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块体论文_董培育,程惠红,石耀霖,柳畅,乔学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构造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块体,力场,鄂尔多斯,应力,震源,大青山,海相。

构造块体论文文献综述

董培育,程惠红,石耀霖,柳畅,乔学军[1](2019)在《基于Monte Carlo方法数值反演区域初始构造应力场——以巴颜喀拉块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构造应力场往往对地震活动性具有控制作用,应力快速集中的地方常常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地方.本文以巴颜喀拉块体及其边界断裂带近20年来的7次中强震为例,结合区域历史地震震源信息、地质背景及GPS等观测数据,利用Monte Carlo方法和库仑-摩尔破裂准则为计算依据,反演该块体的震前初始构造应力场.通过将初始应力场反演中不确定部分限定在一个合理的上下限范围内进行独立的重复性随机试验,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得到了巴颜喀拉块体1997年玛尼M_W7.5地震震前区域初始应力场.计算结果显示:(1)巴颜喀拉块体10km深度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自西向东呈顺时针旋转趋势,由NS向转变为近EW向,与浅部实测地应力数据、历史地震类型和板块运动方向吻合较好.(2)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和二者差值自西向东均逐渐增加,最大水平主压应力值~400 MPa,最小水平主压应力值~250MPa.差应力在昆仑山断裂带与阿尔金断裂带交汇处及甘孜—玉树断裂带西段较低(~150MPa);在昆仑山断裂带东端和甘孜—玉树断裂带的东南段局部地区较高(~220MPa).(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金泽,万永革,侯江飞,崔华伟[2](2018)在《川滇菱形块体中部现今构造应力场精确求解》一文中研究指出自Global CMT和前人文献中搜索了1973~2015年间的34条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并进行分析,根据震级对每个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加权处理,采用网格搜索法反演了川滇菱形块体中部区域现今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川滇菱形块体中部区域整体以走滑断层类型为主,而西部呈现正断层类型;整个区域应力场受到近NW向挤压,NE向拉张,应力形因子为0.1。该区域应力场主张应力轴方向近水平,表明有横向的拉张作用。较低的应力形因子表明几乎处于NW-SE向和垂直向的双轴挤压及NE-SW向拉张的应力状态。这种应力状态来源于2种动力作用:(1)在青藏高原物质东流和华南块体阻挡作用下呈现NW-SE向挤压和NE-SW向拉张的走滑应力状态;(2)印度板块缅甸弧对该地区深部的NEE向低角度俯冲作用导致浅部地壳物质具有NEE-SWW向的拉张分量。这2种动力的共同作用导致该地区既出现走滑型地震,又出现正断型地震。(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期刊2018年04期)

何仲太,马保起,龙建宇,张浩[3](2018)在《鄂尔多斯块体北缘最新活动构造特征与地表破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青藏块体东北缘NE向挤压应力和深部物质运动产生的垂直力联合作用下,由于受到剪切和拉张作用形成,鄂尔多斯块体第四纪以来在作逆时针旋转,并在块体周缘形成断陷系(Tapponnier,1976;苏刚等,1984;邓起东等,1985)。河套断陷盆地为一EW向剪切拉张带,由临河、白彦花和呼包等3个次级盆地右阶斜列组成。它们均为北深南浅的不对称盆地,分别受北侧色尔腾山、乌拉山和大青山山前正断裂所控制,新生界和第四系最大厚度可达12000m和2400m。鄂尔多斯块体北缘,自西向东由(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七)——专题14: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构造过程与高原生长、专题15:青藏高原活动构造与构造地貌研究进展》期刊2018-10-21)

王丽君,张克信,何卫红,尹磊明,周效华[4](2018)在《新元古代华夏块体北缘构造演化及古板块位置重建:来自神山构造混杂岩基质年龄及地球化学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Rodinia超大陆的重建是现今地球科学中最具挑战性的课题。近年来,大块体的位置基本得到确定,小的地块的古地理位置越来越受到关注。在Rodinia块体中,华南作为东亚最大的块体由扬子板块和华夏块体拼合而成,二者以江绍-郴州-钦防对接带为界线。其拼合时间,构造演化及在Rodinia超大陆中的位置至今仍存在很大的争议。在华夏北缘的江西新余市南部的神山一带出露一套浅变质岩,前人命名为神山组、库里组,并与江南造山带板溪群对比,认为其为青白口纪晚期的裂谷盆地沉积,但该套地层不具有裂谷盆地浅水-深(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十四)——专题96:中国钾盐矿产基地成矿规律与深部探测技术示范、专题97:中新元古代古大陆重建与盆地原型分布预测》期刊2018-10-21)

