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年龄相关疾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年龄,疾病,高血压,裂孔,线粒体,社会支持,初潮。
年龄相关疾病论文文献综述
侯进军,杨丹丹[1](2019)在《阴道微生态失调与不同年龄妇科相关疾病及状态的关系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门诊调查探讨女性阴道微生态失调与不同年龄妇科相关疾病和状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9月在南京市栖霞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女性患者1 499例(包括常规妇科检查、人工流产前、安环前和取环前等常规实行白带检查者)的临床资料。取患者阴道分泌物,作常规镜检和应用细菌性阴道病(BV)六联检测试剂分析其阴道微生态状况(包括致病菌、优势菌、清洁度、功能状态等),并结合相关临床疾病进行分析。结果 1 499例(100.00%)女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阴道微生态失调,其中阴道炎416例(27.75%),其他微生态失调1 083例(72.25%,包括月经失调77例,宫颈炎性疾病51例,盆腔炎48例等疾病和常规妇科检查300例,其他172例,妊娠状态120例,产褥期119例,流产100例,分娩96例等状态)。416例阴道炎患者中,细菌性阴道病111例(26.68%),阴道假丝酵母菌病86例(20.67%),滴虫感染21例(5.05%),混合性阴道炎198例(47.60%)。阴道微生态失调年龄主要集中于20~29岁组(45.56%)、30~39岁组(33.42%)和40~49岁组(11.34%);阴道炎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随年龄递增明显递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岁组最高,达78.57%。结论正常女性阴道内环境基本都处于轻度的阴道微生态失调,同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相关疾病,而育龄妇女阴道微生态失调较为明显。加强女性阴道微生态的监测对于维持女性生殖道的健康十分必要。(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王英,木亚斯沙尔·艾沙,张玲,蓓里·加帕尔[2](2019)在《不同年龄食管裂孔疝相关危险因素和常见误诊疾病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年龄食管裂孔疝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常见误诊疾病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裂孔疝患者168例,其中92例<60岁(中青年组),76例≥60岁(老年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不同年龄段食管裂孔疝相关危险因素。同时采用χ2检验比较中青年组与老年组食管裂孔疝患者常见误诊疾病比例差异。结果体重指数、进食过饱、睡前进食是中青年食管裂孔疝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3、0.030、0.015);睡前进食、习惯性便秘、慢性咳嗽是老年食管裂孔疝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4、0.018、0.039)。中青年组和老年组食管裂孔疝患者误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比例最高[21.7%(20/92)、28.9(22/76)],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食管裂孔疝患者误诊为咽喉炎、支气管哮喘的比例高于老年组患者[19.6%(18/92) vs 9.2%(7/76)、13.0%(12/92) vs 6.6%(5/76)],老年组食管裂孔疝患者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比例高于中青年组患者[10.9%(10/92) vs21.1%(17/76)],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332,P=0.001;χ~2=7.911,P=0.005;χ~2=9.614,P=0.002)。结论不同年龄食管裂孔疝的危险因素不同,常见误诊疾病也有差异,要根据年龄进行针对性防治,同时减少食管裂孔疝的误诊。(本文来源于《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刘晓荻,薛惠文[3](2018)在《尿液里隐藏着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信息》一文中研究指出据美国WebM D医学新闻网(2018-02-27)报道,一个简单的尿液测试就可以揭示身体的真实年龄,即显示其生物年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这些信息有助于确定年龄相关性疾病甚至死亡的风险。测试检查尿液中一种物质,称为标志物,它可以指示氧化过程中的细胞损伤。随着年龄的增长,尿液中的这种物质会增加。北京医院全国老年医学中心研究员蔡建平的研究报告称:"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受到越来越多的氧化损伤,所以体内的氧化指标水平会增加。"(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18年12期)
李爽[4](2018)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疾病感知、社会支持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d-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感知、社会支持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现状;分析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疾病感知、社会支持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叁者间的影响路径。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功能调查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统计软件SPSS22.0及AMOS7.0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疾病感知、社会支持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路径。结果1共发放问卷224份,回收224份,其中有效问卷223份,有效率为99.55%。纳入研究的223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男性119例(53.36%),女性104例(46.64%)。年龄范围在47~89岁,平均年龄为66.44±9.40岁。仅10.31%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000~5000元者的比例占45.74%,与家人或他人居住者占95.07%,双眼平均视力0.43±0.21,视力最好者1.03,最差者0.03。有医疗保险者占82.96%,双眼患病者占52.02%。2本研究纳入的223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疾病感知得分为47.00(42.00,53.00)分,在认知、情绪、理解能力叁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31.00(27.00,34.00)分、12.00(14.00,16.00)分、3.00(2.00,4.00)分。本研究纳入的223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社会支持得分为36.00(32.00,39.00)分,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叁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 23.00(20.00,26.00)分、8.00(6.00,8.00)分、5.00(4.00,6.00)分。