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锥光纤论文-商娅娜,石庆鹏,庞拂飞,倪晴燕,陈振宜

熔锥光纤论文-商娅娜,石庆鹏,庞拂飞,倪晴燕,陈振宜

导读:本文包含了熔锥光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量子光学,量子点薄膜,光学吸附,锥形光纤

熔锥光纤论文文献综述

商娅娜,石庆鹏,庞拂飞,倪晴燕,陈振宜[1](2015)在《熔锥光纤渐逝波光场吸附半导体量子点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渐逝波光场对微纳粒子具有光吸附力的效应,提出了利用熔融拉锥光纤吸附沉积半导体量子点的实验研究。以波长为980 nm的激光作为光源,在熔融拉锥光纤表面成功吸附沉积了高密度硫化铅(Pb S)量子点薄膜。通过光抽运,在吸附沉积Pb S量子点的熔锥光纤中观测到Pb S量子点光致发光光谱,并实现了在1550 nm波段的光放大,增益达6.8 d B。(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5年02期)

张成,罗正钱,王金章,周敏,许惠英[2](2012)在《熔锥光纤倏逝场作用石墨烯双波长锁模掺镱光纤激光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利用熔锥光纤石墨烯饱和吸收体实现1μm波段的双波长锁模掺镱光纤激光器(YDFL)。利用光学诱导沉积法,将水溶液中的石墨烯纳米复合物在光倏逝场的作用下沉积至熔锥光纤的锥腰部位。该石墨烯熔锥光纤器件作为可饱和吸收锁模部件具有制作灵活、全光纤结构以及高损伤阈值等优点。基于该器件的可饱和吸收及腔内双折射滤波特性,通过调节偏振控制器优化激光腔内偏振特性,实现了稳定的YDFL双波长锁模。该激光器的两个锁模波长分别为1034.77nm和1038.85nm,二次谐波锁模重复频率为1.09MHz,腔内单脉冲能量最大可达35nJ。(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2年06期)

周良,段开椋[3](2012)在《熔锥光纤的模场传输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近场光学显微镜、高功率光纤耦合器等应用场合,需要对熔锥光纤中的光场分布有更精确的了解。基于锥形函数,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了熔锥光纤中的光场分布,分析了熔锥参数对单锥形光纤和双锥形光纤传输效率的影响,并与使用基模高斯近似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使用基模高斯近似分析熔锥光纤的光场会产生较大误差;在形态分布对称的熔锥光纤中光场分布是非对称性的,基模场入射熔锥光纤后会在熔锥光纤中激发出泄漏模,对于单锥形和双锥形结构的熔锥光纤,初始熔融长度和拉伸长度对传输效率均有影响。应根据具体的应用情况,确定熔锥参数,以获得更高的传输效率。(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2年03期)

傅海威,许士超,乔学光,刘颖刚,周红[4](2012)在《基于温度变化的涂覆型熔锥光纤传输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光在熔锥光纤中传输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在外界温度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涂覆折射率匹配液的熔锥光纤传输损耗特性。利用计算机仿真与实验得到了这种器件的传输损耗特性曲线,计算机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很好地说明了熔锥光纤传输特性随温度变化的关系。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高,折射率匹配液的折射率降低,熔锥光纤所携带的光功率占总光功率的比值增加,导致传输损耗减小。同时利用这种传输特性得到了一种温度可调的短通滤波器件,在一定温度下,这种滤波器对长波的滤波大于35dB,其滤波截止波长随温度升高而向长波方向漂移,温度系数是40nm/℃。(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2年03期)

陈振宜,陈娜,胡玲,王廷云,庞拂飞[5](2012)在《2×2熔锥光纤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光纤渐逝波原理,结合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技术,实验研究一种银溶胶涂覆的2×2熔锥光纤的SERS特性.熔锥光纤由一对单模光纤经过熔融拉制而成,固化在其表面的银溶胶为表面活性基底,起拉曼增强作用.随着锥区长度的增加,纤芯逐渐减小,其对光的束缚能力变弱,从而透射出较强的可作为拉曼激发光源的渐逝波.实验中,以R6G为待测溶液,在耦合锥区探测到低浓度目标分子R6G的拉曼光谱,其最低检测浓度达到了10-8 mol/L。(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史杰,陈振宜,庞拂飞,王廷云[6](2008)在《基于熔锥光纤耦合器的溶液浓度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2熔锥型光纤耦合器,提出一种检测溶液浓度的新方法.首先,根据熔融光纤拉伸锥形曲线和超模耦合器理论,分析计算出熔锥型光纤耦合器输出分光可见度与其耦合锥区外部介质折射率的关系曲线;然后,实验上将2×2单模光纤耦合器浸入一种溶液中,当光经过熔锥耦合区后,其耦合分光可见度将随锥区外部的溶液浓度(折射率)而变化.由此,可实现对溶液浓度的检测.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6期)

