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配合物论文_张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环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卟啉,化学,聚合物,吸收光谱,吡咯,结构,热力学。

大环配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张慧[1](2019)在《大环配合物催化的化学振荡体系在分析测定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宇宙的产生开始,自然界就存在着化学振荡。化学振荡体系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Belousov-Zhabotinsky、Briggs-Rauscher、Bray-Liebhafsky体系。在化学振荡中,中间物的浓度是周期性改变。科学家们利用这一特性把化学振荡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学、生物、物理等领域。在本文中的开头主要介绍的是BZ、BR反应体系的背景、机理、发展。其次,由于BZ、BR体系都与非线性化学相关,所以,对非线性化学的相关知识在第一章中也进行了介绍。第二章介绍了一种新的鉴别官能团醛类和酮类的方法,即利用硫酸、具有催化作用的[CuL](ClO4)2、苹果酸以及NaBrO3构成BZ振荡体系鉴别醛类和酮类。先制备实验所用的[CuL](ClO4)2,利用IR和元素分析等方法鉴定。我们分别加入醛类和酮类到此体系中,发现醛类的加入使体系的电势降低。但是,当酮类加入到体系中时,体系没有受到影响。所以,通过醛类和酮类对体系的扰动差异,就可以成功地鉴别出醛类和酮类。并且体系的电势随着醛类浓度的增大降低程度更明显。其中被鉴定的醛类包括乙醛、丙醛、丁醛、戊醛、异戊醛和已醛,被鉴定的酮类包括丙酮、2-戊酮和2-已酮。由于溶解度的差异,被鉴别的醛类和酮类都有自己的范围。乙醛的浓度范围为1.8 × 10-4 mol/L到8 × 0-4 mol/L,丁醛的浓度范围为1.5 × 10-4 mol/L 到6 × 10-4 mol/L,异戊醛的浓度范围为1 × 10-4 mol/L到4 × 104 mol/L,丙醛和丙酮的浓度范围为3 × 10-4 mol/L到1.75 × 10-3mol/L,戊醛和2-戊酮的浓度范围为1 × 10-4 mol/L 到4 × 10-4 mol/L,已醛和已酮的浓度范围为1 × 10-4 mol/L 到2 × 10-4 mol/L。然后,我们利用CV和GCMS技术对醛氧化后的产物进行了确认,得出醛类被氧化为羧酸化合物,并根据FKN机理导出了反应扰动机理。第叁章介绍了如何用BR振荡体系检测丁香酸。该BR体系由硫酸、具有催化作用的[NiL](C1O4)2、作为底物的MA、碘酸钾以及H202构成。“L”指的是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4,11-二烯。先制备实验所用的催化剂[NiL](C104)2,利用IR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表征。将丁香酸加入到上述体系中,发现振荡停止后恢复,这段时间用抑制时间tin表示。由于加入的丁香酸浓度C(丁香酸)的增大,恢复振荡需要更长的时间。然后,建立tin与加入的丁香酸浓度之间关系的工作曲线,通过工作曲线,发现它们之间是一次线性的关系,关系式为tin=5.03543E7*C(丁香酸)-6.94517(R=0.99477,N=19),此线性关系式要求丁香酸的浓度在2.50 × 10-7~1.00 × 10-5mol/L。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此关系式在2.50 ×10-7~1.00 × 10-5 mol/L测定丁香酸。另外,构成BR体系的物质的浓度的改变会影响此体系,所以,我们也对它们反应的最佳浓度进行了探究。最后,为了探究反应机理,我们进行了CV实验,并以NF、FCA为基础,推测出了丁香酸的扰动机理。最后介绍了一种新的测定芥子酸的方法,即用硫酸、[NiL](ClO4)2、作为底物的MA、碘酸钾以及H2O2构成BR振荡体系检测芥子酸。芥子酸的加入使振荡抑制后恢复,这段时间用tin表示。由于芥子酸C(芥子酸)的增大,恢复振荡需要更长的时间。建立加入的芥子酸浓度与tin之间关系的工作曲线。