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药结合治疗马气滞血瘀型产后风(论文文献综述)
韩秀丽,王秀娟[1](2021)在《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文中提出介绍王秀娟主任医师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王师认为,本病病位在大肠,病因为痰、湿、瘀、毒,病机为湿困大肠,气滞络瘀,郁而化毒,早期治疗以荡积为主,通因通用,强调及早祛除痰、湿、瘀、毒,切勿见下利甚而妄用补涩之剂,以致关门留邪。王师运用调肺通肠、祛痰瘀毒之法,通过补肺、降肺、宣肺以调理肺气,恢复肺主治节之功,达通肠降浊祛邪之效。王师不拘经方时方,采众家之言,合多年临床经验,创补肺通肠汤、降肺通肠汤、宣肺通肠汤,疗效颇佳。
李梅[2](2021)在《瑶医杜闷倒结合针刺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刘晓焱,张菁[3](2020)在《《医林改错》五“逐瘀汤”治疗妇科疾病概况》文中研究说明清代王清任在所着《医林改错》中提出血瘀证的共同病机是瘀血阻滞,他创制了一系列活血化瘀的名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身痛逐瘀汤,称为五"逐瘀汤"。五"逐瘀汤"以川芎、当归、红花、桃仁、赤芍为基础药物,均有活血祛瘀止痛之效。血府逐瘀汤在月经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中均有应用;少腹逐瘀汤擅治痛经及头痛等因寒凝血瘀或气滞血瘀所导致的经行诸症;膈下逐瘀汤对于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闭经与盆腔炎症等均有较好的疗效;身痛逐瘀汤可治疗产后身痛;通窍活血汤经期服用可有效缓解经期头痛。同时,在现代医学实验学发展和循证医学的背景下,可通过实验动物数据指标的变化观察中药汤剂的药理作用,如少腹逐瘀汤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型痛经,膈下逐瘀汤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型闭经与慢性输卵管炎等,可使中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上更有循证依据。
覃倩[4](2020)在《瑶医水莲风亏方对大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炎性干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瑶医水莲风亏方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及子宫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影响,探究其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大鼠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用60只SPF级雌性SD大鼠作为受试对象,将其适应性喂养7日后,用随机数字法将50只造模后的大鼠分为模型组、妇科千金片组和瑶医水莲风亏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剩余未予造模的10只大鼠设为空白组。除空白组外均选用“机械损伤+混合菌感染”法复制SPID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灌胃给予等容积的蒸馏水,空白组正常喂养,其他治疗组以相应药物治疗。灌胃21天后,取各组大鼠子宫组织进行观察;HE染色后观察子宫组织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8的含量;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VEGF、MMP-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形态学观察:肉眼观察可见模型组SPID大鼠子宫及双侧输卵管组织出现明显充血、局部肿胀,宫与盆腔周围组织粘连或有盆腔积液形成;空白组子宫及输卵管组织未见充血、肿胀及盆腔组织粘连的情况;其余治疗组子宫及输卵管组织仅见少量以上病理形态。HE染色镜下观察,空白组子宫内膜腔壁结构清晰,无充血水肿与坏死脱落,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子宫内膜腔壁结构改变,内膜充血水肿,且有大量上皮细胞增生、变性、坏死,有大量或层状性炎性细胞浸润,腺体细胞萎缩变形。水莲风亏方高剂量组,子宫内壁结构层次基本清晰,上皮细胞排列较整齐,少量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腺体基本完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未见明显粘连,浆膜层结构基本完整;其余治疗组子宫内膜炎症表现均轻于模型组,重于水莲风亏方高剂量组。