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皮结构论文_陶炼,杨文渊,谢红江,宦云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果皮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果皮,结构,多糖,苹果,奉节,形态,蜡质。

果皮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陶炼,杨文渊,谢红江,宦云敏[1](2019)在《川藏高原不同生态区‘金冠’苹果果皮结构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2018年连续3年对川藏高原4个不同生态区(干暖河谷区茂县、干旱河谷区小金县、冷凉高原区盐源县和青藏高原区西藏林芝县)20年生‘金冠’苹果(栽植密度4 m×5 m,砧木为八棱海棠)进行取样,每个生态区选择树形、树势相似,胸径较为一致的5株进行挂牌标记,采集盛花后145 d的果实用于果实结构的观察。切取新鲜成熟果实阳面约0.5 cm2果皮,其中近皮和内层果肉细胞大小分别以距离表皮2 000~4 000μm和距离果心线5 000~7 000μm为准,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OLYMPUS-BX51型光学显微镜(10×40)下随机选取10个视野进行观测,测微尺测量果皮机械组织层数和厚度、近果皮果肉细胞及内果皮果肉细胞大小(细胞长度、细胞宽度)。每项指标重复测定3次,同时对表皮结构特征与主要气象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及回归分析,利用DPS7.05及SPSS10进行数据处理。川藏高原不同生境‘金冠’果皮机械组织厚度、层数、细胞大小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小金县果实机械组织厚度最大,为41.04μm,其次为茂县,为38.15μm,盐源的最小,仅为32.41μm;机械组织层数最少的是盐源县的果实,为3.11层,最多的是小金县的果实,为4.11层。小金县‘金冠’近果皮果肉细胞较为细长,其果形指数为1.34;盐源县的近果皮果肉细胞较为短圆,其果形指数为1.27。相关性分析表明:机械组织细胞长度和宽度与年均温及≥10℃年积温呈显着负相关;机械组织厚度与6—8月降水量呈显着负相关,机械组织细胞层数分别与6—8月降水量及年降水量呈显着负相关;机械组织厚度与年均温呈显着负相关;果肉细胞长度分别与6—8月降雨量、年降水量、年均昼夜温差及6—8月昼夜温差呈显着正相关;果肉细胞宽度分别与年均气温及≥10℃年积温呈显着正相关。研究表明:降水量、昼夜温差、年均气温及≥10℃年均积温是影响果实形状的主要气象因子;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气候冷凉的地区,果肉细胞长度增加,有利于苹果高桩果形的形成。(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徐呈祥,吴秀兰,马艳萍,郑福庆,叶思敏[2](2019)在《贮藏温度对砂糖橘果皮表面结构及蜡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柑橘果实冷藏保鲜效应与果皮表面结构、蜡质质量及其化学组成的关系,以成熟‘砂糖橘’果实为试材,采后装入塑料薄膜微孔保鲜袋,分别在(14.2±2.8)℃自然室温(对照)和(6.5±0.5)℃冷库中贮藏90d,定期检测分析果皮表面结构、蜡质及果实风味品质、失水率、腐烂率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室温下贮藏‘砂糖橘’果皮蜡质降解迅速、表面结构变化显着,而冷藏果实果皮的蜡质和表面结构保持较好。冷藏处理显着抑制‘砂糖橘’果皮蜡质质量的降低,尤其是长链脂肪伯醇和支链烷烃、烯烃及烯醛;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及糖酸比保持相对稳定。冷藏也降低了‘砂糖橘’异味物质乙醇和乙醛的水平,抑制膜脂过氧化作用和细胞膜透性升高,有效减轻了果实失重和腐烂。(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代彩玲[3](2019)在《籽用西瓜果皮果胶的提取和瓜瓤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籽用西瓜的综合利用价值,本文对籽用西瓜的果皮进行了果胶提取工艺优化和各方法比较,对其瓜瓤在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抗氧化活性和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到结果如下:1.传统酸解法的最佳工艺为:水浴温度90℃C,pH值1.5,加热时间150min,料液比1:40,果胶得率为15.25%;微波辅助法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50,微波功率500w,微波时间7min,pH值1.5,果胶得率为19.37%;超声波辅助法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时间50min,料液比1:40,pH值2,超声温度50℃,超声功率144w,果胶得率为19.94。超声波辅助法是最佳果胶提取方法,运用此方法提取不同品种籽用西瓜瓜皮的果胶,结果果胶得率最高的品种是大板红籽瓜(放射网),得率为19.26%。2.粗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5℃,提取时间3.5h,料液比1:100,此时多糖得率为2.30%,粗多糖得率最高的品种是道县红籽瓜,为6.30%。3.十个品种籽瓜瓜瓤精多糖均对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有清除作用,综合比较发现郑州籽瓜和道县红籽瓜的抗氧化活性较强。4.郑州籽瓜和道县红籽瓜的精多糖经过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纤维素柱层析都得到了叁种酸性多糖,Z-SⅠ、Z-SⅡ、Z-SⅢ 和 D-SⅠ、D-SⅡ、D-SⅢ,且 Z-SⅠ 和 D-SⅠ的多糖含量最高。5.对Z-SⅠ和D-SⅠ进行抑菌效果测定,试验结果为两种多糖均对黑根霉和黑曲霉无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抑制效果不明显,对酵母菌有抑制作用,且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6.Z-SⅠ和D-SⅠ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其分子量分别为1747Da和1798Da。Z-SI单糖组分及其所占比例为:甘露糖2.4%、鼠李糖2.2%、半乳糖醛酸6.6%、葡萄糖36.8%、半乳糖32.1%、木糖7.2%、阿拉伯糖12.7%;D-SⅠ单糖组分及其所占比例为:甘露糖4.7%、鼠李糖8.9%、半乳糖醛酸5.9%、葡萄糖15.4%、半乳糖41.7%、木糖7.5%、阿拉伯糖15.7%。7.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表明Z-SⅠ和D-SⅠ结构类似,均为多种单糖组成的结构复杂的杂糖化合物,其中葡萄糖、半乳糖为α-D构型、甘露糖为β-D构型、鼠李糖为β-L构型。(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欢[4](2019)在《枣果皮结构及细胞壁代谢酶活性与抗裂果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拟以抗裂的灰枣和易裂的骏枣为试材,利用石蜡切片及扫描电镜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观察枣果皮表面及解剖结构,测定果皮细胞壁代谢酶活性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红枣裂果机理,为进一步弄清枣果抗裂机制,科学防治裂果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抗裂枣品种在果实发育前期未发现表面蜡质层裂缝,到半红期出现裂缝,表面气孔从白熟期前到白熟期慢慢张开,到果实发育后期气孔大小无显着变化;易裂枣品种的果实表面蜡质层裂缝在发育过程中慢慢变小,果实表面气孔在发育过程中慢慢张开,在发育后期气孔被堵塞。实验结果表明,枣果实表面微裂缝和气孔堵塞是引起果实宏观开裂的因素,果实表面微裂缝越大果实越易开裂,气孔堵塞越严重果实越易开裂。(2)通过石蜡切片制作后观察到,抗裂枣品种的蜡质层厚度在白熟期显着大于其他时期,角质层厚度在发育过程中慢慢增厚,表皮层厚度在发育过程中慢慢变薄;易裂枣品种的蜡质层厚度在发育过程中慢慢增厚,角质层厚度在发育过程中也在慢慢增厚,在发育后期无显着变化,表皮层厚度在发育前期无显着变化,在发育后期慢慢变薄。实验结果表明,蜡质层厚度、角质层厚度和表皮层厚度也是引起果实裂果的因素,蜡质层厚度和表皮层厚度越厚果实越不易开裂,而角质层越薄果实越不易开裂。(3)实验结果表明,SOD活性、POD活性、PPO活性、CAT活性、果胶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皆与果实裂果有一定关系,其中,不同部位的SOD活性、POD活性、PPO活性和CAT活性在果实发育过程中也存在着差异。在梗洼和果肩阴面的发育前期SOD活性越高果实越易开裂,而梗洼到发育后期活性越高果实越不易开裂;POD活性在梗洼、果顶、果肩阳面和果肩阴面四个部位的发育前期与SOD活性一致,均为活性越高越易开裂,到发育后期POD活性与裂果无显着性关系;在果肩阳面的发育前期PPO活性越高越容易开裂,而发育后期活性越高越不易开裂,只有在果顶处发育后期PPO活性越高越不易裂,在梗洼和果肩阴面的PPO活性与裂果无显着性关系;在果实发育前期CAT活性越高越易开裂,到发育后期与裂果无显着性关系;果胶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越高越不易开裂。(本文来源于《塔里木大学》期刊2019-06-01)