当芥子酸浓度在1.00 × 10-6~3.00 × 10-5 mol/L 时,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次线性关系,关系式为tin=1.23247 E7*C(芥子酸)+19.21534(R=0.9947,N=15)。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此关系式测定芥子酸。另外,我们也对BR体系的各物质的最佳浓度进行了探究。最后,我们进行了CV实验,并以NF、FCA为基础,推测出了芥子酸的扰动机理。(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郑秀君[2](2018)在《双核锕酰基希夫碱大环配合物结构和反应性质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锕系元素是核能生产、核武器制造和医学研究应用的核心原料;然而在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高能放射核废料会严重污染环境,因而其长期安全处置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高放乏燃料和核废料中,六价铀酰离子[UO_2]~(2+)占非常大比重,这是由于六价铀酰离子[UO_2]~(2+)轴向U=O键非常强,使其具有高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惰性。然而,五价铀U(V)配合物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容易发生歧化生成四价U(IV)和六价U(VI)离子。与之相反,锕系五价超铀离子[NpO_2]~+和[PuO_2]~+在环境中却很稳定,溶于水,易发生迁移。为了安全固化放射性核素,尽可能消除高毒性、高放射性核废料对环境的污染,需要我们深入理解铀和超铀配合物的结构、反应行为和氧化还原等性质。为克服实验操作处理困难(如锕系材料具有高放射性和剧毒性以及材料本身匮乏等),本论文采用全电子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希夫碱聚吡咯大环与高价锕酰离子相互作用,计算形成稳定配合物的几何/电子结构、成键、红外振动光谱、氧化还原性质和热力学反应能。系统计算长联接基团蒽的大环希夫碱聚吡咯双核和单核锕系配合物,并考察锕酰基离子赤道方向有无第五配位(即吡啶py分子溶剂)对配合物结构等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只有明确包含py配位,理论计算得到的配合物分子结构与实验X-ray晶体衍射结果相一致。计算得到单核和双核配合物在吡啶溶液中还原电势(E~0)变化规律为Np>Pu>U。理论预测得到单核Pu(V)蒽基聚吡咯配合物具有特殊扭曲结构,不同于其它五价和六价单核U、Np和Pu配合物。计算得到An=O对称和非对称伸缩振动频率按U、Np和Pu下降,且从六价到五价配合物变化导致An=O振动频率发生红移。电子结构计算发现双核六价铀配合物具有U(5f)特征的低占据空轨道,其中f(δ)和f(?)轨道贡献低能轨道、而π类型轨道在相对高能区域;轨道σ*(U=O)和σ(U=O)发生很大劈裂,能量超过7 eV。通过计算热力学反应能与实验合成结合研究,指明生成双核铀酰配合物在热力学上优于单核配合物,并从理论上给出可能的反应过程。由于蒽基桥联聚吡咯配体内部空间较大,其双核配合物的两个线型锕酰离子采用平行排列模式。当采用短联接基团苯的聚吡咯配体时,发现其相对较小空间导致形成阳离子-阳离子相互作用(CCI)。基于单核U(VI)苯基桥联聚吡咯配合物,首先研究endo-氧修饰的U~(VI)-U~(IV)型配合物,得到热力学稳定的碘化物;变换U~(VI)-An~(IV)碘化物中低价金属(Th→Pu),发现U~(VI)-Pa~(IV)_2I中有电子转移现象、形成氧化态为V-V型配合物,而其它配合物仍保持VI-IV氧化态。单核配合物铀酰exo-氧能与Al和碱金属等离子发生CCI作用,该作用直接导致其VI→V还原电势相对无CCI修饰的增大,从而提高六价铀的还原能力,为实验合成新型五价铀酰配合物提供理论指导。总之,理论计算得到铀和超铀配合物结构、热力学反应能和氧化还原性质等信息,为合成新型高价锕酰基希夫碱聚吡咯配合物提供理论参考。与实验对比,一方面为理论方法测试和改进提供依据;另外,基于准确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还为功能化热力学惰性和动力学稳定的六价铀酰轴向氧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8-03-20)

