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银杏黄酮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银杏,黄酮,内皮,细胞,糖尿病肾病,血浆,病毒。
银杏黄酮甙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明,张荣怀,李源,黄晨[1](2008)在《银杏黄酮甙对人巨细胞病毒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银杏黄酮甙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后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凋亡及NO分泌量的影响,探讨银杏黄酮对VEC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细胞凋亡以及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的NO分泌量。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HCMV感染组,银杏黄酮甙组,HCMV感染+银杏黄酮甙组。结果①HCMV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304)的增殖(P<0.05)、抑制HUVEC304的凋亡(P<0.01)和降低HUVEC304的NO分泌水平(P<0.01)。②银杏黄酮甙可以促进HUVEC304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增加了其凋亡水平(P<0.01),并升高其NO分泌水平(P<0.01)。③银杏黄酮甙可以抑制HCMV感染的HUVEC304的增殖作用(P>0.05),促进其凋亡(P<0.05)并增加其NO的分泌水平(P<0.01)。结论银杏黄酮甙对HCMV感染的HUVEC304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HUVEC304增殖并促进NO分泌。(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08年09期)
侯淑芬,刘秋菊,张立新,张春雪,赵芬宣[2](2008)在《银杏黄酮甙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PAI-1、MMPs-3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银杏黄酮甙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即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银杏黄酮甙治疗组(C组)。B、C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模成功后,C组给予银杏黄酮甙灌胃,10周后将大鼠宰杀,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肾脏PAI-1、MMPs-3的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免疫组化:PAI-1第6周时B、C组均高于A组(P<0.01,P<0.05),持续至第10周(P<0.01),但C组低于B组(P<0.01)。MMPs-3第6周时B组低于A组(P<0.05),持续至第10周(P<0.01),C组则高于A、B组(P<0.01)。结论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PAI-1表达增强、MMPs-3表达下调。应用银杏黄酮甙治疗,可以使PAI-1的表达下调,MMPs-3的表达上调,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何明,张晓梅,史利卿,苑惠清,钟湘[3](2005)在《银杏黄酮甙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疗效与免疫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银杏黄酮甙(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与免疫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将所收治的45例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银杏叶胶囊,对照组口服强的松,治疗3个月,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在症状、肺功能等方面的改善情况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情况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0%,对照组为66.67%;2组治疗前后肺总量(TLC)、肺活量(VC)、肺弥散功能(DLco)、IL-6、IL-8、TNF-α自身对照,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银杏黄酮甙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有一定疗效并与免疫细胞因子有一定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期刊2005年05期)
张荣怀,黄晨,王晓明,吴利平,郭海涛[4](2005)在《银杏黄酮甙对HCMV感染的HUVEC304产生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304)产生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及银杏黄酮甙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分析细胞培养上清中sICAM-1的含量,对HCMV感染离体培养的HUVEC304及银杏黄酮甙作用后的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本实验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银杏黄酮甙组,HCMV感染组,HCMV感染+银杏黄酮甙组。结果:实验发现HCMV感染HUVEC304,在24 h后,可以强烈增强HUVEC304产生sICAM-1。对照组为(0.385±0.018)ng/m l,加入HCMV后为(1.064±0.037)ng/m l(P<0.05)。用10-2mol/L银杏黄酮甙后,被感染细胞产生的sICAM-1为(0.537±0.024)ng/m l,较感染组显着降低(P<0.05)。结论:HCMV感染HUVEC304后,强烈刺激细胞产生sICAM-1。银杏黄酮甙可减弱HCMV感染细胞产生sI-CAM-1,因而可能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心脏杂志》期刊2005年04期)