林宝玉,任纪舜,李明,武振杰[5](2018)在《中国主要块体奥陶纪达瑞威尔期(Darriwilian)晚期—凯迪期(Katian)早期海相红层及其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中国主要块体奥陶纪达瑞威尔期地层学、古生物学和岩石学的特点,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9个块体,其中包括5个主要块体(扬子克拉通、中朝克拉通、塔里木克拉通、拉萨地块和喜马拉雅北坡)中达瑞威尔晚期—凯迪期早期海相红层的分布、岩性特征和古动物群。它们的岩性特征:如红色灰岩;古生物群特征:如牙形石Pygodus serra动物群,P.anserinus动物群和Hamarodus europaeus动物群,珊瑚Yohophyllum动物群,以及头足类Sinoceras chinense动物群均十分相似或相同。这就充分阐明,中华古陆块群(包括扬子、中朝和塔里木克拉通等)与冈瓦纳古陆北缘古陆块群(包括拉萨地块和喜马拉雅北坡等)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能在此之前它们同属于冈瓦纳古陆。这对于阐明中华古陆块群与冈瓦纳古陆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将海相红层分为两类:陆棚红层和大洋红层。陆棚红层主要见于寒武纪至叁迭纪,大洋红层主要见于白垩纪至现代。(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姚生海,程佳,姚琪,张加庆[6](2018)在《利用GPS资料和块体模型对巴颜喀拉块体划分合理性的初步探究和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PS速度场资料和块体模型分别建立巴颜喀拉块体的两种块体模型并反演其滑动速率,模型Ⅰ中巴颜喀拉块体包括东昆仑断裂带西段地区,模型Ⅱ中则不包括该地区。GPS反演结果显示,模型Ⅱ较模型Ⅰ合理,这一合理性包括了模型Ⅱ中阿尔金断裂带西南尾端较大的拉张速率与较小的走滑速率;模型Ⅱ中东昆仑断裂带中段滑动速率约为8~9mm/a,与10mm/a的研究结果更为接近;模型Ⅰ中东昆仑断裂带西段具有较大的走滑速率与挤压速率,也与现今地震活动与震源机制相矛盾;但模型Ⅱ中巴颜喀拉块体在玛尔盖茶卡断裂带滑动速率较大,认为可能与风火山断裂带处的滑动速率较小有关,因此进一步舍去该断裂带,建立新的模型Ⅲ,所得结果与各断裂研究结果较为近似。巴颜喀拉块体南边界风火山断裂带目前活动较弱,下地壳软弱物质可能已经进入巴颜喀拉块体部分地区;风火山断裂带向东经玉树—甘孜—鲜水河断裂带,在下地壳流动与重力滑塌作用下左旋速率逐渐增大。(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莹,赵韬,刘春[7](2018)在《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震源机制解与构造应力场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地处南北带北段、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块体、鄂尔多斯块体和阿拉善块体的交汇地带。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作用的影响下,该区域构造活动强烈,活动断裂发育,地震活动频繁,历史上曾发生多次6级以上大震。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携带有大量的震源应力场和震源破裂错动信息,是了解和认识震源及构造应力场状态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鄂尔多斯西南缘地区大量的震源机制解信息,获取该区域应力场特征,进(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8年08期)

罗艳,赵里,田建慧,曾祥方[8](2018)在《滇中次级块体及邻区构造应力场》一文中研究指出滇中次级块体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滇菱形块体南部,受北东向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南北向安宁河断裂带、北西向则木河断裂带、南北向小江断裂带和北西向红河断裂带所围限,内部发育着多条活动性较弱的近南北向断裂,包括元谋—绿汁江断裂、易门断裂和普渡河断裂等。青藏高原与周边块体的相互作用造成了该地区复杂的构造运动和强烈的地震活动,该区是(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8年08期)