宋非非[3](2017)在《基于卟啉大环配合物形貌可控的有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卟啉类化合物是一类高度π共轭结构的有机大环分子,使得它具有良好的结构多样性、前所未有的配位性能、良好的光电性能、良好的溶液易加工性能及其独特的自组装性能,它的应用领域包含光子学、催化、分子电子学、生物医学和传感器等。卟啉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理想性能吸引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因此,能够精确控制纳米材料的性能如大小、形状、形貌和组合物在构建各种类型纳米尺寸的材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有利于调节其光学、电学、机械和其他物理化学性能。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是通过设计、合成具有一系列具有不同取代基的卟啉类化合物,并利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溶剂扩散法、模板法和溶剂热法)制备得到具有不同形貌的纳米材料,并将其应用于检测电学性能、气敏性能、催化性能等方面。1.基于树枝状卟啉形貌可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溶剂效应的研究本课题设计、合成了一种新颖的卟啉树枝状化合物,5-(3,5-二苄氧基苄氧基)苯基-10,15,20-叁(4-氯苯基)卟啉锌(G2ZnPor),对比研究了G2ZnPor在极性溶剂(甲醇)和非极性溶剂(正己烷)中的自组装性能。在正己烷中G2ZnPor自组装形成微米大小的叶子,主要依赖于相邻分子苯基部分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相比之下,G2ZnPor在甲醇中自组装形成扭曲的纳米棒,这是由于G2ZnPor树枝状分子上氧原子和溶剂分子之间额外的氢键造成的,使卟啉环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占主导。当前结果是通过溶剂效应实现对卟啉化合物自组装聚集体生物形态的可控调控的首次尝试。另外,在40 V下,得到的微米大小叶子和纳米棒状卟啉聚集体电导率分别为4.89×10-5 S/m和1.42×10-4 S/m,表明两种聚集体结构都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质,其中纳米棒状的性能更好。2.高度有序的卟啉纳米管的制备及室温NO_2气体传感器的应用本课题利用多孔的阳极氧化铝(AAO)模板法制备了高度有序的、具有特定尺寸大小的5,10,15,20-四(4-氨基苯基)卟啉锌(ZnTAP)纳米管。获得的高度有序的ZnTAP纳米管展现了良好的电导率,并提供有效的气敏传感平台应用于在室温条件下灵敏的检测NO_2气体。该ZnTAP纳米管气体传感器展现了良好的重现性和选择性、快速的响应恢复性能(响应时间为120 s、恢复时间为260 s)和检测限低至1 ppm,这为提高气体传感器性能提供了新的方向。3.基于二茂铁卟啉形貌可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室温下NO_2气体传感器的应用本课题设计、合成了一种新颖的二茂铁基卟啉,5-(4-二茂铁酰胺基苯基)-10,15,20-叁苯基卟啉(H_2FcPor)。然后,利用简单的溶剂扩散法制备了H_2FcPor纳米球和纳米带。室温下,当被用作NO_2气体传感器时,纳米球和纳米带两种纳米结构都展现了极好的气体灵敏性、好的稳定性和选择性。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纳米带气体传感器的检测限低于纳米球传感器;其恢复时间比纳米球的更快。纳米球传感器对NO_2表现出正常的n型气体响应行为;而纳米带传感器对NO_2范围展现出p型气体响应行为。本课题首次发现可以通过溶剂-卟啉分子作用和分子堆迭模式调整从n型到p型NO_2传感转换的非正常响应。4.基于铁卟啉的集成式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及过氧化物模拟酶的研究本课题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由1,6,7,12-四氯-3,4,9,10-四甲酸二酐(TAD)和5,10,15,20-四(4-氨基苯基)卟啉铁(III)(FeTAPP)组成的共价有机框架TAP-COF。获得的TAP-COF材料展现了良好的类过氧化酶催化活性,它在过氧化氢存在下能够快速有效的催化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产生典型的蓝色溶液。基于此,开发了一种简单、快速、选择性好、无标记的比色传感器来检测H_2O_2和葡萄糖。最佳条件下,该分析测试平台检测H_2O_2的线性范围是1到200μM,检测限0.14μM;检测葡萄糖的线性范围为20μM到800μM,检测限6.80μM。因此,TAP-COF材料在现场分析、疾病诊断、环境检测和食品加工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7-05-01)