(2)对血清IL-6、IL-8含量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L-6、IL-8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妇科千金片组,瑶医水莲风亏方高、中、低剂量组IL-6、IL-8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妇科千金片组比较,瑶医水莲风亏方高、中剂量组IL-6、IL-8的含量下降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瑶医水莲风亏方高剂量组IL-6、IL-8的含量较瑶医水莲风亏方中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瑶医水莲风亏方低剂量组IL-6、IL-8的含量较妇科千金片组明显升高(P<0.05)。(3)对子宫组织中VEFG、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组织中VEGF和MMP-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妇科千金片组,瑶医水莲风亏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子宫组织中VEGF和MMP-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1.肉眼观察和病理学观察均显示,瑶医水莲风亏方对SPID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明显改善子宫内膜组织充血、水肿及盆腔组织粘连等炎症状态,减少上皮细胞的坏死、脱落和炎性细胞浸润。2.瑶医水莲风亏方治疗SPI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各组大鼠血清中促炎症因子IL-6、IL-8的水平和降低子宫组织蛋白中VEGF、MMP-2的表达有关。瑶医水莲风亏方可抑制机体促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体内的炎症反应、血管通透性,抑制粘连及瘢痕组织的形成,具有缓解盆腔内的充血、水肿,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
银景艳[5](2017)在《瑶医双钻三风汤联合拔筋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瑶医双钻三风汤联合拔筋疗法对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为祖国医学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多途径的治疗方法,为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为缓解子宫活动受限及压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收入诊断为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均来源于我院妇科门诊。通过随机分组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瑶医双钻三风汤联合拔筋疗法治疗。观察组汤药每日1剂,连续治疗3个月;八髎穴处施以拔筋疗法,每日1次,于经前5天开始治疗。每月为1疗程,每疗程常规治疗6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予口服孕三希酮,于月经第2d开始服用,每周2次,每次2.5mg,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分别通过痛经程度、VSA评分、CA125值、妇科检查积分,及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治疗后痛经的积分情况:两组治疗后痛经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痛经积分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VAS的积分情况:两组治疗后VAS的积分值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VAS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血清CAl25值降低情况:两组治疗后CAl25值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CAl25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妇科检查情况:两组治疗后妇科检查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妇科检查积分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瑶医双钻三风汤联合拔筋疗法能有效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对于改善经行腹痛症状、降低VAS评分、降低CA125值,其疗效均与孕三希酮相当。本法能有效缓解子宫活动受限及压痛症状,且疗效优于孕三烯酮。整个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马常熙[6](2003)在《马产后风临症分型与辨证论治的报(摘要)》文中研究表明 马产后风又称胎风,为临床之顽疾,是母畜产后发生腰腿疼痛、卧地不起的一种病症。《元亨疗马集》曰:卧瘫不起,赢瘦草少者,不堪治也。《五十四死》曰:产后胎风筋骨痛,瘦瘫草少命须亏。作者在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从审病求因,辨证论治的观点出发,将马产后风临症分型为气虚血亏型与气滞血瘀型,并总结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马气虚血亏型产后风是因母马临产前体质虚弱,肝肾不足、产后气血虚损,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伤于肌肤、侵于经络,日久则入筋骨,而发腰瘫腿痪。临证以病情发展缓慢,渐瘦不食、运动障碍,吊腰麻痹,口色淡白为特点,为虚证。根据经络所及,主治所在,选用“天维安”液(50%