本研究纳入的223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得分69.66(56.29,79.96)分,总体健康状况、总体视力、眼睛疼痛、远距离活动、近距离活动、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角色困难、独立性、驾驶(N=31)、色觉、周边视觉 12 个维度得分为 50.00(25.00,75.00)分、40.00(40.00,60.00)分、87.50(75.00,100.00)分、58.33(41.67,66.67)分、50.00(33.33,66.66)分、100.00(87.50,100.00)分、62.50(37.50,81.25)分、50.00(37.50,75.00)分、75.00(50.00,100.00)分、83.33(75.00,1 00.00)分、100.00(100.00,100.00)分、100.00(75.00,100.00)分。3除总体健康状况、色觉维度外,情绪(疾病感知)与总体视力、眼睛疼痛、远距离活动、近距离活动、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角色困难、独立性、周边视觉维度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总分存在负向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与眼睛疼痛、周边视觉、社会功能、角色困难维度以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总分存在正向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眼睛疼痛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总分存在负向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与精神健康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总分存在负向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社会支持对视觉相关生活质量为负向作用(β=-0.095,P<0.001),社会支持对疾病感知为正向作用(β=1.146,P<0.001),情绪(疾病感知)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间存在负相关关系(β=-0.103,P<0.001)。拟合优度结果较为理想,模型能够反映本组资料各变量间的相互关系(RMSEA=0.069,NFI=0.893,CFI=0.915)。结论1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疾病感知处于中等水平,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状况较差。2年龄、病程、情绪(疾病感知)、对支持的利用度是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3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社会支持可以直接影响视觉相关生活质量,也可以通过情绪(疾病感知)间接影响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情绪(疾病感知)在两者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提示医务工作者诊疗、护理的同时,应关注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避免或及时疏导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而改善其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王建乐,张小磊,王向阳[5](2017)在《SIRT3通过线粒体途径调控年龄相关疾病——从发病机制到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中损伤线粒体出现堆积现象是年龄相关疾病的特征之一。当细胞受到氧化应激时,作为一种NAD+依赖性的去乙酰基酶—SIRT3可以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与代谢来对抗外界刺激。SIRT3作用于线粒体的机制较复杂,包括了能量的产生、抗氧化、线粒体动力学变化、维持膜电位以及线粒体自噬等。作为研究热点,SIRT3正被学者们从各个方面进行探索。然而,目前现有关于SIRT3与年龄相关疾病的系统性总结。因此,该文将从发病机制到治疗对SIRT3和年龄相关疾病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李啸群,张荣佳,崔进,苏佳灿[6](2017)在《异时联体共生模型在年龄相关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器官的衰老通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但近期研究发现,通过联体共生模型或直接将年轻个体血液静脉注射到老年个体体内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对抗组织或器官衰老的作用。目前,相关研究已在干细胞衰老、心脑血管疾病、老年骨折愈合、骨骼肌细胞衰老等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联体共生(parabiosis)模型最初起源于19世纪,距今已有超过150年的历史,它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将两只动物连接在一起从而建立起共同的循环系统。作为沟通不同个体间循环系统的有效方式,联体共生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联体共生模型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联体后个体出现的"联体病"问题,"联体病"也被称为"联体中毒",它与手术过程无关,而是在联体手术两周后,伴随体外循环建立和血管再通而出现的一种状况,现有研究还不能解释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虽然目前联体共生模型在世界上的应用还并不是十分广泛,但可以预测,联体共生模型必将为老年病的研究做出巨大的贡献。本文将从"联体共生模型"的历史、进展、挑战及前景几个方面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7年07期)
何志超,蒋伟文[7](2016)在《营养对衰老及年龄相关疾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衰老是人体组织器官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的不可逆现象。营养对衰老和年龄相关疾病有显着的影响。宏量营养素比例的改变和一些微量元素与营养补充剂可延缓衰老和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对营养因素影响衰老主要集中在IIS、TOR、Sirtuin和AMPK信号通路。本文就关于营养素摄入与人体衰老和年龄相关疾病的研究做一总结和综述,探讨通过营养干预措施延缓衰老和年龄相关疾病发生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任燕清,张德莲,周克明,张玮玮,李南方[8](2016)在《2006年至2008年高血压专科住院患者高血压相关疾病年龄阶段构成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专科住院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构成情况,为各疾病在不同年龄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1)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06年至2008年高血压专科住院患者3955例,运用统计方法做出各心血管疾病在不同年龄段的构成情况。