陈享[4](2017)在《氮杂大环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氮杂大环是一类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环状配体,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和1,4,7-叁氮环壬烷(TACN)具有对称性好,空腔狭窄的优点,以面式结构跟金属离子发生配位,形成具有催化活性的空位,合成的金属配合物比较稳定等。随着相关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悬臂具有柔顺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使得合成的配合物具有高稳定性,其中有些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研究者开始对带有悬臂的氮杂大环这类配体进行关注。本论文主要介绍了合成的四种单核配合物,1-甲酸乙酯-4,7-二亚甲基苯并咪唑-1,4,7-叁氮环壬烷(L3)配合物[CoL3Cl]PF6;1-甲酸乙酯-4,7-二(1-甲酸乙酯-2-亚甲基)苯并咪唑-1,4,7-叁氮环壬烷(L4)配合物[CoL4Cl]PF6;1-亚甲基膦酸-4,7-二亚甲基苯并咪唑-1,4,7-叁氮环壬烷(L5)配合物[NiL5]PF6;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甲基膦酸(L6)配合物NiL6。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表征,意图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粘度叁种方法研究.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利用琼脂扩散法探究配合物的抑菌活性的效果。单晶衍射测定四种配合物的结构结果如下:配合物[CoL3Cl]PF6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为:a = 9.34(5)A,b = 24.91(9)A,c = 14.74(7)A,α=90.00°,β=90.00°,γ= 121.5(3)°,V=2924(23)3,Z=1。配合物[CoL4Cl]PF6属于叁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 = 8.631(10)A,b = 12.4312(3)A,c =18.8877(4)A,α=982.792°,β = 85.777°,γ=87.349°,V=2003.65(7)3,Z=2。配合物[NiL5]PF6属于正方晶系,I41/a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 = 26.069(3)A,b =26.069(3))A,c=18.2797(19)A,α=90.00°,β=90.00°,γ= 90.00°,V=12423(2)3,Z=16。配合物NiL6属于正交晶系,Pcc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 15.2269(5)A,b= 9.2769(3)A,c=13.0842(4)A,α=90.00°,β=90.00°,γ=90.00°,V=1848.25(10)3,Z=4。(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期刊2017-05-01)

孙璇璇,陈叶鹏,胡刚[5](2016)在《用四氮杂大环配合物催化的化学振荡定量分析丁酰肼》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乙二胺和丙酮的缩合反应合成四氮杂大环配体及合成配合物入手,建立四氮杂大环配合物催化的化学振荡体系;并利用该化学振荡来定量分析检测丁酰肼。所涉及的振荡体系为H_2SO_4-KIO_3-[NiL](ClO_4)_2-MA-H_2O_2,其中,催化剂是四氮杂大环配合物[NiL](ClO_4)_2(见图(1)),L表示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环杂十四-4,11-二烯,MA表示丙(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八届大环化学暨第十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上)》期刊2016-08-25)