马常熙[7](2001)在《针药结合治疗马气滞血瘀型产后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姚月月[8](2020)在《针刺五脏俞为主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针刺五脏俞为主与口服氟西汀胶囊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五脏俞为主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是否存在疗效优势,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妇科、针灸科就诊患者共70例,排除4例后,将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前者采用针刺五脏俞为主治疗,后者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每日症状严重情况记录表(Daily Record of Severity of Problems,DRSP)和月经前期体验每日记录表(Calendar of Premenstrual Experiences,COP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婚育情况及治疗前的DRSP、COPE量表总评分和各分项评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共纳入66例患者,治疗组剔除1例,对照组脱落1例,两组最终均纳入32例。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DRSP总评分、COPE总评分、各分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有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DRSP总评分、COPE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显着(P<0.01)。2组治疗后差值比较,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但DRSP量表的行为症状评分差值和COPE量表的情绪症状评分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结论:针刺五脏俞为主和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对本病均有疗效,均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经前不适症状,缓解经前焦虑心情,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针刺组在减轻患者躯体不适方面优于西药组;但在改善患者情绪和行为方面,两种疗法效果相当。总体而言,针刺五脏俞为主的疗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经前期不适,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何絮然[9](2018)在《术前针刺八髎穴干预清宫术疼痛及并发症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术前针刺八髎穴对清宫术术中及术后30min疼痛程度、术中人流综合征发生率的改善程度。旨在为清宫术镇痛提供更好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于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妇科就诊的预行清宫术妇女56例,均符合诊断标准、纳入及排除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及对照组29例。治疗组在施行清宫术前20min针刺八髎穴,其中中髎、下髎穴加用电针,选用疏密波,频率为2/1OHz,留针20min,起针后随即施行清宫术;对照组术前及术中不予任何镇痛措施,行常规清宫术。两组患者术前均需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疼痛、术后30min宫缩痛情况及术中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1.治疗组术中修订版面部表情评分(2.1 土 1.0)分,低于对照组(2.9士1.0)分(P<0.05)。2.治疗组术中VAS疼痛评分为(3.7±1.6)分,低于对照组的(5.2± 1.4)分(P<0.05)。3.治疗组无人流综合征发生,低于对照组的44.8%(P<0.05)。4.两组术后30min宫缩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针刺八髎穴能有效减轻清宫术术中疼痛,同时降低清宫术中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术前针刺八髎穴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白钰如[10](2016)在《董氏奇穴与传统针灸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现时针灸治疗在中、西国家都非常流行,因此出现很多新的针灸派系产生,董氏奇穴就是新针灸新派系之一,也是新派系当中最流行和广受医师们应用的一种针法。