孙进华,曹璐璐,李焕苓,王果,王树军[5](2019)在《霜疫霉侵染后荔枝果皮结构变化的扫描电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霜疫霉病严重危害荔枝果实的产量和质量,其病原菌是霜疫霉(Phytoph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以4×10~4cfu/mL霜疫霉孢子悬浮液分别接种抗病品种‘黑叶’和感病品种‘桂味’的果实,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接种0、1、6、12、24、48、72、96 h后荔枝外果皮显微结构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黑叶’果皮的龟裂片平整,主要组成单元为微小乳突状结构,其中间微微凸起且结构致密紧实;‘桂味’果皮的裂片谷较深,主要组成单元为微小蜂窝状结构,其中间凹陷且壁薄挺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2个品种外果皮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但‘黑叶’比‘桂味’损伤较轻。用相同浓度霜疫霉孢子接种后,‘桂味’果皮附着孢子的数量是‘黑叶’的近5倍,说明‘桂味’果皮显微结构更易于霜疫霉孢子的附着和侵染。接种霜疫霉后,病原菌侵染加剧荔枝外果皮结构的崩解,但‘黑叶’外果皮崩解速度较慢。在‘黑叶’上霜疫霉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囊形成都晚于‘桂味’,说明其对霜疫霉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黑叶’和‘桂味’果皮显微结构的差异是其对霜疫霉表现不同抗性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徐柔,龚钰凤,马璐瑶,殷军艺[6](2019)在《秋葵果皮多糖基本结构特征、流变性能及抗氧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热水浴(60℃)、沸水浴和酸法从秋葵[Abelmoschusesculentus(L.) Moench]果皮中依次提取、纯化各多糖组分,所得组分分别记为水溶性多糖-1(OPWE-60)、水溶性多糖-2(OPWE-100)、酸溶性多糖(OPAE-60),并对比了秋葵果皮多糖基本结构特征,流变性能及抗氧化能力差异。结果显示,秋葵果皮中主要含有OPWE-60(12.0%)、OPWE-100(8.0%)以及少量OPAE-60(0.8%),叁者均富含Gal和GalA,其他组成单糖还有Rha、Ara、Glc和GlcA,表明上述3种秋葵果皮多糖均为果胶类多糖。在相同浓度下,OPWE-60比OPWE-100、OPAE-60拥有更高的表观黏度。相对于另外两个组分,OPWE-60拥有更好地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能力。因此,秋葵果皮的主要组分在60℃提取温度下便能提取获得,同时该组分具有较好抗氧化功能和高黏性特征,在食品工业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期刊2019年02期)

