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组织间插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局部晚期宫颈癌,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腔内近距离治疗,放射治疗
组织间插植论文文献综述
王琢,陈健,王宏雨,孙宝胜,欧健[1](2019)在《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和腔内近距离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和腔内近距离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腔内近距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靶区覆盖率、局部控制率、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放疗后有效率、肿瘤靶区覆盖率和局部控制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均P <0.05),死亡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放疗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评分和总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均P <0.01)。结论与腔内近距离治疗相比,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能够显着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肿瘤靶区覆盖率、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10期)
曾玉婷,李丽蓉,方红燕,龙先凤,臧敏君[2](2019)在《宫颈癌组织间插植后装放疗方案的并发症及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宫颈癌组织间插植后装放疗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经验,为制定适合患者和科室的护理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护理要点包括术中出血护理、疼痛护理、阴道反应护理、尿路及肠道反应护理,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避免各种意外发生。结果:经过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均按时完成后装放疗,随访9个月其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患者病情及各治疗阶段的特点、治疗水平制定适用于临床护理的措施及方法很有必要。(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程淑霞,张明川,张新慧,马一鸣,王莉[3](2019)在《宫颈癌引导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阴道模板的临床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研究宫颈癌局部转移的精准影像解剖部位,设计制作普遍适用于宫颈癌宫旁远端转移患者的经阴道插植模板,引导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方法]基于498例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局部转移部位的影像解剖分析,以及盆腔外照射后肿瘤回缩变化,设计制作经阴道插植模板,应用于20例盆腔外照射后宫旁残留癌肿≥3cm的宫颈癌患者,引导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结果] 498例局部晚期宫颈癌中,98.5%宫旁转移发生在盆隔之上、腹膜之下,在阴道上1/3处贴近阴道侧壁,在宫颈阴道两侧2~4点和8~10点之间,向上:依次沿阴道直肠韧带、骶韧带向侧后方蔓延,沿主韧带向侧前方蔓延,呈扇形逐步远离宫颈阴道侧壁达侧盆壁,发生宫旁远端转移。盆腔外照射后,97.5%宫旁残留癌肿距宫腔管的距离一侧≤3.5cm、另一侧≤2.5cm,上缘在宫颈内口水平,3%为前后极不对称癌肿。基于此解剖,设计一组经阴道圆柱体插植模板,周边8~10个直针孔,6~12点连线上3个宫腔管孔,在两侧壁2点~4点之间和8点~10点之间有1~2排斜孔。该阴道模板引导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初步应用于20例盆腔外照射后一侧宫旁残留癌肿>3cm或前后极不对称的宫颈癌患者:平均高危临床靶区体积(HR-CTV)(60.4±20.8)cm3;平均剂量HR-CTV D90 86.7Gy (EQD2α/β10),膀胱2cc 76.1Gy (EQD2α/β3),直肠2cc 68.7Gy (EQD2α/β3),乙状结肠2cc 65.9Gy (EQD2α/β3)。放疗后3月完全缓解(CR)18例、部分缓解(PR)2例,无3~4级急性期放疗并发症发生。[结论]该阴道插植模板设计合理,引导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操作简单,损伤小,可重复性好。对于盆腔外照射后宫旁残留癌肿≥3cm者,获得了更好处方剂量的HR-CTV靶区覆盖,较好保护危及器官。(本文来源于《肿瘤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李宁[4](2019)在《基于预计划的3D打印模板在宫颈癌组织间插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3D打印个体化阴道模板将预计划精准实施于宫颈癌插植治疗中,阐明3D打印模板辅助插植治疗预计划实施的精确性及对比徒手插植治疗的优势。方法:根据患者预先扫描的CT图像,勾画靶区,预设插植针针道、驻留点及驻留时间,系统自动优化后形成预计划;利用3D打印技术,根据预计划制作个体化阴道模板;将阴道模板置入患者阴道内,沿预留针道插入插植针,CT下调整进针深度,将CT图像上传至计划系统进行靶区勾画,制定实际治疗计划。比较实际治疗计划与术前预计划靶区D_(90)、D_(100)、V_6及正常器官(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_(2cc)的一致性;同时对比使用3D打印阴道模板引导插植治疗与徒手插植治疗(靶区体积相似)的调针次数、靶区D_(90)、D_(100)、V_6及正常器官(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_(2cc)的差异。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21.0,统计学方法采用非参数相关样本Wilcoxon检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制备出用于插植治疗的个体化阴道模板4块,3例患者使用阴道模板进行插植治疗,治疗共计12次,其中使用模板治疗8次。2.