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化学药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药剂,化学,杀菌剂,发芽势,密度,油砂,发芽率。
化学药剂论文文献综述
于占晶[1](2019)在《5种化学药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拮抗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生长速率法对5种化学药剂进行室内拮抗作用测定,结果表明,30%戊唑醇具有最佳的抑制作用,当质量浓度为125 mg·L-1时,菌丝生长抑制率为91.79%,各浓度与对照相比差异显着,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效果变化不大。氟硅唑和12%戊唑·30%多菌灵抑制效果也较好,抑制率都在87%以上,不同浓度的抑制率差距不大。20%吡唑醚菌酯抑制效果稍差,在62.5 mg·L-1质量浓度下抑菌率为73.21%。菌清的抑制作用最差,质量浓度为500 mg·L-1时,菌丝生长抑制率仅为3.85%。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毒力测定结果为:20%吡唑醚菌酯、氟硅唑、 12%戊唑·30%多菌灵、菌清、 30%戊唑醇的EC50分别为0.0040mg·L-1、0.5530 mg·L-1、 5.0597 mg·L-1、 10.094 mg·L-1、5.0153 mg·L-1。(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江文琛[2](2019)在《地下水原位化学修复技术药剂添加方式及输送参数分析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下水原位化学修复技术中药剂的添加方式及输送参数两种关键因素,文章重点分析了直推技术、注射井、高压-旋喷注射法和渗滤技术等主要药剂添加方式以及注药井影响半径、注射压力、注射浓度与体积等主要药剂输送参数。(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31期)
王兵[3](2019)在《木霉菌和化学药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效果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全国各个水稻种植区均有发生。主要由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引起。对水稻的生长威胁很大,发生时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会导致高达50%以上的产量损失。长期以来,水稻恶苗病防治主要依靠化学药剂进行拌种处理。近年来,恶苗病的发生日益严重。在长期使用单一药剂以及长时间采取低浓度浸种消毒使恶苗病菌形成了耐药性菌,产生了抗药性。由于生物防治技术的日趋成熟,木霉在植物病害生防中的应用潜力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不断有所突破。本试验试图从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角度进行研究,探寻单一类型的杀菌剂对恶苗病菌的抑制作用以及木霉菌对恶苗病菌的拮抗作用和两者联合使用对恶苗病菌的抑菌效果;【材料与方法】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不同类型的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木霉菌对药剂的敏感性测定和木霉菌提取液对水稻恶苗病的抑制作用,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叁种木霉菌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情况和杀菌剂与木霉菌混用对水稻恶苗病的抑菌率;【结果与分析】氟环唑的EC50值为0.012mg/L,氰烯菌脂的EC50值为0.992mg/L,咯菌腈的EC50值为0.216mg/L,啶酰菌胺的EC50值为54.95mg/L。其中,氟环唑、咯菌腈和氰烯菌脂的EC50值均小于1,对恶苗病菌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啶酰菌胺的EC50值为54.95mg/L,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差。绿色木霉、长枝木霉和哈茨木霉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在第9d时抑制率分别为77.73%、79.63%和54.44%。木霉菌的提取液对恶苗病菌的抑制率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率随之升高。其中,绿色木霉的提取液在75%时的浓度抑制率最高为68.72%。绿色木霉、哈茨木霉和长枝木霉对4种杀菌剂中的氟环唑和咪鲜胺和咯菌腈敏感,在5个浓度梯度中均不生长。对啶酰菌胺和氰烯菌脂表现出良好的耐药性。通过啶酰菌胺和氰烯菌脂与绿色木霉、长枝木霉和哈茨木霉联用对水稻恶苗病进行抑菌试验。氰烯菌脂与绿色木霉、哈茨木霉和长枝木霉菌的联和使用效果明显高于啶酰菌胺与绿色木霉、长枝木霉和哈茨木霉联合使用对于水稻恶苗病菌的抑菌效果。在氰烯菌脂的浓度为5μg/mL时与绿色木霉、长枝木霉和哈茨木霉的联合使用对恶苗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为分别为93.12%、91.22%和86.44%。