年龄阶段分组如下:1组(<40岁)776例,2组(40~65)2292例,3组(>65岁)887例。结果 (1)40~65岁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其中原发性高血压占58.5%(2061/352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占54.9%(268/488),脂质代谢紊乱占63.0%(750/1191),高尿酸血症占58.9%(89/151),脑梗占54.9%(486/885),2型糖尿病占60.3%(400/66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占70.1%(169/241),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占67.2%(543/808)。(2)在大于65岁年龄段主要集中的疾病为冠心病占50.3%。不同年龄组心脑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构成情况存在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专科住院患者2006年至2008年心脑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不同年龄阶段的分析,总结出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在中年人群构成偏多。同时应多关注此年龄段人群,做好疾病的早期预防。(本文来源于《新疆医学》期刊2016年01期)
[9](2014)在《初潮年龄与血管疾病风险呈U型相关》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一项大型前瞻性研究探讨了女性初潮年龄与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初潮年龄与血管疾病风险呈U型曲线关系,即初潮较早或较晚均与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而初潮年龄与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疾病风险的关联性较弱。研究论文2014年12月15日在线发表于《循环》(Circulation)杂志。(本文来源于《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隋丰秋,刘璐璐,魏金婴,王春艳[10](2014)在《长春市公安系统公务员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与性别、年龄及相关疾病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与年龄、性别及高血压(HBP)、脑血管疾病(CVD)、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在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吉林省公安厅公务员804名的体检数据,分析MS患病率与年龄、性别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结果男性MS的发病率显着高于女性。按年龄分组,随着年龄增长MS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组MS患病率最高。青、中年组中男性MS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老年组MS患病率随性别差异不明显。MS组中HBP、CVD、T2DM患病率较非MS组(P<0.05);且不同性别中,HBP、CVD、T2DM患病率MS组较非MS组高(P<0.05)。结论不同性别、年龄人群MS患病率存在差异。MS可增加HBP、CVD、T2DM的患病风险,且女性较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4年20期)
年龄相关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食管裂孔疝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常见误诊疾病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裂孔疝患者168例,其中92例<60岁(中青年组),76例≥60岁(老年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不同年龄段食管裂孔疝相关危险因素。同时采用χ2检验比较中青年组与老年组食管裂孔疝患者常见误诊疾病比例差异。结果体重指数、进食过饱、睡前进食是中青年食管裂孔疝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3、0.030、0.015);睡前进食、习惯性便秘、慢性咳嗽是老年食管裂孔疝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4、0.018、0.039)。中青年组和老年组食管裂孔疝患者误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比例最高[21.7%(20/92)、28.9(22/76)],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食管裂孔疝患者误诊为咽喉炎、支气管哮喘的比例高于老年组患者[19.6%(18/92) vs 9.2%(7/76)、13.0%(12/92) vs 6.6%(5/76)],老年组食管裂孔疝患者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比例高于中青年组患者[10.9%(10/92) vs21.1%(17/76)],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332,P=0.001;χ~2=7.911,P=0.005;χ~2=9.614,P=0.002)。结论不同年龄食管裂孔疝的危险因素不同,常见误诊疾病也有差异,要根据年龄进行针对性防治,同时减少食管裂孔疝的误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年龄相关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1].侯进军,杨丹丹.阴道微生态失调与不同年龄妇科相关疾病及状态的关系调查[J].中国临床研究.2019
[2].王英,木亚斯沙尔·艾沙,张玲,蓓里·加帕尔.不同年龄食管裂孔疝相关危险因素和常见误诊疾病分析[J].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2019
[3].刘晓荻,薛惠文.尿液里隐藏着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信息[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8
[4].李爽.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疾病感知、社会支持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8
[5].王建乐,张小磊,王向阳.SIRT3通过线粒体途径调控年龄相关疾病——从发病机制到治疗[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7
[6].李啸群,张荣佳,崔进,苏佳灿.异时联体共生模型在年龄相关疾病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
[7].何志超,蒋伟文.营养对衰老及年龄相关疾病的影响[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6
[8].任燕清,张德莲,周克明,张玮玮,李南方.2006年至2008年高血压专科住院患者高血压相关疾病年龄阶段构成情况[J].新疆医学.2016
[9]..初潮年龄与血管疾病风险呈U型相关[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
[10].隋丰秋,刘璐璐,魏金婴,王春艳.长春市公安系统公务员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与性别、年龄及相关疾病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