模板与患者宫颈口贴合良好,模板引导下插植针位置与预设针道相同,插植针完全避开危及器官;实际治疗计划与预计划的靶区D_(90)、D_(100)、V_6无明显差异(均P>0.05),直肠、膀胱、乙状结肠D_(2cc)比较,除乙状结肠D_(2cc)(p=0.012)外,无明显差异(P>0.05)。3.3D打印组扫描CT次数较徒手插植组明显少(P=0.003),3D打印组D_(90)、V_6(6.14Gy、91.37%)低于徒手插植组(6.55Gy、9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D打印组膀胱、乙状结肠D_(2cc)的平均剂量(4.84Gy、3.34Gy)较徒手插植组(4.93Gy、3.91Gy)受量低(P>0.05);直肠D_(2cc)(4.34Gy)较徒手插植组(4.0Gy)受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4.3例患者治疗均达CR,截止至随访时间,患者未发生复发、转移。结论:基于预计划的个体化阴道模板可以辅助插植预计划实施到插植治疗中,治疗计划与预计划插植针分布一致,剂量分布相似,治疗计划与预计划基本一致,保证了预计划的精确实施。与徒手插植比较,减少了扫描CT的次数,剂量学方面是否优于徒手插植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浩伟[5](2019)在《局部中晚期宫颈癌组织间插植放疗的疗效及相关毒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标:回顾性分析应用组织间插植放疗治疗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材料和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放疗科收治的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279例,年龄23~80岁,平均年龄56.4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活检证实。依据宫颈癌FIGO分期2009标准,其中随访满1年患者279名,ⅡA期48例,ⅡB期124例,ⅢA期25例,ⅢB期71例,ⅣA期11例;随访满2年患者136名,ⅡA期18例,ⅡB期64例,ⅢA期12例,ⅢB期39例,ⅣA期3例;随访满3年患者51名,ⅡA期5例,ⅡB期28例,ⅢA期4例,ⅢB期14例。所有患者采取外照射+同步增敏化疗+组织间插植放疗的治疗模式。外照射处方剂量PTV给予单次1.8Gy,每天一次,每周5次,总剂量为50.4Gy,影像或病理证实淋巴结阳性患者,阳性淋巴结区域须同步加量至60Gy至66Gy。同步增敏化疗在所有患者开始外照射时,给予以顺铂为基础的增敏化疗以提高放疗效果。按患者体表面积给予30~40mg/m~2药量,并配以减轻化疗反应的辅助用药。组织间插植放疗时患者取截石位,对外阴及阴道充分消毒后,使用窥阴器扩张阴道,植入宫腔管。随后分别将4根插植针平行于阴道插入宫颈约1~2cm,分布于宫颈4角,每次插针后阴道内填充盐水浸泡过的纱布,以增加插植针与膀胱和直肠的距离,并其固定插植针的效果。在CT引导下,反复调整插植针的角度及深度,使其均匀分布于病灶。根据GYN GEC-ESTRO的建议,应当描绘叁个靶区,即肿瘤残留病灶靶区(GTV),高风险临床靶区(HR CTV)和中间风险临床靶区(IR CTV)。组织间插植放疗的单次处方剂量为6~7Gy,总剂量为30~36Gy,每周进行1~2次治疗。随后由专业物理师应用逆向计划治疗系统,调节放射源在宫腔管及金属插植针内的位置及驻留时间,来实现一个完善的叁维剂量分布。最后由技师连接设备,完成治疗。结果:随访满1年的279例患者中,缓解率为84.6%,临床获益率为87.8%,局控率为93.5%,总生存率为93.2%,无进展生存率为87.7%。随访满2年的136例患者中,缓解率为74.2%,临床获益率为80.9%,局控率为90.4%,总生存率为88.9%,无进展生存率为80.7%。随访满3年的51例患者中,缓解率为74.5%,临床获益率为80.4%,局控率为90.2%,总生存率为84.3%,无进展生存率为80%。放疗毒性:发生3级以上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21名(7.5%),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15名(5.4),急性放射性膀胱炎患者3名(1.1%),慢性放射性膀胱炎患者2名(0.7)。多数患者给与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仅1名患者出现阴道-直肠瘘及2名患者出现严重膀胱纤维化。结论:组织间插植放疗治疗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效果十分显着,在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了放疗毒性,延长宫颈癌患者生存期,提升生存质量。组织间插植放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左娟红,李涛[6](2019)在《宫颈癌叁维后装治疗组织间插植疼痛护理干预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宫颈癌后装放射治疗,组织间插植可引起患者剧烈疼痛、阴道大出血等,严重的影响手术进行,有的甚至因不能忍受剧烈疼痛而中断治疗,影响肿瘤控制及治疗效果。现本文根据插植治疗中出现不同程度疼痛进行相应护理干预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07期)
徐金济,蔡倩倩,成俊,王明伟,李伟[7](2019)在《非小细胞肺癌~(192)Ir后装组织间插植内放疗与外放疗效果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前瞻性比较~(192)Ir后装组织间插植内放疗和医用直线加速器外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前瞻性随机分为后装插植内放疗组(内放疗组)和常规加速器外放疗组(外放疗组),各30例,内放疗组10 Gy/次,1次/周,共6次;外放疗组2 Gy/次,5次/周,共30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相关毒副反应。结果:内放疗组症状缓解率(76.67%)显着高于外放疗组(53.33%)(P<0.05);内、外放疗组治疗前肿瘤体积分别为(132.1±15.8)、(128.6±20.3) cm~3,治疗后肿瘤体积分别为(54.4±10.6)、(88.5±16.9) cm3,两组病灶均明显缩小,收缩率分别为58.8%、31.2%;内放疗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显着低于外放疗组(P<0.05),内、外放疗组患者患侧肺V5分别为(20.8±8.2)%、(52.8±5.7)%,V20分别为(7.4±4.2)%、(25.7±2.4)%,脊髓最大剂量分别为(13.6±3.4)、(36.7±4.1) Gy,心脏平均剂量分别为(7.4±3.1)、(14.8±5.6) Gy;内放疗组的肺出血和气胸发生率(9.21%)高于外放疗组(1.03%)(P<0.05)。结论:利用192Ir后装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肺癌疗效确切,对周围正常组织放射损伤小,但存在肺出血和气胸风险。(本文来源于《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张浩伟,任晓俊,林霞,张健,王铁君[8](2018)在《宫颈癌二次复发后组织间插植放疗1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宫颈癌是危及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宫颈癌早期筛查,诊断及治疗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生存率[2]。但宫颈癌复发的治疗一直是一个难点。手术或放疗后复发的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3.2%-13%[3]。而宫颈癌的二次复发能采取的治疗手段更为有限。现介绍1例经我院治疗的宫颈癌二次复发的患者,该患者复发病灶得到有效控制,毒副反应较轻,现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8年12期)