当啶酰菌胺的浓度为20μg/mL时与绿色木霉、长枝木霉和哈茨木霉的联合使用对恶苗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为分别为86.75%、83.17%和82.35%;【结论】4种杀菌剂中氟环唑的毒力最高,绿色木霉菌和长枝木霉与氰烯菌脂联合使用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效果比哈茨木霉和其他叁种药剂较好。(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华丽霞,何炼,曾华兰,叶鹏盛,蒋秋平[4](2019)在《木霉菌T23对化学药剂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木霉菌是目前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作物病害生防真菌,不仅能有效地控制作物病害,还能促进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开发应用价值。T23是一株从四川农田土壤环境中分离得到的木霉菌株,经ITS测序,发现该菌株与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序列高度同源,属于绿色木霉的一种。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显着的拮抗效果。然而,在病害大流行时,单一的生防菌剂或化学药剂对病害的防控效果均不理想,需要多种药剂混合使用,最终达到控制病害大暴发的效果。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生防菌株对不同化学药剂的敏感性,为生防菌剂与化学药剂的复合使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本研究选择了8种从市面上购买得到的不同类型杀菌剂,包括40%嘧霉胺SC、60%嘧菌酯WG、77%氢氧化铜WP、15%苯醚甲环唑WG、40%腈菌唑WP、23%松脂酸铜EC、8%氟硅唑ME、10%多抗霉素B WP等,探索木霉菌T23对这几种化学药剂的敏感性。结果发现,木霉菌对15%苯醚甲环唑WG、40%腈菌唑WP及8%氟硅唑ME高度敏感,15%苯醚甲环唑WG浓度范围为400~2 000mg/L、40%腈菌唑WP浓度为100~1 000mg/L、8%氟硅唑ME浓度为400~2 000mg/L时,木霉菌T23均无法生长。木霉菌T23在低浓度的40%嘧霉胺SC (500mg/L)、60%嘧菌酯WG (200mg/L)、23%松脂酸铜EC (600mg/L)培养基中有较好的耐受能力,菌落直径可达对照的78%以上,且菌落为规则的圆形菌落;虽然木霉菌T23在低浓度的10%多抗霉素BWP (300mg/L)中菌落直径也能达到对照的70%,但是菌落形态不规则;木霉菌T23在不同浓度的77%氢氧化铜WP中生长情况不理想。本研究对木霉菌T23的化学药剂敏感性进行了初探,相关结果将为木霉菌T23与化学药剂的复合使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3)
罗振亚,林开春,徐淑[5](2019)在《枯草芽孢杆菌Yz菌株发酵原粉丸化种衣剂与化学药剂复配剂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可与枯草芽孢杆菌Yz菌株联用的化学药剂及复配比例,以提高枯草芽孢杆菌Yz菌株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测定Yz菌株发酵原粉中活菌数,比较不同化学药剂与Yz菌的生物相容性;采用盆栽试验,测定复配种衣剂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效以及对棉花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甲基托布津、扑海因、百菌清、多菌灵对Yz菌芽孢活性具有保护作用,活芽孢下降率分别为39.70%、39.99%、46.33%、50.42%,显着低于对照;多抗霉素和代森锰锌对Yz菌芽孢活性无影响,活芽孢下降率与对照无显着差异;可用来与Yz丸化种衣剂进行复配。盆栽试验表明,Yz丸化种衣剂与代森锰锌、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复配后,棉花种子发芽率较高,为85.00%~94.98%,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效也提高,为63.99%~71.37%。其中,甲基托布津以0.3%和0.5%的比例与Yz丸化种衣剂混配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74.42%、76.58%。[结论]甲基托布津与Yz丸化种衣剂复配效果较好,以0.3%比例复配最佳。(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曾璐明,李支文,程艳[6](2019)在《油砂采出液沥青油密度对化学药剂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调整稀释剂加量改变油砂采出液处理工艺中沥青油密度,研究化学药剂对油水分离的适应性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工艺中沥青油密度提高,适当提高化学药剂浓度有利于改善油水分离效果。流程处理工艺中沥青油密度从0.94 g/cm3提高到0.98 g/cm3,为维持相当的油水分离效果,破乳剂、反相破乳剂和清水剂浓度需分别上涨50%、50%和25%。溶剂沥青比降低导致油水密度差减小,界面乳化膜增厚降低化学药剂扩散速度以及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升高加大了对活性剂的运动阻力及吸附,是化学药剂浓度增大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9年08期)
