LFOM中C、N和P的平均存留时间(MRT)分别为700,875,133d,冻融交替次数减少(长冻、不冻)均延长了这些元素的MRT。因此,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只有在高寒土壤冻融交替次数增加的情形下才加剧土壤LFOM中有机碳、氮和磷的矿化,如果仅是引起土壤解冻时间延长,并不会增加亚高山森林季节性冻土中LFOM的矿化。(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王晓宇,赵萌莉,韩国栋,Willms,Walter[2](2009)在《开垦天然草地对土壤轻组有机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对农业生产以及畜牧业对粮食的需求,从1900年至今加拿大大面积的天然草地被开垦种植各种高产作物和牧草。本文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多年生牧草冰草和一年生作物小麦研究了开垦天然草地对草地土壤轻组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垦天然草地种植小麦使草地土壤LFDM、LFC:N、LFOC/SOC和LFN/TN均显着降低(P<0.05),而开垦天然草地种植冰草则对以上各个指标无显着影响(P>0.05);从两个试验样地之间对比来看,样地II的LFC:N、LFOC/SOC和LFN/TN均显着高于样地I的各个对应值(P<0.05)。(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谢锦升,杨玉盛,杨智杰,黄石德,陈光水[3](2008)在《退化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轻组有机质的季节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次生林为对照,研究了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侵蚀退化红壤及其恢复为马尾松林、板栗园和百喜草地后土壤轻组有机质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侵蚀裸地表层土壤轻组有机质含量在0.05~0.14g.kg-1,无明显的季节变化;恢复的马尾松林、板栗园和百喜草地表层土壤轻组有机质含量季节变化明显,其中冬春季节比夏季高58%~122%.夏季恢复植被下的土壤轻组有机质C含量和C/N均较低,而轻组有机质N含量较高,表明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导致轻组有机质快速分解.次生林轻组有机质的季节变化趋势与恢复的生态系统基本一致,但波动幅度较小,5~10cm土层轻组有机质含量无明显的季节差异.土壤轻组有机质的季节动态还受小生境和植被类型的影响,与林地相比,百喜草地土壤轻组有机质数量波动幅度较高.建议采用多次取样或者综合气候、植被和经营措施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取样时间,以提高轻组有机质的观测精度.(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谢锦升,杨玉盛,解明曙,杨少红,杨智杰[4](2006)在《土壤轻组有机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有机质在碳和氮循环及维持土壤生产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密度分组技术可将土壤有机质分成轻组和重组.轻组密度一般<2.0 g.cm-3,通常用密度浮选法分离得到,早期分离轻组的重液是有机溶剂,目前多用水溶性无机盐,结合密度和颗粒大小的分离技术在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轻组主要由可识别的不同分解阶段的植物残体组成,还包括孢子、种子、动物残体、微生物的残骸以及一些吸附在碎屑上的矿质颗粒.土壤轻组仅占土壤质量的一小部分,但轻组的碳含量一般显着高于全土.轻组物质的碳氮比高,周转速度快,是易变有机碳的良好指标.土壤轻组一般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并大部分聚集在土壤表层,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土壤轻组主要受残留物输入的时间、数量、组成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轻组对耕作经营措施、作物轮作制度、土地利用、施肥等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密度分组与颗粒大小分组技术的结合是今后研究轻组的主要技术手段,土地利用和经营管理的变化对土壤轻组数量和性质的时空动态影响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福建林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倪进治,徐建民,谢正苗[5](2000)在《土壤轻组有机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轻组有机质主要是由不同分解程度的植物残体和一些微生物结构体组成 ,它的改变可以用来指示土壤肥力的变化。本文综述了轻组的分离方法、轻组的组成、种植和施肥对轻组的影响、轻组在土壤团聚体和土壤剖面中的分布以及轻组的季节性变化。(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期刊2000年02期)

土壤轻组有机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对农业生产以及畜牧业对粮食的需求,从1900年至今加拿大大面积的天然草地被开垦种植各种高产作物和牧草。本文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多年生牧草冰草和一年生作物小麦研究了开垦天然草地对草地土壤轻组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垦天然草地种植小麦使草地土壤LFDM、LFC:N、LFOC/SOC和LFN/TN均显着降低(P<0.05),而开垦天然草地种植冰草则对以上各个指标无显着影响(P>0.05);从两个试验样地之间对比来看,样地II的LFC:N、LFOC/SOC和LFN/TN均显着高于样地I的各个对应值(P<0.0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轻组有机质论文参考文献

[1].秦纪洪,李菊,孙辉.冻融交替对高寒土壤轻组分有机质矿化影响的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4

[2].王晓宇,赵萌莉,韩国栋,Willms,Walter.开垦天然草地对土壤轻组有机质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3].谢锦升,杨玉盛,杨智杰,黄石德,陈光水.退化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轻组有机质的季节动态[J].应用生态学报.2008

[4].谢锦升,杨玉盛,解明曙,杨少红,杨智杰.土壤轻组有机质研究进展[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6

[5].倪进治,徐建民,谢正苗.土壤轻组有机质[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0

论文知识图

不同恢复措施下表层土壤轻组有机质玉米、菜豆连作3茬后根茬还田对小麦地上...玉米、菜豆连作3茬后根茬还田对小麦地上...不同恢复措施表层土壤轻组有机质耕作处理对土壤轻组有机质的影响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轻组有机质含...

标签:;  ;  ;  ;  ;  ;  ;  

土壤轻组有机质论文_秦纪洪,李菊,孙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