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木块搭高”课堂观察报告

四年级科学“木块搭高”课堂观察报告

(浙江师范大学)

1活动设计

1.1活动目的

通过“木块搭高”这一活动,探究小学生在面对事实时是如何解释的以及面对前后矛盾时是否坚持原先的看法。

1.2活动准备

材料:立方体木块50块、“木块搭高”活动记录表4份。

分组:共4人,分为2组,记录编号。

1.3活动内容

导入:木块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科学中以后我们可以用它来研究许多问题,那么今天我们也将用到木块跟大家玩一个小游戏,在玩中发现科学的奥秘。

1.3.1一字长蛇塔

本次任务限定每层木块塔只能放置一个木块(但不限定如何放置),2组同学在5min内尽可能堆高木块塔。搭完后在任务单上记录下木块的数量以及个人认为比其他小组搭得高/矮的原因是什么。再自由讨论10min,在任务单上记录小组讨论后的结论。

1.3.2再来试一试

向学生展示木块错开搭的图片。让学生在第二张任务单上写下自己的观点,采用这种方式是否会比前一种更好,理由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尝试用错开的方式再进行一字长蛇塔的堆叠,限时5min(如果学生第一次就已经采用错开的方式,则换成对齐的方式)。搭完后在任务单上记录下最终木块的数量以及个人认为怎样才能把木块搭的最高。再自由讨论10min,在任务单上记录小组讨论后的观点。

2课堂观察的分析

2.1第一次活动

刚开始搭木块时,3个学生能够有自己个人的想法,只有1个学生去看别人是怎么搭的。4号对3号说:“你看他们摆的那么正,我们也摆正一点。”

在活动过程中,女孩子要比男孩子细心很多。很快就倒了之后,4号就是没有意识地随便放,但是3号往上放木块的时候会有意识到塔要往哪边倒了,那么木块就要往另一方向挪动。3号会阻止4号随便地放木块,说:“你这样就会倒了呀,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放吗,你这边太重了。”3号学生其实知道怎么样才能让木块搭得更高,但是她在任务单上却没有记录下来,说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其实对于将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是存在困难的。在观察中还发现性格外向的学生在各自的组上发挥着重要的角色,会将自己的操作步骤说出来分享,引领同伴。

搭到一定高度后,4号让3号扶住下面的,但是3号认为需要调整上面的木块。尽管他们在搭木块的过程中出现了分歧,但是4号在记录的时候写了他们搭得高是因为他们合作的好,需要轻轻地放,哪边轻往那边放。这说明4号在搭木块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而且能够理解3号的解释。但同时4号存在的问题是自己的意见很容易被同伴左右,他的主动性与参与度就有所欠缺。

学生在操作的时候比较活跃,每一次操作都会说很多的话,“耶,好高呀!”“咦?为什么这样放不行?我再来试一次吧?”……可见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都十分喜欢这种有趣的实验,他们就好像在玩游戏一般。搭高木块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困难,在没有开展教学时我们以为他们可能搭得不是很高,事实上木块的数量超过了我们的预期。但是,学生在填写任务单的时候却非常艰难。有些学生写的内容却和提问是不相关的,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提问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层层递进,无法被学生们理解。有些学生只写了寥寥几句,他们在搭木块时的一些能体现他们想法的交流都没有被记录下来,用文字来阐述他们的想法有一定的难度。

在活动中发现,没有我们的提示,学生也能自主地找到一些改进的方法。1号和2号第一次是采用对齐的方式搭木块,但木块倒了之后,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她们马上采取了错开的方式。这说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能产生很多想法,而且对于失败能够用新的办法去不断尝试,去解决。

2.2第二次活动

1号和2号在没有尝试之前认为对齐着搭会更高,因为错开来会使底坐不稳。而在尝试之后,他们改变了原来的想法,认为错开来能搭得更高,。1号认为对齐着搭小木块是整个底面受力,但是错开来的时候只是重叠的那部分受力,受力面积变小了,每个木块受力也不均匀,有部分倾斜不会导致塔倒下来,所以错开来能搭得更高。说明部分学生在面对事实与自己预期不同的时候,会思考如何去解释这一现象。

而3号和4号原来认为错开来能搭得更高,但是在合作着错开来搭的时候尝试了很多次,每次都搭了11个左右就倒下来了。最后是让他们一个人独立搭,谁搭得比较高就记录谁的数量。他们搭的结果是错开来比对齐着要矮,操作上的不成功导致他们认为对齐能搭得更高,但是他们没法给出合理的解释。

在在活动中也发现,小组讨论的时候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每小组只有两个人,当这两个学生都不是特别活跃的时候,这一环节就是去了意义。他们写下的想法并不是讨论后得到的结果,还是个人的观点。

3活动改进

在学生操作时,我们不仅要做一个有心的观察者,而且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引导。对于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给予帮助与指导,对于学生产生的一些行为提出问题,采用引导式、发散式的语言让他们说出这么做的理由。学生表达得越多,就越能展示他们的迷思概念,我们就能得到越多的信息,越能了解他们的思维。同时,我们还应考虑材料投放与安排的合理性。在本次活动中,所提供的木块太少,导致学生搭的过程出现两组之间相互抢木块的现象,还存在把搭得比别人矮的理由归于木块不够。

在下一次的活动中,可以多提供一些木块。在提问方面,任务一中改成“你是采用什么方式搭的”“如果想要搭得更高,你想怎么办”。任务二中改成“你采用了什么新的方式”“你搭了多少”“这样的结果和你预想的有区别吗”“是否验证了你原来的想法,为什么”。总之,在组织教学活动前应该多多构思,将所有学生感兴趣和适宜的学习方式都考虑周到,才能调动学生良好的投入状态。

标签:;  ;  ;  

四年级科学“木块搭高”课堂观察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