王慧丽[6](2015)在《新型大环配合物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配位聚合物在光学材料、分子识别、新型传感器、磁性材料和多功能催化等方面显示出诱人的前景。另外,含邻菲啰啉的配位聚合物在生命科学领域,以及催化、新型光电材料、物质检测等科研生产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手性配位聚合物和含邻菲啰啉的配位聚合物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对配合物配体NiL~1的合成方法进行改进,合成出新的大环草酰胺-镍单核配合物NiL2,并对它们进行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分析。(2)以大环草酰胺镍单核配合物NiL~1为配体,与金属离子以及环己二胺或(1S,2S)-(-)-1,2-二苯基乙二胺进行反应,试图得到具有手性的配位聚合物。得到叁个新的配合物{[Cd(NiL~1)(H2O)2]·2DMF}n(1),{[Mn(NiL~1)(CH3OH)(H2O)2]·CH3OH·0.5H2O}n(2),配体NiL~1、Cu(NO3)2?3H2O与(1S,2S)-(-)-1,2-二苯基乙二胺反应的产物(3),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3)以大环草酰胺镍单核配合物NiL~2为配体,与Zn(ClO_4)2·2H_2O反应,得到产物(4),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它的结构。(4)以大环草酰胺镍单核配合物NiL~1为配体,邻菲啰啉作为辅助配体与金属离子反应,得到两个新颖的二维配位聚合物{Cd(NiL~1)(phen)}n(5)、{Zn(NiL~1)(phen)}n(6),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它们的结构。(5)对配位聚合物1,2,5进行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等分析,同时对配位聚合物5的荧光性质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05-01)

肖驰[7](2015)在《叁明治型酞菁及卟啉—四氮杂大环配合物的合成探究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卟啉和酞菁类化合物都是具有高度共轭体系的大环化合物,它们因高度的稳定性及独特的光、电、磁学性质一直吸引着人们进行研究。而在叁明治型卟啉/酞菁稀土配合物中,大环配体被稀土金属离子拉到一个很近的距离,表现出了强烈的π-π电子相互作用,因此展现出来作为新型分子导体、非线性光学和液晶材料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本论文的第一部分合成了13个一系列叁明治型两层苯硫基取代酞菁稀土配合物M[2,3-Pc(SPh)_8]_2(M=Y,Ce,…Lu,Pm,Tm除外),并对其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红外光谱(IR)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其电子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表明配合物M[2,3-Pc(SPh)_8]_2中除铈金属是四价外其它金属离子都是叁价的形式存在的。此外,其电子吸收光谱中Soret吸收带和Q带以及红外光谱中酞菁阴离子自由基[Pc(SPh)8]·ˉ的特征吸收峰(1319~(-1)325 cm~(-1)处)都随着金属离子半径的减小而发生蓝移,这说明随着金属离子半径的减小,环与环之间的共轭作用增强。第二部分先是用酰胺缩醛法合成了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并对其产物的提纯步骤进行了优化,然后合成了稀土金属四苯基卟啉,之后对叁明治型稀土卟啉-四氮杂大环配合物的合成进行了探索性的尝试。(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05-01)