薛春荣[7](2006)在《熔锥光纤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了熔锥光纤锥区的传输、耦合、偏振和调制特性。用耦合模理论分析了光纤锥形区的传输和耦合性质,给出了锥形光纤传输和耦合效率与锥形区结构的关系。实验上测定了实际锥形光纤在不同锥角、不同长度下的偏振特性,得出偏振光经实际锥形光纤传输或耦合后,再传输其终端,得到均是椭圆偏振光的结论。测定了载波光脉冲经过锥形光纤耦合后其脉冲的变化特性,实验表明,光脉冲在经过锥形光纤耦合传输后其形状保持不变。(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06年09期)

薛春荣,田华,吕志娟[8](2006)在《熔锥光纤器件的锥区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了熔锥光纤器件的锥区的传输、耦合、偏振和调制特性。用耦合模理论分析给出了锥形光纤传输和耦合效率与锥区结构的关系。实验上测定了实际锥形光纤在不同锥角、不同长度下的偏振特性,得出偏振光经实际锥形光纤传输或耦合后,再传输其终端,得到均是椭圆偏振光的结论。测定了载波光脉冲经过锥形光纤耦合后其脉冲的变化特性,实验表明,光脉冲在经过锥形光纤耦合传输后其形状保持不变。(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06年06期)

刘丽飒,蔡志平,温国斌,林凌[9](2004)在《熔锥光纤与球微腔耦合系统的理论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H. J. Shaw提出的单模光纤定向耦合器的分析方法并结合微球腔的特性,对熔锥光纤与球微腔系统的耦合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由于原本简并的球腔模式受腔体偏心率的影响而解除,系统吸收峰间距减小,Q值( 106 ~107 )比将腔体视为理想球时提高了叁个数量级。这与已报道的实验结果相吻合。(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2004年04期)

李川,张以谟,刘铁根,李欣,张大煦[10](2001)在《Y型熔锥光纤耦合器的应变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已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或作为光纤传感系统中处理元件的 Y型单模熔锥光纤耦合器对应变的响应进行了研究 .在悬臂梁上进行的应变实验表明 ,该型耦合器的耦合比不但对应变敏感 ,而且有单调性 .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 Y型耦合器的应变响应灵敏度高于结构检测中常用的电阻应变片对应变的响应灵敏度(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01年11期)

熔锥光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报道了利用熔锥光纤石墨烯饱和吸收体实现1μm波段的双波长锁模掺镱光纤激光器(YDFL)。利用光学诱导沉积法,将水溶液中的石墨烯纳米复合物在光倏逝场的作用下沉积至熔锥光纤的锥腰部位。该石墨烯熔锥光纤器件作为可饱和吸收锁模部件具有制作灵活、全光纤结构以及高损伤阈值等优点。基于该器件的可饱和吸收及腔内双折射滤波特性,通过调节偏振控制器优化激光腔内偏振特性,实现了稳定的YDFL双波长锁模。该激光器的两个锁模波长分别为1034.77nm和1038.85nm,二次谐波锁模重复频率为1.09MHz,腔内单脉冲能量最大可达35nJ。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熔锥光纤论文参考文献

[1].商娅娜,石庆鹏,庞拂飞,倪晴燕,陈振宜.熔锥光纤渐逝波光场吸附半导体量子点技术研究[J].中国激光.2015

[2].张成,罗正钱,王金章,周敏,许惠英.熔锥光纤倏逝场作用石墨烯双波长锁模掺镱光纤激光器[J].中国激光.2012

[3].周良,段开椋.熔锥光纤的模场传输特性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

[4].傅海威,许士超,乔学光,刘颖刚,周红.基于温度变化的涂覆型熔锥光纤传输特性[J].中国激光.2012

[5].陈振宜,陈娜,胡玲,王廷云,庞拂飞.2×2熔锥光纤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实验[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6].史杰,陈振宜,庞拂飞,王廷云.基于熔锥光纤耦合器的溶液浓度传感器[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7].薛春荣.熔锥光纤的特性研究[J].激光与红外.2006

[8].薛春荣,田华,吕志娟.熔锥光纤器件的锥区特性[J].光通信技术.2006

[9].刘丽飒,蔡志平,温国斌,林凌.熔锥光纤与球微腔耦合系统的理论模拟[J].光电工程.2004

[10].李川,张以谟,刘铁根,李欣,张大煦.Y型熔锥光纤耦合器的应变响应[J].光子学报.2001

标签:;  ;  ;  ;  

熔锥光纤论文-商娅娜,石庆鹏,庞拂飞,倪晴燕,陈振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