田淑贞,王运贤,田梦圆,贾丽洁[9](2018)在《宫旁组织间插植术在中晚期宫颈癌放疗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宫旁组织间插植术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入组80例接受放疗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同增敏化疗。对照组40例给予盆腔外照射及单纯腔内后装放疗,观察组40例给予盆腔外照射及宫旁组织间插植术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比较观察2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以膀胱炎和直肠炎为主,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段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宫旁组织间插植术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肿瘤基础与临床》期刊2018年05期)
杨波,孙小杨,庞皓文,吴敬波[10](2018)在《肺癌组织间插植放疗中两种驻留点优化方案的剂量分布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肺癌组织间插植放疗计划中驻留点以线状排列方案与简化的驻留点设计优化方案的剂量分布的差别。方法针对14例铱源(~(192)Ir)后装近距离组织间插植照射患者,分别设计驻留点以线状排列的插植计划和简化的驻留点设计优化方案的插植计划;并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分布。剂量参数包括:95%的CTV靶区受到的照射剂量D_(95)、D_(90)和D_(50);100%处方剂量所包绕的CTV体积V_(100)、V_(150)和V_(200);患侧肺和全肺1 cc所受照的剂量D_(1cc)、D_(5cc)和平均肺剂量;患侧肺和全肺体积V_(10)、V_(20)和V_(30);心脏平均剂量(MD)和D_(50);脊髓D_(1cc)、D_(5cc)和MD;肋骨D_(1cc)、D_(5cc)和MD。在SPSS 19.0统计软件中,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种优化方案的各参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剂量参数比较上看,驻留点线状排列方案的插植计划相对于简化的驻留点设计优化方案插植计划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简化的驻留点设计优化方案是一种合理可行的计划优化选择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设备》期刊2018年12期)
组织间插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宫颈癌组织间插植后装放疗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经验,为制定适合患者和科室的护理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护理要点包括术中出血护理、疼痛护理、阴道反应护理、尿路及肠道反应护理,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避免各种意外发生。结果:经过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均按时完成后装放疗,随访9个月其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患者病情及各治疗阶段的特点、治疗水平制定适用于临床护理的措施及方法很有必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织间插植论文参考文献
[1].王琢,陈健,王宏雨,孙宝胜,欧健.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和腔内近距离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2].曾玉婷,李丽蓉,方红燕,龙先凤,臧敏君.宫颈癌组织间插植后装放疗方案的并发症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9
[3].程淑霞,张明川,张新慧,马一鸣,王莉.宫颈癌引导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阴道模板的临床设计[J].肿瘤学杂志.2019
[4].李宁.基于预计划的3D打印模板在宫颈癌组织间插植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9
[5].张浩伟.局部中晚期宫颈癌组织间插植放疗的疗效及相关毒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9
[6].左娟红,李涛.宫颈癌叁维后装治疗组织间插植疼痛护理干预新进展[J].心理月刊.2019
[7].徐金济,蔡倩倩,成俊,王明伟,李伟.非小细胞肺癌~(192)Ir后装组织间插植内放疗与外放疗效果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8].张浩伟,任晓俊,林霞,张健,王铁君.宫颈癌二次复发后组织间插植放疗1例报道[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
[9].田淑贞,王运贤,田梦圆,贾丽洁.宫旁组织间插植术在中晚期宫颈癌放疗中的应用价值[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8
[10].杨波,孙小杨,庞皓文,吴敬波.肺癌组织间插植放疗中两种驻留点优化方案的剂量分布比较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8
标签:局部晚期宫颈癌; 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 腔内近距离治疗; 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