刘婷婷[8](2015)在《大环配合物催化的非线性化学体系设计及其应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远离平衡条件下,出现的多重定态、斑图、化学混沌,化学振荡及化学波等非线性化学现象,在近叁十年的时间内,引起了相关科学工作者的关注,这种宏观有序的自组织现象,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特定的自组织化学体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演化为时空有序结构的如化学振荡,化学波以及时空斑图。本文设计了两种新的化学振荡器:BR化学振荡器(KIO3-[NiL](ClO4)2-.丙二酸-H2SO4-H2O2)和BZ化学振荡器(溴酸盐-1.4-环己二酮-[CuL](ClO4)2-H2SO4)并利用新的振荡器检测抗氧化物、研究化学斑图。两种新的振荡器的特点就体现在催化剂四氮杂大环二烯镍([NiL](ClO4)2)和四氮杂大环二烯铜([CuL](ClO4)2)。这是一类金属配合物,其配体是以含氮杂原子的环烷(烯)烃。氮杂大环中的氮原子配位能力较强,而且是具有良好配位性能的配体。并且具有卟啉环结构类似某些生物体内金属酶,因而对于生化振荡模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绪论部分主要对几种非线性化学现象进行了介绍,对这类化学现象的研究简史、发展概况,发生条件,应用机理进行了简单描述。第二部分主要研究阿魏酸对新型BR振荡体系(KIO3-[NiL](ClO4)2-丙二酸-H2SO4-H2O2)的扰动作用。催化剂四氮杂大环二烯镍的独特结构,使其在检测天然抗氧化物、模拟生物体与抗氧化剂反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四氮杂大环二烯镍催化的化学振荡检测物质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优点,对阿魏酸的检测范围甚至可以达到10-8mol/L。同时我们对扰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到一个检测阿魏酸的最佳浓度,并通过循环伏安以及根据前人的经验总结出适合本实验的机理。第叁部分主要研究芝麻酚对新型BR振荡体系(KIO3-[NiL](ClO4)2-丙二酸-H2SO4-H2O2)的扰动作用,芝麻酚与传统抗氧化剂相比,被证实是优良的无毒抗氧化剂。采用铂电极和参比电极实时监测BR振荡体系电极电势变化。振荡体系的抑制时间和诱导期的影响随着着加入体系的芝麻酚的量增加而越发明显,一定浓度的范围内,可建立芝麻酚浓度与抑制时间△t之间的线性关系。同时对扰动行为的影响因素硫酸,底物丙二酸,碘酸钾,过氧化氢,催化剂的含量依次改变,探究抑制时间和振荡体系中每种组分含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到一个检测芝麻酚的最佳浓度,并通过循环伏安以及根据前人的经验总结出适合本实验的机理。第四部分所研究的化学振荡体系是以四氮杂大环配合物[CuL](ClO4)2为催化剂构建的溴酸盐-1.4-环己二酮-[CuL](ClO4)2-H2SO4体系,利用二苯胺(DPA)作为指示剂来研究化学波,在封闭环境下,溴酸盐-1.4-环己二酮-[CuL](ClO4)2-H2SO4体系既能够产生长时间的周期振荡,又能形成化学波,是最适合研究非线性化学现象的模型之一。这种溴酸盐-1.4-环己二酮-[CuL](ClO4)2-H2SO4体系,受光微妙的影响而且不产生沉淀和气体,对时空斑图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机理解释方面做了简单的尝试。(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5-05-01)