贾科,周仕勇[9](2018)在《基于库仑应力改变和地震活动性研究巴颜喀拉块体周缘强震序列的触发关系及其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本世纪以来,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块体周缘密集地发生了7次M_W≥6.5强震事件,包括伤亡惨重的2008年汶川M_W7.9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M_W6.5地震。本文根据这7次强震事件中先前地震对后续地震的库仑应力改变(d CFS)的计算结果,结合基于ETAS模型得到的背景地震活动性的变化结果,研究了强震间的触发关系,以试图解释发生在环巴颜喀拉块体的几次强震的发震机理并探讨其构造意义。结果表明,各个强震的库仑应力变化与其造成的背景地震活动性变化呈正相关,并且在这7次强震中,汶川地震对芦山地震有显着的触发作用,并造成芦山地区背景地震活动性的显着提高。同时汶川地震对九寨沟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延迟作用,造成九寨沟地区背景地震活动性降低。除此之外,其它地震之间均无明显的触发/延迟作用或显着的背景地震活动性变化。这表明该强震序列的孕震机制主要是巴颜喀拉块体东南向持续挤压的构造运动,推断巴颜喀拉块体目前仍处于构造运动活跃期,因此包括巴颜喀拉块体周缘在内的我国西南地区未来的强震危险性值得持续关注。(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常祖峰,李鉴林,常昊,代博洋[10](2017)在《维西-乔后断裂晚第四纪活动及在川滇块体边界构造演化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生代早期以来,青藏高原向东挤出导致了川滇菱形块体的形成(李玶等,1975;阚荣举等,1977)。川滇块体东边界主要由甘孜-玉树、鲜水河、小江等断裂带组成,以具较高滑动速率的左旋走滑运动为主,强震活动频繁(张培震等,2003)。通常认为,川滇块体的西南边界为红河断裂,它是一条大型走滑剪切带,在中国乃至东南亚大陆地壳演化与陆内构造变形中的具有显着地位。该断裂主要表现为右旋走滑运动,沿断裂曾发生多次7级地震(虢顺民等,2001)。川滇块体的西北边界-金沙(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四)——专题28:强震机理、孕育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专题29:活动构造、构造地貌的高精度定量研究》期刊2017-10-15)

构造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Global CMT和前人文献中搜索了1973~2015年间的34条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并进行分析,根据震级对每个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加权处理,采用网格搜索法反演了川滇菱形块体中部区域现今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川滇菱形块体中部区域整体以走滑断层类型为主,而西部呈现正断层类型;整个区域应力场受到近NW向挤压,NE向拉张,应力形因子为0.1。该区域应力场主张应力轴方向近水平,表明有横向的拉张作用。较低的应力形因子表明几乎处于NW-SE向和垂直向的双轴挤压及NE-SW向拉张的应力状态。这种应力状态来源于2种动力作用:(1)在青藏高原物质东流和华南块体阻挡作用下呈现NW-SE向挤压和NE-SW向拉张的走滑应力状态;(2)印度板块缅甸弧对该地区深部的NEE向低角度俯冲作用导致浅部地壳物质具有NEE-SWW向的拉张分量。这2种动力的共同作用导致该地区既出现走滑型地震,又出现正断型地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构造块体论文参考文献

[1].董培育,程惠红,石耀霖,柳畅,乔学军.基于MonteCarlo方法数值反演区域初始构造应力场——以巴颜喀拉块体为例[J].地球物理学报.2019

[2].王金泽,万永革,侯江飞,崔华伟.川滇菱形块体中部现今构造应力场精确求解[J].中国地震.2018

[3].何仲太,马保起,龙建宇,张浩.鄂尔多斯块体北缘最新活动构造特征与地表破裂[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七)——专题14: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构造过程与高原生长、专题15:青藏高原活动构造与构造地貌研究进展.2018

[4].王丽君,张克信,何卫红,尹磊明,周效华.新元古代华夏块体北缘构造演化及古板块位置重建:来自神山构造混杂岩基质年龄及地球化学的证据[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十四)——专题96:中国钾盐矿产基地成矿规律与深部探测技术示范、专题97:中新元古代古大陆重建与盆地原型分布预测.2018

[5].林宝玉,任纪舜,李明,武振杰.中国主要块体奥陶纪达瑞威尔期(Darriwilian)晚期—凯迪期(Katian)早期海相红层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学报.2018

[6].姚生海,程佳,姚琪,张加庆.利用GPS资料和块体模型对巴颜喀拉块体划分合理性的初步探究和构造意义[J].地震工程学报.2018

[7].王莹,赵韬,刘春.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震源机制解与构造应力场特征[J].国际地震动态.2018

[8].罗艳,赵里,田建慧,曾祥方.滇中次级块体及邻区构造应力场[J].国际地震动态.2018

[9].贾科,周仕勇.基于库仑应力改变和地震活动性研究巴颜喀拉块体周缘强震序列的触发关系及其构造意义[J].地震学报.2018

[10].常祖峰,李鉴林,常昊,代博洋.维西-乔后断裂晚第四纪活动及在川滇块体边界构造演化中的作用[C].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四)——专题28:强震机理、孕育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专题29:活动构造、构造地貌的高精度定量研究.2017

论文知识图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及其邻区活动断层分...宽角反射/折射剖面位置和研究区构造...川滇地区相对于欧亚板块的GPS速度场(...甘东南地区构造转换模式图(袁道阳,...华北地区地震构造分布(据张培震,2...块莲花油层开发井位图

标签:;  ;  ;  ;  ;  ;  ;  

构造块体论文_董培育,程惠红,石耀霖,柳畅,乔学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