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奉化市居敬小学315500
摘要:教学中我们应该促优补差,充分利用差异资源,实施分层教学和小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均衡发展。笔者所在学校正在推行的小班化教学,为分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分层教学个性差异信息技术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城区小学,学校从三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面对这样一群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如果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势必造成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觉得上课没意思;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又“吃不了”,越学越吃力,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实施了分层教学法,即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在同一个班级内将学生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结为同一“层次”,从各类学生实际出发,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和训练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确定不同层次的评价体系,使各类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学生分层,协调发展
分层教学应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运用已有教学资源,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以便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全体学生的充分发展。在前期准备中,我们需要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调查问卷、访谈、检测等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后分析学生差异形成的原因,找到解决差异的有效对策。
二、任务分层,弹性驱动
“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课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任务的设计是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了合理的分层分组后,教师需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任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任务和进阶任务,目的是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
三、方法分层,有效实施
教学方法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要顾及到各层次学生的掌握程度,开展有差异的各层次学生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隐性同步分层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形式上的同步学习,实质上的分层教学。教师并不明显表现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态度,在操作上隐性地分层要求、分层施教、分层指导和分层评估,使各类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各得其所。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学习复式教学的模式,采用总——分——总的教学形式。首先针对提高层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要求进行全班集体授课,然后安排提高层进行实践操作。并以小组集体学习的方式让发展层学生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带动组里同学的学习。教师对基础层学生进行更加详细的讲解和指导并相对降低难度和要求,安排练习。在最终的反馈讲评阶段,将最基础的展示留给基础层的学生,将重难点的核心内容留给提高层及发展层的学生来展示。通过这样的全班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策略,使不同层级的学生都得到与他们相符的学习教育。基础层、提高层学生的个别问题可由教师在学生分层练习时给予个别辅导。
另外,教师还应该注意问题的层次性,设置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基础层学生回答,使他们有机会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同时给发展层学生的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其次,在提问题时,教师应该注意基础层、提高层、发展层三类学生回答问题的先后顺序,鼓励基础层学生先发言,再让提高层学生补充概括,最后由发展层学生或教师总结。
四、评价分层,有效激励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前提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首先,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包括课前期、课中期和课后期的评价。
其次,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向高一层级努力的催化剂。
实践证明:在小学信息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能够充分照顾学生的发展差异,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当然,在对学生分层时,也需遵循一定的原则:
(1)隐性原则:给学生分层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采取隐性分层。
(2)动态原则: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层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认知结构总是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对不同学习内容的兴趣不同,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层次“定位”后,应根据情况适时调整,使学生所在层次随学习兴趣、能力的变化而变化。
参考文献
[1]周明关注差异分层教学——高中信息技术实施“差异教学”策略初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7-8)。
[2]陈保分层教学全面优化——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有效途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8。
[3]唐志根专题学习网站在信息技术分层教学中的实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