于达[7](2019)在《火龙果果皮多糖的结构、活性及其在制备亚麻籽油脂粉末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分离纯化了火龙果果皮中的多糖,并对其具体结构信息和生物活性进行初步探究;为解决亚麻籽油易氧化败坏并最大程度保护其生物活性的问题,选取了多糖中具有抗氧化、抗凝血和ACE酶抑制活性的酸性组分(PPP-3),将其结合甾醇和谷维素设计了一种新型能有效延缓亚麻籽油氧化败坏且具有靶向缓释作用的油脂粉末,并对其理化性质和体外模拟消化过程进行了研究。1.以火龙果果皮为原料,经过水提醇沉、脱色素、脱蛋白、层析柱纯化得到了叁种火龙果果皮多糖(PPP-1、PPP-3、PPP-4)。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凝胶渗透色谱(GPC)、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甲基化分析(GC-MS)以及核磁分析对多糖结构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叁种多糖平均分子量分别为9.2kDa、552.0、936.9kDa,其单糖组成分别为 PPP-1:Man、Rha、GlcA、GaIA、Glc、Gal、Xyl,其摩尔比为 15.5:2.2:2.4:2.7:42.7:25.5:8.7,PPP-3:Man、Rha、GlcA、GalA、Gal、Xyl,其摩尔比为 20.4:21.9:3.3:48.8:2.2:3.1,PPP-4:Man、Rha、GlcA、GalA、Gal、Xyl,其摩尔比为13.1:13.8:2.4:66.3:1.6:2.5。结合各红外、甲基化和核磁分析结果得出了 PPP-1、PPP-3和PPP-4的可能结构。PPP-1可能是由→4)-Galp-(1→4)-Glcp-(1→4)-Manp-(1→4)-Glcp-(1→构成主链的;而→4)-α-D-GalpA-(1 → 2)-α-L-Rhap-(1 →3,6)-α-L-Manp-(1→可能是多糖组分PPP-3的主链结构;多糖组分PPP-4的主链可能是由→2,4)-Rhap-(1→4)-GalpA-(1 →3,6)-Manp-(1→4)-GalpA-(1 →构成。2.以总还原力、羟自由基以及DPPH的清除率为多糖抗氧化性评定的指标。结果表明叁种多糖都具有一定抗氧化的生物活性,且PPP-1的总还原力和DPPH清除率的活性要高于其它俩者。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为指标探究了叁种多糖的体外抗凝血活性,结果表明PPP-1几乎不具有抗凝血活性,而酸性糖组分PPP-3和PPP-4均表现出良好的抗凝血活性,分别能够延长PT凝血时间72.88%和71.29%。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叁种多糖的ACE酶抑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只有PPP-3在全浓度范围内表现出ACE酶的抑制活性,当多糖浓度为1 mg/mL时最高抑制率可以达到48.2%。其它俩种多糖在浓度较低时则表现为ACE酶的促进作用,只有高浓度时才表现为抑制作用。3.根据甾留醇和谷维素在亚麻籽油中的结晶行为选择甾醇:谷维素为4:6的比例来改变亚麻籽油内部结构,以乳清蛋白和提取的酸性火龙果果皮多糖(PPP-3)作为外壳,吐温80做乳化剂,谷氨酰胺转氨酶做固化剂制得叁种油脂粉末PE-0、PE-1和SE-1。对这叁种油脂粉末进行含水量、包埋率、流动性、分层系数、复溶后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高温保藏酸价以及过氧化值(POV值)的测定,结果表明经甾醇和谷维素改变内部结构蛋白加火龙果果皮多糖(PPP-3)作为外壳的油脂粉末SE-1在各种理化性质测定中性能均高于其余俩种,并且能有效延缓亚麻籽油在贮藏期间的氧化败坏。对PE-0、PE-1和SE-1进行了体外模拟消化实验,经实验发现SE-1能够有效抵抗模拟胃酸消化,并且在模拟肠道消化过程中也表现出一定的抗性,SE-1具有靶向缓释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9-01-01)