徐雪亮,刘子荣,姚英娟,曾绍民,黄衍章[7](2019)在《化学药剂种薯消毒防治马铃薯主要病害防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播前种薯浸液消毒处理法,研究了8种化学药剂在旱地和水旱轮作地对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和疮痂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马铃薯早疫病旱地以500 g/L氟啶胺悬浮剂和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较好,均高于80%,水旱轮作地以500 g/L氟啶胺悬浮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为60.3%;疮痂病旱地以500 g/L氟啶胺悬浮剂和75%百菌清水分散粒剂的防治效果较好,均高于80%,水旱轮作地以75%百菌清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均高于60%;种薯浸液消毒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较差。与水旱轮作地相比,8种化学药剂在旱地对3种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整体较好。(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6期)
姜赫,潘颖,贾奎[8](2019)在《化学药剂对含油污泥除油脱水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针对化学药剂对含油污泥除油脱水展开深入研究,先介绍了含油污泥除油脱水的处理技术,然后对大庆油田污泥的成分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论述了含油污泥除油脱水药剂筛选的实验,主要包括选择药剂的原则、药剂筛选的实验结果等,充分发挥出化学药剂的应用优势,确保良好的除油脱水效率,进而及时将含油污泥去除干净。(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24期)
慕红梅,马海涛[9](2019)在《硫酸氢酯类药剂浮选性能的量子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选取B3LYP/6-311+G(d,p)方法基组,对碳原子数在15~21的硫酸氢酯类浮选药剂进行了计算研究。通过几何参数优化、电荷分布的变化,推测碳原子数在15~21的硫酸酯类浮选药剂对金属离子浮选性能的好坏,这为设计浮选药剂提供了较好地途径。(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23期)
李欣瑞,张建波,陈莉敏,张丽霞,张瑜[10](2019)在《不同化学药剂对武陵假俭草种子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武陵假俭草是四川省审定的草坪草新品种,其在自然条件下种子发芽率低,不利于大面积建植和推广。采用氢氧化纳、高锰酸钾、浓硫酸、硝酸钾(NaOH、KMnO_4、H_2SO_4、KNO_3)和赤霉素(GA_3)五种不同化学药剂处理种子,结果表明:用浓度为50g/L的NaOH溶液浸泡种子5min能显着提高种子萌发效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为90.67%、70%和43.81,显着高于对照(P<0.05);其次为赤霉素处理,发芽率达83.33%;其他处理均能一定程度地提高种子发芽率。(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化学药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地下水原位化学修复技术中药剂的添加方式及输送参数两种关键因素,文章重点分析了直推技术、注射井、高压-旋喷注射法和渗滤技术等主要药剂添加方式以及注药井影响半径、注射压力、注射浓度与体积等主要药剂输送参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化学药剂论文参考文献
[1].于占晶.5种化学药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拮抗作用的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9
[2].江文琛.地下水原位化学修复技术药剂添加方式及输送参数分析探讨[J].化工管理.2019
[3].王兵.木霉菌和化学药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效果测定[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4].华丽霞,何炼,曾华兰,叶鹏盛,蒋秋平.木霉菌T23对化学药剂敏感性分析[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罗振亚,林开春,徐淑.枯草芽孢杆菌Yz菌株发酵原粉丸化种衣剂与化学药剂复配剂的研制[J].安徽农业科学.2019
[6].曾璐明,李支文,程艳.油砂采出液沥青油密度对化学药剂效果的影响[J].石油化工应用.2019
[7].徐雪亮,刘子荣,姚英娟,曾绍民,黄衍章.化学药剂种薯消毒防治马铃薯主要病害防效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9
[8].姜赫,潘颖,贾奎.化学药剂对含油污泥除油脱水的探讨[J].化工管理.2019
[9].慕红梅,马海涛.硫酸氢酯类药剂浮选性能的量子化学研究[J].价值工程.2019
[10].李欣瑞,张建波,陈莉敏,张丽霞,张瑜.不同化学药剂对武陵假俭草种子萌发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