创始人董景山,原藉山东,董氏奇穴针灸是近几十年才为人所知,是源自其董氏祖传针法,因其治疗效果显着,所以被医师们接纳;而传统针灸已有几千年历史,因此将董氏奇穴与传统针灸作简单说述两者历史发展,另主要将董氏奇穴一一至十十部位抽出与传统十四经腧穴的“同位异名”穴位,再加以比较和分析,当中包括传统腧穴和董氏奇穴的经络、分经规律、穴位分布、施针手法和常用技术,都会以图表方式进行比较和分析,并研究这些”同位异名”穴位是否绝对一样,或有所不同,雨者主治范围会否有差别、差别在那里,都会归纳在分析和研究内容。方法:因董氏奇穴是祖传的闭门传授针灸,主要学习方法是跟随老师,所以跟随董氏传人学习得取资料,被公开了二百多个穴位,从国内的万方数学化期刊、中国知网、中医药在线、医学百科和www.cintcm.com和国外的数据库的美国医学在线PubMed.或外国书藉查询相关文章,从中找出需要资料作整理后用图表方法作对比,再找出董氏奇穴与传统腧穴的同位异名的腧穴,抽取一些腧穴作分析和研究,比较正确位置的穴点,两个不同名的腧穴是否同落在一个点上;再收集已发表的临床同位异名腧穴的主治作比较,分析有否存在相同性,共同地方在那里。成果与分析:1、董氏针灸奇穴与传统十四经针刺手法,两者使用不同针刺手法,董氏奇穴针灸进针多以贴骨为主,有自创平补平泻的“动气针法”和”倒马针法”,治疗疾病类型范围有少许差别,但大致相同,董氏奇穴的治疗范围较广。2、董氏特重的放血疗法,是选取血管出现阻滞现象,以三棱针刺络放出瘀血,而刺络穴位遍及人体全身,瘀血放出后再对症取穴作针灸冶疗;其放血理论应出自《内经·素问》里,因当中有十四章是说及身体在什么情况下用石头或尖锐物品刺破皮肤出血治病,有放血意思在内,这点董氏针灸的刺络活血疗法应是以《皇帝内经》为依据。3、董氏奇穴治疗痛证疗效快,应与董公喜用刺络放血疗法有关,因《内经》将痛证病机纳入”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为依据,治法包括”实者泻之,虚者补之,陷下者灸之”和“宛陈者除之”为治疗原则,这正好是董公选取刺络放血治疗的准则。4、另一是董氏针灸奇穴与传统十四经腧穴的“同位异名”腧穴,在临床上可独立运作,单穴针刺的治疗,和配穴的治疗都有相当高的效果。5、董氏奇穴和传统穴位的“同位异名”腧穴,它们位置是有一分至五分差距,只是同一经上,是否在”离穴不离经”的论点上,这方面要再深入研究。6、当中只有董氏奇穴八八部位(大腿部位)的中九里与传统腧穴的风市穴是”同位异名”,还有董氏九九部位(耳朵部位)的穴位与耳诊圆部位是相对应。7、董氏奇穴是与传统十四经腧穴是有相关的,因董氏奇穴在治疗理论里包含五行学说、臓象学说、全息思想、重视四节变化对治疗的影响,这些早全在《黄帝内经》里的内容也有说及这些概念。结论:1、董氏奇穴创始人根据经验自创针刺手法有”动气针法”和”倒马针法”,其应用在临床上得到满意的疗效。2、董氏奇穴针刺疗法以治疗骨科和痛证有特效,主要其进针手法以贴骨为主,另一原因是董公常用刺络放血疗法有关,藉刺络将瘀血放出,这对治疗因实证引起痛疗效率十分高。3、董公治疗方法之一是左病右医、右病左医、上病下医、下病上医法和皮肤上找血疹点作点刺出血,或在身体躯斡和四肢经穴点刺,这法与《素问·缪刺论》和《灵枢·官针篇》中的缪刺和巨刺理论相似。4、董氏奇穴与传统十四经腧穴的相关是董氏治疗理论里包括:五行学说、臓象学说、全息思想和四节变化对治疗的影响,这些全内全在《黄帝内经》里找到。5、董氏奇穴与传统腧穴的穴位,当中有些被称为“同位异名”,其实两穴位是有差距,因差距小而被误会,除董氏的中里穴和腧穴的风市穴是相同外,没有两个异名穴位落在同一点上。
二、针药结合治疗马气滞血瘀型产后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药结合治疗马气滞血瘀型产后风(论文提纲范文)
(1)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肺与大肠相表里 |
1.1经脉络属 |
1.2生理配合 |
1.3病理相关 |
2 法——调肺通肠,祛痰瘀毒 |
2.1补肺通肠 |
2.2降肺通肠 |
2.3宣肺通肠 |
3 方药 |
3.1补肺通肠汤 |
3.2降肺通肠汤 |
3.3宣肺通肠汤 |
4 典型病案 |
(3)《医林改错》五“逐瘀汤”治疗妇科疾病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经行诸症 |
1.1 痛经 |
1.2 经行头痛 |
1.3 闭经及月经后期 |
1.4 月经过少 |
1.5 崩漏 |
1.6 绝经前后诸症 |
2 产后诸症 |
2.1 产后身痛 |
2.2 产后恶露不绝 |
3 妇科杂病 |
3.1 盆腔症积(子宫肌瘤) |
3.2 盆腔炎性疾病 |
3.3 不孕症 |
4 小结 |
(4)瑶医水莲风亏方对大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炎性干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SPID的认识及临床治疗概况 |
1.1 中医学对SPID的认识 |
1.2 中医学对SPID的临床治疗概况 |
2 西医学对SPID的认识及临床治疗概况 |
2.1 西医学对SPID的认识 |
2.2 西医对SPID的临床治疗概况 |
3 瑶医学对SPID的认识及临床治疗概况 |
3.1 瑶医学对SPID的认识 |
3.2 瑶医药治疗SPID的临床治疗概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环境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及器械 |