李萍[9](2015)在《基于二苯氧基四氮大环配合物为支架的一维分子链可控合成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2,6-二甲酰基-4-取代苯酚和1,3-丙二胺为反应物,在金属离子的诱导作用下发生[2+2]缩合反应,合成了二苯氧基四氮大环金属配合物,再与1,4-bis(1,2,4-triazol-1-ylmethyl)benzene进行超分子自组装,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从未报道过的一维链状超分子配位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IR)、及X-射线晶体衍射(X-ray)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聚合物1-5进行了性质研究包括(电化学性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最后计算出相应的最高占有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有轨道LUMO之间的能带间隙Eg。详细的配位聚合物类型如下(相关中间配体结构图如图Ⅰ):[Cu2L2(1,4-Bix)]ClO4 1;[Zn2L1(1,4-Bix)2](ClO4)2·8H2O 2;[Zn2L3(1,4-Bix)]ClO4·CH3CN 3;[Mn4L2(1,4-Bix)3]Cl2·8ClO4·6H2O4;[Mn2L3(1,4-Bix)2](ClO4)2·5H2O 5.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合成足量的2,6-二甲酰基-4-取代苯酚,在金属离子的诱导作用下该醛与1,3-丙二胺发生[2+2]缩合反应得到叁种席夫碱大环双核金属配合物,以所得到的叁种金属配合物和1,4-bis(1,2,4-triazol-1-ylmethyl)benzene为原料制备出五种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1-5。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1、2、3、5结构均为一维无限长分子链状,配位聚合物4为四核锰离子配位聚合物,两个锰离子的配位环境不同,呈四方锥结构和八面体结构,且大环分子呈现马鞍状构型;聚合物1中两个铜离子配位环境均呈四方锥型,聚合物3中两个锌离子配位环境同样呈四方锥型;聚合物2和5中大环中心锌离子和锰离子具有相似的配位环境,均为八面体构型。循环伏安法测定聚合物1-5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聚合物1、2、5在-1.4 V到+1.4 V之间均出现两个还原峰、一个氧化峰,其中有一对氧化还原峰是准可逆的;聚合物3在-1.4v到+1.4v之间出现了两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聚合物4在-1.4v到+1.4v之间出现一个还原峰,两个氧化峰,其中半波电位在-0.788v左右的一对氧化还原峰(mn(ii)mn(ii)/mn(Ⅲ)mn(ii))是准可逆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聚合物1-5的光学性质表明聚合物1、2、4、5在紫外区均有两个吸收峰,相比之下,聚合物3在紫外区有较多的吸收峰。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研究聚合物1-5的光学性质表明聚合物在紫外可见区有吸收。最后,分别计算出聚合物的能带间隙值eg。2.课题组以2,6-diformyl-4-r-phenol,1,3-丙二胺,高氯酸盐和4,4-联吡啶为反应物制备出叁个一维分子链状超分子配位聚合物6-8。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6-8结构均为一维无限分子链状,中心铜离子以及锌离子配位环境相同,均为略为畸变的八面体构型,且整个大环分子扭曲程度很小。循环伏安法同样对聚合物6-8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6-8在-1.4v到+1.4v之间均出现一个氧化峰,两个还原峰,其中一对氧化还原峰是准可逆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聚合物6-8的光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6-8在紫外区均出现两个吸收峰,其中在400nm左右的吸收峰较小。除此之外,还对聚合物6-8进行了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的测定,结果表明6-8在紫外可见区有吸收。最后同样分别计算出聚合物的能带间隙值eg。图I配体结构图FigureⅠ the structure of ligand H2L1:R=CH3 H2L2:R=Cl H2L3:R=F(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期刊2015-04-07)

陈娟,胡刚,杨捷,吴振玉,宋继梅[10](2015)在《大环配合物催化的新型化学振荡及其应用综合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氮杂大环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的表征,并以其为催化剂进行化学振荡实验、表观活化能及甲基氢醌的测定。该综合实验涵盖了无机化学合成、有机化学合成、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有关知识。应用先进的数字化仪器以及界面友好的计算机软件(Logger Lite)使实验具有了现代化气息,使实验操作更加简单方便。(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5年03期)