侯淑芬,张海松,李英,刘占全,陈骅[5](2005)在《银杏黄酮甙对糖尿病大鼠血浆内皮素-1及P-选择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银杏黄酮甙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48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及治疗组,治疗组给予银杏黄酮甙(银杏叶片)6.2mg/kg·d,每日一次灌胃,于6、10周观察结果。结果糖尿病大鼠血浆内皮素-1、P选择素及24h尿白蛋白排泄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治疗组与糖尿病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银杏黄酮甙可降低血浆内皮素-1、P-选择素的水平,减少尿蛋白的排出,对糖尿病肾脏有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侯淑芬,张海松,刘占全,李会敏,梁淑新[6](2005)在《银杏黄酮甙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银杏黄酮甙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MMPs-3、PAI-1表达及肾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N组),糖尿病组(DM组),银杏黄酮甙治疗组(C组)。DM组、C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模成功后,C组给予银杏黄酮甙灌胃,分别于6、10周各组随机抽取8只宰杀,留肾组织标本用于做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第6周时,DM组、C组PAI-1表达均高于N组(统计学处理分别为P<0.01,P<0.05),至第10周时,C组PAI-1表达低于DM组(P<0.01)。第6周时,MMPs-3在DM组的表达低于N组(统计学处理P<0.05),持续至第10周,C组则高于N组、DM组(与两组比较P<0.01)。病理组织观察:6周时DM组、C组肾小球体积增大,电镜显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10周时DM组肾小球局部毛细血管袢玻璃样物质沉积,C组肾小球系膜区少量玻璃样物质的沉积,病变较DM组轻。结论: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存在纤溶系统功能紊乱,细胞外基质积聚,PAI-1在肾组织表达增强,MMPs-3表达减弱,应用银杏黄酮甙干预治疗,可以使PAI-1的表达下调,MMPs-3的表达明显上调,使肾脏的病变减轻,其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误诊学杂志》期刊2005年06期)
张梦军,覃仁辉,聂金媛,李志良[7](2004)在《从银杏叶中提取银杏黄酮甙的工艺比较及实验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选择微波辅助提取银杏黄酮甙的最佳条件 ,并对银杏黄酮甙的微波辅助提取法与常用的热浸泡法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采用热浸泡法及微波辅助法提取银杏黄酮甙 ,同时对微波法进行正交和均匀实验优化 ,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干膏中的黄酮甙含量。结果 正交和均匀实验优化获得的最佳条件下的提取率和黄酮纯度基本相当。正交实验的最佳提取率为 2 12 .4mg g ,纯度为 61.9%;均匀实验的最佳提取率为 2 16.2mg g ,纯度为 5 7.1%。而热浸泡的提取率仅为 114 .6mg g ,纯度为 40 .1%。结论 微波辅助提取法的提取率和产物纯度均有显着提高 ,结果表明它是一种合适的提取法。(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14期)
侯淑芬,李英[8](2004)在《银杏黄酮甙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损伤和纤溶系统功能紊乱及与细胞外基质降解有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促进DN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血小板膜P-选择素反映血小板活化,内皮素与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有关。银杏黄酮甙具有清除自由基,稳定细胞膜,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本课题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4-06-30)
侯淑芬,李英,张海松,梁淑新,曹艳霞[9](2004)在《银杏黄酮甙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银杏黄酮甙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为临床早期防治DN提供实验性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体重180—200g的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叁组,每组16只,即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银杏黄酮甙治疗组(C组)。B、c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模成功后,C组给予银杏黄酮甙灌胃,分别于6、10周各组随机抽取8只宰杀,留血、尿标本分别用于血糖、血浆内皮素-1(ET-1)、血小板膜P-选择素、尿白蛋白排泄率检测。肾组织标本(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4-06-30)
张荣怀[10](2004)在《银杏黄酮甙对人巨细胞病毒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证实了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研究证明,HCMV的抗原及DNA序列存在于AS的病灶组织中,且主要集中于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但是,HCMV感染是否是人类AS形成的致病因子,以及HCMV是如何引起VEC的损伤?目前尚不十分明确,这就为我们提出了新课题。因为VEC的特殊结构位置和丰富功能,而被认为是损伤动脉形成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重要的始动环节。 VEC不仅是血管内膜的生理屏障结构,而且具有多方面的分泌功能,其合成的前列环素、血栓素、内皮素及其表面的血栓调节素、ADP酶、一氧化氮等在抗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细胞黏附和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VEC损伤势必可以促进大血管病变尤其是AS的发生和发展。 目前,对银杏黄酮甙研究较多,但大都集中在临床防治AS的作用,认为它对于心血管系统具有扩张血管,改善缺血心肌血液供应,清除自由基和拮抗体内外多种细胞释放的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等作用。然而,有关其调节VEC功能以及是否具有保护HCMV感染VEC的具体机制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导。 第四军医大檬硕士学位论久 1.目的 (1)观察HCMV感染VEC后,引起VEC的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NO分泌量的影响,在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HCMV对VEC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2)观察银杏黄酮贰对HCMV感染后VEC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NO分泌量的影响,为临床应用银杏黄酮贰提供理论依据。 2.方法 (l)本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即正常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sea一vein endothelial ce一,HUVEC304);银杏黄酮贰组,即在培养的直uvEc304内加入银杏黄酮贰;HcMV感染组,即在培养的HUVEC304内加入HCMV;HCMV感染+银杏黄酮贰组,即在培养的HUVEC304内感染HCMV并加入银杏黄酮贰。 (2)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正常HUvEC304的形态学情况;应用透射电镜观察HCMV感染体外培养的HUVEC304的超微结构改变和病毒的繁殖情况,并观察银杏黄酮贰对其的影响。 (3)应用MTT比色法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检测HCMV感染体外培养HUVEC304的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仪(FACS)上进行HCMV感染体外培养的HUVEC304周期和细胞凋亡的检测和分析;并观察银杏黄酮贰对其影响。 (4)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HCMV感染体外培养HUVEC304的NO分泌量;及银杏黄酮贰对HCMV感染HUVEC304 NO的分泌量的影响。 3.结果 (l)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到培养叁天左右的HUvEC304融合成片,外观呈现特征性的“鹅卵石”样形态,排列致密,胞浆丰富,在集落边缘常见双核细胞,两个核的大小形态相似,相邻存在。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到完整的内皮细胞整体形态,细胞内的细胞器的形态,及其特有的Weibel一Palade小体(w一P小体)。但 第.军医大李硕士学位论义是,HCMV感染的HUvEC304胞体肿胀,胞核偏位,线粒体收缩甚至部分己消失呈空泡状,溶酶体变性,粗面内质网扩张,同时也可以看到病毒在细胞内繁殖的各个时期的形态。 (2)HCMV感染对体外培养的HUVEC304增殖水平、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分泌NO的检测结果显示:HCMV可以促进HUVEC304增殖(分别为1 .09士0.08和2.08士0.09,较对照组增加91%,P<0.05);可以降低HUVEC304停留在Gl期的细胞 (GO/GI期的细胞分别为74.4%和59.3%,较对照组降低203%,尸<0.05);可以抑制细胞的凋亡(凋亡细胞分别为8.3%和5.8%,较对照组降低30.1%,尸<0.01);可以使HUVEC304的NO分泌水平显着降低(分别为174士9“mol/L和9s士5“mol/L,较对照组降低44%,尸<0.01)。 (3)银杏黄酮贰对HUvEC304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NO分泌量的检测结果显示:银杏黄酮贰可以直接作用于HUVEC304,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增殖(MTT光吸收值分别为1 .09士0.08和1.24士0.05,较对照组增加14%,尸<0,05),并存在剂量依赖性;银杏黄酮贰降低HUVEC304停留在Gl期的细胞(GO/GI期的细胞分别为74.4%和71 .2%,较对照组降低4.3%,尸<0.05);可以增加HUVEC304的凋亡水平(凋亡细胞分别为8.3%和9.3%,较对照组升高12.0%,P<0.01);可以使HUVEC304的NO分泌水平升高(分别为174士9 p mol几和185士4协mol几)。 (4)银杏黄酮贰对HCMV感染HUvEC304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NO分泌量的检测结果显示:银杏黄酮贰可以抑制HCMV感染的HUVEC304的增殖作用(吸收值分别为2.08士0.09和1.97士0.22,较HCMv组降低5%,办0.05);银杏黄酮贰可以降低HCMV增加进入S和GZ/M期的细胞(GO/GI期的细胞分别为59.3%和67.5%,较感染组增加13.8%,尸<0.05);银杏黄酮试可以促进HCMV感染HUVEC304细胞的凋亡(凋亡细胞分别为5.8%和6.2%,较HCMV组升高6.9%,尸<0.05);银杏黄酮贰可以升高HCMV作用HUVEC304后NO的分泌水平(分别 ·4- 第.军凌大李硕士学位论大?(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04-04-01)
银杏黄酮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银杏黄酮甙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即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银杏黄酮甙治疗组(C组)。B、C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模成功后,C组给予银杏黄酮甙灌胃,10周后将大鼠宰杀,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肾脏PAI-1、MMPs-3的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免疫组化:PAI-1第6周时B、C组均高于A组(P<0.01,P<0.05),持续至第10周(P<0.01),但C组低于B组(P<0.01)。MMPs-3第6周时B组低于A组(P<0.05),持续至第10周(P<0.01),C组则高于A、B组(P<0.01)。结论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PAI-1表达增强、MMPs-3表达下调。应用银杏黄酮甙治疗,可以使PAI-1的表达下调,MMPs-3的表达上调,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银杏黄酮甙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明,张荣怀,李源,黄晨.银杏黄酮甙对人巨细胞病毒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
[2].侯淑芬,刘秋菊,张立新,张春雪,赵芬宣.银杏黄酮甙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PAI-1、MMPs-3表达的影响[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
[3].何明,张晓梅,史利卿,苑惠清,钟湘.银杏黄酮甙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疗效与免疫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5
[4].张荣怀,黄晨,王晓明,吴利平,郭海涛.银杏黄酮甙对HCMV感染的HUVEC304产生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J].心脏杂志.2005
[5].侯淑芬,张海松,李英,刘占全,陈骅.银杏黄酮甙对糖尿病大鼠血浆内皮素-1及P-选择素的影响[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
[6].侯淑芬,张海松,刘占全,李会敏,梁淑新.银杏黄酮甙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
[7].张梦军,覃仁辉,聂金媛,李志良.从银杏叶中提取银杏黄酮甙的工艺比较及实验优化[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04
[8].侯淑芬,李英.银杏黄酮甙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C].“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4
[9].侯淑芬,李英,张海松,梁淑新,曹艳霞.银杏黄酮甙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C].“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4
[10].张荣怀.银杏黄酮甙对人巨细胞病毒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