2 实验方法 |
2.1 大鼠分组及造模方法 |
2.2 干预方法及取材 |
2.3 检测指标及方法 |
3 统计方法 |
4 实验结果 |
4.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 |
4.2 各组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 |
4.3 对各组大鼠血清IL-6、IL-8水平的影响 |
4.4 对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总VEGF、MMP-2 蛋白表达的影响 |
讨论 |
1 制备SPID模型的常用方法 |
1.1 生物性方法 |
1.2 物理方法 |
1.3 物理性方法+生物性方法 |
1.4 化学性方法 |
2 阳性对照药的确定 |
3 瑶医水莲风亏方治疗SPID的优势 |
3.1 瑶医对水莲风亏方的研究 |
3.2 水莲风亏方的组方、功效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4 瑶医水莲风亏方对SPID作用机理的探讨 |
4.1 对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 |
4.2 对大鼠血清中IL-6、IL-8含量表达的影响 |
4.3 对大鼠子宫组织中VEGF、MMP-2 蛋白表达的影响 |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中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5)瑶医双钻三风汤联合拔筋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1.瑶医基础理论 |
1.1 瑶医盈亏平衡基础理论 |
1.2 诸病入脉论 |
1.3 瑶医对本病的认识 |
2.古文献对本病的记载 |
3.现代医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证型分布的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病例来源 |
2.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寒凝血瘀证辩证标准 |
2.3 病例选择标准 |
2.3.1 纳入病例标准 |
2.3.2 排除病例标准 |
2.3.3 剔除或脱落标准 |
2.4 疾病程度的轻重分级标准 |
2.4.1 病变程度的划分标准 |
2.4.2 痛经程度分级 |
2.4.3 疼痛直观模拟评定表 |
2.4.4 妇科检查的评分标准 |
3.治疗方案 |
4.观测指标及随访 |
4.1 一般情况 |
4.2 安全性观测 |
4.3 疗效性观测 |
4.4 随访 |
5.疗效标准 |
5.1 痛经程度疗效判定标准 |
5.2 VAS疗效评定标准 |
5.3 CA125疗效评定标准 |
6.数据处理 |
7.临床研究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瑶医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 |
2.寒凝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
3.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3.2 辅助检查 |
3.2.1 CA125的应用 |
3.2.2 HE4的应用 |
3.2.3 B超的应用 |
3.2.4 CT及MRI的应用 |
3.2.5 腹腔镜检查 |
3.3 治疗 |
3.3.1 期待疗法 |
3.3.2 药物疗法 |
3.3.3 手术联合药物治疗 |
4.结果分析 |
4.1 方药分析 |
4.2 拔筋疗法探讨 |
4.3 本研究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优势 |
5.研究结果 |
6.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治疗与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7)针药结合治疗马气滞血瘀型产后风(论文提纲范文)
1 主症 |
2 鉴别诊断 |
2.1 马趴窝病 |
2.2 马产后缺钙痉挛症。 |
3 治疗方法 |
3.1 穴位水针 |
3.2 活血祛风汤 |
4 病例 |
5 症状 |
5.1 |
5.2 |
5.3 |
(8)针刺五脏俞为主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祖国医学对经前期综合征的认识 |
1.1.1 中医病名 |
1.1.2 中医病因病机 |
1.1.3 中医治疗 |
1.2 现代医学对经前期综合征的认识 |
1.2.1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
1.2.2 西医治疗 |
1.3 小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资料与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2 研究结果 |
2.2.1 研究病例的分布情况 |
2.2.2 一般资料比较 |
2.2.3 病情可比性分析 |
2.2.4 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3.1 研究思路及结果 |