邓丽莉,崔文静,姚世响,曾凯芳[8](2019)在《机械损伤对脐橙果皮组织结构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机械损伤可以引起果皮油胞的破损和后续的油胞病症状,其被认为是脐橙果皮油胞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然而机械损伤也能促进其他果皮生理病害的发生。受机械损伤后,果皮的生理病害症状更加复杂,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油胞病的发生。为了更好地阐明机械损伤后果皮生理病害的发生和发病进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机械损伤后‘奉节’脐橙果皮生理病害发生进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同时测定果皮果胶、纤维素、木质素等结构物质含量和脂氧合酶活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机械损伤后,脐橙果皮细胞膜完整性受到破坏,黄皮层油胞细胞出现明显降解,进而导致油胞的破裂、橘油的释放以及白皮层和黄皮层的降解。机械损伤处理后,果实果皮脂氧合酶活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在贮藏前期快速增加,果皮原果胶含量急剧下降,贮藏7~11 d,机械损伤果实果皮可溶性果胶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果皮(P<0.05)。本实验结果可为脐橙果皮受到机械损伤后超微观结构变化的原因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杨文渊,陶炼,谢红江,宦云敏,陈善波[9](2018)在《金冠苹果及其无锈变异材料果皮形态结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冠’苹果以适应性强、丰产、稳产和优质着称,在世界苹果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国内苹果主产区,特别是高温高湿的区域,其果锈严重,果面光洁度差,而在冷凉高原产区则质优色艳、果面光洁,仅果柄和萼洼处有少量果锈。本课题组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从‘金冠’单株上发现了一个变异材料(暂定名:SGP-1),其品质优良,果面更光洁,果点细小而稀,萼洼处无锈,梗洼少锈,果形高桩,商品性状优。以‘金冠’和变异材料SGP-1为试材,研究幼果期果皮形态结构,进一步探索果锈发生和形成过程,为进一步解析果锈形成相关机理、筛选品质优良、果面光洁的新品种奠定基础。试验于2018年4月开始,在阿坝州苹果园进行。盛花后7 d开始采样,每周1次,每次10个果实,持续至6月底结束。通过田间拍照、体视显微镜观察、石蜡切片以及电镜观测,得出如下结果:(1)花后1~2周,果皮光滑完整,果点小而稀,随着果实的发育,果点逐渐增多、增大,果点密度先升后降;局部有气孔、皮孔;果面密被绒毛,且GSP-1材料绒毛更浓密,绒毛逐渐脱落,花后10周仅果柄和萼洼处留有少量绒毛。(2)‘金冠’在花后2~3周,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到果实皮孔和果点变大、突起,高于果皮表面,呈淡黄至锈色,但是锈斑没有形成。花后3~4周,果柄处出现一些面积不大、形态不规则的锈色斑点,胴体和萼洼处没有;花后4~5周,果柄处果锈覆盖面积迅速上升,肉眼可见;花后6周,零星分布的果锈斑点连接成片。而变异材料GSP-1在花后3周以前,很难观察到果实表面出现明显的锈斑;果锈出现时间在花后4周左右,量很少,只在果柄处出现,胴体和萼洼处没有;到花后6周,果柄处果锈覆盖面积明显增大,肉眼可见。(3)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花后3周,‘金冠’果皮角质膜有明显褶皱、翘皮,4周出现破损开裂,而GSP-1在花后4周果皮角质膜出现褶皱、翘皮,极少开裂;花后5~6周,果皮角质膜开裂均明显增多,相较而言,‘金冠’角质膜破损更严重,裂口更深,更宽。(4)石蜡切片观察,花后1~2周,果实表皮细胞排列整齐紧实,角质膜完整;花后3~4周,‘金冠’角质膜有凸起、裂口,亚表皮细胞有分裂增生,而GSP-1在花后4~5周观察到上述形态。本研究表明,花后3~6周是果锈形成的关键时期。与‘金冠’相比,变异材料SGP-1幼果期果面绒毛更浓密,果锈出现时间晚1周左右,且量少,果点小而稀,外观性状得到很大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17)