大环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锕系元素是核能生产、核武器制造和医学研究应用的核心原料;然而在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高能放射核废料会严重污染环境,因而其长期安全处置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高放乏燃料和核废料中,六价铀酰离子[UO_2]~(2+)占非常大比重,这是由于六价铀酰离子[UO_2]~(2+)轴向U=O键非常强,使其具有高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惰性。然而,五价铀U(V)配合物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容易发生歧化生成四价U(IV)和六价U(VI)离子。与之相反,锕系五价超铀离子[NpO_2]~+和[PuO_2]~+在环境中却很稳定,溶于水,易发生迁移。为了安全固化放射性核素,尽可能消除高毒性、高放射性核废料对环境的污染,需要我们深入理解铀和超铀配合物的结构、反应行为和氧化还原等性质。为克服实验操作处理困难(如锕系材料具有高放射性和剧毒性以及材料本身匮乏等),本论文采用全电子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希夫碱聚吡咯大环与高价锕酰离子相互作用,计算形成稳定配合物的几何/电子结构、成键、红外振动光谱、氧化还原性质和热力学反应能。系统计算长联接基团蒽的大环希夫碱聚吡咯双核和单核锕系配合物,并考察锕酰基离子赤道方向有无第五配位(即吡啶py分子溶剂)对配合物结构等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只有明确包含py配位,理论计算得到的配合物分子结构与实验X-ray晶体衍射结果相一致。计算得到单核和双核配合物在吡啶溶液中还原电势(E~0)变化规律为Np>Pu>U。理论预测得到单核Pu(V)蒽基聚吡咯配合物具有特殊扭曲结构,不同于其它五价和六价单核U、Np和Pu配合物。计算得到An=O对称和非对称伸缩振动频率按U、Np和Pu下降,且从六价到五价配合物变化导致An=O振动频率发生红移。电子结构计算发现双核六价铀配合物具有U(5f)特征的低占据空轨道,其中f(δ)和f(?)轨道贡献低能轨道、而π类型轨道在相对高能区域;轨道σ*(U=O)和σ(U=O)发生很大劈裂,能量超过7 eV。通过计算热力学反应能与实验合成结合研究,指明生成双核铀酰配合物在热力学上优于单核配合物,并从理论上给出可能的反应过程。由于蒽基桥联聚吡咯配体内部空间较大,其双核配合物的两个线型锕酰离子采用平行排列模式。当采用短联接基团苯的聚吡咯配体时,发现其相对较小空间导致形成阳离子-阳离子相互作用(CCI)。基于单核U(VI)苯基桥联聚吡咯配合物,首先研究endo-氧修饰的U~(VI)-U~(IV)型配合物,得到热力学稳定的碘化物;变换U~(VI)-An~(IV)碘化物中低价金属(Th→Pu),发现U~(VI)-Pa~(IV)_2I中有电子转移现象、形成氧化态为V-V型配合物,而其它配合物仍保持VI-IV氧化态。单核配合物铀酰exo-氧能与Al和碱金属等离子发生CCI作用,该作用直接导致其VI→V还原电势相对无CCI修饰的增大,从而提高六价铀的还原能力,为实验合成新型五价铀酰配合物提供理论指导。总之,理论计算得到铀和超铀配合物结构、热力学反应能和氧化还原性质等信息,为合成新型高价锕酰基希夫碱聚吡咯配合物提供理论参考。与实验对比,一方面为理论方法测试和改进提供依据;另外,基于准确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还为功能化热力学惰性和动力学稳定的六价铀酰轴向氧提供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环配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张慧.大环配合物催化的化学振荡体系在分析测定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9

[2].郑秀君.双核锕酰基希夫碱大环配合物结构和反应性质的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

[3].宋非非.基于卟啉大环配合物形貌可控的有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D].济南大学.2017

[4].陈享.氮杂大环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生物活性[D].武汉工程大学.2017

[5].孙璇璇,陈叶鹏,胡刚.用四氮杂大环配合物催化的化学振荡定量分析丁酰肼[C].全国第十八届大环化学暨第十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上).2016

[6].王慧丽.新型大环配合物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5

[7].肖驰.叁明治型酞菁及卟啉—四氮杂大环配合物的合成探究及性质研究[D].天津大学.2015

[8].刘婷婷.大环配合物催化的非线性化学体系设计及其应用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5

[9].李萍.基于二苯氧基四氮大环配合物为支架的一维分子链可控合成及性质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

[10].陈娟,胡刚,杨捷,吴振玉,宋继梅.大环配合物催化的新型化学振荡及其应用综合实验[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

论文知识图

大环配合物的红外光谱4.3席夫碱大环配合物1-7的组...含有氧化还原活性Ni(II)的正方形大氰根桥联十二核M,”6Mnlll6纳米分子...一5文献中报道的叁毗睫类大环配合物大环配合物1和索烃配合物2的形...

标签:;  ;  ;  ;  ;  ;  ;  

大环配合物论文_张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