3.2 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法讨论 |
3.3 选用五脏俞疗法的理论依据 |
3.3.1 对五脏俞的认识 |
3.3.2 五脏俞疗法的祖国医学理论依据 |
3.3.3 五脏俞疗法的现代医学理论依据 |
3.3.4 小结 |
3.4 研究结论及分析 |
3.4.1 DRSP及COPE量表总评分评价 |
3.4.2 DRSP及COPE量表各分项评分评价 |
3.5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9)术前针刺八髎穴干预清宫术疼痛及并发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现代医学对清宫术引发疼痛的认识 |
1. 清宫术引发疼痛的病因 |
2. 现代医学对清宫术引发疼痛的控制措施 |
二、中医学对清宫术引发疼痛的认识 |
1. 清宫术引发腹痛产生的病因病机 |
2. 中医学中腹痛的治疗措施 |
2.1 中药治疗 |
2.1.1 古方化裁 |
2.1.2 自拟方 |
2.2 针灸治疗 |
2.3 针药结合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选择 |
2. 分组 |
3. 治疗方案 |
4. 观察指标 |
5. 统计学分析 |
二、结果 |
1. 两组患者术中VAS评分及面部表情评分比较 |
2. 两组患者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比较 |
3. 两组患者术后宫缩痛分级情况比较 |
4. 典型病例 |
三、讨论 |
1. 八髎穴选穴依据 |
2. 八髎穴针刺深度、角度、方向的选择 |
3. 电针波形的选择 |
4. 针刺时机的选择 |
5.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
6. 针刺八髎穴用于清宫术镇痛的可能机制思考 |
7.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董氏奇穴与传统针灸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现代针灸的趋势 |
第一节 中、西方国家对针灸的研究 |
一、古代针灸探讨 |
二、现代新派针灸-董氏奇穴学 |
第二节 董氏简介和临床应用 |
一、临床应用简述 |
二、董氏的身体区分生物全息论 |
第二章 传统针灸与董氏奇穴针灸基理和分布 |
第一节 传统针法穴位 |
第二节 董氏奇穴分布 |
第三节 董氏奇穴特色 |
第三章 传统针法与董氏奇穴治疗比较项 |
第一节 传统针灸与董氏奇穴的对应表(表1) |
第四章 董氏奇穴与传统针灸同位异名穴位 |
第一节 董氏奇穴一一部位至十十部位的代表 |
第二节 董氏奇穴与十四正经腧穴的相似位置对照表(表2) |
第三节 相似腧穴位置对照的分析 |
第五章 董氏奇穴和相似的传统腧穴主治比较 |
第一节 一一部位主治比较表与论述(表3) |
第二节 二二部位主治比较表与论述(表4) |
第三节 三三部位主治比较表与论述(表5) |
第四节 四四部位主治比较表与论述(表6) |
第五节 五五部位主治比较表与论述(表7) |
第六节 六六部位主治比较表与论述(表8) |
第七节 七七部位主治比较表与论述(表9) |
第八节 八八部位主治比较表与论述(表10) |
第九节 九九部位主治比较表与论述(表11) |
第十节 十十部位主治比较表与论述(表12) |
结果综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针药结合治疗马气滞血瘀型产后风(论文参考文献)
- [1]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 韩秀丽,王秀娟. 湖南中医杂志, 2021(12)
- [2]瑶医杜闷倒结合针刺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D]. 李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3]《医林改错》五“逐瘀汤”治疗妇科疾病概况[J]. 刘晓焱,张菁. 河南中医, 2020(08)
- [4]瑶医水莲风亏方对大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炎性干预机制研究[D]. 覃倩.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瑶医双钻三风汤联合拔筋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D]. 银景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03)
- [6]马产后风临症分型与辨证论治的报(摘要)[A]. 马常熙.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3
- [7]针药结合治疗马气滞血瘀型产后风[J]. 马常熙.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1(06)
- [8]针刺五脏俞为主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姚月月.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9]术前针刺八髎穴干预清宫术疼痛及并发症的临床观察[D]. 何絮然.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9)
- [10]董氏奇穴与传统针灸相关性研究[D]. 白钰如.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