李玉琪,苏秋方,李玉超,韩明叁,王彩虹[10](2018)在《套袋对4个中熟苹果品种果皮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套袋栽培是提高果实外观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套袋栽培的果实也存在耐贮性较差问题。本试验以‘彩虹1号’‘金帅’‘新红星’和‘红将军’4个中熟苹果品种为材料,研究探讨其套袋栽培对果皮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栽培的果实表皮蜡质层破碎严重,且厚度降低,而未套袋果实表皮蜡质层完整光滑,厚度较大;套袋栽培也显着降低果实表皮角质层厚度。切面上观察发现,‘彩虹1号’和‘红将军’套袋能使其果实表皮细胞面积明显增大,且细胞的长宽比值明显变小。该项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些品种套袋果实的贮藏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果皮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揭示柑橘果实冷藏保鲜效应与果皮表面结构、蜡质质量及其化学组成的关系,以成熟‘砂糖橘’果实为试材,采后装入塑料薄膜微孔保鲜袋,分别在(14.2±2.8)℃自然室温(对照)和(6.5±0.5)℃冷库中贮藏90d,定期检测分析果皮表面结构、蜡质及果实风味品质、失水率、腐烂率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室温下贮藏‘砂糖橘’果皮蜡质降解迅速、表面结构变化显着,而冷藏果实果皮的蜡质和表面结构保持较好。冷藏处理显着抑制‘砂糖橘’果皮蜡质质量的降低,尤其是长链脂肪伯醇和支链烷烃、烯烃及烯醛;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及糖酸比保持相对稳定。冷藏也降低了‘砂糖橘’异味物质乙醇和乙醛的水平,抑制膜脂过氧化作用和细胞膜透性升高,有效减轻了果实失重和腐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果皮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陶炼,杨文渊,谢红江,宦云敏.川藏高原不同生态区‘金冠’苹果果皮结构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2].徐呈祥,吴秀兰,马艳萍,郑福庆,叶思敏.贮藏温度对砂糖橘果皮表面结构及蜡质的影响[J].园艺学报.2019

[3].代彩玲.籽用西瓜果皮果胶的提取和瓜瓤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4].刘欢.枣果皮结构及细胞壁代谢酶活性与抗裂果关系的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9

[5].孙进华,曹璐璐,李焕苓,王果,王树军.霜疫霉侵染后荔枝果皮结构变化的扫描电镜观察[J].热带作物学报.2019

[6].徐柔,龚钰凤,马璐瑶,殷军艺.秋葵果皮多糖基本结构特征、流变性能及抗氧化特性[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9

[7].于达.火龙果果皮多糖的结构、活性及其在制备亚麻籽油脂粉末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9

[8].邓丽莉,崔文静,姚世响,曾凯芳.机械损伤对脐橙果皮组织结构的影响(英文)[J].食品科学.2019

[9].杨文渊,陶炼,谢红江,宦云敏,陈善波.金冠苹果及其无锈变异材料果皮形态结构比较[C].中国园艺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10].李玉琪,苏秋方,李玉超,韩明叁,王彩虹.套袋对4个中熟苹果品种果皮结构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8

论文知识图

顶坛花椒果皮结构果袋微域环境对富士苹果果皮结构可以看出,不同浸蜡时间处理的切片果:南果梨果皮结构的动态变化曲...4个品种冬瓜果实的果皮结构(照片...不同浓度GA3和TDZ处理的‘巨玫瑰’葡萄...

标签:;  ;  ;  ;  ;  ;  ;  

果皮结构论文_陶炼,杨文渊,谢红江,宦云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